中日傳播與公共外交

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趙新利  頁數(shù):323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由此引來的關注也越來越多。但是在一定范圍內(nèi),中國的國家形象并沒有得到準確反映,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誤解、扭曲還廣泛存在。由于歷史的原因,中日關系復雜。日本是中國對外傳播工作的重要對象國,在中國對外傳播實踐和理論研究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書通過對理論的梳理,對案例的分析,實現(xiàn)了對于對外傳播與公共外交理論研究運用和深化。

作者簡介

  趙新利,政治學博士,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講師,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念界定
 第二節(jié) 究現(xiàn)狀
 第三節(jié) 究意義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國對日公共外交概觀
 第一節(jié) 安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的對日宣傳工作
 第二節(jié) 國共產(chǎn)黨公共外交傳統(tǒng)
 第三節(jié) 中國成立初期中國主要對日公共外交活動
第三章 時期對日傳播和公共外交的現(xiàn)狀
 第一節(jié) 中國對外傳播的發(fā)展歷程
 第二節(jié) 時期中國對外傳播機構(gòu)
 第三節(jié) 外傳播與公關外交
第四章 日傳播的受眾環(huán)境
 第一節(jié) 本媒體涉華報道分析
 第二節(jié) 本媒體在“3·11”地震海嘯中的表現(xiàn)
 第三節(jié) 記者俱樂部看日本媒介環(huán)境
 第四節(jié) 日本官員與媒體關系
 第五節(jié) 日本傳媒企業(yè)上市情況概覽
 第六節(jié) 在日華文媒體的有限話語權
第五章 對日傳播與國家形象
 第一節(jié) 國家形象
 第二節(jié) 對外傳播與國家形象
 第三節(jié) 不斷改善的中國形象
 第四節(jié) 日本紀錄片中的中國形象
 第五節(jié) 中國對日傳播的主要問題
第六章 新時期對日傳播面臨的挑戰(zhàn)
 第一節(jié) 新聞報道客觀性的有限性
 第二節(jié) 對外翻譯中的“信達雅”與“外宣三貼近”
 第三節(jié) 政府信息公開與國內(nèi)和諧輿論構(gòu)建
 第四節(jié) 負面事件的應對與國家形象
 第五節(jié) “走出去”與“引進來”
 第六節(jié) 對日傳播中媒體的人文關懷
 第七節(jié)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對日傳播
 第八節(jié) 日韓留學生公共外交對中國的啟示
第七章 從對日傳播到公共外交
 第一節(jié) 對日傳播活動的泛化
 第二節(jié) 從政治語境看宣傳新思維
 第三節(jié) 外傳播到公共外交
第八章 家寶對日公共外交活動分析
 第一節(jié) 家寶的棒球外交
 第二節(jié) 家寶的俳句外交
 第三節(jié) 百姓交朋友
 第四節(jié) 本大地震后溫家寶對日公共外交活動
 第五節(jié) 溫寶訪日的公共外交藝術探析
第九章 本對華公共外交初探
 第一節(jié) 本對華公共外交綜述
 第二節(jié) 國涉日報道信息通道的拓寬和挑戰(zhàn)
 第三節(jié) 年來日本主要對華公共外交案例
第十章 論
參考文獻
致謝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在市場經(jīng)濟的今天,很多媒體除了“喉舌”職能外,同時是經(jīng)濟實體,需要出售新聞信息以贏利。在此種情況下,政府不應去“控制”或“管理”媒體,而應與媒體進行“溝通”與“合作”。面對境外媒體更是如此,只有政府提供了足夠透明和權威的信息,境外媒體才不會大肆報道一些來歷不明的小道消息;只有國內(nèi)媒體及時發(fā)布了政府的權威信息,沒有在中國派駐記者的境外媒體才能及時轉(zhuǎn)載中國媒體的信息,引導國外輿論,保證國家形象不受損害。廣大公眾牢牢把握自身知情權、積極聽取權威信息的同時,還應做到不制造謠言,不聽信謠言,不散布謠言。如上文所講,公眾與政府、媒體之間是信息互動關系,公眾要積極參與發(fā)表建設性意見,促進突發(fā)公共事件得到解決。2005年圓明園整修湖底滲漏的時候,管理部門為了解決湖水滲漏采取了一些措施。工程剛開始,便有游客提出疑義:此舉對圓明園是保護還是破壞?在媒體和公眾的積極參與下,隨即引起了一場大討論,還專門開了聽證會??梢?,在一些涉及公眾利益的事情上,公眾對不尊重他們的知情權是不滿意的,同時也不會滿足于被動地告知,他們會要求互動和參與。如今是網(wǎng)絡時代,每個公眾都可以在網(wǎng)絡上發(fā)布自己的信息。也就是說,每個公眾都是一名新聞記者,他發(fā)布的信息可以被全世界的人瀏覽,他發(fā)布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成為境外媒體攻擊中國的武器。國內(nèi)網(wǎng)站的留言版、BBS、微博等,是境外媒體的一個重要信息來源。所以,普通民眾的言論自由得到保障的同時,也要自覺做到不制造、傳播謠言。從“非典”到豬鏈球菌事件,再到禽流感,中國的政府、媒體與受眾間的信息溝通與互動不斷進步;從松花江污染后的“搶水風波”到對牡丹江“不明絮狀懸浮物”事件的處理,同樣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政府、媒體與受眾在面對突發(fā)公共事件方面的進步,也讓人看到其背后深刻的問題。

編輯推薦

《中日傳播與公共外交》是察哈爾公共外交叢書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日傳播與公共外交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