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馬立誠 頁數:380
Tag標簽:無
前言
前 言 一 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這是英國歷史學家科林伍德的話,他提供了認識歷史的一個維度?! v史事件已經永遠逝去,絕無可能在今天原原本本復現。在文本和視像中復現的歷史,是歷史在學者心靈中的重演,科林伍德稱之為“歷史的想象性”。歷史事件是人的思想對象。 比如,很長時間里,對王安石變法是贊頌的。改革開放以來,新銳歷史學者否定了王安石變法,指出他的路徑依賴和增長模式問題嚴重,連一個梳子、一把芝麻都必須由官方銷售,對民間竭澤而漁。在新銳歷史學者的文本中,王安石變法的歷史呈現出與過去完全不同的面貌。再看抗日戰(zhàn)爭,究竟國內不同力量在抗日過程中起了什么樣的作用,不同地域、不同時間段有不同的解讀。因此,在不同地域、不同時間段,抗日敘述就呈現很大差異。改革開放史也是如此。在一些左派眼里,改革開放是“勞動人民再吃二遍苦,再受二茬罪”?! 〔煌臍v史敘述的背后是什么呢?是認識和思考,是思想。 因此,認識歷史思想,思考社會思潮的交鋒,是我們理解歷史的一把鑰匙。 二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自由的初步擴展,為各種思潮面世提供了最低限度的寬容,使我們能夠觸摸到各種思潮大致的邏輯和邊界。由此起步,中國思想界開始進入一個群雄初起的春秋時代?! ∮捎诒緯蓿荒芨乓蠢粘霎敶袊朔N社會思潮。這八種思潮,包括了官方的和民間的思潮。除了居于主導地位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即鄧小平思想之外,還有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義思潮、民主社會主義思潮、民族主義思潮、新儒家思潮和民粹主義思潮。這八種思潮,或部分重合,或彼此分立,或激烈爭辯。透過這八種思潮,有助于我們認識中國的過去和現在,也有助于我們探知中國的未來。這里要說明的是,八種思潮并非囊括了當代中國全部社會思潮,比如基督教思潮就沒有包括在內。本書討論的八種思潮,是在當前語境下能夠在大眾傳媒上公開進行論述和博弈的社會思潮?! ∪ ∵@八種思潮有兩個特點:一是“問題意識”;二是這些思潮與西方社會思潮有密切的聯(lián)系。 先看第一點。為什么這30年會出現八種思潮?原因在于中國社會在轉型過程中產生了各種問題、矛盾和沖突,這就促使人們的思考不斷突破既有觀念框架,尋求對策方案。打個比方說,這八種思潮,猶如八種藥方。從各路名醫(yī)的主觀意愿來看,都是意圖展示平生絕學,對癥施治,起沉疴于病體,致安康于民眾。但藥方各不相同,少不了爭執(zhí)一番。30多年來,不同發(fā)展階段產生了不同的問題,變化的形勢不斷提出新的需求,各種思潮的起伏漲落也就呈現出參差的狀態(tài)?! ≡倏吹诙c。當代中國八種社會思潮與西方社會思潮有密切的關系。比如,西方三大主流思潮自由主義、社會主義、保守主義,對中國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杂芍髁x傳入中國百年,起起伏伏,有目共睹。 社會主義思潮傳到中國,先后演變和產生了四種社會主義:一是根源于斯大林主義的毛澤東模式社會主義,如今老左派思潮即為毛澤東模式社會主義的遺存;二是鄧小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三是民主社會主義;四是新左派的社會主義思潮。但是,新左派雖然激烈批評資本主義,他們主張的社會主義卻比較模糊?! ”J刂髁x并非如有些人理解的那樣是一種頑固的反動思潮。保守主義是一種正常的文化選擇,是一種面對挑戰(zhàn)的歷史性反應。保守主義主張保存本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皇權專制制度、太監(jiān)制度、凌遲制度和裹小腳風俗等當然不在優(yōu)秀文化范疇之內),試圖用現代思維方式和文化精神闡釋、保留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特別珍視倫理、道德、審美、語言方面的寶貴遺產。就此而論,海內外新儒家一些領軍人物是為代表。保守主義并非一味維持現狀,也不排斥自由民主,而是致力于以自己的主張改進現狀。一般來看,保守主義比較審慎,不贊成劇烈突變的革命。自由主義也反對人為建構烏托邦,主張逐漸演進,因此自由主義也含有保守的成分。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是相通的?! ≈劣诿褡逯髁x思潮和民粹主義思潮,其定義、闡釋和研究的理論框架也來自西方?! ∷摹 ∮捎谥袊且粋€相對獨立的政治系統(tǒng),所以中國的左右之分,與國際上左右劃分標準不一樣,在很多問題上甚至完全相反。 比如在歐美,左和右在政治上都支持代議制民主政治。中國不是這樣。右支持憲政民主,而左不贊成憲政民主。另外,中國的右也贊成完善社會保障,保護人權,這等于是干了歐美左派的事情?! ≡俦热纾跉W美,力主改革的往往是左翼。但在中國,情況恰相反。 又比如民主社會主義思想,在歐美歸于左的一路,在中國卻被說成是右。限制自由,限制工會農會的活動,在國際上常常是右翼作為,在中國被看成左的主張?! ≈袊腥酥鲝埌凑諊H劃分方式重新厘定中國的左和右。但中國的左右分野早已約定俗成,盡人皆知。一提左右,大家都知道你在說什么。在這種情況下打亂重來,更添混亂。 本書是按照中國目前區(qū)分左右的標準展開評述的?! ∥濉 ≡幸粋€流行的理論說,什么是左?超過時代,超過當前的情況,把將來才能實現的東西拿到現在來做,在行動上冒進亂斗,這是左。落在時代后面,落在當前情況的后面,這是右?! ∵@個說法顯然有問題。中國共產黨多次代表大會都莊嚴承諾,將來一定會把中國建設為“高度民主”的國家。為什么左的勢力不把民主搬到眼下來做呢? 中國的左到底是什么?高放在《左的來龍去脈》一文中說:“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眾多消極因素成為滋生左的思潮的肥沃土壤。大量自然經濟的手工勞動小生產、農民的平均主義、君主專制主義、個人集權制、領導職務終身制、等級制、家長制、個人崇拜、官僚主義等,都使左的東西更加根深蒂固,更具群眾基礎,并成為左的歷史根源。”高放:《高放政治學論萃》,團結出版社,2001,第63頁。 在這樣的基礎上生長出來的東西,肯定是向后看的。左的勢力所主張的“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無疑是落后的東西,毫無“將來性”可言?! ⊥魰熢凇冬F代性問題答問》一文中曾經談到左對自由權利的壓迫。他說:“就以人們普遍關心的自由權利面臨的危險而言,20世紀的歷史證明,它既來自右的方面,如40年代的德國、意大利……也來自左的方面,如斯大林主義和當代中國歷史中的讓人難以忘懷的悲劇。”汪暉:《去政治化的政治》,三聯(lián)書店,2008,第502頁。 綜合以上兩種意見,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中國的左,是壓迫自由和民主權利的東西。 六 薩特在20世紀60年代說,左和右已經是毫無意義的空殼了,左和右不再具有分類價值。意大利政治理論家諾貝爾托·博比奧在2010年最新版的《左與右——政治區(qū)分的意義》一書中說,直至今天,左和右的區(qū)分不但沒有廢止,而且還相當廣泛地深入人們生活中。這個說法站得住腳。比如,2011年9月,丹麥選出第一位女首相赫勒,中外媒體都稱她是左翼,會帶領丹麥“向左轉”。2011年10月17日,法國社會黨選出該黨參加2012年大選的總統(tǒng)競選人奧朗德。法國媒體稱他為左派,中國媒體也說他是左翼。 能不能想象全國所有的人對復雜的政治思想問題都持同一種意見?顯然不可能。有意見分歧,自然要分成派別。分成派別,就要用簡要的詞匯概括,左和右就是這樣的字眼。當然,用左和右來描述政治見解的區(qū)別,來自一個契機,就是法國大革命時期不同觀點的議員,分別坐在左右兩側。用座位排列的空間概念區(qū)分政治觀點,純屬偶然。但是,這個說法一旦沿襲下來被人們接受,就形成定式,不易更改了。左和右具有描述性意義和評價性意義,正如很多政治術語一樣,左和右不那么精確。另外,左和右爭執(zhí)的問題不斷更新。一些沖突不再重要甚至消失了,新的沖突出現了。比如西方現在的左和右不再向法國大革命時期那樣,爭論民主和共和問題,而是爭論移民問題、墮胎問題、稅收問題、社會福利問題、政府干預程度問題等?! ∑摺 〈呵飸?zhàn)國和五四運動時期是文化大突破、大發(fā)展的黃金時期。至今人們回憶起這兩個時期的思想文化成就,仍然充滿自豪。眾所周知,這兩個時期的思想文化環(huán)境比較寬松,百家爭鳴,思潮活躍。春秋戰(zhàn)國時期誕生了諸子百家,然而自秦始皇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后兩千年,思想原創(chuàng)力逐漸枯竭,一直到清末,中國思想沒有越出先秦的范圍。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構建有利于思想創(chuàng)新的寬松環(huán)境,是促進文化發(fā)展的主要動力,也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必經途徑?! ‘斀裰袊鞣N思潮的交流、交鋒、交融,是有利于中華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的新氣象,也是軟實力噴涌的源泉。因此,貫徹“雙百”方針,減少行政干預,避免用權力代替思想、壓制思想,促進各種思潮健康發(fā)展,并且形成制度化的競爭環(huán)境,實乃當前文化改革的要義?! “恕 ”緯糠謨热?,曾以專欄文章形式,在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的《經濟觀察報》連載并上網,引發(fā)海內外反響。余英時、鄭永年、葛兆光、王輝耀、徐友漁、雷頤,以及博源基金會的秦曉、何迪均對此項研究給予肯定,并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作者在此表示感謝。另有一些臺灣讀者閱讀之后,發(fā)來郵件討論。其中,一位署名漁父的讀者來信說:早在20世紀初,孫中山、江亢虎、張君勱等人就引進了民主社會主義思想即社會民主黨的主張,希望在相關章節(jié)中補充進去。我回答說,文章評述的大陸八種思潮起止時間,大體上是從1978年到2008年。部分章節(jié)為了理清脈絡,在時間的前后節(jié)點上有所突破延伸,但也以這30年起伏變化為主。這一點,也應向本書讀者說明?! ∽髡摺 ?011年11月
內容概要
作為一位敏銳而深刻的社會政治評論家,馬立誠對中國當代社會思潮的把握、分析和評論,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批判性,同時也寄托著他本人的思考和憂慮。本書呈現給廣大讀者的是他長期以來的思想結晶。作者將當代中國的社會思潮歸納為八種,即除了居于主導地位的鄧小平思想外,還有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義思潮、民主社會主義思潮、民族主義思潮、新儒家思潮和民粹主義思潮。通過作者對八種思潮的介紹和闡釋,有助于人們理解中國的過去,認識中國的現在,探知中國的未來
作者簡介
馬立誠,曾任中國青年報評論部副主任、人民日報評論員、鳳凰衛(wèi)視評論員。東京大學客座研究員,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學者。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主題
第一章 在南方談話的延長線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前無古人的創(chuàng)舉011
鄧小平“8?18”講話:政治體制改革的號角
政治體制改革放慢腳步
關于新權威主義的爭議
第二章 毛澤東晚年思想的捍衛(wèi)者
——老左派思潮
第一波:“兩個凡是”與真理標準的交鋒
第二波:問一問姓社姓資
第三波:四份萬言書抹黑私營經濟
第四波:呼喚再來一次“文革”
第三章 新左派新在哪里
——新左派思潮
新老左派有什么區(qū)別
新左派的主張及相關爭論
新左派和國家主義
第四章 民主社會主義在中國
——民主社會主義思潮
民主社會主義在中國曾遭詛咒
民主社會主義是何方神圣
李洪林和王若水:民主社會主義
最初的啼聲
胡繩等老一代共產黨人質疑斯大林、
毛澤東的社會主義模式
王占陽和胡星斗:普遍幸福主義和
憲政社會主義
謝韜事件
華炳嘯:超越自由主義,走向
憲政社會主義
第五章 自由是個新道統(tǒng)
——自由主義思潮
自由主義浴火重生及第一次失落
90年代:自由主義復起
當代中國自由主義的基本主張
1995:劉東和雷頤率先批評新左派
資中筠:自由是個新道統(tǒng)
第六章 壓彎的樹枝:狂飆突進的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思潮
一把雙刃劍
激烈的反西方言論
反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主張中國在經濟上
“光榮孤立”
戰(zhàn)爭也是中國發(fā)展的機遇?
第七章 民粹主義急流涌動
——民粹主義思潮
民粹主義的六項內容
火燒趙家樓和毛澤東的民粹主義
當代中國的民粹主義事件
民粹主義具有反市場傾向,往往是專制
主義的工具
第八章 大陸新儒家的政治訴求
——新儒家思潮
貶斥海外新儒家,志在建立儒教政權
儒家文化特區(qū)說
由儒士共同體實施仁政
儒教與憲政的糾結
鄭家棟事件的沖擊
易中天、袁偉時vs秋風
第二部 分專題討論
馬立誠 八大社會思潮的基本脈絡
楊繼繩 對當代社會思潮的幾點看法
雷頤 緊貼當代中國社會脈絡
高全喜 歸納社會思潮需要建立譜系
李楯 中國當代思想史的三個維度
鄭也夫 民間宗教應進入思想史研究的視野
竹立家 改革與意識形態(tài)
第三部 分相關鏈接
從文化史、學術史到思想史
——近30年中國學界轉變的一個側面
當代中國六大社會思潮的歷史與未來
進入21世紀的自由主義和新左派
加強研究下層民眾思想
注重民間思潮的歐洲思想史
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6月2日,鄧小平在全軍政治工作會上講話說,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也只有放到社會實踐中去檢驗,才能證明正確不正確?! 〉峭魱|興堅守陣地。6月15日下午,他在中央直屬新聞單位的會議上直接點了“特約評論員”的名,并且?guī)状吸c名批評胡耀邦。他嚴厲指責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的負責人胡績偉和曾濤,要他們二人接受教訓,下不為例?! ×钔魱|興狂怒不已的是,就在他發(fā)出警告第二天,《人民日報》就發(fā)表了邢賁思的《關于真理標準問題》,重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6月24日,《解放軍報》又發(fā)表《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這篇文章是胡耀邦組織撰寫的,得到中央軍委秘書長羅瑞卿大將的堅決支持。30日,《理論動態(tài)》和《人民日報》同時發(fā)表《歷史的潮流滾滾向前》。這些文章都是反擊“凡是派”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首任院長胡喬木在論戰(zhàn)初期采取抹稀泥態(tài)度,實際偏向“兩個凡是”。他在社科院大會上講話說:我可以負責任地講,中央在這個問題上(指真理標準討論)是一致的,誰說中央內部有不同意見,就是造謠,就是分裂中央。 6月20日,胡喬木去了胡耀邦家里。他對胡耀邦說,爭論是黨校挑起來的,我不同意再爭論下去,要立即停止爭論,再這樣爭論下去,勢必要造成黨的分裂。 胡耀邦不同意胡喬木的意見?! 〉搅?月,汪東興仍然寸步不讓。他在山東視察時說,“文化大革命”成績是主要的,是毛主席肯定的嘛。不要砍旗,不要丟刀子,還是要以階級斗爭為綱?! ∪A國鋒則指示中宣部和《紅旗》雜志,對真理標準討論“不介入”、“不表態(tài)”。這是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持保留態(tài)度?! ?月21日,鄧小平找張平化談話,警告他不要對真理標準討論設置禁區(qū)?! ?2日下午,鄧小平找胡耀邦談話,對他說:“你們的《理論動態(tài)》,班子很不錯?。∧銈兊囊恍┩竞茏x了一些書啊,不要搞散了,這是個好班子。這篇文章是馬克思主義的。爭得好,根源就是‘兩個凡是’。”胡耀邦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 此時,全國大部分媒介相繼發(fā)表文章支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形勢有如火上澆油,一場真理標準大討論在全國展開。理論界、科技界、教育界、文藝界的知識分子由于在“文革”中遭受慘重打擊,紛紛沖上前線,批判“兩個凡是”。 但是,到了10月,上層的形勢仍呈膠著狀態(tài)。3日,中央辦公廳一位副主任在信訪工作會議上講話說:“現在有人要翻天安門事件的案,這不是又在壓中央嘛?!秾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有些話有些問題……有的人用主席的話批主席……有的不僅針對毛主席,也是針對華主席?!薄 ∽罱K,在11月11日到12月15日舉行的中央工作會議上,解決了“兩個凡是”問題?! ∪A國鋒為這次會議確定的主題是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這個議題很有價值,但當時“文革”遺留問題堆積如山,壓在人們心頭,不解決這些問題,重點很難轉移?! ?/pre>編輯推薦
《現代性與中國社會轉型叢書》系博源基金會之“博源文庫”的一個系列。本套叢書總序由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金耀基教授撰寫。 馬立誠編寫的《當代中國八種社會思潮》是該系列中的一冊,收錄《當代中國的民粹主義事件》、《由儒士共同體實施仁政》、《中國當代思想史的三個維度》等文章。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