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牘史話

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王子今 趙寵亮  頁數(shù):197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古老國度,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探尋、創(chuàng)造的腳步。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輕若煙霧、薄如蟬翼的素紗衣向世人昭示著古人在絲綢紡織、制作方面所達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個洞窟中的兩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繪壁畫又向世人顯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繪畫方面所取得的成績;還有青銅器、唐三彩、園林建筑、宮殿建筑,以及書法、詩歌、茶道、中醫(yī)等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它們無不向世人展示了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燦爛與輝煌,展示了中國這一古老國度的魅力與絢爛。這是一份寶貴的遺產(chǎn),值得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珍視。    歷史不會永遠眷顧任何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當世界進入近代之時,曾經(jīng)一千多年雄踞世界發(fā)展高峰的古老中國,從巔峰跌落。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的炮聲打破了清帝國“天朝上國”的迷夢,從此中國淪為被列強宰割的羔羊。一個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不僅使中國大量的白銀外流,更使中國的領土一步步被列強侵占,國庫虧空,民不聊生。東方古國曾經(jīng)擁有的輝煌,也隨著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轟擊而煙消云散,中國一步步墮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淵。不甘屈服的中國人民也由此開始了救國救民、富國圖強的抗爭之路。從洋務運動到維新變法,從太平天國到辛亥革命,從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人民屢敗屢戰(zhàn),終于認識到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這一道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從此飽受屈辱與蹂躪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古老的中國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擺脫了任人宰割與欺侮的歷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華兒女應當了解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的文明史,也應當牢記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歷史。    當我們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紀,信息技術革命迅猛發(fā)展,地區(qū)之間的交流壁壘被互聯(lián)網(wǎng)之類的新興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個區(qū)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兩種以上文化的交匯與碰撞,但不可否認的是,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大潮,西方文化撲面而來,有些人唯西方為時尚,把民族的傳統(tǒng)丟在一邊。大批年輕人甚至比西方人還熱衷于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與洋快餐,對我國各民族的重大節(jié)日以及中國歷史的基本知識卻茫然無知,這是中華民族實現(xiàn)復興大業(yè)中的重大憂患。    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歷數(shù)千年而不分離,根基就在于五千年來一脈相傳的中華文明。如果丟棄了千百年來一脈相承的文化,任憑外來文化隨意浸染,很難設想13億中國人到哪里去尋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中,大力弘揚優(yōu)秀的中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揚中華文化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和民族自尊意識,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價值體系,光大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業(yè)。    當前,我國進入了經(jīng)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的歷史時期。面對新的歷史任務和來自各方的新挑戰(zhàn),全黨和全國人民都需要學習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guī)范,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形成全民族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這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保證。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國家社會科學研究的機構,有責任為此作出貢獻。我們在編寫出版《中華文明史話》與《百年中國史話》的基礎上,組織院內外各研究領域的專家,融合近年來的最新研究,編輯出版大型歷史知識系列叢書——《中國史話》,其目的就在于為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較為完整、準確地介紹中國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的普及類系列叢書,從而使生活在信息時代的人們尤其是青少年能夠了解自己祖先的歷史,在東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中國與世界各國愈來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與特色,將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永遠發(fā)揚下去。    《中國史話》系列叢書首批計200種,每種10萬字左右,主要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哲學、藝術、科技、飲食、服飾、交通、建筑等各個方面介紹了從古至今數(shù)千年來中華文明發(fā)展和變遷的歷史。這些歷史不僅展現(xiàn)了中華五千年文化的輝煌,展現(xiàn)了先民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精神,而且展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不屈與抗爭精神。我們衷心地希望這套普及歷史知識的叢書對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鼓舞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新一代的勞動者和建設者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不斷闊步前進,為我們祖國美好的未來貢獻更大的力量。

內容概要

  在中華文明史的發(fā)展過程中,有一種特殊的書寫材料曾經(jīng)被作為重要的古代文化載體,這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就是簡牘。在中國文書史的簡牘時代,所有的文明創(chuàng)造和所有的文明積累,都曾經(jīng)由這種竹木材料所記錄,所傳承,所反映。通過這些簡犢,我們可以更深入地認識當時社會的政治形式、軍事制度、經(jīng)濟條件、社會構成、生活實況、文化形態(tài)乃至時代的精神風貌。所以說對簡牘資料進行研究是有著重要的意義的。近世大批簡犢資料的發(fā)現(xiàn),特別是以現(xiàn)代科學考古發(fā)掘方法所得到的大量簡牘,不僅為簡犢的研究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而且我們能夠通過這些寶貴的出土文獻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社會?!逗啝┦吩挕繁闶墙榻B了簡牘的形制、文化內涵、歷代簡牘發(fā)現(xiàn)、簡牘研究的歷史進步等內容。

作者簡介

王子今,1950年12月生。1982年1月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yè)畢業(yè)。1984年12月西北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獲歷史學碩士學位。責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兼職教授,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會長。主要從事秦漢史研究,已出版《秦漢交通史稿》、《秦漢區(qū)城文化研究》、《秦漢社會史論考》、《秦漢時期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等學術專著30余種,發(fā)表學術論文500篇、其他學術文章250余篇。趙寵亮,1982年7月生,河北省永年縣人。2005年6月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畢業(yè),獲歷史學學士學位。2008年7月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畢業(yè),獲歷史學碩士學位。2011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生國學院畢業(yè),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xiàn)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文物》編輯,研究方向為秦漢史與秦漢考古。發(fā)表學術論文10余篇。

書籍目錄

引言1一 簡牘和簡牘學3  1 文明創(chuàng)造的歷史記錄3  2 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6二 中國文書史的簡牘時代13  1 簡牘的最初應用13  2 戰(zhàn)國秦漢時期的簡牘18  3 紙的普及和簡牘的隱退26  4 晚世簡牘的孑遺31三 簡牘的形制35  1 簡牘取材36  2 簡牘加工40  3 簡牘編聯(lián)44  4 簡牘規(guī)格48  5 簡牘繕寫58  6 簡牘削改63  7 簡牘題署67  8 簡牘符號71  9 簡牘的特殊形式75四 簡牘的文化內涵81  1 官文書簡牘:政治史的寫真81  2 民間簡牘書信:社會生活的生動畫卷88  3 簡牘經(jīng)濟史料91  4 簡牘社會史料98  5 簡牘軍事史料102五 歷代簡牘發(fā)現(xiàn)109  1 從伏壁藏經(jīng)到汲冢遺書109  2 古代紙文書時期的簡牘出土115  3 流沙墜簡: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偉大發(fā)現(xiàn)119  4 西北科學考察的工作收獲121  5 1949年以后的簡牘發(fā)現(xiàn)124六 簡牘研究的歷史進步162  1 古人對前代簡牘的認識與早期簡牘研究162  2 簡牘發(fā)現(xiàn)與20世紀歷史學的進步168  3 簡牘的科學整理與科學研究174  4 海外簡牘學180后記185參考書目189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在中華文明史的發(fā)展過程中,有一種特殊的書寫材料曾經(jīng)作為重要的古代文化載體。這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就是簡牘。所謂“簡牘”,起初是竹簡和木牘的全稱。竹簡,是將竹子剖截成規(guī)則的片狀而制作的書寫材料。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竹部》中說:“簡,牒也。從竹,間聲?!蓖瑫镀俊分杏终f:“牒,札也”同書《木部》中則又說:“札,牒也?!笨梢姡敃r已經(jīng)普遍應用分別以竹質材料和木質材料制作的“簡”了。木牘,是將木村剖截成規(guī)則的片狀而制作的書寫材料?!墩f文解字?片部》中說是:“牘,書版也?!庇终f:“版,片也?!薄墩f文解字》對“片”的解釋則是“判木”,也就是指把木頭剖破成片狀?!墩f文解字?木部》又說到了“槧”是粗帛的牘,另有一種解釋則說,“槧”是示經(jīng)書寫的牘。在紙作為主要書寫材料得以全面普及之前,簡牘即是中華民族記錄古代文化的基本載體。當紙在民間廣泛普及之后,當時有些地區(qū)、有些部族仍然使用著簡牘書寫文字。簡牘作為一種質樸平易的文化存在形式,記載著當時許許多多生動地歷史故事。在中國文明史的簡牘時代中,帝王的尊貴、智者的深思、軍人的勇武、民眾的苦難,都一筆一畫,真切具體地記載在這樸素無奇的各種竹條和木片上。

后記

簡牘,是一種文書樣式,同時體現(xiàn)出歷史上的一種文化形態(tài)。    簡牘,是曾經(jīng)通行的一種信息載體,同時又代表著文化演進的一個歷史過程。    意大利、英國、瑞士等地羅馬帝國時代的遺址曾經(jīng)出土簡牘。日本和韓國也有數(shù)量較多的簡牘資料發(fā)現(xiàn)。但是如中國這樣保留文化內涵如此豐富的簡牘遺存,具有學術基礎如此深厚的研究條件,實在是在文明史的歷程中曾經(jīng)長期居于優(yōu)勢地位的跡象之一。中國的傳世文獻浩如煙海,出土的簡牘資料印證著古書的內容,又充實和豐富了古書的記載。    中國的簡牘學研究者當然應當努力鉆研,不斷推出新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以無愧于如此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    用簡明的筆調寫清楚簡牘應用和簡牘研究的歷史,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    筆者在簡牘研究的隊伍中,是識見淺薄的后學。當初受謝桂華先生委托承擔這本書的寫作任務時,內心難免不安。仰對這門宏大精深的學問,個人學力不逮,正如居延漢簡所見漢代人習用語所謂“不事用”、“不任事”、“不鮮明”。    本書能夠完成,幸而有前輩學者的大作可以學習,有諸位師長與學友可以請教。記得最初涉足簡牘研究,得林劍鳴教授和謝桂華研究員指導。他們推進中國簡牘學的艱苦努力,至今令人緬懷。    謹此感謝北京師范大學何茲全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林甘泉研究員、北京大學田余慶教授、清華大學李學勤教授、復旦大學裘錫圭教授等先生的教誨!    感謝北京大學李零教授、清華大學趙平安教授、沈建華教授、武漢大學陳偉教授、李天虹教授、彰化師范大學陳文豪教授、湖南大學陳松長教授、首都師范大學劉樂賢教授、復旦大學劉釗教授、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胡平生研究員、李均明研究員、劉紹剛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邢義田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徐世虹教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高大倫教授、甘肅省考古研究所張德芳教授、山西大學趙瑞民教授、中山大學劉昭瑞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孫家洲教授、肇慶學院周蘇平教授多年來對我在簡牘學研習方面的諸多幫助!    因學力所限,本書疏誤在所難免。筆者真誠地歡迎讀者的批評與指教。    雖然本書難以準確地描述簡牘出現(xiàn)以至于稍亡的歷史,難以科學地說明簡牘在文化史進程中的重要作用,難以全面地概括簡牘學研究的狀況,但是如果能夠使關心簡牘學研究的讀者由此得到點滴的借益,則筆者亦以為幸甚!    本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距今已時隔11年多。此次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再版,請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趙寵亮補寫了關于初版書稿完成后新發(fā)表簡牘資料和簡牘學研究主要成果的信息。原書一些明顯的錯誤闕失,也予以補正。    近年來,若干高校相繼收藏保護了一些因盜掘、走私而流散的戰(zhàn)國秦漢簡牘資料。對于這種稱作“購藏”的方式是否從根本上有利于文物的保護,還存在不同意見。但是我們看到,因這種形式推進的簡牘研究,確實走上了新的階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湖南大學等高等學校通過對這些資料的保護、整理、研究,提升了簡牘學的水準。一些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和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直接參與整理,保證了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學術新人的成長。這一情形與復旦大學、武漢大學、西北師范大學等院校簡牘學研究的相繼興起,改變了以往簡牘學學術力量多集中于若干專門研究機構和考古部門的狀況,顯現(xiàn)出這一學科的新的生機。就我所知,數(shù)年來,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以及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都先后有讀簡班活動,青年學生踴躍參與,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老師們亦熱心參與指導,形成了很好的學術氣氛,我們因此可以樂觀地預見簡牘研究的學術前景??吹揭慌忠慌啝W新生力量的成長,是我們最高興的事情。    本書增訂面世,承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高世瑜、黃丹等朋友們付出很多心力,謹此亦深心致謝。    王子今    2011年雨水、驚蟄之間    于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院

編輯推薦

《簡牘史話》編輯推薦:簡牘,是一種文書樣式,同時體現(xiàn)出歷史上的一種文化形態(tài)簡牘,是曾經(jīng)通行的一種信息載體,同時又代表著文化演進的一個歷史過程。中國的傳世文獻浩如煙海,出土的簡牘資料印證著古書的內容,又充實和豐富了古書的記載。王子今、趙寵亮所著的《簡牘史話》便是介紹了簡牘的形制、文化內涵、歷代簡牘發(fā)現(xiàn)、簡牘研究的歷史進步等。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簡牘史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簡牘,就是竹簡和木牘的合稱,是一種書寫材料。本書介紹了簡牘的形制,文化內涵。歷代簡牘的發(fā)現(xiàn),文書史的簡牘時代。簡體橫排,32開,131千字,190頁,2012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   了解足以
  •   一本薄薄的小冊子,簡潔
  •   介紹簡牘情況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