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9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周建新,雷韻 著 頁數(shù):92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調查報告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大新縣下雷鎮(zhèn)新豐村弄得屯為調查點,對該村的地理環(huán)境、民族人口、社會組織、經(jīng)濟發(fā)展、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并在此基礎上完成了若干研究報告。
新豐村是一個典型的邊境村寨。2002年之前,該村不通公路,邊民身處大山深處,出入困難,經(jīng)濟發(fā)展落后。2002年,廣西沿邊公路修通以后,該村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不僅僅有了出入山村的便捷的公路,加強了與外界的溝通,而且山村的面貌、人們的觀念以及當?shù)剡吤竦纳a(chǎn)生活方式,都在悄悄地發(fā)生著變化。書中所描述的新豐村的今天,正是中國西南邊境村寨的一個濃縮場景和現(xiàn)實寫照。
作者簡介
周建新,1962年8月15日生于新疆阿勒泰市切爾克齊鄉(xiāng)。蘭州大學民族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畢業(yè),獲法學博士學位?,F(xiàn)任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世界民族研究會常務理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新世紀十百干人才,民族學重點學科帶頭人,“八桂學者”。英國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系、愛爾蘭國立梅努斯大學人類學系訪問學者。出版《中越中老跨國民族及其族群關系研究》等9部著作,發(fā)表學術論文50多篇,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雷韻,1985年12月13日生于海南省三亞市,畬族。2008年中央民族大學本科畢業(yè),獲歷史學與文學雙學位。現(xiàn)為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專業(yè)研究生。呂俊彪,1968年生,廣西陸川縣人,漢族,人類學博士,現(xiàn)為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主要從事經(jīng)濟人類學、發(fā)展人類學研究,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出版著作7部。
書籍目錄
《藍靛瑤的甜蜜生活》
序言
第一章 基本情況
第一節(jié) 自然概況
第二節(jié) 歷史沿革
第三節(jié) 交通物流
第四節(jié) 人口狀況
第二章 政權建設
第一節(jié) 基層組織建設
第二節(jié) 工作制度及村規(guī)民約
第三節(jié) 計生工作
第四節(jié)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三章 經(jīng)濟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土地制度
第二節(jié) 農業(yè)種植
第三節(jié) 家禽與牲畜的飼養(yǎng)
第四節(jié) 商業(yè)
第五節(jié) 集市
第六節(jié) 勞務輸出
第四章 社會發(fā)展
第一節(jié) 人口結構
第二節(jié) 婚姻
第三節(jié) 家庭
第五章 科教文衛(wèi)
第一節(jié) 科學技術
第二節(jié) 教育
第三節(jié) 醫(yī)療衛(wèi)生
第六章 民族與宗教
第一節(jié) 民族
第二節(jié) 宗教
第七章 風俗習慣
第一節(jié) 服飾
第二節(jié) 人生禮儀
第三節(jié) 節(jié)日習俗
第四節(jié) 飲食習俗
第八章 民間文學
第一節(jié) 民間故事
第二節(jié) 歌謠
附錄一 六能村六能屯甘蔗種植業(yè)調查報告
附錄二 六能村六能屯教育調查報告
附錄三 六能村六能屯上門婚姻調查報告
附錄四 六能屯大事記
參考文獻
后記
《沿邊公路進深山》
《那人社會的嬗變》
《邊境上的村落》
章節(jié)摘錄
插圖:龍川鎮(zhèn)是百色市右江區(qū)所轄鎮(zhèn)。龍川鎮(zhèn)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鎮(zhèn),在龍川村一帶,尚存有宋代古城遺址和宋至清的古營盤遺址。龍川鎮(zhèn)原為宋朝設置的羈縻龍川州,屬右江道;元朝承之;明朝初年撤龍川州,土地并入田州;清朝屬泗城府凌云縣;1935年初劃歸百色縣,設有龍川、慧林兩鄉(xiāng);1950年7月,百色市將龍川、惠林兩鄉(xiāng)及魯賢鄉(xiāng)所屬的合保、那銀、七賢、練村等地合并,設百色縣第八區(qū);1955年,百色縣第八區(qū)改稱龍川區(qū);1958年稱先鋒人民公社;1959年下半年,先鋒人民公社改成龍川人民公社;1961年分為竹鳳、龍川兩個公社;1962年,百色市將竹鳳、龍川兩個公社合為龍川區(qū)。1968年復稱龍川公社;1984年撤社建鄉(xiāng)稱龍川鄉(xiāng);1988年龍川鄉(xiāng)轄練鄉(xiāng)、那銀、集合、洞好、平樂、六能、世加、龍川、仁相、平祿、竹鳳、意尤、花紅、年洪、那合、林河等16個行政村,共145個自然屯;②1994年5月龍川鄉(xiāng)改為龍川鎮(zhèn)。如今,六能屯中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對六能村的行政區(qū)劃變革依稀還有一些印象。74歲的老黨員鄧玉香說,在國民黨時期,六能、坡利和方屯三個屯組成太平村。新中國成立后至1953年初級合作社成立之前的這段時間,六能、坡利和方屯三個屯仍歸太平村管轄,而太平、平寺和平維三個村歸平樂鄉(xiāng)管轄。1953年,中國各地紛紛撤銷鄉(xiāng),成立初級合作社。
編輯推薦
《當代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典型百村調查:廣西卷(第2輯)(套裝共4冊)》是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當代中國邊疆.民族地區(qū)典型百村調查(第二輯)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