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方法論研究

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叢日云,龐金友  頁數(shù):33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由叢日云、龐金友主編,是“首屆西方政治思想史高級研討班”的成果,來自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十幾位專家集中討論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內容涉及不同層面的方法論問題,既有思想方法層面的問題,包括理性主義、歷史決定論、歷史主義、普遍主義等;也有具體的研究方法論問題,如語境主義(劍橋學派)、施特勞斯學派、概念史研究、歷史語義學、修辭學方法等,供讀者閱讀學習。

作者簡介

叢日云,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教授、博士生導師,政治學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兩方政治思想史、比較政治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出版的主要菩作有《兩方政治文化傳統(tǒng)》、《當代世界的民主化浪潮》、《在上帝與愷撒之間——基督教二元政治觀與近代白山主義》等。先后主持兩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方政治文化的沖擊與發(fā)展中國家政治發(fā)展”、“傳統(tǒng)政治文化與現(xiàn)代政治文明關系模式的比較研究”。主持“百篇優(yōu)秀博士論文作者資金項目”:“現(xiàn)代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與形成”。其博士論文《基督教二元政治觀與近代自由主義》獲全國“百篇優(yōu)秀博士論文獎”。
龐金友,男,1975年生,遼寧鐵嶺人。1999年~2002年就讀于遼寧師范大學政法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師從叢日云教授。2001年~2002年,留學于韓國鮮文大學。2002年~2005年就讀于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師從徐大同先生。現(xiàn)任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講師,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后。主要從事西方政治思想史與政治學理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主要著作有:《西方政治思想史》(第3卷,主要作者)、《中國公民讀本》(主要作者)、《自由多元主義》(合譯)等。主要論文有:《近代西方國家與社會關系理論的邏輯與特點》、《國家與社會:政治文化研究的另一維度》、《當代公民社會與民主化關系的新解讀》、《公民社會:組織與作用》、《希望還是偶像:全球化視野中的公民社會與民主化》、《終極還是范式:西方三權分立思想再解讀》等。主持項目有: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當代西方國家與社會關系思想研究”、中國政法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當代西方國家與社會關系理論研究”。

書籍目錄

序一 徐大同教授在開幕式上的講話
序二 叢日云教授在開幕式上的講話
政治的代表性與自由民主體制:
 施密特、鄂蘭與勒弗論國家與人民的關系
價值中立面面觀
政治思想史的哲學面向:以正義概念的內在邏輯為例
西方“早期現(xiàn)代”的思想史背景及其中國問題
啟蒙的現(xiàn)代性與“自我”的觀念史
奧克肖特
 ——“意識形態(tài)政治”超越的方法與思路
作為歷史事件的觀念
 ——以《美德、商業(yè)和歷史》為例談波考克
   的思想史研究
歷史地理解思想
 ——對斯金納有關思想史研究的理論反思的考察
阿隆《論自由》的政治思想史意義
歷史些、歷史些
 ——馬基雅維里政治思想研究法
西方古典修辭學
歷史語義學、語境主義與政治思想史研究
概念史研究方法述要
自由主義政治哲學的方法論基礎
歷史主義與普遍主義問題
論施特勞斯的政治哲學
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論的幾點思考
叢日云教授在閉幕式上的講話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相對而言,美國革命不像法國革命一樣,深陷于歐陸主權的“絕對主義”的泥沼而不能自拔。相反地,在這塊殖民地上,來自英國的移民透過革命,真實地體認革命的“開端啟新”,脫離歐陸舊傳統(tǒng)的窠臼,建立新憲法,創(chuàng)立自由共和的新國家。就這一點來說,鄂蘭接受施密特的論點,亦即:法國革命在主權國家的基礎上,透過人民的決斷,創(chuàng)立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形式,而美國革命在立憲的同時,也創(chuàng)立了新的國家。對照法國革命的失敗,美國革命的成功在于型構了自由憲政的穩(wěn)定共和體制;美國的立憲既能保持多元分立的邦聯(lián),也能建立一個邦聯(lián)之間維持均衡和諧的聯(lián)邦政體;換句話說,美國革命得以打破舊有的主權的“絕對主義”,而能確立一個權力分散與多元的體制:上從中央政府的三權分立,下至市鎮(zhèn)自主的社會,構成了這個體制的基本結構,其憲法區(qū)分了人民的權力與立法機構及法律的權威,兩者各有其權限與分際。國會(或參眾兩院)作為公共輿論辯詰的常設制度,司法審查作為法治的判斷機關,這兩個制度顯現(xiàn)了法治的權威,并據(jù)此約束了人民(或民主)之權力運作可能帶來的魯莽與盲動。盡管美國革命有了這樣的憲政成就(姑且不論鄂蘭是否美化了美國革命),但鄂蘭也指出并批判這個體制因采納了代議(或自由憲政)的民主制,而遮掩了革命時期人民的權力及其展現(xiàn)的公共精神。這種批判論與施密特對“議會民主”(或“議會立法國”)的批判,在許多方面可以相互參照,但在解決代議民主制的問題上,兩人所呈現(xiàn)的民主想象卻南轅北轍。兩人都接受了魯索的人民主權的理念,也承認人民的意志無法被代表,只要人民在場,代表就必須退位。但鄂蘭否定施密特的“意志論”(voluntarianism)與主權的絕對主義,因此,她的民主論述不走向如施密特所倡議的人民(與主權)的決斷論,以及民主的同一性(與同構型)和民族的代表性;相反地,鄂蘭強調人民的結社所醞釀的權力,構成任何建制論證其正當性的資源。但這種結社如何可能?

編輯推薦

《西方政治思想史方法論研究》為政治文化研究叢書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西方政治思想史方法論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西方政治思想史方法論研究》內容簡介:方法論問題是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元問題”,方法論的進步是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進步的主要推動力?!段鞣秸嗡枷胧贩椒ㄕ撗芯俊肥恰笆讓梦鞣秸嗡枷胧犯呒壯杏懓唷钡某晒?,來自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十幾位專家集中討論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書中的內容涉及不同層面的方法論問題,既有思想方法層面的問題,包括理性主義、歷史決定論、歷史主義、普遍主義等;也有具體的研究方法論問題,如語境主義(劍橋學派)、施特勞斯學派、概念史研究、歷史語義學、修辭學方法等。學者們的研究角度也是多方位的,既有從政治學、歷史學、文學、哲學等多學科角度對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論的考察,也有從具體理論、概念、人物等切入對方法論問題的思考;既有對西方學界方法論的歷史脈絡的總結,也有對當代熱門的方法論問題的分析,還涉及了百年來中國學界研究方法的演變、對當代中國學界在方法論問題上的進步與誤區(qū)的省思等。通過學習,使我懂得,西方政治思想的起源于古代的希臘,因此。政治思想肯定會受希臘文化特別是哲學思想的深刻影響,希臘政治思想給了西方政治思想的一個堅實的基礎,那就是,重視并探索社會政治秩序的建立,這是前提,是條件,也是根本,這種思維方式一直沿續(xù)到十九世紀才有所改變。通過學習,使我懂得,在整個西方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一部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一部西方政治的縮影,既是多元演變的,也是派別林立的,但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我們都能知道,無非是經歷了自然政治觀、神學政治觀和權力政治觀。自然政治觀顧名思義,就是探索宇宙、認識事物的本源,以此為出發(fā)點,去探索社會事物,特別是社會政治的規(guī)律,希臘一開始就把神和人分開來研究,把神與政治分開,政治所體現(xiàn)的不是神靈的色彩,而是自然的屬性,他們的基本答案大體都認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柏拉圖認為,社會、城邦的產生是由于社會分工的需要,是社會發(fā)展的結果,亞里士多德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需要,這是社會規(guī)律、是自然發(fā)展形成的,很顯然,這種認識與神的關系基本沒有,是遵循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或者自然規(guī)律。希臘的另外一個自然法思想的影響也非常深遠,例如早在希臘古代自然哲學時,就產生了“邏各斯”思想,它的內涵是要探索事物的規(guī)律,而這正成為了西方自然法思想的萌芽。羅馬對于希臘的政治思想的傳承和發(fā)展是很顯著的,西賽羅是“希臘化的拉丁人”,他將希臘文化傳入后,還提出了共和國思想,但希臘后來創(chuàng)立并發(fā)揚光大的法律思想非常發(fā)達,并且對后世影響非常大。在這一時期,羅馬由于對希臘的繼承,形成了系統(tǒng)的自然法思想。理性的認識自然、理性的認識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浇淌侨澜缬绊懽畲蟮模沤掏阶疃嗟淖诮?,在西方社會,基督教政治成為統(tǒng)治者對于被統(tǒng)治者的意志俘虜?shù)墓ぞ咧?,這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存在,也成為人們認識社會事物、改變社會事物等一切問題的起源以及思維根據(jù),圣經以及基督教成為一種歷史宗法或者依據(jù)。任何政治活動都上升到針對封建制度發(fā)出的一切攻擊必然首先就是對教會的攻擊,是對神的攻擊,顯然這是一種謬論或者社會政治的產物。權力政治觀粉墨登場于十五、六世紀,正式形成于十七、八世紀,最初產生于古代的希臘羅馬,文藝復興時期讓權力政治觀不斷完善發(fā)展成熟,權利是每一個人都擁有的,而不是這個人有,那個人沒有,這是與生俱有的,不可剝奪的,所以這個觀點來看,社會其實是充滿權利的社會,如果人們無視權利,就沒社會秩序可言,從這個角度來看,為了維護每個社會成員的權利,才組成了政治社會,建立了政治秩序。二、權力政治觀的內涵及意義雖然我們從西方政治思想的學習中看出,既有自然政治觀還有神學政治觀,更有權力政治觀,但不可否認,權力政治觀發(fā)展的最晚,是前兩個政治思想觀的發(fā)展到一定的階段后的必然結果,當然權力政治觀離現(xiàn)代人很近,我們本身就生活在權力政治觀中,權力政治觀已經成為現(xiàn)代政治思想的主流。應然階段是權力政治觀的第一個階段,它產生于十七、八世紀的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人們特別是思想家對于封建社會“毀滅”、“摧殘”人性的制度恨之入骨,聲明這是嚴重不符合理性要求的。他們提出了他們認為的理想制度,例如生命、財產、自由、幸福以及安全,民主和法治成為人們渴望或者寄托的新生事物,這成為保護個人財產權的重要武器,這些的矛頭直指封建社會或者說封建社會所形成的神學政治觀、政治體制。實然階段是權力政治觀的第二階段,它產生于十九世紀直到二十世紀前期,在這個時期,西方國家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建立了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產業(yè)革命的主體是主要是工業(yè)化過渡,這個時代的思想家依附于資產階級的政治思想,由于資本主義的社會政治的矛盾重重,思想家們的理性主義變成為實用主義,各種改革方案層出不窮,特別是進入二十世紀以后,政治制度的不斷完善,政府開始對經濟加以干預,政府行為的研究成為政治思想的主題。政權應如何運作、如何緩解矛盾、穩(wěn)定秩序,成為新的一個歷史時期研究的主體和主流,同時,無產階級變?yōu)樽詾榈碾A級,他們的理想是建立新的社會主義制度,甚至通過社會運動、暴力等來要求革新,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等相繼誕生?!皩⑷弧彪A段是權力政治觀的第三個階段,產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以后,由于世界格局發(fā)生變革,世界經濟有了新的發(fā)展,科學技術以不可預見的飛速發(fā)展勢頭讓這個世界迅速日新月異,經濟時代、知識時代、信息時代成為這個世界最為鮮明的特征,民主化、和平、和諧成為世界的主題,在這種情況下,西方政治思想的內容隨之發(fā)生了變化,“派別林立,花樣繁多”,從筆者總結來看,這些花樣繁多的思想理論中包含兩個方面的思想體系,一方面就是以維護和發(fā)展現(xiàn)存政權的思想為主。也就是說,緊跟政權,維護政權,這種政治思想是政權的附屬或者說代言,但他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新的情況和方向,即由“描述型研究”向“干預型研究”過渡。另一方面,一些派別和思想家反對上面所說的政權型思想理論,站在“反方”立場,揭露、批判現(xiàn)代社會的各種弊端。他們還提出西方社會已進入“后工業(yè)化社會”或“后現(xiàn)代社會”。據(jù)此,原來的社會構成和組織已不能適應要求,有的甚至認為原有的社會已然“解構”,需重新建構。從而提出一套各自的“將然”的設想。必須指出的是,從根本上說,這些“設想”仍然沒有離開西方政治思想的傳統(tǒng)。三、學習的啟示1、政治思想的社會性。無論任何一種政治思想,他的基礎必然是所處的那個時代,這個絕對不會發(fā)生變化,即馬克思主義,他提出的共產主義思想好像與當時的社會不相干,但是別忘記了,這種思想是總結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總結已有社會的展規(guī)律才能提出的。我們所處的是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是它自己的實際,這表明了社會主義的政治思想必然與社會主義社會的政治思想相貼近,相符合,并在這種社會形態(tài)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和發(fā)展。2、政治思想的復雜性。思想也就是說意識形態(tài)的一種表現(xiàn),它的復雜性不言面喻,然而政治思想會左右人們的大腦,我們從西方政治思想的發(fā)展史來看,思想在不斷演變,思想也存在“五花八門”,認識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符合社會主義的政治思想,也就是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3、政治思想的發(fā)展。從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發(fā)展來看,思想理論非常豐富,成果也非常突出,可以說是百家百樣,而我國的政治思想相對來說還落后于國外的政治思想,但在借鑒和學習上,在豐富和完善上,大多是“照搬”、淺要的“
  •   對西方政治思想感興趣的可以一讀
  •   從日云是大家,讀過其他的書,這本是導師買了,看了說不錯,叫我買來讀,所以,應該是不錯的關于方法論的一本專著。
  •   會議論文集總是水平參差不齊的
  •   對于了解在中國,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發(fā)展以及方法論方面的問題很有幫助~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