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馬勇 頁數(shù):336 字數(shù):316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這個事件的意義是結束了兩千年的帝制,趕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現(xiàn)代化的起點,是現(xiàn)代民族國家重建的開始。
辛亥革命的目標是刻意模仿美利堅合眾國,是要建立美國式的政治架構;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是刻意模仿一百二十年前的法國大革命,是要以暴力手段打碎一個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中國。
辛亥革命的前半場確實是按照法國大革命的劇本在演出,孫中山等先行者經(jīng)過十幾年艱辛奮斗,終于將“一個人的革命”演化成全民族覺醒,只是當武昌起義爆發(fā)后,特別是當清政府陣前換將,啟用袁世凱職掌朝政,南北對峙一下子由滿漢之間的種族沖突變成了漢人之間的對決。辛亥革命后半場放棄了法國大革命的老套,在經(jīng)過短暫和談后,南北握手言歡,清帝退位,五族共和。
對于辛亥革命這個結果,見仁見智,許多人覺得這場革命在列強和資產(chǎn)階級介入后變質,革命歸于失敗。辛亥革命其實是對法國大革命的超越,不僅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而且避免了一場內戰(zhàn)一場血腥,這是中國智慧的最高體現(xiàn),是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完勝,既合乎國際社會的期待,也合乎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者簡介
馬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現(xiàn)代文化學會副會長及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書籍目錄
小引
第一章 革命改良二重唱
一個人的革命
革命與改良賽跑
革命暫時領先
立憲反超革命
第二章 構建現(xiàn)代政治文明
邁出憲政第一步
一個時代開始
重建中央與地方權力系統(tǒng)
以政治改革反制革命
構筑現(xiàn)代政治文明的根基
第三章 民主政治的春天
后威權時代:攝政王和他的嫂子
放虎歸山:袁世凱歸隱
民主初步的亂象與秩序
街頭政治:國會請愿的后果
第四章 革命在危機中
孫中山:浪跡天涯
章太炎:彈盡糧絕
那一撥回歸主流的人
黃花崗:背水一戰(zhàn)
第五章 得意忘形中決策
責任內閣弄成了皇族內閣
鐵路干線國有引發(fā)國進民退
人心思亂:紳民對抗國有化
一批愚蠢的明白人
官逼民反:同志軍與哥老會
第六章 樹未倒而猢猻已散
為什么是新軍
立憲黨人閃身而退
黎元洪和湖北軍政府
袁世凱重出江湖
南北六省相繼獨立
第七章南北僵持
袁世凱:絕對君憲主義者
灤州兵諫:清廷喪失最后機會
黃興來了
袁世凱拋來橄欖枝
吳祿貞壯志未酬
第八章和比戰(zhàn)難:錯綜復雜的多方博弈
君憲主義不必再提
將袁世凱從清廷中拉出來
滿洲人在背后狠推了一把
東南光復
第九章從君主到民主:一個艱辛的談判
和平仍未到絕望時候
整合獨立各省
終于可以坐下來談談了
君主立憲抑或民主共和
清廷終于同意由國民大會決定政體了
第十章帝制終結:紫禁城的黃昏
惜陰堂高人高招
建府開基:一個不得不出的狠招
紅臉與白臉:孫中山與袁世凱
最后一擊:段祺瑞和那些北洋將領們
一個王朝的尊嚴與瀟灑
章節(jié)摘錄
革命運動,改革立憲的動力。 在晚清最后十年,革命與改革確實處在一個蹺蹺板狀態(tài)。革命增長了 ,一定是改良遇到了問題;改?進入順境了,革命就一定遇到障礙。 開缺袁世凱,中國失去了一次振興機會。一百年后重新觀察,袁世凱 開缺另有原因,且中國失去了與美德結盟振興中國的機會。 武昌首義,立憲派走向武力革命榜樣。武昌起義的主體或者說惟一的 力量是湖北新軍,而湖北新軍是張之洞一手訓練出來的,但國家意識淡薄 。在湖北新軍和湖北咨議局示范下,各省立憲黨人和新軍相互配合,在不 太長的時間里相繼宣布獨立宣布光復,棄暗投明,由大清國的統(tǒng)治基礎一 變而成為民國元勛。 1911年的武力革命,成為和平?命的先導。革命派模仿法國大革命,要 用武力流血殺人推翻皇權,實現(xiàn)民權,但掀起的中國大革命,從南北對決 走向南北議和,繼而握手言歡,清帝退位,五族共和。 武人提倡和解,王朝贏得尊重。介入政治的湖北新軍成了反政府反體 制的力量,前往武昌前線鎮(zhèn)壓湖北新軍的北洋新軍成了中國政治的中堅。 段祺瑞、馮國璋等將領轉向革命,放棄抵抗,接受共和。清廷顧全大局, 和平隱退,贏得國人的敬意。
編輯推薦
作者馬勇研究中國近代史三十年,頗有心得,發(fā)表著述甚豐,其中的《1898年中國故事》、《1900年中國尷尬》與這本《1911年中國大革命》屬于把象牙塔的學問普及民眾之作。書稿內容豐富,深入淺出,文字曉暢而有個性,較好地將學理性故事性融為一體。該書出版后,相信會對民眾進一步客觀認識辛亥革命、辛亥人物及中國近代史有所助益?! ”緯莫毺刂幵谟谝浴按鷥r”談“意義”。作將這場革命的“歷史意義”與其耗費的“歷史代價”進行比較,指出它是多種政治勢力互相妥協(xié)的結果,無論是革命派還是立憲派,袁世凱還是清王朝權貴,都有自己的堅持和自己的讓步,最后以和平的方式實現(xiàn)了清王朝消亡,共和國成立?!爸袊蟾锩币宰钚〉拇鷥r成就了中國近代史中重要的轉折點,開啟中華民族重建現(xiàn)代化的探索歷程,對這個“和局”的再審視無疑對后人有重要的借鑒和啟發(fā)意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