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何海峰 頁數:3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出現了一個典型現象一一“迷失的貨幣“.即廣義貨幣供給增長率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與居民消費價格水平的增長率之和。本書首先回顧了”貨幣迷失”的發(fā)生背景并進行了國際對比.比較系統(tǒng)地分析了貨幣經濟學主流理論的缺陷.考察了非主流觀點的解釋力。本書發(fā)現,中國“貨幣迷失”產生的原因在于中國經濟的結構性變化.它與中國貨幣經濟表現出的貨幣內生性、利率外生性,銀行信貸(資金可得性)融資主導模式等特征密切相關。本書借助一個貨幣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分析框架對這些特征進行了說明。此外.本書發(fā)現.加入中國實踐的制度變量后.“迷失的貨幣”可以在總量貨幣需求函數中得到解釋。最后.本書指出了”貨幣迷失”的現實政策意義。
作者簡介
何海峰
金融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結構金融研究室主任。1993年、1998年、2007年先后畢業(yè)于華北電力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近5年來,主持和參與完成省部級以上課題15項,發(fā)表論文20多篇。目前還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陸家嘴研究基地副秘書長。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導論第二章 “迷失的貨幣”現象 第一節(jié) 中國“迷失的貨幣” 第二節(jié) “迷失的貨幣”相關研究 第三節(jié) 貨幣經濟學動態(tài)與中國經濟轉型第三章 現代貨幣經濟學的主流范式 第一節(jié) 貨幣經濟學的主要學說 第二節(jié) 主流范式與基本結論 第三節(jié) 貨幣經濟學的核心范疇第四章 中國貨幣與經濟增長的一般分析框架一 第一節(jié) 中國貨幣與產出、價格關系的實證研究 第二節(jié) 對貨幣經濟學基本問題的再認識 第三節(jié) 一個貨幣經濟學的一般分析框架第五章 一般分析框架的分解檢驗 第一節(jié) 中國貨幣經濟的轉型特征 第二節(jié) 一般分析框架的分解檢驗 第三節(jié) 中國貨幣經濟的深層次特征第六章 “貨幣迷失”的再認識 第一節(jié) 國內貨幣需求研究的簡要總結 第二節(jié) 中國的總量貨幣需求模型 第三節(jié) 中國貨幣供給的實例第七章 當代貨幣政策理論的主要內容 第一節(jié) 相機抉擇與貨幣政策規(guī)則 第二節(jié) 貨幣政策操作程序與利率規(guī)則 第三節(jié) 新凱恩斯主義框架下的貨幣政策理論第八章 中國貨幣政策范式的選擇 第一節(jié) 貨幣政策變化的國際趨勢 第二節(jié) 中國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與相機抉擇 第三節(jié) 中國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 第四節(jié) 通貨膨脹目標制第九章 基本結論附錄一 附表附錄二 各章有關計算過程 第四章有關計算過程 第五章有關計算過程 第六章有關計算過程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認為:“真實分析所依據的原則是,經濟生活的所有主要現象都可以用商品和勞務,用有關它們的決定,用它們之間的關系來描述。貨幣只不過是配角,是用來便利交易的一種技術裝置……但只要它運轉正常,它就不會影響經濟過程。經濟過程的運轉與物物交換沒有本質的區(qū)別。這實質上就是貨幣中性的含義。因此,貨幣被稱為實際經濟的‘面紗’?!眻猿终鎸嵎治龅慕洕鷮W家們認為,“不僅完全可以舍棄貨幣因素,而且必須將其舍去,正如要看到面紗后的面容,就必須揭去面紗一樣……貨幣價格讓位于商品之間的交換比率,因為這才是貨幣價格背后真正重要的東西”。實際上,如果說凱恩斯“關于產出的貨幣理論”是20世紀對傳統(tǒng)真實分析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Dillard,1988),那么,由他奠基而發(fā)展起來的現代貨幣經濟學已經偏離了他最初的思想軌道——凱恩斯在《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里強調要打破傳統(tǒng)“二分法”,建立起“生產性的貨幣理論”,這些目標在后來的貨幣經濟學發(fā)展中已經漸行漸遠。但是,正如熊彼特所說:“不得不承認,實際經濟運行的主要特征或許正依賴于貨幣這塊‘面紗’,沒有了這塊‘面紗’,隱藏在它背后的經濟過程將面目全非。”一方面,現代金融日益發(fā)達、復雜,信用因素愈發(fā)重要;另一方面,貨幣卻越來越遠離經濟分析的框架。對此,貨幣經濟學如何解釋?而貨幣經濟學又解釋了什么?這的確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