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關系史話

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葛夫平  頁數(shù):185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古老國度,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探尋、創(chuàng)造的腳步。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輕若煙霧、薄如蟬翼的素紗衣向世人昭示著古人在絲綢紡織、制作方面所達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個洞窟中的兩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繪壁畫又向世人顯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繪畫方面所取得的成績;還有青銅器、唐三彩、園林建筑、宮殿建筑,以及書法、詩歌、茶道、中醫(yī)等物質(zhì)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它們無不向世人展示了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燦爛與輝煌,展示了中國這一古老國度的魅力與絢爛。這是一份寶貴的遺產(chǎn),值得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珍視。    歷史不會永遠眷顧任何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當世界進入近代之時,曾經(jīng)一千多年雄踞世界發(fā)展高峰的古老中國,從巔峰跌落。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的炮聲打破了清帝國“天朝上國”的迷夢,從此中國淪為被列強宰割的羔羊。一個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不’僅使中國大量的白銀外流,更使中國的領土一步步被列強侵占,國庫虧空,民不聊生。東方古國曾經(jīng)擁有的輝煌,也隨著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轟擊而煙消云散,中國一步步墮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淵。不甘屈服的中國人民也由此開始了救國救民、富國圖強的抗爭之路。從洋務運動到維新變法,從太平天國到辛亥革命,從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人民屢敗屢戰(zhàn),終于認識到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這一道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從此飽受屈辱與蹂躪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古老的中國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擺脫了任人宰割與欺侮的歷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華兒女應當了解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的文明史,也應當牢記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歷史。    當我們步人全球化大潮的21世紀,信息技術革命迅猛發(fā)展,地區(qū)之間的交流壁壘被互聯(lián)網(wǎng)之類的新興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個區(qū)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兩種以上文化的交匯與碰撞,但不可否認的是,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大潮,西方文化撲面而來,有些人唯西方為時尚,把民族的傳統(tǒng)丟在一邊。大批年輕人甚至比西方人還熱衷于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與洋快餐,對我國各民族的重大節(jié)日以及中國歷史的基本知識卻茫然無知,這是中華民族實現(xiàn)復興大業(yè)中的重大憂患。    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歷數(shù)千年而不分離,根基就在于五千年來一脈相傳的中華文明。如果丟棄了千百年來一脈相承的文化,任憑外來文化隨意浸染,很難設想13億中國人到哪里去尋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中,大力弘揚優(yōu)秀的中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揚中華文化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和民族自尊意識,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價值體系,光大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業(yè)。    當前,我國進入了經(jīng)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diào)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的歷史時期。面對新的歷史任務和來自各方的新挑戰(zhàn),全黨和全國人民都需要學習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guī)范,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形成全民族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這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保證。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國家社會科學研究的機構,有責任為此作出貢獻。我們在編寫出版《中華文明史話》與《百年中國史話》的基礎上,組織院內(nèi)外各研究領域的專家,融合近年來的最新研究,編輯出版大型歷史知識系列叢書——《中國史話》,其目的就在于為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較為完整、準確地介紹中國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的普及類系列叢書,從而使生活在信息時代的人們尤其是青少年能夠了解自己祖先的歷史,在東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中國與世界各國愈來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與特色,將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永遠發(fā)揚下去。    《中國史話》系列叢書首批計200種,每種10萬字左右,主要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哲學、藝術、科技、飲食、服飾、交通、建筑等各個方面介紹了從古至今數(shù)千年來中華文明發(fā)展和變遷的歷史。這些歷史不僅展現(xiàn)了中華五千年文化的輝煌,展現(xiàn)了先民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精神,而且展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不屈與抗爭精神。我們衷心地希望這套普及歷史知識的叢書對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鼓舞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新一代的勞動者和建設者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不斷闊步前進,為我們祖國美好的未來貢獻更大的力量。    陳奎元    2011年4月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由葛夫平編著的《中法關系史話》?!吨蟹P系史話》的內(nèi)容提要如下:
中國和法國,一個在東亞,一個在西歐,都是文化燦爛的大國。17世紀以后,由于商業(yè)的繁榮、西方傳教士的東來,中國的文化藝術傳到了法國,法國的科學技術也隨之傳到了中國,兩國間一度掀起文化交流的小高潮。到了19世紀,自英國發(fā)動罪惡的鴉片戰(zhàn)爭,并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之后,法國也趁火打劫,緊隨英、美,將不平等條約強加給中國。從此,兩國間的平等交流關系被侵略與被侵略這種極不平等的關系所取代。直至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法關系才掀開了新的一頁。

作者簡介

葛夫平,女,浙江寧波人,1965年4月生。1984年畢業(yè)于杭州大學歷史系,1992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同年7月到該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2000年被評為副研究員,研究專長為近現(xiàn)代中外關系史。曾在瑞士洛桑大學、法國國立科學研究中心、法蘭西學院等科研機構訪學,至今已發(fā)表論文20余篇。

書籍目錄

一 中法不平等關系的確立
1.早期中法關系追溯
2.《黃埔條約》的簽訂
3.加入侵華戰(zhàn)爭行列
4.搶掠圓明園迫訂《北京條約》
二 法國擴大在華勢力
1.傳教士大肆活動
2.覬覦西南邊疆
3.中法交戰(zhàn)
4.“不勝而勝
三 法國搶奪勢力范圍干涉中國內(nèi)政
1.經(jīng)營西南
2.掠奪利權
3.鎮(zhèn)壓義和團運動
4.干預辛亥革命
四 法國繼續(xù)對中國推行強權政治
1.老西開事件
2.在巴黎和會上背信棄義
3.金法郎案
五 斬不斷的中法文化交流
1.法國大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2.留法勤工儉學運動
3.班樂衛(wèi)訪華
4.中國文化在法國
六 中法不平等關系的終結
1.法占中國南海九小島事件
2.中國與法國維希政府斷交
3.中法不平等條約的廢除
七 中法從對抗走向建交
1.20世紀50年代初的中法對抗
2.中法建交
3.曲折發(fā)展中的中法關系
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因此,這個國家的舊的統(tǒng)治集團的代表不能繼續(xù)被看作是這個國家的代表,同這個國家的新政府的代表同時存在于同一個國家里或者同一個國際組織中?!袊歉鶕?jù)這樣的理解,同法國政府達成中法建交和互換大使協(xié)議的。中國政府認為有必要重申,臺灣是中國的領土,任何把臺灣從中國的版圖割裂出去或者其他制造“兩個中國”的企圖,都是中國政府和人民絕對不能同意的。在這種情況下,臺灣當局于2月10日宣布與法國斷交,從而使中法建交問題得到圓滿解決。5、6月,中法雙方成功地互派大使,佩耶任法國首任駐新中國大使,“儒將”黃鎮(zhèn)任新中國首任駐法大使。法國成為西方大國中第一個同新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的國家。曲折發(fā)展中的中法關系中法建交后,中法關系進入了平等互利、友好合作的新階段。中法關系的發(fā)展,雖然受兩國國內(nèi)和國際局勢的干擾,不時出現(xiàn)一些曲折,但在兩國人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法關系始終不斷得到加強。以1964年中法建交為契機,兩國的友好往來和經(jīng)濟文化交流在最初的兩年里很快得到發(fā)展。1964年2月,中國藝術代表團應邀訪問法國,獲得巨大成功,受到法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同年9月,首屆法國技術展覽會在北京開幕,使中國技術界人士第一次看到了西方先進的工業(yè)技術。1965年3月和5月,中國先后組團參加法國里昂博覽會和巴黎博覽會,向酷愛藝術的法國人民展現(xiàn)精美的東方藝術品。7、8月間,法國國務部長馬爾羅訪華,受到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的接見,雙方進行了坦誠的交談。馬爾羅是中法建交后第一位正式來訪的法國政府部長。1965年11月,法國又在中國舉辦了工業(yè)展覽會,這對當時打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某些技術封鎖具有積極意義。進入1966年后,由于受中國“文化大革命”的沖擊和法國國內(nèi)社會政局動蕩的影響,中法關系一度受到損害,處于停滯狀態(tài)。但在中法兩國領導人的共同推動下,70年代即得到恢復和發(fā)展,兩國領導人互訪頻繁。1970年7月,應中國政府邀請,法國總理府計劃和領土整治部部長安德烈·貝當古率領法國代表團來華訪問,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接見。貝當古代表團的訪華是中國“文化大革命”開始以來西方國家訪華的第一個政府代表團。1972年7月6日,法國外交部長莫里斯·舒曼和夫人又率領政府代表團來華訪問,受到中國政府的熱情接待。7月10日,毛澤東主席接見舒曼外長,同他進行友好的談話,支持歐洲加強團結,說:“你們現(xiàn)在跟英國搞好,我贊成,要團結起來才好,有時吵架是難免的,但總該是大團結,少吵架?!痹诖似陂g,中國外交部長姬鵬飛與舒曼外長就雙方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交換了意見,增進了彼此的了解。

編輯推薦

《中法關系史話》是中國史話?近代中外關系系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法關系史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