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時代問題

出版時間:2010-7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深圳大學經濟學院 編  

前言

這是一部由深圳大學經濟學院主編的優(yōu)秀碩士研究生論文集,這本書的出版源于一些有價值的理念和美好的期望。如果說深圳大學是一所伴隨著深圳這座改革開放的新興城市而產生、成長、發(fā)展起來的年輕的大學,那么,經濟學院則是這所僅僅擁有不足26年歷史的年輕大學中“最古老”的學院之一,尤其是理論經濟學科。1996年,政治經濟學作為深圳大學第一批擁有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的專業(yè)中唯一文科類專業(yè)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2年過去了,經濟學院已經擁有了6個碩士專業(yè)和政治經濟學博士點,盡管她是高校中的“晚輩”,但其學科和專業(yè)的發(fā)展速度與增長幅度無疑令人欣慰、鼓舞。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是本科生階段學習的一種更具有明確專業(yè)指向的延伸。但是,這種延伸并不是簡單的時間上的延長,甚至也不是單純的課時的增加,它應該是知識與學習方法的共同收獲,學識與能力的共同增進,認知與創(chuàng)造力的共同提升。尤其對于三年制的碩士而言,培養(yǎng)思維方式,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養(yǎng)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習慣,擁有良好而科學的思考理念,往往比學習知識本身更為重要。我以為,以編著優(yōu)秀論文集的方式褒獎、鼓勵學業(yè)有成的研究生是一種倡導更是一種記載。所謂倡導,即倡導理性、思辨,倡導思考、判斷,倡導研究、探索,倡導積累、創(chuàng)造……所謂記載,即論文集的出版既是對學生最初研究成果的記載,也是對學院研究生教育軌跡的一種記載。這種記載對學生是一種具有榮譽感的記憶,對學院則是具有資料意義的積累,會帶來彼此的共同收獲。

內容概要

  本書精選薈粹了深圳大學經濟學院2006級碩士研究生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21篇,內容涵蓋區(qū)域經濟、國際貿易、金融、會計和統(tǒng)計等領域,綜合反映了近年來深圳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教學和研究蓬勃發(fā)展的豐碩成果。論文針對經濟發(fā)展中的現(xiàn)實問題和熱點問題進行選題,既有縝密的理論探討,又有鮮活的案例分析,展現(xiàn)了身處改革開放前沿的特區(qū)學子們關注時代發(fā)展、求真務實的精神風貌。

書籍目錄

理論探討  生產性服務業(yè)對制造業(yè)效率的影響研究                 史學貴  美國次貸危機:探因與反思                      吳麗春  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分析及預測                     劉 晶  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效率                       趙桂鵬  地方政府政策激勵與外商直接投資區(qū)位選擇研究             施 潔貿易與物流  BC營銷環(huán)境下的顧客忠誠度研究                    歐志川  中國對外貿易對環(huán)境影響的實證分析                  何瑞森  企業(yè)社會責任理論下的綠色物流推進策略研究              胡 偉會計與審計  新會計準則的會計信息質量研究                    林格麗  上市公司盈余質量對權益資本成本影響的實證研究            陶 濤  我國企業(yè)環(huán)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    ——基于深市金屬、非金屬行業(yè)的實證檢驗             彭 勝  “四大”與“非四大”在中國的審計市場和執(zhí)業(yè)質量實證研究    ——來自A股上市公司的證據(jù)                    王 媛金融與保險  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的發(fā)展模式研究                   張 衛(wèi)  中國封閉式基金“周內效應”的實證研究                黃少華  宏觀經濟變量對我國股市影響的實證分析                高明亞  隱性保險下商業(yè)銀行特許權價值的風險自律效應研究           趙姍姍  我國債券型開放式基金和股票型開放式基金的績效比較研究        黃亞坤特區(qū)經濟  深圳技術創(chuàng)新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林勇志  深圳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研究                        丁浩然  深圳港與區(qū)域經濟的協(xié)調發(fā)展研究                   胡雨靖  國際旅游城市開發(fā)策略研究——基于深圳入境旅游業(yè)市場特征分析     崔拏云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結果,本身級別較低的次級債及其衍生品往往被一些權威評級機構給予較高的評級,甚至評級機構對很多信用度不好的次級債的信用評級竟然都評為AAA,達到了和美國國債一樣的信用級別。在美國,90%以上的證券評級市場長期被三大評級機構,即穆迪、標準普爾和惠譽國際所占據(jù),2006年第三季度,這三大評級機構對75%的次級債券評為AAA級、10%評為AA級、8%評為A級,而只有7%被評為BBB或更低的評級。(2)信用評級失真助長了危機的蔓延。本來信用評級的作用是減少投資者和發(fā)行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但是評級機構過高的信用評級不但沒有減少信息不對稱,反而導致了投資者對本身信用級別較低的衍生產品的非理性追捧,投資者之所以對這些證券化產品趨之若鶩,是因為這些被評為高信用級別的衍生產品可以得到較高的回報。結果證券化產品偏高的信用評級導致了風險不斷從銀行體系轉移到證券化產品市場,并且在證券化產品市場風險級數(shù)不斷累積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危機的蔓延。次貸危機爆發(fā)后,國際知名評級機構多次大規(guī)模地對住房抵押證券的評級進行下調。2007年7月和8月,三大知名評級機構穆迪、惠譽國際和標準普爾對抵押貸款相關證券集中進行了兩次降級行動,被降級的產品涉及金額達676億美元。評級機構對抵押貸款相關證券大規(guī)模地降級,一方面從反面說明原來的評級確實偏高,另一方面也從正面反映了相關債券信用質量在惡化。但無論是哪種情況導致的大規(guī)模降級,都會對投資者的信心帶來嚴重的打擊。市場預期的改變和投資者信心的受挫將導致大量投資者看空次級債,甚至引發(fā)了市場的恐慌性拋售。最終的結果便是次級債券及結構化產品的價格急劇下跌,次貸危機被進一步加速。

編輯推薦

《經濟學的時代問題(2010)》為深圳大學經濟學院學子論叢之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經濟學的時代問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