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中國的現代性方案

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秦曉  頁數:312  
Tag標簽:無  

前言

學習,從哲學意義上講屬于認識論的范疇,即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毛澤東在《實踐論》、《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這兩篇哲學著作中對此曾有過精辟的論述。通俗地講,學習即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過程。近年來人們經常說起的一個話題就是“知識的老化和更新”?,F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信息產業(yè)的革命、中國的開放和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使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發(fā)生了和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這個變化產生的一個重要影響就是每個人以至每個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對知識的需求和依賴越來越大了。換句話說,我們所面臨的是一個知識含量極高的世界。要適應這樣一個環(huán)境并爭得更大的生存、發(fā)展空間以便對社會、對人類作出應有的貢獻,就要善于學習,使自己的知識結構得以不斷地更新、優(yōu)化。

內容概要

  “當代中國問題”可以表述為中國社會的轉型,即從一個前現代性(傳統(tǒng))社會轉變?yōu)橐粋€現代性社會。這一轉型自晚清已經歷了100多年的歷程……到今天依然是個“未完成的方案”(哈貝馬斯語)。   重新提出這一問題,有序地推進這一進程,關乎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是對政治家、社會精英和民眾社會歷史責任感的呼喚。   《追問中國的現代性方案》收集了秦曉有關現代性與中國社會轉型問題的論文、訪談及相關研討會的發(fā)言摘錄,為了更好地幫助讀者理解這一主題,書中還收錄了其他學者就此問題的相關論述

作者簡介

秦曉,1947年4月出生,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博士。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招商銀行董事長;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博源基金會理事長、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兼職教授,多家國內外公司的獨立董事和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曾任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總經理、副董事長、中信實業(yè)銀行董事長;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2001年擔任亞太經合組織工商咨詢理事會主席。在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多篇有關經濟學、經濟管理和社會轉型方面的論文并出版了專著。

書籍目錄

代自序 從知識老化和知識更新說起——淺談學習和學習方法第一部分 破題“中國現代性方案”求解當代中國問題研究:使命、宗旨和方法論現代性與中國社會轉型是制度缺陷,還是制度創(chuàng)新——對“中國模式論”的質疑去意識形態(tài)化回歸普世價值秉承普世價值開創(chuàng)中國道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使命國家現代化的演進:一個企業(yè)的視角——兼議招商局歷史上的幾度輝煌第二部分 訪談追問中國的現代性方案蛇口基因遺傳者的現代性思辨第三部分 專題討論提出“現代性轉型”命題的思考背景現代性轉型與轉型社會我反對從文本到文本解構啟蒙現代性與中國的關系“激進”與“后激進”的視野在與古代性的對話中梳理和提升現代性現代性研究要注重實證現代性及現代性轉型說之芻議良好法治下的文明社會秩序現代性與當代中國討論:“社會轉型”與“轉型社會”第四部分 相關鏈接建構中國現代文明秩序現代性的普世性和獨特性啟蒙如何雖死猶生制度的文化合理性“既然華盛頓共識是錯的”那么什么又是對的呢?”現代性討論的歷史邏輯社會轉型可借鑒經濟轉型個人主義與社群主義中國,仍需逼近現代典范致秦曉、何迪函

章節(jié)摘錄

教育只是一種特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從時間上看,人的一生中在學校度過的時間只占20%,而從事工作的時間、退休之后的晚年約占70%多。這個生命時間分布的簡單數字說明了工作、生活中學習的重要性。從內容上講,學校教育傳授的知識主要是基礎性的,而且是非常有限的。無論從廣度上還是從深度上都不可能涵蓋和滿足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現代社會中人們所應有的知識結構。從這個意義上講學校教育的功能主要是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學習能力的訓練。所以我們可以說,一個人只有在工作、生活中有效地發(fā)揮他在學校獲取的基礎知識和自學能力,在廣度和深度上擴展他的知識結構并不斷地予以更新、優(yōu)化,學校教育的價值在他身上才能得到充分的實現。關于學校教育的功能曾經是一個科研的課題,問題是這樣提出的:在一個市場經濟的社會中,學校通過傳授知識、培養(yǎng)人才向社會提供服務,這可以看做一個市場供求的關系。作為人才市場供方的學校應適應和滿足社會上對人才的需求。但研究認為學校所學的知識有相當大的部分是過時的,或者是沒有用的。畢業(yè)生到工作崗位后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成本重新培訓方能建立起其工作所需的知識結構。令人費解的是市場機制對這個供求矛盾并未發(fā)生作用。一代一代的畢業(yè)生頭腦里被填滿的仍是幾十年來幾乎一成不變的東西。這一課題的研究結果非常有趣而且頗有啟發(fā)意義。它認為學校的功能不只是傳授知識,學校教育的價值也不僅僅表現在所講的課程內容,學校是一個“完美的人才篩選機制”。

媒體關注與評論

“當代中國問題”可以表述為中國社會的轉型,即從一個前現代性(傳統(tǒng))社會轉變?yōu)橐粋€現代性社會。這一轉型自晚清已經歷了100多年的歷程……到今天依然是個“未完成的方案”(哈貝馬斯語)。重新提出這一問題,有序地推進這一進程,關乎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是對政治家、社會精英和民眾社會歷史責任感的呼喚?!  貢郧貢蕴岢鰜淼膯栴}對每個中國人來講都是極其重大的問題?!  X穎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我很贊成秦曉對“現代性”的表述,那段表述很到位:“‘現代性’是指歐洲啟蒙運動所倡導的自由、理性、個人權利等核心價值觀,和以此為基礎建立的市場經濟、民主政體和民族國家等一整套制度,即現代文明秩序”?!  芷淙剩ū本┐髮W國家發(fā)展研究院院長)秦曉作為體制內的一位金融家思考中國當代問題,而且切入到現代性這個角度,這使得我們這些做學問的人感到震撼?!  呷玻ū本┖娇蘸教齑髮W法學院教授)

編輯推薦

《追問中國的現代性方案》:秦曉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追問中國的現代性方案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