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徐林祥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08出版) 作者:徐林祥 頁數(shù):532
Tag標簽:無
前言
在歷史上,揚州、泰州地區(qū)曾是蜚聲遐邇的東南重鎮(zhèn),具有襟帶淮泗、控引江南的地理優(yōu)勢,利盡四海、民生所系的經(jīng)濟地位,磅礴郁積、精光勃發(fā)的文化積淀。以揚州、泰州為中心的蘇中、江淮地區(qū),也是全國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要津。山川形勝,人文氤氳,孕育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在商業(yè)文化、政治文化、管理文化、倫理文化、宗教文化、法制文化、學術文化、審美文化、語言文化、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有輝煌的建樹,對于當?shù)丶爸苓叺慕?jīng)濟活動和社會生活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力賡續(xù)至今而經(jīng)久不衰。今天,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偉大進程中,江蘇省肩負著“兩個率先”的神圣使命。在2003年全國“兩會”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和江澤民同志先后到江蘇代表團作了重要講話,要求江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為全國的發(fā)展作出更大的貢獻?!皟蓚€率先”,這是黨中央從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戰(zhàn)略部署的高度對江蘇作出的明確要求,也是根據(jù)科學發(fā)展觀和建立和諧社會的構想對江蘇提出的殷切希望。而揚州、泰州地區(qū)的經(jīng)濟建設、社會發(fā)展在江蘇全省實現(xiàn)“兩個率先”的整體目標中起著紐帶和傳導的關鍵作用。
內容概要
《劉熙載及其文藝美學思想》以劉熙載及其文藝美學思想為研究對象。上篇綜合運用哲學、美學、文藝學、比較文學的方法,闡釋了劉熙載關于審美本質和關于作家、作品、讀者的論述,并通過對劉熙載與王國維、黑格爾、艾布拉姆斯的比較,揭示其文藝美學思想的獨到之處。下篇主要采用歷史學、文獻學的方法,輯錄并注釋劉熙載佚文11篇、佚詩7首,編訂劉熙載年譜,考證劉熙載師友弟子。
作者簡介
徐林祥,1956年生,江蘇興化人,文學博士,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美學史、美育史、教育史和語文教育研究。著有《中國美學初步》、《中國美育史導論》(合著),主編有《劉熙載美學思想研究論文集》、《歷史追問:語文教育發(fā)展篇》、《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新編》、《語文教學技能全程訓練新編》、《語文教育研究方法》等。
書籍目錄
緒論 中國近代文化思想中的劉熙載一 生平二 著述三 學思取向四 劉熙載、龍門書院與近代變革五 劉熙載研究述評上編 鏡與日:劉熙載文藝美學思想第一章 理論構架第一節(jié) 依“天”、“人”探索文藝本質第二節(jié) 據(jù)《周易》闡釋文藝特點第二章 文藝批評第一節(jié) 創(chuàng)作論第二節(jié) 作品論第三節(jié) 接受論第三章 歷史位置第一節(jié) 從劉熙載到王國維第二節(jié) 劉熙載與黑格爾之異同第三節(jié) 劉熙載與艾布拉姆斯:是“日”,還是“燈”第四節(jié) 重新審視劉熙載下編 文與人:劉熙載佚詩文、年譜及師友弟子第四章 詩文輯佚并注第一節(jié) 詩第二節(jié) 文第五章 年譜第一節(jié) 早年求學第二節(jié) 中年宦游第三節(jié) 晚年講學第六章 師友弟子考第一節(jié) 師友第二節(jié) 弟子附錄劉熙載研究資料索引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劉熙載去世前后,劉熙載的著作,特別是其《藝概》,已為許多學者所重視。謝章鋌《賭棋山莊集·詞話續(xù)編》卷三:“余于滬讀書肆,得興化劉融齋(熙載)所著《藝概》,后晤同年吳桐云(大廷)觀察,為言融齋掌教書院,善于談藝,蓋窮年積學之士,惜匆匆歸來,未及見也,《藝概》自詩、文及經(jīng)義皆言及,中有《詞曲概》,雖或為古人所已言者,抑言之而或有可商者(如謂晚唐、五代為變調,元遺山集兩宋之大成,予皆不能無疑),而精審處不少,不可廢也。”譚獻《復堂日記》己卯年(1879)記:“閱劉融齋《藝概》七卷。樸至深遠,得未曾有?!倍『ツ辏?887)記:“讀劉融齋先生《藝概》、陳蘭甫先生《東塾讀書記》,如飲醍醐?!惫饩w二十一年(1895)十月記:“得蕭敬夫上海書,寄劉融齋先生《持志塾言》、《藝概》至。云《塾言》,劉氏口口意之書。亟讀終卷,言言純實,與《繹志》、《讀書記》詳要互證,承學之津梁也?!惫饩w二十七年正月記:“兩日溫《藝概》。劉先生言一字一珠,不獨四方導師,亦千載導師也;”馮煦《蒿庵論詞》卷四:“興化劉氏熙載所著《藝概》,于詞多洞微之言?!鄙蛟病逗H諛窃齾病肪砥摺皠⑷邶S論詞精當”條云:“止庵而后,論詞精當,莫若融齋,涉覽既多,會心特遠,非情深意超者,固不能契其淵旨。而得宋人詞心處,融齋較止庵真際尤多?!?/pre>編輯推薦
《劉熙載及其文藝美學思想》:在歷史上,揚州、泰州地區(qū)曾是蜚聲遐邇的東南重鎮(zhèn),具有襟帶淮泗、控引江南的地理優(yōu)勢,利盡四海、民生所系的經(jīng)濟地位,磅礴郁積、精光勃發(fā)的文化積淀。以揚州、泰州為中心的蘇中、江淮地區(qū),也是全國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要津。山川形勝,人文氤氳,孕育了燦爛的文化,其影響力賡續(xù)至今而經(jīng)久不衰?!稉P泰文庫》是揚州大學“揚、泰文化與‘兩個率先’”重點學科的標志性成果,包括審美文化、揚州學派、經(jīng)濟管理、社會文化4個系列,80余種學術專著,共計2000余萬字。文庫匯集了眾多學者的智慧和學識,體現(xiàn)了將揚、泰地區(qū)優(yōu)秀的古代文化與燦爛的現(xiàn)代文明有機交融,相得益彰,交相輝映,發(fā)揚光大的理念。文庫規(guī)模宏大,影響深遠,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