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史研究前沿(第1輯)

出版時間:2009-11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魏明孔 編  頁數(shù):283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是《中國經濟史研究前沿》系列出版物的第一輯,分別對2007年、2008年中國經濟史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學術動態(tài)進行了全面認真的梳理。內容包括:經濟史理論、中國古代經濟史、中國近代經濟史、中國現(xiàn)代經濟史。書中對于中國經濟史中的農業(yè)、工業(yè)、商業(yè)、貨幣、財政、稅收、社會保障、經濟改革、經濟思想、區(qū)域經濟、民族經濟、對外貿易、城市、人口、環(huán)境、自然災害等專題內容進行了介紹和評論,是從事經濟學、歷史學研究和教學的重要參考書,也是了解中國經濟發(fā)展歷程的必不可少的途徑。

作者簡介

  高超群,1971年10月生,甘肅省涇川縣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1988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1995年獲歷史學碩土學位。1995年7月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繹濟研究所工作至今,2004年10月起任《中國經濟史研究》雜志編輯部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xiàn)代經濟史,現(xiàn)正致力于中國近代企業(yè)家精神研究,已發(fā)表相關論文多篇。負責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重點課題“中國經濟史研究前沿追蹤”;主持國務院立項的國家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中華大典·工業(yè)典”中的《近代工業(yè)分典》的編纂工作?! ∥好骺祝?956年9月生,甘肅皋蘭人,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吨袊洕费芯俊烦崭敝骶?、編輯部主任,兼任中國商業(yè)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唐史學會理事、南京師范大學柳詒徵講座教授、首都師范大學兼職教授等。  魏明孔長期致力于經濟史研究,先后主持完成教育部規(guī)劃項目“西北茶馬貿易研究”(1993)、國家社科基金“歷史上西部開發(fā)背景與決策研究”(2000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歷史上西北民族貿易與民族地區(qū)經濟開發(fā)”(200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課題“吐蕃經濟研究”等?,F(xiàn)在主持“中華大典·工業(yè)典”工作(主編)。先后出版《中國手工業(yè)經濟通史》(4卷本,主編,其中第2卷系本人獨著)、《隋唐手工業(yè)研究》、《西北民族貿易研究一以茶馬互市為中心》、《西北開發(fā)決策思想史》(合著)、《蘭州經濟史》(主編)、《貨殖——商業(yè)與市場研究》(執(zhí)行主編)。先后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文史哲》、《學術月刊》、《光明日報》(理論版)等發(fā)表學術論文80余篇。

書籍目錄

上編(2007年) 第一章 2007年中國經濟史研究總論   一 史學理論   二 歷史哲學   三 史料學   四 史學史   五 史學專論   六 中國經濟發(fā)展 第二章 2007年先秦秦漢經濟史研究   一 總論   二 土地制度   三 農業(yè)   四 手工業(yè)   五 商業(yè)與城鎮(zhèn)   六 戶籍與人口  七 賦稅與財政  八 鹽業(yè)史研究  九 生態(tài)環(huán)境、自然災害與社會保障  十 經濟思想  十一 西部開發(fā)  十二 其他 第三章 2007年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經濟史研究  一 總論  二 土地制度  三 階級、階層與人口  四 農業(yè)  五 畜牧業(yè)  六 手工業(yè)  七 商業(yè)與城市  八 賦稅與財政  九 專賣制度  十 災害與社會救濟  十一 區(qū)域經濟開發(fā)  十二 生態(tài)環(huán)境變遷  十三 經濟思想  十四 其他 第四章 2007年遼宋西夏金元經濟史研究   一 農業(yè)經濟   二 區(qū)域經濟   三 手工業(yè)   四 城市、商業(yè)、貿易   五 貨幣金融   六 財政賦役 ……下編(2008年)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楊競業(yè)研究亞細亞生產方式理論,提出內生發(fā)展與外生發(fā)展的矛盾、社會結構與社會發(fā)展的矛盾及語言符號與概念內涵的矛盾,是形成亞細亞生產方式理論的三個矛盾關系。②王海明認為亞細亞生產方式是東方專制政體由以產生的經濟根源,是專制制度最牢固的基礎和最深刻的原因;反之,西方“古典的古代”生產方式則是西方民主制度由以產生的經濟根源。③  《學術月刊》編輯部邀請四位知名學者就學界爭論的中國有無封建社會的問題展開對話。馮天瑜認為將秦漢至明清稱“封建社會”的泛化封建觀,是與馬克思、恩格斯的封建社會原論相悖的。張國剛認為,在看到歷史的差異性和各自特色的同時,也要認識人類歷史發(fā)展中的同一性,所以,關于歷史階段劃分,既可以用唯物史觀的標準,把中國的中世紀叫做封建社會;也可以按照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用上古、中古、近代來劃分;還可以用時序如史前、族邦、皇權、共和等概念來劃分歷史階段,使國內外學者能夠在學術上做到溝通和理解。許蘇民認為,馮天瑜提出的關于自秦迄清中國社會的性質是“宗法地主專制社會”或“地主社會”的觀點是值得商榷的,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與經濟之統(tǒng)一的標準,自秦迄清中國社會性質實際上是皇權官僚專制社會。陳啟云認為傳統(tǒng)中國究竟屬于“封建型”抑或是“大一統(tǒng)”、“專制”、“獨裁”型,從“范疇理論”而言,兩者絕不相容;但從“歷史事實”而言,兩者卻常常并存——有時是先后輪轉(如春秋一戰(zhàn)國一秦漢一魏晉),多數(shù)情況下是同時并存(如西周、戰(zhàn)國、秦漢、隋唐、遼金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經濟史研究前沿(第1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精選上一年度的論文摘要,使人得以管窺中國經濟史研究之全豹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