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峰造極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徐永清  頁數:290  

內容概要

這是一本敘說珠穆朗瑪峰的書——關于那座山,那些事,那些人。2005年,中國再次精確測定并發(fā)布珠穆朗瑪峰高程。作者是這一事件的親歷者和新聞傳播策劃人,在雪域高原工作兩個月,徜徉珠峰大本營三十天,親歷親為,所聞所見,有感有悟,勾勒出珠穆朗瑪峰一百多年的測量史,全景式地再現了風起云涌、氣勢恢宏的2005年珠峰測量。通過一些有意思的故事、人物和知識,告訴你怎樣在世界最高峰攀登險峰,如何在地球第三極創(chuàng)造極致。

作者簡介

徐永清,高級記者,新聞傳播活動策劃人,長期從事媒體工作,現任國家測繪局測繪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策劃中華環(huán)保世紀行、2005年珠峰測量、“愛我中國”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等大型新聞傳播活動。出版的著述有:《80年代風華錄》、《改革熱門話題》、《長城的崛起》、《拯救與命運》、《六所之魂》、《新視野》、《珠穆朗瑪峰到底有多高》等。

書籍目錄

因為忘不了——自序第一章 珠峰 萬山之尊,地球之巔 一峰高聳,群峰競秀 那神秘而美麗的名字 歷史老人攥著一把卡尺 珠峰故事(1)缺齒含笑 第二章 回眸 濫觴六零年代 閃光的一九七五 九零年代的中西合作 世紀末沖刺 珠峰故事(2)測量分隊  珠峰故事(3)過河 第三章 出發(fā) 2005,中國再次測量珠峰 決策,在反復醞釀中形成 精心籌備 從懷柔到秦嶺 國企送東風 第五次出發(fā)第四章 青藏 拉開序幕 艱難的3月  藏北無人區(qū) 嘉吾山上 從拉薩遙望珠峰 珠峰故事(4)“老大”高國平 第五章 扎營 營地的帳篷 在海拔6500米之上 敬畏珠峰 科考新發(fā)現第六章 隊員 在珠峰過生日的人 隊員交響曲 風雪西絨布 黨旗飄揚 珠峰故事(5)淚灑千里 第七章 山魂 38個日日夜夜 登山哲理 高山六勇士 登山隊的足跡第八章 測量 行動路線圖 高度與難度 經典與GPS 第九章 風云 成事在天 風云難測 旦夕禍福 萬事俱備 珠峰故事(6)魂系夢牽 第十章 登頂 必須的登頂 凌晨沖頂的奧秘 不眠之夜 “我們已經登上來了……” 破解“冰雪鎧甲”謎團 珠峰故事(7)藏女吉吉  珠峰故事(8)大隊長岳建利 第十一章 記者 宣傳功不可沒 女子挑大梁 八仙過?!⌒侣勓杏憰√剿骶袢f歲 傳媒的驕傲 珠峰故事(9)親歷100天 珠峰故事(10)一個人的直播第十二章 數據 八方祝賀 精算乃知其高 “高質量地完成了測量任務” 8844.43米  炒家搶注域名 紀念碑 珠峰故事(11)院士珠峰緣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珠峰  萬山之尊,地球之巔  神秘的珠穆朗瑪峰,偉岸的珠穆朗瑪峰,喜馬拉雅山主峰,世界第一高峰。  萬山之尊,地球之巔?! ∵@里曾經是海洋。兩億年前,現在的喜馬拉雅山區(qū),曾經是一片叫“新特第斯?!钡耐粞蟠蠛?,屬地質史上的“古地中?!钡囊徊糠帧H绻皇强茖W的測定,誰也不會相信,距今2.8億年前,大海無垠,汪洋洶涌,魚鱉云集,各種海洋生物活躍于此地。后來,南亞次大陸板塊這個“硬漢子”從南邊“漂游過來”,使新特第斯海無容身之地,該地區(qū)被迫“挺身而起”,形成了如今橫亙東西,在我國和印度、尼泊爾等國之間,綿延2500公里的巨大弧形山系。  在西藏各地各民族有關遠古的許多傳說中,不約而同出現海洋意象,也許出自山地人對于遼闊大海的向往,也許是古人對于已發(fā)生的過往自然史的某種感應,更有可能的則是,人們看到了高聳的山巖間,遺存大量各式各樣來自大海的生物貝殼——至今藏族人還將貝殼作為重要裝飾品??傊@類傳說大致與自然史相吻合。1960年,中國登山隊王富洲等四人從珠峰頂取回了八塊石頭,經地質學家分析研究,證實它們都是來自四五億年前奧陶紀的石灰?guī)r。至今,在珠峰北側能找到來自南半球的巨羊齒植物化石,人們在那里高聳的山巖間發(fā)現了不少來自大海的生物貝殼化石。在雅魯藏布江沿岸能看到不同時代、不同地層中的巖塊擠壓到一起的板塊縫合帶等。這一切,都顯示整個喜馬拉雅山脈,包括它的主峰——珠穆朗瑪峰,都是從遙遠的南半球經印度板塊推擠,漂洋過海而來。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登峰造極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不一樣的人生。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