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與社會法建設

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陳甦 編  頁數:320  

前言

出版《中國社會法論壇》叢書,是我們一直想做的事。在經過較長時期本不應有的立法滯后、研究清淡的境況之后,如今的社會法正以異軍突起般的態(tài)勢,成為法制建設的重點和法學研究的熱點。社會法境遇的變化是社會呼喚與時代選擇的結果,是社會發(fā)展目標不斷調整和社會治理機制不斷完善的結果,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社會法研究就此會成為法學當中的“顯學”,因為社會法研究成為“顯學”,除了要有社會需求和時代機遇之外,還要有專注于社會法理論研究與制度實踐的持續(xù)不懈的集體努力。出版《中國社會法論壇》叢書,就是這種集體努力的一部分。出版《中國社會法論壇》叢書的直接緣由,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持續(xù)舉辦的學術研討會——“中國社會法論壇”。自2006年起,法學所開始舉辦“中國社會法論壇”,并由當時成立不久的社會法研究室具體承辦。舉辦“中國社會法論壇”,旨在為從事社會法理論研究和制度實踐的專家學者提供一個有組織規(guī)劃并保持獨特學術品位的交流平臺。首先,論壇要反映社會法研究的發(fā)展歷程,以論壇舉辦的連續(xù)性,彰顯社會法研究的深入性;以論壇組織的精當性,體現社會法研究的代表性。其二,論壇要保持敏銳的學術洞察力和判斷力,緊密追蹤社會法研究領域的學術動向,力爭每屆論壇能夠設定具有標識意義的主題,使論壇討論的內容能夠契合當時社會法研究的重點與熱點。其三,論壇要保持對社會法實踐的密切關注,成為理論研究與實踐體現、實踐經驗與理論創(chuàng)新相互轉換的良好中介,充分展示社會法領域專家學者的學術智慧與社會責任。

內容概要

保障民生,完善法治,是這個時代的重要主題。本書記載了法律人特別是社會法學者對這一時代主題的嚴肅思考與孜孜求索。社會建設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社會法是中國特色法律體系的重要部門,如何通過社會法的完善推進社會建設、保障民生,保護公民的社會權利是本書的主要內容。本書將為您展示社會建設、民生保障與法治完善之間的關系,反映社會法的時代使命與理論前沿。

書籍目錄

社會法理論的回顧與展望  社會法的部門法定位研究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社會法學的理論貢獻  中國社會法學三十年  企業(yè)社會責任:理論、立法與實踐  社會法視域下的NGO與善治政府  境外社會工作立法模式及其對我國的啟發(fā)勞動法的改革與實施  集體協商在勞動關系發(fā)展中的理論與實踐  對《勞動合同法》中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誤讀的勘正  我國勞動法制的特點、問題和建議  我國反就業(yè)歧視的對策  制度缺失與城鄉(xiāng)勞動力平等就業(yè)權  勞動報酬請求權的法規(guī)范分析  論勞動者休假權保護的法理基礎  如何應對當前勞動案件數量急劇上升的挑戰(zhàn)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我國社會補償、社會福利以及社會救濟制度的熱點問題  我國社會保險立法研究  論醫(yī)事法的性質  醫(yī)療保險公平性的理性回歸與制度完善  《兒童權利公約》與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  教育優(yōu)惠政策與少數民族的平等保障  我國災害救助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國殘疾人社會保障權的法律保護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四 中國社會立法的體系建構(一)復合角度:中國社會立法的必由之路為了落實社會法保障和促進公民生存和發(fā)展條件與能力的著眼點,完成轉變政府職能、上移社會立法重心的要求,必須選擇適當的立法角度,繼續(xù)建構和完善中國社會立法體系。在現代勞動法的立法工作中,立法角度的問題并不突出,對于成文法系國家來說,通常的選擇都是以統一的勞動法典為綱,展開現代勞動契約法、集體勞動法、勞動基準法和勞動監(jiān)察與勞動爭議處理法,形成完整的現代勞動法體系,這也是我國的選擇。然而,進入社會保障立法,情況就發(fā)生根本的變化:制定一部統一的社會保障法典在技術上十分困難。一是社會保障的范圍、水平、內容都隨著國家實力的增長而不斷變化,單一的立法很難預測并包容這些歷時性差異;二是社會保障的具體工作有輕重緩急之分,有試點一推廣的步驟,因此需要廣泛采用單行立法和地方立法;三是社會保障法與其他部門法特別是行政法關系密切,如果試圖涵括與社會保障相關的一切規(guī)范,就將不可避免地發(fā)生與其他部門法的交疊,不僅容易發(fā)生法律沖突,而且不利于提高有限立法資源的使用效率。因此,中國今后以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為主的社會立法,不可能走統一社會保障法典甚至社會福利法典的道路。結合各國經驗,中國需要根據社會立法著眼點的實現機制,設定社會立法的不同角度,由不同角度的立法形成自己的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法律體系。社會立法的著眼點是保障和促進公民生存和發(fā)展權利、條件與能力,其實現機制可描述為:國家、社會組織和特定個人,從事社會建設,發(fā)展社會事業(yè),實現公民的生存和發(fā)展權益。這一機制包含三個要素:主體、事業(yè)和權益,相應形成了中國社會立法的三個角度:主體立法、事業(yè)立法和權益立法。在我國現有立法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是典型的主體立法,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等則基本可歸人權益立法之列。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現代勞動法并不適宜劃分上述三個角度,下文的討論僅針對社會保障立法。

后記

在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以“完善社會法治,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召開了第一屆“中國社會法論壇”;在2008年,又以“改革開放與社會法三十年”為主題,召開了第二屆“中國社會法論壇”。這兩次全國性的社會法學術研討會,得到了許多專家學者的積極響應與大力支持。來自社會法研究教學領域的學者,來自社會法立法執(zhí)法領域的專家,以其深厚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在研討會上發(fā)表了他們對社會法理論研究和社會法制度建設的真知灼見。事后的經驗表明,他們在“中國社會法論壇”上發(fā)表的理論見解和制度主張,對我國的社會法建設起到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為了讓理論界和實務界更多的人分享這兩次“中國社會法論壇”的理論成果和實踐智慧,推動社會法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社會法制度建設的持續(xù)發(fā)展,我們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還是決定遴選這兩次會議的優(yōu)秀論文予以結集出版。這些論文的具體主題涉及社會法概念的界定、社會法的體系、社會法的范疇等社會法基礎理論問題,還涉及勞動法律制度的完善與實施、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與實施等法治實踐問題。本論文集根據會議研討的主題,對會議論文做了適當的選擇和編輯,力求反映社會法理論研究的熱點問題以及社會法制度建設的重點問題。體會到與會者對社會發(fā)展與民生保障的學術關懷,對社會法制度建設與社會法理論研究的熱切投入,我們將本書命名為《民生保障與社會法建設》。

編輯推薦

《民生保障與社會法建設》:中國社會法論壇。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民生保障與社會法建設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