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京劇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和寶堂  頁數(shù):240  
Tag標簽:無  

前言

  京劇是什么?您會說京劇是皮黃,是國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結(jié)晶。而我親眼看到,在遠離中國千山萬水的悉尼,一位京劇荀派旦角演員孫毓敏的到來,竟然驚動了當?shù)財?shù)百名華僑。當皮黃聲起,這些在異國他鄉(xiāng)生活的炎黃子孫,臉上立刻呈現(xiàn)出激動的神情,很多人流下了熱淚。有的找孫毓敏簽字,并送上自己的名片;有的對孫毓敏說,我原來也在北京住過,那時我的家離您家很近呢……其實,這些人在祖國居住的時候未必喜歡京劇,也未必認識孫毓敏,但是在異國他鄉(xiāng)聽到京劇的聲音,就會有不同的感受,覺得特別親切?! ‘攲O毓敏來到墨爾本演出時,京劇大師荀慧生的孫子荀迎率領當?shù)厝A僑,票友浩浩蕩蕩前來迎接。更有意思的是中國駐墨爾本的總領事也來唱戲,原來她還是中國外交部業(yè)余京劇俱樂部的當家青衣呢!她在北京經(jīng)常演唱的是張派的《狀元媒》,可是在墨爾本,她唱的是梅派的《西施》,難度大了很多,水平也提高不少。通過京劇,她與當?shù)厝A僑建立起了密切的關系。她說:“這里的許多華僑不知道我的名字,但是他們有事情.總愛到領事館找我,就說請找那位會唱京戲的領事。會唱京戲的領事’幾乎成了我的另一個頭銜?!蹦f,這京劇像不像聯(lián)系中國人情感的紐帶?像不像潛伏在中國人頭腦中的一根神經(jīng)?只要連起這根神經(jīng),就會感到我們同是中國人,相逢何必問名姓?! ∮袀€京劇演員在美國辦起了京劇學院,很多華僑都帶著孩子來學習京劇,學院辦得非常紅火。但是學生家長說,學習京劇不為演唱,只為讓孩子別忘了自己是中國人,因為京劇里面融匯了中國人的歷史、文化、生活和特有的情感。辦學院的人還說,她所以要在美國辦學,是因為她遇到一位老華僑。老人告訴她,有一次他迷路了,在高聳的洋樓中尋找自己的家,找了很長時間,還是沒有找到;突然,他聽到從路邊的一個窗口中傳出了拉京胡的聲音,那么熟悉,那么親切,老華僑的眼淚奪眶而出:啊!我到家了!其實他沒有到家,但是他的感情找到了歸宿,他找到了親人,因為只有這個聲音才是最純正的鄉(xiāng)音。  京劇有這么大的作用嗎?是不是太夸張了呢?我們再來講下面一個故事?! ∧鞘?993年,海峽兩岸同胞在暌違多年后,北京京劇院作為大陸第一個藝術團體登陸寶島臺灣。政治、地理的差異,四十多年的隔絕,見面之后該是多么陌生和仇視!但是京劇就像溶劑,很快就融化了這四十多年的隔絕,融化了政治和地理的差異,使他們很快就找到了共同語言,找到了最理想的契合點。作為國民黨”四大家族”成員之一的陳立夫,見到年輕的老旦演員王樹芳,主動打招呼說:“王小姐,我認識你,因為我最愛看你的戲,你的演出音像資料我家都有,我今年94歲了,可我是你的戲迷呀!”張學良將軍請北京來的琴師給他操琴,他唱了一段老戲《戰(zhàn)太平》,不用對腔,不用看曲譜,竟然也是一拍即合。蔣緯國先生宴請北京京劇團的“名門之后”,其中有梅蘭芳、譚富英、馬連良等人的后人。蔣緯國說,他從歐洲留學回來后.父親見他喜愛西洋古典音樂,就多次對他說,中國人首先要喜歡京劇,不喜歡京劇就不是中國人?! ”本┚﹦≡旱难莩鲆l(fā)了臺灣同胞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最后臨時增加了一場兩岸京劇演員聯(lián)袂演出的《四郎探母》,由于四十多年的隔絕,許多演員從來沒有見過面.甚至都沒有聽說過對方,但是他們在舞臺上卻合作得非常默契而和諧,唱到楊四郎見母一場,臺上是假哭,臺下卻是真哭,頓時哭聲一片。演出結(jié)束后謝幕,觀眾卻提出不要關閉大幕,要讓大陸的演出永遠不落幕,永遠唱下去。由此可見,京劇確實是聯(lián)系兩岸同胞的情感紐帶,憑借著京劇,中國人可以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找到自己的同胞?! ?jù)95歲高齡的著名生理學家劉曾復先生說,七十多年前,他在清華上學時,聽說譚派親傳弟子余叔巖要在長安戲院演出《打棍出箱》。他非常想去看戲,可是那天偏偏是他最喜歡的德文課,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他才決定堅持上課??墒堑人叩浇淌遥瑓s發(fā)現(xiàn)學校的通知上寫著“德文教授因病請假”,他趕緊扭頭趕到長安戲院看戲。在邁進長安戲院的大門時,他發(fā)現(xiàn)前面有一個熟悉的身影,竟然是他非常尊敬的德文教授。原來,老師比他更戲迷。

內(nèi)容概要

在中國三百多種地方戲曲中,京劇堪稱國粹經(jīng)典。從1799年徽班進京開始,京劇,融合著楚調(diào),借鑒著昆曲,南北薈萃,木秀于林,最終發(fā)展成為中國的國劇。三鼎甲、三大賢、四大名旦、三大名凈……構(gòu)筑了京劇的一個個鼎盛年華。高潮迭起之后,是短暫的低谷。休養(yǎng)生息之后,我們期待著它的再次復興。    本書用簡潔的筆墨勾勒出一幅神奇的京劇藝術畫卷:那些湮沒在歷史中的人物,以及人物背后的故事,妙趣橫生;五彩繽紛、濃墨重彩的臉譜讓你欲罷不能;優(yōu)雅的唱腔,迷人的樂隊,讓你徜徉在戲曲音樂的海洋中;長安大戲院的后臺,服裝、道具一應俱全,不可錯過;千百年的故事,千百年的傳說,化作一個個經(jīng)典劇目,在京劇舞臺上色彩斑斕地演繹著,生生不息,那些經(jīng)典背后的秘密,全都細細地藏在這本書里,請您慢慢找尋……

作者簡介

和寶堂:1947年生于北京。1959年就學于北京市戲曲學校,學習京劇老生。啟蒙老師是喜連成科班頭科名須生陳喜星,又得余派須生楊菊芬、王少樓、胡盛巖等以及武生教師王德祿、諸連順、安曉峰等教授。中專畢業(yè)后向北京梨園公會會長沈玉斌學習京劇史,向戲曲理論教師劉建華、范鈞宏、吳祖光學習京劇表演理論。
長期擔任北京市戲曲學校專業(yè)教學研究室主任和教學督導,負責編寫京劇劇目教材,同時兼自由撰稿人三十余年,著作有《松柏庵往事》、《為京劇號脈——和寶堂戲曲雜文集》、《譚門七代》、《荀慧生》、《譚富英》、《趙燕俠》、《張學津》等,長期為《北京晚報》、《梨園周刊》和原《中國京劇》等各報刊撰稿。
作為京劇人,力主京劇恢復主演中心制和自由挑班演出的體制,支持藝術個性的張揚、流派的復蘇,反對京劇的“話劇化”。

書籍目錄

一 京劇的始末根由  從“戲曲的活化石”到“百戲之祖”  徽班進京  高潮迭起  鼎盛年華  低谷與復興二 生旦凈丑  從高亢走向委婉俏麗的老生  扮相俊美的小生  驍勇敏捷的武生  青衣、花旦、刀馬旦和武旦  歷經(jīng)變革改進的老旦  粗獷威武的花臉  無“丑”不成戲  威風凜凜的龍?zhí)兹?名家與流派  老三派:沉雄古樸的須生三鼎甲  老譚派:四海一人譚鑫培  陳派:旦角泰斗陳德霖  楊派:國劇宗師楊小樓  桃李滿園的王瑤卿  梅派:伶界大王梅蘭芳  尚派:文戲武唱的尚小云  荀派:“十旦九荀”荀慧生  程派:唱腔獨具一格的程硯秋  小派:與四大名旦分庭抗禮的小翠花  余派:新譚派領袖余叔巖  言派:舊譚派領袖言菊朋  高派:高亢奔放的高慶奎  馬派:飄逸瀟灑的馬連良  新譚派:渾然天成的譚富英  楊派:平中見奇的楊寶森  李派:技藝全面的李盛藻  奚派:“洞簫之美”奚嘯伯  郝派:“架子花臉銅錘唱”之郝壽臣  侯派:“活孟德”侯喜瑞  金派:“金霸王”金少山  新四派之裘派:氣勢磅礴的裘盛戎  新四派之李派:文武雙全的李少春  新四派之趙派:灑脫婉轉(zhuǎn)的趙燕俠  新四派之張派:清新典雅的張君秋  四 追本溯源話唱腔  京劇曲調(diào)知多少  中州韻•湖廣音  細說皮黃五 濃墨重彩說臉譜  分門別類大花臉  幽默滑稽小花臉六 京劇后臺有乾坤  話說長安大戲院  貼片勾臉上彩妝  名角的趕場軼事  服裝穿戴講究多  道具一樣不能少  后臺秩序大過天七 神奇的京劇樂隊  六場通透  奇妙的鑼經(jīng)八  劇目經(jīng)典  吉祥喜慶的大戲《龍鳳呈祥》  成人之美的《紅娘》  雍容華貴的《貴妃醉酒》  程派經(jīng)典《鎖麟囊》  千古悲風《霸王別姬》  風靡萬千的《望江亭》  悲喜交集《四郎探母》  唱功精湛的傳奇故事《玉堂春》  考驗功底的大武生戲《挑滑車》  一戰(zhàn)成功《定軍山》  名家薈萃《群英會•借東風》  譚鑫培的臨終絕唱《洪羊洞》  水上行舟看《秋江》  京劇舞臺上的真正啞劇《雁蕩山》  亦文亦武之《野豬林》  正工老生的必演劇目《失空斬》  黑暗中的大寫意《三岔口》  告不倒的老先生《宋世杰》  十年磨一劍的《紅燈記》  家喻戶曉的《沙家浜》  無人不識《杜鵑山》  現(xiàn)代武俠傳《智取威虎山》附錄1 來戲??纯窗筛戒? 《京劇名家•經(jīng)典精粹》(DVD)簡介致謝《京劇名家•經(jīng)典精粹》光盤目錄:  1.《望江亭》片段  2.《宋士杰》片段  3. 《玉堂春》片段  4. 《三岔口》片段  5.《群英會•草船借箭》片段  6.《群英會•橫槊賦詩》片段  7.《借東風》片段  8.《霸王別姬》片段  9.《貴妃醉酒》片段

章節(jié)摘錄

  老人告訴她,有一次他迷路了,在高聳的洋樓中尋找自己的家,找了很長時間,還是沒有找到,突然,他聽到從路邊的一個窗口中傳出了拉京胡的聲音,那么熟悉,那么親切,老華僑的眼淚奪眶而出:?。∥业郊伊?!其實他沒有到家,但是他的感情找到了歸宿,他找到了親人,因為只有這個聲音才是最純正的鄉(xiāng)音?! 。ㄕ浴缎颍壕﹦〉钠嬗觥罚 虬嘀谐Uf,真正出名的人是把頭銜、名字都混沒有了的人,例如譚鑫培人稱“老譚”,花臉何桂山人稱“何九”,黃潤甫人稱“黃三”有姓無名,俞菊笙人稱“俞毛包”,程長庚則無名無姓,一說“大老板”便無人不知了。(摘自《二 生旦凈丑》)  許多觀眾最先認識的大花臉,一般就是包公,也就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宋朝的龍圖閣大學士、開封府尹包拯。關于他的傳說家喻戶曉,由于他“鐵面無私”,所以是個黑臉龐,傳說他能“日斷陽,夜斷陰”,所以在他的腦門上畫了一個月亮,這兩個特征都明顯地畫在他的臉譜上,因此很多少年觀眾一看到包拯的臉譜就會搶著說:“看,這就是包公!”(摘自《五 濃墨重彩說臉譜》)  為什么大家如此看重《定軍山》呢?這要歸功于全劇的三大特色:一是黃忠兩次討令唱的西皮二六轉(zhuǎn)快板是很有名的唱段;二是在“趟馬”一場邊唱快板邊跑圓場,展現(xiàn)出一幅急行軍的畫卷,又顯示出演員唱快板的功力;三是在最后迎戰(zhàn)夏侯淵前有一段“這一封書信來得巧”唱腔,是非常別致的西皮流水板,特別是“頭通鼓,戰(zhàn)飯造;二通鼓,緊戰(zhàn)袍;三通鼓,刀出鞘;四通鼓,把兵交”三字句的唱法是其他劇中沒有的?! ≌f起這出戲,不能不提到馬連良的一段往事。當年,他剛剛出道挑班唱戲,北京的經(jīng)勵科邀請他與余叔巖在《定軍山》以及緊接的《陽平關》中分別扮演前后黃忠。馬連良一聽就知道這是有人在故意為難他,因為余叔巖是譚鑫培的入室弟子,又與楊小樓、梅蘭芳同稱“三大賢”,當時的他還熱衷于向余叔巖“偷戲”呢。現(xiàn)在與余叔巖同臺,觀眾必然有個比較,不要說出什么差錯,就是有絲毫的不足,也會被看出來,從此就無法在北京立足了。為避免相形見絀,他對經(jīng)勵科的人說,要考慮三天再答復是否演出。然后,他把自己關在家中,比照余叔巖的演法,仔細琢磨《定軍山》的每個唱腔、每個動作,直到認為自己有能力與余叔巖同臺演出時才答復經(jīng)勵科,足見藝術上的競爭是何等激烈。多年之后回首往事,馬連良感嘆,這場演出是他藝術生涯中最為嚴峻的考驗,也是他人生中最為得意的一筆。(摘自《八 劇目經(jīng)典》)  藝術的好壞不用說教,讓您一看就上癮,這才是真正的藝術。我們編輯這張光盤的目的就在于此,看了這張光盤,等于到劇場欣賞了一臺最精美的好戲?! ∧矗婚_場就是張君秋的《望江亭》,這是他彰顯自己藝術個性的第一出戲,與他的老師梅尚程荀截然不同,卻又有著他們的從容與智慧,清新而不失傳統(tǒng)?! 〉诙鍪侵苄欧嫉摹端问拷堋分蓄^公堂的對白,全劇三次公堂審案,頭公堂就這么精彩,后面的兩次公堂又該如何?看了這出戲,您是否有了到劇場看全劇的欲望?  第三出是張君秋的《玉堂春》,百看不厭的好戲,風華正茂的演員,甜美的嗓音,讓你聽不夠?! 〉谒某鍪抢钌俅汉凸却赫碌摹度砜凇罚@是李少春的撒手锏,能連演一個月,場場爆滿,多么精湛!明明是如同白晝一般明亮的舞臺,卻伸手不見五指,京劇就是如此神奇?! 〉谖濉⒘?、七出《草船借箭》、《橫槊賦詩》和《借風》,來自于馬連良、譚富英兩位須生大家和花臉名家袁世海合演的《群英會?借東風》?!恫荽杓肥且怀黾冋睦仙鷳?,馬連良與譚富英的唱念表演渾然一體,爐火純青?!稒M槊賦詩》一場由袁世海表演,把一代梟雄兼詩人的曹操演活了,這也要歸功于他的老師郝壽臣與蕭長華的創(chuàng)造?!督栾L》的二黃成套唱腔曾經(jīng)傾倒了無數(shù)馬迷,讓您聽了就想學,學了就想唱,魅力何在?看看原著,您就會豁然開朗。在《借風》前,我們特意安排了趙云的起霸,雖然很短,但是作為國劇宗師楊小樓的最佳傳人孫毓堃能留下這一杰作,使我們得窺楊派藝術之一斑,已是大幸?! 〉诎顺?、第九出是梅蘭芳大師表演藝術的華彩篇章《霸王別姬》和《貴妃醉酒》的片斷,盡管電影沒有舞臺演出時與觀眾直接交流的真實意境,但是我們?nèi)匀豢梢钥吹酱髱熌巧铄涠毜乃囆g造詣,也就可以明白在世界各地的華人區(qū)都能聽到“海島冰輪初轉(zhuǎn)騰”那梅腔梅韻的原因了?! ∽詈笠f明一點,由于年代久遠,音像效果或許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作為歷史資料留存,卻是彌足珍貴。(摘自《附錄2 〈京劇名家?經(jīng)典精粹〉(DVD)簡介》)

編輯推薦

  《畫說京劇》一書的主要特色如下:  (1)作者  本書的作者和寶堂先生,被稱為“京城京劇第一寫家”,為京劇業(yè)內(nèi)資深人士,“京劇沙龍”特約主持人,長期為《梨園周刊》、《中國京劇》、《戲劇電影報》、《中國戲劇》和《北京晚報》等報刊雜志的專欄撰文,出版有《為京劇號脈》、《松柏庵往事》等戲曲雜文集以及藝術家傳記若干。本書是約請和寶堂先生專門為京劇普及而寫,大家小書,值得一讀?! 。?)內(nèi)容  本書內(nèi)容全面,歷史、行當、名家流派、經(jīng)典劇目等一應俱,同時收錄了大量鮮為人知的名家軼事,故事性強,每每令讀者會心一笑?! ∮绕渲档靡惶岬氖牵瑫袑﹦『笈_、樂隊的描述是其他同類書籍中少有的,還在附錄中增加了關于戲校學戲的文字,幫助圈外人了解圈內(nèi)事。  劇目部分不是簡單的劇情介紹,對于每出戲的精彩之處作者都一一指出,使讀者不僅了解京劇,還可以學會欣賞?! 。?) 精美圖片與珍貴影像資料  本書配有300余張珍貴圖片,如歷史圖片、名家繪制的臉譜、后臺化妝的圖片等,精彩紛呈。隨書附贈的110分鐘DVD光盤,收錄了梅蘭芳、馬連良、張君秋、李少春等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的經(jīng)典作品片段,如《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玉堂春》、《群英會?借東風》、《望江亭》等,彌足珍貴,與劇目的內(nèi)容相呼應,讀者可以從中一窺名家的風采?! 。?)版式設計  本書的版式設計也有可圈可點之處。封面采用牛皮紙,其質(zhì)地配以霸王的臉譜,古色古香,原汁原味,與京劇以及中國傳統(tǒng)氣質(zhì)相契合;內(nèi)文簡潔、明朗,文字與圖片的搭配相得益彰;隨書附贈的藏書票可供熱愛讀書的讀者欣賞、收藏。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畫說京劇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0條)

 
 

  •   中國地方戲曲種類繁多,他們凝結(jié)著各個地域的民風習俗,為大眾喜聞樂見,專家稱其為“活態(tài)”的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但我并不是一個戲迷,也不懂戲劇,我一直認為戲都是老年人喜歡,用來打發(fā)時間的。公公婆婆就很喜歡聽戲,這點我可以理解,但是老公都是忠實的戲迷,讓我笑話了好一陣,前段時間河南電視臺梨園春少兒豫劇表演他們仨人是每晚必看的。還跟著哼唱,在這種二手煙似的熏陶中,慢慢的我也不那么抵觸戲曲,看著臺上小到三四歲大到七八十的老戲友們同臺切磋,讓我也分明感受到了戲曲的魅力。
    老媽跟公婆不同,她更喜歡京劇,她說京劇字正腔圓,悠揚委婉。當然,那時的我是不懂的。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京劇是在公司的年會上,后勤陶師傅演繹的《智取威虎山》片段,那身段,那高亢洪亮的唱音,聲情并茂的演出給我留下特別深的印象。不禁感嘆京劇真的不愧為我國的國粹,普通的百姓戲迷都能演繹的如此有魅力,更何況那些大家。雖然我五音不全,但是架不住我成為鐵桿兒戲迷。漸漸的,我也知道了京劇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荀小云、荀慧生,也沉迷于梅蘭芳的《貴妃醉酒》、《金山寺》、《斷橋》、《打漁殺》,對京劇表演藝術家們聲帶氣候唱點做打手眼身法功夫嘖嘖贊嘆。京劇鏗鏘大氣,吐字清晰,起伏跌宕,韻味淳美。難怪老外也對中國的京劇如癡如醉,如此癡迷于舞臺上那些紅白黃綠藍顏色油的臉。
    之前自己對京劇的了解都是零星的,《畫說京劇》是我第一次系統(tǒng)的了解京劇的開始。和寶堂先生真的不愧為京城京劇第一寫家,全書八章的內(nèi)容,由淺入深,由普及知識到深入介紹,從京劇的起源的始末根由開始,介紹了生旦凈丑的角色,讓哪怕一點不懂京劇的讀者也能開始不再停留在看熱鬧的階段。接著介紹了京劇的名家和流派,第一次知道京劇不僅僅有梅派、荀派、程派、還有老三派,陳派、楊派。金派、候派、有氣勢磅礴的裘盛戎,文武雙全的李少春,灑脫玩轉(zhuǎn)的趙燕俠,清新典雅的張君秋。這些眾多流派的產(chǎn)生,跟他們獨特的唱腔不無關系,在第四章追本溯源話唱腔中,我們更加清晰的跟著作者的介紹了解了西皮、二黃等京劇的主旋律。接下來就是最吸引人的臉譜的介紹了。是的,不管你喜不喜歡京劇,京劇中的大花臉是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五色的油彩讓中國藝術家們運用的出神入化,不同的配色不同的圖案,演繹出不同性格的人物,讓人嘆為觀止。更加迷人的不僅僅是舞臺上鮮亮的扮相,優(yōu)雅的身段,混潤的唱腔,舞臺后面亦有乾坤。和老師從長安大戲院開始,近距離讓我們看到京劇演員服裝穿戴的講究,感受后臺名角們上妝扮相的場景,穿插以鮮為人知的名角趕場軼事,了解了嚴明的十大班規(guī),后臺秩序大過天果然不是一句空話。
    最后和老師不忘給我們普及一些京劇的劇目經(jīng)典,吉祥喜慶的《龍鳳呈祥》,成人之美的《紅娘》,雍容華貴的《貴妃醉酒》,千古悲風《霸王別姬》,家喻戶曉的《沙家浜》,現(xiàn)代武俠傳《智取威虎山》等等二十二部經(jīng)典劇目,不僅有這些劇目的劇情介紹,還有精彩看點的點播,甚至選登了一些唱詞,讓戲迷們不僅了解這些經(jīng)典劇目,還可以學會欣賞。
    整本書給讀者展開了一幅神奇的京劇藝術畫卷,讓人了解國粹的魅力,癡迷其中,值得擁有的一本好書!
  •   讀完《畫說京劇》第一感覺,就是我喜歡上了京劇。對于我這樣的非戲迷來說,能夠產(chǎn)生這樣的感覺,確實可以說明這本書所給予我的影響之大。
    在我的印象中,小時候也看過不少京劇劇目的,樣板戲時代就不用說了,現(xiàn)代京劇你想躲都躲不掉,但也正因為這樣的環(huán)境,京劇對我來說也就不會產(chǎn)生陌生感了,因此到后來,漸漸地也自覺的接觸到了一些傳統(tǒng)京劇了,比如:《野豬林》、《白蛇傳》、《李慧娘》等等,也看過梅蘭芳、程硯秋、周信芳、馬連良等一些京劇大師所演的折子戲,但對我來說也只是看個熱鬧,臉譜的色塊、戲服的華麗、武戲的打斗、文戲的唱腔,似乎并不了解其中的蘊味。京劇始終給我以曲高和寡的感覺。雖然我生長在“百戲之王”昆曲的故鄉(xiāng)——蘇州,也曾參觀過昆曲的發(fā)源地千燈的顧堅故居,也經(jīng)常去蘇州昆曲博物館,追尋從昆曲到京劇的演變歷程,但對京劇似乎還是一知半解,并沒有學會真正的欣賞。
    《畫說京劇》打開了進入京劇世界的大門,從京劇的始末根由,到生旦凈丑的介紹;從名家與流派的展示,到唱腔的特征;從濃墨重彩的臉譜,到京劇后臺發(fā)生的趣聞軼事;從京劇樂隊的神奇,到經(jīng)典劇目的看點,加上京劇藝術家的老照片、服飾、臉譜的照片,真可謂濃縮的京劇百科。即使是外行,也會被京劇所展示的傳統(tǒng)的美所征服,這種美不僅能娛樂性情,更能打動人心,因此為什么許多移居國外的中國人,只要能聽到京劇的唱腔或旋律,就會感動得流淚,就是因為京劇能讓中國人找到了一種精神的歸宿,找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血脈,找到了家的感覺。
    京劇被稱為國劇,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它匯聚了全國三百多家地方戲劇的精華?!皶模Z不同音”到了京劇那兒化為了共同能接受的藝術語言,由此傳遞出中華民族的道德思想、文化意識、精神素養(yǎng),京劇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教化國民精神的作用,因此它可以說是國民啟蒙教育的一種形式,所以說,認識京劇,也就能認識中國人的民族性,無疑從那些京劇的經(jīng)典劇目中就可以感受到傳統(tǒng)倫理思想在國民心中產(chǎn)生的影響。
    不過,遺憾的是現(xiàn)代人對京劇已經(jīng)淡漠了,戲劇迷也越來越少了,因此傳統(tǒng)思想也開始缺失了,如何能讓中國人重新喚起對京劇的興趣,這本書可以說能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該書用簡潔的筆墨勾勒出一幅神奇的京劇藝術畫卷,那些湮沒在歷史中的人物,以及人物背后的故事,妙趣橫生,五彩繽紛,那些不能特征的臉譜,讓你欲罷不能,還有那優(yōu)美的唱腔,迷人的樂隊等等,讓你回味無窮。隨書附送的《京劇名家?經(jīng)典精粹》DVD,便可以直接欣賞到京劇經(jīng)典劇目,如《宋士杰》、《玉堂春》、《望江亭》、《草船借箭》、《霸王別姬》等八出折子戲,領略京劇大師精湛的演技所詮釋的傳統(tǒng)故事,讓人在享受藝術的同時,也享受到傳統(tǒng)文化之美,傳統(tǒng)精神之美。
  •   《往事并不如煙》的作者、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研究員章詒和,年輕時曾請教:死了幾個名演員,就能讓京劇滑坡?民國四公子之一、中國第一收藏家和愛國者、解放后戲曲界頭號“右派”張伯駒的這個堅定回答,我把它奉為標題。
    我長這么大,以前對京劇有好感的唯有梅蘭芳《貴妃醉酒》,這還是看李玉剛參加選秀節(jié)目決賽時的表演,感覺很美,才主動去了解一點。其他都沒印象,當然看得也很少,呵呵。對京劇依稀的感覺就是節(jié)奏太慢、不知所云,就像魯迅先生在《社戲》中寫他小時候看老旦坐下來唱個不停,那種百般不耐煩,還有就是因樣板戲而導致的與“文革”有關的負面聯(lián)想。
    之所以選擇本書,是因為我所信任的不說假話的歷史教師袁騰飛酷愛京劇,同時我也好奇多年前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那樣癡迷京劇。幸運的是,我的選擇正確,作者并沒有板起臉來搞理論說教。書的成功與作者的經(jīng)歷密切相關。作者就是北京人,在市戲曲學校學的是京劇老生(須生),畢業(yè)后在母校長期擔任專業(yè)教研室主任,編寫劇目教材。在京劇研究的三大領域:戲曲理論、京劇藝術史和京劇表演上,他都有師承。
    本書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支持解放前的主演中心制,能以此引起讀者對京劇的興趣。就像美國好萊塢的電影明星中心制非常科學一樣,中國京劇只有堅持主演中心制,才有藝術個性的張揚,才有相互競爭切磋,才有名家輩出,才有流派紛呈,才有自由挑班演出,才有好曲目不斷繼承和創(chuàng)新,才有京劇生機勃勃的一切。
    相反,奉行“京劇話劇化”只能讓人窒息。還有解放后長期統(tǒng)治藝術界的什么“綜合藝術”論、“整體性藝術”論最教條。電影就不是什么“綜合藝術”,蒙太奇是電影的特征;京劇也不是什么“整體性藝術”,角兒是京劇的生命?,F(xiàn)在看,六十年來京劇藝術的衰落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衰微一樣,表面原因是新文化、新藝術的沖擊,深層原因是“左”的桎梏,沒法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自由的激發(fā)出來。光是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就有蓋叫天、尚小云、荀慧生、馬連良、裘盛戎、周信芳、言慧珠、李少春等一大批名家,更不要說更多的老藝人在49年后就受歧視,被迫退出舞臺了。
    本書的第二大優(yōu)點是所附的名家經(jīng)典京劇光盤。我發(fā)現(xiàn),像自己這種一無所知者學習了解京劇,越傳統(tǒng)越好,越具體越好,越出名越好。作者明智的把主要篇幅放在解讀名家、名派、名段上,如果沒有視音頻的佐證是不可想象的。雖然因年代久遠,這些視音頻不可能像現(xiàn)在的高清大片一樣,但是大師的風采能借以流傳,讓我們后輩一飽眼福,已是無比珍貴了。光盤收入的頭部戲是《望江亭》,張君秋先生36歲時開創(chuàng)的名作;第三部戲《玉堂春》,很多名旦都演過,這里選的也是張先生的版本。作為解放后北京京劇院五大頭牌之一、梅程尚荀四大名旦后影響最大的旦角,果然是名不虛傳。我在網(wǎng)上還搜到一張他年輕時與杜月笙兒子的合影,真正的玉樹臨風、風華絕代?。?br /> 最后一部壓軸戲是著名舞臺戲曲藝術電影《貴妃醉酒》,當時的梅蘭芳先生已經(jīng)年紀很大了。萬分遺憾的是,梅先生最年輕最美麗時的那么多表演沒能拍下來,還有年代更早的名角,如譚鑫培、楊小樓、余叔巖、小翠花等等也都沒能拍電影,我們只能憑借黑白劇照、老唱片、專家介紹以及當年觀眾的回憶文章來遐想了。
    而劇照的豐富是本書的第三大優(yōu)點。那么多名家、流派,作者都搜集到了劇照,實在不易。一張清晰生動的照片勝過一大篇黑壓壓的文字。但是這么好的劇照放得太小了,書中文字也太小了,這成為本書唯一的遺憾。
  •   朋友們都說我是一個很“out”的人,從小對傳統(tǒng)文化特別感興趣,喜歡中國古典詩詞歌賦也就罷了,一個年紀輕輕的女孩子居然愛聽戲,這讓許多人大跌眼鏡。從小在“戲迷”奶奶的耳濡目染下,我對戲劇關目倒也略知一二。加上我們家路口有座小廟,每到陰歷六月十九觀音得道時都會請閩劇團來連唱三晚,于是好幾年盛夏的晚上我都會擠在一群爺爺奶奶中聽戲。美輪美奐的服裝、扣人心弦的劇情、高亢婉轉(zhuǎn)的唱腔,咿咿呀呀呀的鄉(xiāng)音,都構(gòu)成了我獨特的夏日回憶。所以當我發(fā)現(xiàn)《畫說京劇》充分滿足了我對京劇知識的系統(tǒng)認識和名家故事的好奇后,毫不猶豫的申請了一本來重溫青春的回憶。
    翻開《畫說京劇》,字里行間透出純正的北京風味,結(jié)構(gòu)上類似話本小說,依照說書人講史時的起承轉(zhuǎn)合,鋪敘文章。就拿第六章《京劇后臺有乾坤》來說吧,開頭就是一段入話:“俗話說:‘吃飯不上廚房,看戲別進后臺?!ǔQ輵虻暮笈_是不允許觀眾參觀的?!驼埬介L安大戲院的后臺看看?!绷攘葞拙涑晒Φ跗鹆俗x者的胃口,用這“特權(quán)”引出了長安大戲院的歷史和舞臺結(jié)構(gòu),如數(shù)家珍地盤點起演員們的壓箱寶。但作者并不只是羅列資料,時不時地會冒出一兩句過渡:“往右一拐,就是化妝間,演員都坐在化妝鏡前自己化妝?!薄ⅰ罢f到這兒,您一定感到后臺真是四平八穩(wěn),秩序井然。其實不然……”又銜接到名角的奇聞軼事上,顯得更為生動有趣。在每節(jié)的末尾大多有一句評論:“好角,就是在趕場這一環(huán)節(jié)上也要出彩,創(chuàng)造奇跡”、“可見大師就是楷模,錯了也是對的?!弊屓藭囊恍ΑR黄恼潞掀饋砭褪菓蚺_版的“劉姥姥進大觀園”,移步換景、一一道來、隨性點評,把長安大戲院的后臺摸了個透。還時時照顧到觀眾的感受,真實展現(xiàn)了后臺的細節(jié),特別有聽評書的勁兒。
    除了濃郁的北京地方特色,翔實的內(nèi)容也是《畫說京劇》出彩的地方。書中詳細介紹了京劇的起源、臉譜、樂隊、名家、流派、經(jīng)典劇目等等,精美的插圖配上用心的解說,為我們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藝術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魅力。原來我只知道四大徽班進京和梅尚程荀四大名旦,現(xiàn)在才了解到在京劇發(fā)展過程中還有前后三鼎甲、三大賢等一大批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京劇表演藝術家,用他們畢生的心血堅持著對京劇的熱愛,延續(xù)著國粹的輝煌。那些散落在書中的名家往事,悲歡離合、嬉笑怒罵間,都是大師們高風亮節(jié)的人格。京劇和京劇人的敘述兩相疊加,透出深刻厚重的歷史感,讓我們重新審視一度被遺忘的國粹精神。
    最后我想用王力宏的《在梅邊》來表達我對傳統(tǒng)藝術的看法:“牡丹亭描述的浪漫不可思議/尤其是對我們這種新新人類……我的世界一切越來越方便/但奇怪還是沒有辦法找到一種愛。”當高速和便捷占據(jù)了生活的全部,為什么人類的精神反而越來越空虛?因為我們走得太匆忙,各方面的壓力讓我們無暇停下來梳理自己的情緒,忘記了保持內(nèi)心的平和安詳。我們恐慌,是因為我們沒有除了金錢以外可以皈依的信仰;我們彷徨,是因為我們找不到平復焦慮的方法。而國粹恰好是醫(yī)心的良藥之一,讓人們在西皮二黃營造的閑適氛圍中徹徹底底放松,遙想歷史上金戈鐵馬的豪情、纏綿悱惻的愛戀、忠孝節(jié)義的赤誠,然后在那些真正的信仰與堅守中頓悟、重拾對生活的熱愛與激情。所以,我懷念那個停止在十八歲的夏夜,最后一場閩劇的名字已經(jīng)忘卻,演的是一位將軍被俘后被美色所迷,拋妻棄子背叛國家與番國公主成親。十八年后將軍倍感異國生活的寂寞,并無意中撞破了公主和表兄的奸情,這時將軍的母親和兒子奉命出征兵臨城下怒斥奸臣逆子,兩家兩國的親情在瞬間化為烏有,不吝是最大的諷刺。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那位將軍,面對生活中太多的誘惑不知不覺就動搖了自己的信念,但卻沒有得到想象中的快樂?!懂嬚f京劇》給我們開啟了一扇了解國粹的窗戶,更給我們開啟了一扇尋求心靈平靜的大門。
    回歸國粹,回歸純粹,回歸記憶中的中國夢、中國魂。
  •   就是因為對京劇知之甚少,所以毫不猶豫的就申請了這一本《畫說京劇》,以期通過這本書能夠?qū)﹦《嗔私庖稽c,至少要明白國粹的精髓在哪里,為何被稱為國粹?關鍵是,既然被稱為國粹,為何我們都不愛看,甚至不要看?
    也許,京劇作為一門戲曲,如同其他戲曲一樣,從未在我小時候的音樂教材里出現(xiàn),根本就是未知,如同其他的黃梅戲、越劇、昆劇等等一樣知之甚少。倒是滬劇,以前聽母親哼過,但也不多,只是因為電視里面滬劇放得多,還稍微知道一點,但是對于京劇,真的是了解得少得可憐。我始終有一個想法,如果京劇的播放和提倡如同流行歌曲一樣,日日充斥在媒體和我們的周圍的話,那么,何愁京劇不會被人接受?潛移默化的氛圍很重要,耳濡目染的環(huán)境更重要。一般來說,京劇世家出身的孩子,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日后從事這方面的人也是居多。
    現(xiàn)在的初中音樂教材里已經(jīng)有了京劇的內(nèi)容,但是,縱是如此,也只是杯水車薪。即使現(xiàn)在我作為一個音樂老師,在對學生上課的時候,若是上到京劇這一塊內(nèi)容,恐怕我之前也自己要給自己惡補幾節(jié)課才能游刃有余的跟學生談起才不會心虛。好在,我發(fā)現(xiàn)了《畫說京劇》。才剛翻出來,前面的序言就已經(jīng)吸引了。沒想到在國內(nèi)如此不受重視的京劇,在國外卻足足吸引了太多的人,從梅蘭芳在美國大受歡迎,場場爆滿的情況就可以窺見一斑。
    既然說到京劇,那么來看看,這本書里是如何介紹的,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先來講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據(jù)95高齡的著名生理學家劉曾復先生說,七十多年年,他在清華上學時,聽說譚派親傳弟子余叔巖要在長安戲院演出《打棍出箱》。他非常想去看戲,可是那天翩翩是他最喜歡的德文課,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他才決定堅持上課??墒堑人叩浇淌?,卻發(fā)現(xiàn)學校的通知上寫著“德文教授因病請假”,他趕緊扭頭趕到長安戲院看戲。在邁進長安戲院的大門時,他發(fā)現(xiàn)前面有一個熟悉的身影,竟然是他非常尊敬的德文教授。原來,老師比他更戲迷??赐赀@個故事,哈哈大笑,竟然有如此癡迷于京劇的老師,為了看戲,謊稱自己有病。我們一般說謊都不會說自己生病,可想而知,癡迷也是一種病。紅樓夢里說,人會有一個階段成癡,那也是因為太喜歡太喜歡所致。
    關于京劇的名家與流派,有老三派的沉雄古樸的須生三鼎甲、老譚派的四海一人譚鑫培、陳派的旦角泰斗陳德霖、楊派的國劇宗師楊小樓、桃李滿園的王瑤卿、梅派的伶界大王梅蘭芳、尚派的文戲武唱的尚小云、荀派的“十旦九荀”荀慧生、程派的唱腔獨具一格的程硯秋、小派的與四大名旦分庭抗禮的小翠花等等等等,太多太多的派別,精彩紛呈,令人眼花繚亂。
    京劇是中國三百多種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它源于長江、汗水流域,發(fā)展與湖北、安徽、河南、湖南、四川和陜西一帶的皮黃腔與江蘇一帶的昆腔,比起有六百年歷史的“百戲之祖”昆腔和歷史悠久的皮黃腔,年代并不久遠,至今不足兩百年。想了解京劇的源頭就必須從中國戲曲談起。
    唐朝的梨園以演繹歌舞聞名,雖然也有“以故事演歌舞”的現(xiàn)象,卻沒有形成真正的戲曲。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多次巡防江南,看到了江南重鎮(zhèn)揚州等地戲曲的興盛,為徽班進京做好了輿論準備。1799年,當時所稱之的秦腔實為皮黃,有個皮黃藝人魏長生自四川和揚州兩次進京演出,引起了“皮黃熱”,造成了京城百姓對皮黃藝術的向往。從此,京劇開始了從孕育到演變的階段。
    京劇有許多的行當,如從高亢走向委婉俏麗的老生、扮相俊美的小生、驍勇敏捷的武生、青衣、花旦、刀馬旦和武旦、歷經(jīng)變革改進的老旦、粗獷威武的花臉、無“丑”不成戲、威風凜凜的龍?zhí)住?br />京劇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畫得五花八門的臉譜,濃墨重彩的臉部設計總是在第一時間吸引人的視線。據(jù)說,京劇人在給項羽這位典型的悲劇性末路英雄設計了一副無雙臉,雖然是滿臉哭相,卻又顯示出霸王的威儀;因為英雄命短,好心的京劇人在他的鼻梁上、眉子上特意勾畫了三個“壽”字,真是妙極了,美極了。除了分門別類的大花臉,還有幽默滑稽的小花臉。
    我們印象很深的《貴妃醉酒》是因為李玉剛的演唱《新貴妃醉酒》。據(jù)說《貴妃醉酒》是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杰作,演的是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并被拍攝成藝術影片。影片述說的是,唐明皇與楊玉環(huán)約定在百花廳開懷暢飲,但是唐明皇卻轉(zhuǎn)駕到了梅妃哪里去了。楊玉環(huán)在百花廳苦等,唐明皇始終沒來。她郁郁寡歡,一個人喝酒消愁。都說唐明皇對楊玉環(huán)“三千寵愛在一身”,而這出戲表現(xiàn)的卻是這位歷史上深受皇帝寵幸的貴妃失寵哀怨的情景。
    無論京劇給予我們多少,或者我們了解京劇多少,喜歡就會去追尋去了解,或許這個就是最好的解答。我喜歡的小禪,她童年時代因為實在外婆身邊度過,外婆一直去聽戲,她也就耳濡目染了很多的戲曲類型。童年時代的影響當時看不出來什么,但是,現(xiàn)在能看出來,當真是影響巨大。她不僅寫作,還唱戲,她在各大高校游走,講座上總免不了戲曲的存在。其實,戲曲都不當真,當真的是,戲曲中的故事。戲曲中的故事也有歷史的風云,更有歷史的韻味在里面,除了這,還有一樣最絕的,那就是:美。任何事物都有其美麗和獨到之處,關鍵在于我們會不會欣賞,今次而已。
  •   眾所周知,京劇藝術博大精深,歷史久遠,是中國的國粹??墒窃诂F(xiàn)在這個時代,卻是外國人和海外華人比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更了解并喜愛京劇。年齡在六七十歲以上的中國人里面,喜愛京劇的偏多,可是年輕人里面,簡直是太稀少了。大家很顯然更愛電視劇,流行歌曲和演唱會,京劇恐怕是根本聽不進去了。這不能不說是一件令我們捉襟見肘又頗為遺憾的事情。
    中國的飛速發(fā)展將許多祖上傳下來的有價值的珍寶遺落了,譬如京劇。這樣說有點道理,卻又似乎不是那么回事兒。經(jīng)歷過無數(shù)輝煌的國粹京劇,雖然也遭遇了低谷,卻從未被人們所遺忘。就連我這樣一個對京劇知之甚少不大感冒的人,也會唱上兩句,也了解一些京劇名篇,名角,以及京劇的輝煌過往。更何況還有那么多京劇大家在為傳承京劇而一直做不懈的努力呢?!懂嬚f京劇》這本書的作者和寶堂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國粹京劇的復興勇士。
    作為京劇人,和先生支持京劇藝術個性的張揚,流派的復蘇,反對京劇的‘話劇化’。我想,在保持京劇原滋原味的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將京劇朝話劇方向演變,是誰也不能接受的。如果那樣,京劇就不再是京劇了??吹竭@本2009年1月第一版的書,已經(jīng)在2011年4月進行了第三次印刷,可見它的魅力有多大。而它的受歡迎也明示著國寶京劇不僅不會被歷史的車輪所湮滅,而且正在進行強勢的回歸。在京劇藝術家和全民票友的努力和熱愛下,京劇正在迅速的再次崛起,國寶的復興讓人很有期待。
    這本《畫說京劇》十分厚重,它不僅承載著幾百年京劇的發(fā)展,繁衍與興衰,還承載著京劇在歷史洪流中所充當?shù)慕巧c所起到的作用。國人熱愛京劇,因為它是綜合了中華民族很多美好的一門藝術形式,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是中國人靈魂的一個縮影。我這樣說分明是又有點激動了??墒蔷﹦】梢栽谥袊俣喾N戲曲種類中脫穎而出,發(fā)展成那般的氣勢磅礴,人心所向,這足以說明它的底蘊深厚,非同尋常。和老師這本書叫《畫說京劇》,實為恰到好處。其中的‘畫’和‘說’平分秋色。幾百張珍貴的老照片達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境界,讓懂京劇的人深深回憶與感慨萬千,讓不懂京劇的人大開眼界,被這幾百張老照片引入京劇的殿堂。和老師在書中的文字毫不遜色,與那些圖片平分秋色,完整而美好的詮釋了與京劇藝術相關的一切關鍵所在。
    一個對京劇藝術有無盡深厚的愛的老京劇人,他搜集材料,走訪同行大家,投入極大的熱情,在京劇同行的極大支持下,寫出了這本膾炙人口的京劇小百科全書。我們能讀到此書的讀者應該慶幸。這本書不是入門書,卻可以為不了解京劇的我們掃盲。因為它囊括了京劇這門藝術的一切相關資料。和老師的語言樸實無華,極具親和力。他的文字有如在紙上跳躍,生成了一個又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關于京劇產(chǎn)生發(fā)展的故事。故事中的場景,人物,畫面在我們眼前輪番出現(xiàn),構(gòu)成了國粹京劇最真實的全景畫卷。

    京劇是一種戲曲劇種,源于長江,汗水流域,發(fā)展于湖北,安徽,河南,湖南,四川和陜西一代的皮黃腔與江蘇一帶的昆腔。京劇歷史不足兩百年。乾隆爺下江南看到了戲曲在江南的興盛。因而有了1790年著名的‘徽班進京’事件。四大徽班陸續(xù)進京,將昆曲藝術在北京發(fā)揚光大,也將很多昆曲曲目和楚調(diào)劇目逐漸‘京化’為京劇的代表劇目。而后班社的藝術特色逐漸被個人特色所取代,涌現(xiàn)出如譚鑫培,孫菊仙,汪桂芬等領軍人物。1900年庚子事變導致戲班紛紛解散,獨留譚鑫培一人撐臺。而在譚的影響下,楊小樓,梅蘭芳,余叔巖異軍突起,出現(xiàn)了京劇的第二個鼎盛年華。京劇在抗戰(zhàn)時期走向低谷,四大名旦各自改行。新中國成立后戲曲演員得到平等待遇,名流藝術得到很好的發(fā)展,成績不小。而文化大革命的極左思想有對京劇的自由發(fā)展造成了阻礙。
    這本書令我懷揣興趣去了解京劇的發(fā)展史,興衰史,這是讀此書之前我沒能預料到的。之前我以為也就是翻看翻看圖片而已。真沒想到有朝一日我這個喜歡流行藝術的人也可以捧著一本描繪京劇的書津津有味的看。本書附帶的光盤里有京劇名段子的影像,這讓我對京劇有了更直觀的了解??粗﹦∷囆g家們在臺上表演精彩的京劇唱段,功力深厚,唱腔醇正,表演到位,我也激動得跟著邊唱邊比劃起來了。和老師寫這本書的目的是要讓人們了解京劇為什么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占據(jù)如此重要的地位,更是為了為中國京劇的復興而推波助瀾。我相信這本書會使更多人了解京劇,喜歡京劇。我相信國粹京劇定會在中國社會再放光芒。
  •   京劇,是我們的國粹。一方小小的舞臺,臉上涂滿油彩的演員,伴著鑼鼓的吹吹打打,把歷史中的人物,民間的傳說,意義展現(xiàn)給觀眾。觀眾隨著劇情的發(fā)展,心情也隨著變化,時而緊張,時而放松,時而高亢,時而興奮。這小小的舞臺無時無刻不牽動著觀眾的心。我對京劇的了解甚少,只知道白臉代表奸詐,黑臉代表忠誠;人物有生旦凈末丑等;女的有青衣、老旦,男的有老生、小生、武生?;蛘咧缼讉€大家都耳熟能詳?shù)木﹦《巫?,什么《鍘美案》、《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等。讀了《畫說京劇》這本書,使我對京劇有了一個更深刻的人生,更具體的了解。
    《畫說京劇》的作者和寶堂是一名老演員,而且還進行了京劇方面的很多研究,發(fā)表了關于京劇的大量文章、著作。他寫的《畫說京劇》就屬于比較專業(yè)的關于京劇方面的書。本書的內(nèi)容比較全面,“京劇的始末根由”談了京劇的起源、發(fā)展和低谷。就像作者介紹的一段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錢金福先生的身段譜中的話,“老生弓,花臉撐,小生緊,旦角松,武生在當中。”老生往舞臺上一站,脖頸要往后靠,含胸貼背,才像老生;而小生的頭和胸都要往前擁,才像小生。不同行當演員的手勢,大花臉是五指分開,顯示豪放;小生是五指并攏,顯示挺拔稚嫩;老生取其中,顯示老年人的瀟灑與穩(wěn)??;旦角則用蘭花指或蘭花掌,顯示女性的溫柔。同樣是武生,一般武生以端肩、摳背、彎腰為大忌,但猴戲卻以端肩、摳背、彎腰為要領,不如此就分辨不出人與猴的區(qū)別。如文中所談的“正如武丑大師葉盛章所說,丑角的唱腔有丑角的唱法,丑角的身段與老生、青衣一樣,要經(jīng)過精細加工,看似隨意,其實演一百遍都不能有任何走樣的地方?!彼^“外行人看熱鬧,內(nèi)行人看門道”,我們看到武生的威武勇猛,花旦的婀娜多姿,老生的沉穩(wěn),小生的利落,丑角的滑稽,卻不知道里面還有這么的門道,這么的的技巧。所謂“隔行如隔山”,看到演員們在舞臺上的灑脫風光,殊不知臺下灑下多少汗水,甚至是淚水。每個演員成為一個名角真的很不容易?!懊遗c流派”給我們介紹了在京劇方面取得較大成就的藝術家們;“劇目經(jīng)典”介紹了22段著名的京劇選段,從劇情介紹到精彩看點到唱詞選登,讓我們更方便了解每一段京劇;“京劇后臺有乾坤”給我們展現(xiàn)了戲臺后面的故事,讀來覺得更有趣味性。一幅幅詳實的圖片,作者樸實無華的語言,加上110分鐘珍貴的影響資料,吸引了讀者的興趣。這本《畫說京劇》帶給我們的是一份精神上的大餐,它猶如一本關于京劇的百科全書,讓我們更加了解京劇,更加熱愛京劇。
    如今的京劇,不僅僅是戲臺上的一場演出,更代表了一種文化。就像和寶堂顯示在序中所談的《京劇的奇遇》,京劇代表的是中國,京劇是聯(lián)系中國人情感的紐帶,是海外的華人感情的歸宿,是最純正的鄉(xiāng)音。
  •   遠在異國他鄉(xiāng)的中國人,會因為聽到京劇而勾起無限的思鄉(xiāng)之情,思念是一種抽象的情緒東西,但它卻可以具象化為具體的事物,比如京劇、比如唐裝、旗袍,比如過年……這些具體的事物總是把我們與中國相連,即使遠隔千山萬水,即使過去很多年,我們的情愫卻總被牽絆,那其實是我們的精神故鄉(xiāng),是守護我們心靈的精神家園。
    《畫說京劇》的作者和寶堂已年逾花甲,他卻不顧年齡認真撰寫此書,雖然是出于對京劇本身的熱愛,但我想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站在了一定的高度,把京劇不僅作為一門藝術形式進行總結(jié)歸納,更是作為中國國人的一處“精神家園”加以守護,他不忍作為國粹藝術的京劇,淹沒在經(jīng)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的洪流中,而選擇一種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方式介紹給廣大的讀者,讓讀者近距離接觸這門曾經(jīng)居“廟堂之高”的國粹藝術走下廟堂,走進民間。
    京劇,對于廣大中國人來說并不陌生,但卻未必十分了解,特別對于80后這一批批出生的“晚輩”,他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各種考試和各種忙碌上,沒有閑心去感受藝術熏陶帶給他們的精神享受,而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讓更多的人更愿意接受以流行歌曲為代表的“快餐文化”,這一陣流行這個,那一陣流行那個,卻很少意識到,有一種東西不會因為時間和地點的改變而消失,有一種藝術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會更加魅力。京劇就屬于這種范疇。
    作者以認真嚴謹?shù)膽B(tài)度,勾勒了京劇的始末根由,為讀者展現(xiàn)了京劇發(fā)展的歷程,配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圖片文字,構(gòu)成了《畫說京劇》的第一部分。在第二部分作者詳細為讀者講述了京劇的生、旦、凈、丑各類角色的分類、代表作品、演變歷史、代表人物以及在京劇中的地位,讓外行的讀者也能通過作者的介紹了解京劇的構(gòu)成。名家與流派這一章,作者更是如數(shù)家珍,對各個流派的代表人物做了詳細的介紹,包括他們對京劇的貢獻、主要的特點、代表人物等各類信息,對于那些對某個流派有偏好的讀者來說更是大有裨益。
    京劇之所以稱為國粹,除了作者在前幾章介紹的各類原因,我想還有重要的一個原因“唱腔”。我所在的城市有一種傳統(tǒng)的劇目叫呂劇,還有豫劇、梆子、二人轉(zhuǎn)等地方劇種,他們之所以沒有發(fā)揚光大到京劇的藝術水平,原因有很多,我想唱腔的受眾面也是一個原因。
    京劇不僅僅是一個藝術形式,更是一種社會文化現(xiàn)象,也是一門學問。作者在介紹完京劇的流派之后,又著墨于京劇臉譜,京劇彩妝、服裝等后臺乾坤,京劇樂隊等很多鮮為人知的京劇領域,給廣大讀者全方位地呈現(xiàn)了京劇的方方面面。在《經(jīng)典劇目》中,作者詳細的介紹了膾炙人口的《龍鳳呈祥》、《紅娘》、《貴妃醉酒》等優(yōu)秀經(jīng)典劇目,不僅有劇情介紹,更有精彩看點,讓讀者了解到經(jīng)典劇目的來龍去脈,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京劇之所以獨占群芳,還因為這些劇目背后的文化和歷史內(nèi)涵。
    畫說京劇,說的是京劇,讀的是知識,聽的是神韻,看的是形式,感受的卻是中國文化和歷史的傳承,守護的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   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就是長姿勢(網(wǎng)絡用語,同“知識”)了。完成京劇基本知識的普及,此書足矣。本書的閱讀人群應當是京劇愛好者。
    竊以為,此書妙處有這么幾點:
    1、京劇的來龍去脈講解清楚。京劇怎么來的,怎么發(fā)展的,怎么進入鼎盛的,有如何進入低谷的,讀一讀,便了然。
    2、京劇的行當、名家流派、唱腔,分門別類,資料翔實。
    作者如數(shù)家珍,生旦凈末丑,每個行當?shù)奶攸c,行當下的細分,典型代表,都一一道來 ,有條不紊。為什么這樣分,區(qū)別,有根有據(jù)。名家流派,則細數(shù)老三派、老譚派、陳派、楊派、梅派、尚派、荀派、程派、余派、言派、高派、馬派……26派之多。每一派的典型代表,師承關系,主要特點,代表劇目,作者門兒清,一讀之下,京劇在流傳發(fā)展過程中的那些出類拔萃者都走馬燈般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讓人嘆服。
    3、臉譜、樂隊、舞臺等京劇“點心”的介紹也饒有興味。
    如果說對行當、流派的介紹屬于“正餐”,則臉譜、舞臺等知識屬于“點心”。讀著輕松有趣。
    4、經(jīng)典劇目介紹讓你速成京劇知識。
    本書共介紹了22個經(jīng)典劇目片段,包括《野豬林》《紅燈記》《智取威虎山》《三岔口》《定居山》《玉堂春》……有劇情介紹,有看點介紹,有唱詞選登。把這一章一看,如果感興趣的話,再把隨書附贈的vcd碟子一看,跟著哼上兩嗓子,你就可以冒充京劇票友啦。央視11套經(jīng)常反復播放經(jīng)典劇目精彩片段,比如,以前,我就看過央視戲曲頻道的《三岔口》,就不太看得懂。通過此書的了解,你就不至于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了。
    5、大量的圖片,作者收集整理之辛勞,讓人贊賞。
    幾十年前的名家劇照,讓讀者一睹其神韻,難得。臉譜、衣著、樂器,直觀再現(xiàn),讓我等門外漢嘆一聲:是這樣的啊。幾十張臉譜,尤其開眼界。
    這本書介紹的是京劇的知識,也帶給我一點小小的自豪感,京劇源于長江、漢水流域,發(fā)展于湖北、安徽等地。我就是湖北人。書中講到有一段唱詞的正宗唱法,是湖廣音,比如空城計中“人云男兒大英雄”,當為“忍云男兒打因雄”,我們這里是沒有翹舌音,也沒有后鼻音的,所以,“英雄”就成了“因雄”。哈。
    由此可見,本書對京劇初級知識的普及完全是綽綽有余的。字里行間傳達出來的刻苦練功、創(chuàng)新、藝德等,還是給人以感慨。
    每一個“角”之所以成為“角”,都不是偶然的。京劇成為國劇,也不是偶然的。京劇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在豐富人民群眾中所起的作用,也確實讓人豎起大拇指。但,京劇能否很好的傳承下去,是本書帶給我的思考。想必很多人,會充滿信心;也有很多人,比如我,則認為未必。京劇就是一個龍?zhí)?,也有那么多含義,那么多跑法。但,京劇以唱為主,唱腔一唱三嘆居多,固然優(yōu)美,但整體上節(jié)奏緩慢、拖沓。情節(jié)的展開也只能靠唱,白,方法單一,布景也只是簡單的道具,跟電視劇、電影等無法匹敵。有的傳統(tǒng)戲曲在邏輯上,都未免說的通,本書中就直言四郎探母情節(jié)經(jīng)不起推敲。而我看三岔口亦是,形同啞劇,黑暗中的摸索打斗令人捧腹,但聞不到對方的鼻息么?更關鍵的是,曲目中價值觀等深層次的東西,無法吸引現(xiàn)在的年輕觀眾,而老觀眾在逐漸老去。無法吸引新觀眾就沒有了生命力,僅靠政府的扶持都難以真正的獲得長足的發(fā)展。京劇要復興,還有很多路要走。
  •   “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zhàn)長沙,黃臉的黃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這一首流行歌曲唱遍了大江南北,唱遍了大街小巷。這也凸顯了人們對于國粹京劇的喜愛,但是對于京劇產(chǎn)生、發(fā)展的始末緣由,對于京劇的欣賞,大多數(shù)人不是特別了解,而這部由和寶堂先生所著的《畫說京劇》,就起到了文化普及的作用。
    “擺駕”,未見其人,已聞其聲,一句簡短的念白,亦彰顯出扮演者的身份與自信。在幾個宮人的陪伴下,身著華服的“楊玉環(huán)”款款出場?!昂u冰輪初轉(zhuǎn)騰,見玉兔又早東升 ”悠揚宛轉(zhuǎn)的唱腔伴著看似隨意的身段舞動,“貴妃”的嫵媚和氣勢一目了然。即便是完全不懂戲曲的外行,只看一看那精美的服裝和扮相,聽一聽那圓潤的吟唱,也會不禁側(cè)耳。這也許就是京劇的魅力所在。
      鼎盛時期,京劇曾是全民娛樂項目,上至宮廷權(quán)貴下至平民百姓,閑暇之際都以看戲為樂。發(fā)展到現(xiàn)代,已然成為國粹的京劇卻越來越小眾化。一方面,當然是因為摩登時代不缺乏娛樂項目,另一方面,很多人并不清楚該怎么看京劇,摸不著門道。其實,正如中國戲曲學院教授、一代京劇藝術家陳國卿先生所說:“一旦你入了京劇的門,只會越‘陷’越深,你就會迷上它?!?br />看的是故事
      姥爺是個地道的戲迷,他沒什么文化,但是講起歷史故事來,卻活靈活現(xiàn),每一個細節(jié)都不放過。小時候,我和兄弟姐妹們都纏著他講故事,現(xiàn)在想來,姥爺?shù)墓适露际菑膽蚺_上看來的。戲曲,本身是俗文學,來自于民間,從來都貼近于老百姓。傳統(tǒng)劇目大都改編自受民眾喜歡的故事,比如《野豬林》《楊門女將》等,講的就是《水滸傳》《楊家將》里的片段。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這些精彩的故事,通過活靈活現(xiàn)的舞臺藝術進行演繹,也起到了文學知識普及的目的。 而在抗戰(zhàn)期間,很多地方都禁演京劇,說里面宣傳抗日,可見京劇中的經(jīng)典劇目,傳播了最樸素的愛國思想。即便是大字不識的老百姓,也能被其中的情節(jié)所感染。
    人們看京劇,其實看的就是故事。舞臺上那些活躍的身影,他們到底是在扮演著怎樣的人物,講述著怎樣的情節(jié)?如果不事先做一些功課,看完一出大戲之后,恐怕完全不知所云,也就完全享受不到京劇的樂趣了。作為一個藝術品種,我們?nèi)ハ惨埠?,欣賞也好,事先大概了解這出戲講什么故事。原來看只是個骨架,知道故事后再看,就有了血肉。
       賞的是韻味
    對劇目故事和演員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可以先看一些傳統(tǒng)戲,接下來,就得檢驗演員的基本功是否扎實。京劇要求的是“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而這些也不過是皮毛而已,就好像彈鋼琴的,只有熟練的指法,成不了鋼琴家一樣,不僅要有精準的基本功,還要有充分的感情投入。
    魯迅在《社戲》當中提到最怕的就是老生出場,一個字要唱半天。我開始也認同魯迅的觀點,但是現(xiàn)在想來還是錯了。唱最能體現(xiàn)出一個演員的水平。
    在劇場以內(nèi),唱詞是否聽得絕對準確也不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仍能品咂到演員唱腔的韻味。這韻味首要的就是角兒表達感情的投入,其效果才能深深地感染聽眾,至少對于懂戲又懂些劇情的人是這樣。懵懂少年時,跟隨姥爺看戲。那時的我對三國故事已經(jīng)比較熟悉,對京劇的表達方式也有所領略。所以,在當時就深深地認同:這就是三國的蜀漢皇帝劉備,這就是那個雖有些不顧大局卻對桃園結(jié)義的手足之情視若生命的劉皇叔。尤其當聽到他(角兒)的“哭頭”,“二弟呀,三弟呀,孤的好兄弟呀”那種摧肝裂膽的悲嘆時,我真的被震撼了。
      從那時起,我更加悟出:如果空有一副好嗓子,而不能恰當?shù)赝度氡匦璧娜宋锔星?,那就談不到什么韻味?!俺鋈宋铩?,恐怕應是京劇韻味的基礎和關鍵一環(huán)。
    品的是細膩
    戲曲這種表演藝術無所謂對錯,只有粗細,細膩當中才顯出精神。如果要品味一出戲,就得看他的表演是否細膩。就像我們吃小吃,經(jīng)常會說“嗯,還是那個味道”,這里面就是講究。包括同仁堂的藥,一味都不能少,某味藥哪怕只有一克也不能少。
      一個好的戲曲演員應該特別看重細節(jié),舞臺上表演,可能也很好聽,很熱鬧,但兩個半小時過去了,觀眾沒留下什么印象。我們忌諱將就,要講究。一個好的京劇演員,他的舉手投足都是戲。名角兒,邁個步,就能引得一片喝彩。為什么?道理就在這里。清楚劇情梗概,知道“唱念做打”的關鍵,關注到細節(jié),把握到這幾點后,再看戲就能看出些許“門道”來了。
  •   京劇,中國的國粹,中華民族的結(jié)晶。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至今已有200年的歷史,在徽戲和漢戲和滿清小調(diào)的基礎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的優(yōu)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xù)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diào)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diào)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diào),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流播全國,影響甚廣,有“國劇”之稱。它走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手段。隨著歷史的變遷,京劇在不斷地興衰、演變。
    京劇中最重要的四中角色:生旦凈丑。生:小生;旦:花旦;凈:花臉;丑:小丑。各類角色根據(jù)劇中人物的身份、氣質(zhì)與性格的不同,都有固定的臉譜、扮相和服飾,各行角色的舞臺動作也都有規(guī)范。京劇形成的初期,老生最受重視,出現(xiàn)了“老生三杰”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和“老生新三杰”譚鑫培、汪秋芬、孫菊仙。上世紀20年代出現(xiàn)“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后,旦角的地位變得重要了。每種角色在京劇中都有很重要的位置,隨著現(xiàn)代人的評價,角色扮演的專業(yè)性越來越成為人們討論的話題。
    四大角色在京劇中,是可謂"言必歌,動必舞",比如演員在舞臺上的最為簡單的臺步,也就是走路,都要具備嚴格的舞蹈規(guī)范并配合著音樂和鑼鼓的伴奏,使其具備鮮明的節(jié)奏感。什么樣的情緒,什么樣的鑼經(jīng),配合什么樣的腳步,都是統(tǒng)一安排的。例如《戰(zhàn)太平》華云在"水底魚"鑼經(jīng)中的"七步半"上場,不但配合嚴謹,還要情緒對頭,節(jié)奏鮮明,舞姿優(yōu)美。沒有扎實的功夫和長期積累的舞臺經(jīng)驗,是無法"上場"的。再比如,老生要走四方步,也稱八字步,要求抬腿亮靴底,腰為中樞,四肢配合。中年要快抬慢落,老年要慢抬快落,既有生活依據(jù),又有節(jié)奏感。旦角有碎步,"花梆子步";花臉有大八字步和醉步;丑角有小四方步和矮子步以及跑圓場的壓步等等,沒有幾年的功夫都是走不好的。至于《打漁殺家》和《秋江》中表現(xiàn)行船時的磋步、捻步、單腿捻步等就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了。演唱時,演員也不能像歌唱家一樣動口不動手,歌唱時不僅要配合著優(yōu)美的舞蹈動作,載歌載舞。而且要表現(xiàn)出鮮明生動的人物性格和情感。例如京劇《挑滑車》中劇中人高寵的"起霸"和"走邊",前者是通過鑼經(jīng)伴奏下的舞蹈來表現(xiàn)宋代武將高寵的英雄氣概,因此起霸的動作要求敏捷、迅猛、粗獷和斬釘截鐵,加上鏗鏘鑼經(jīng)的襯托,給觀眾一個初步的英雄形象;后者則是表現(xiàn)高寵在壯志難酬時的忿怒和不滿。因此有鑼經(jīng),有舞蹈還不能充分表現(xiàn)此時此刻高寵的內(nèi)心獨白。所以在鑼經(jīng)伴奏的舞蹈同時,又要求演員歌唱曲牌《石榴花》,在矯健豪邁的舞蹈中唱出"耳聽得戰(zhàn)鼓咚咚","見一派旌旗翻招",以表現(xiàn)人物焦躁和壓抑的心情,并在最后唱出"俺只待威風抖擻滅爾曹"的強烈愿望。這一段表演,就是通過舞蹈語匯,鑼經(jīng)的烘托,唱腔的意境和語言的表白來刻畫高寵的心理活動。因此,觀眾就可以通過聽覺和視覺,唱腔和音樂,鑼經(jīng)和表演神氣來理解高寵的性格和思想活動。
    戲曲藝術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培育了表演藝術的流派。各種戲曲豐富多彩的表演流派又促進了戲曲藝術的發(fā)展。在我國戲曲藝術發(fā)展史上,京劇的流派繁多,異彩紛呈,是一個突出的特點。
    所謂京劇流派,即京劇演員運用自己特有的表演技巧,在演出中,所體現(xiàn)的不同于其它演員,而特有的、鮮明的表演風格和藝術個性。以眾所周知的“四大名旦”為例,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都是旦角演員,他們的唱腔也都是西皮、二黃,甚至演唱的劇目《玉堂春》、《武家坡》等,內(nèi)容、板式也都是相同的,但他們卻演唱出各自特有的風格和效果來。即所說梅蘭芳的“象”,唱念表情端莊、典雅,扮相雍容華貴,具有歌、舞、戲均衡綜合之美;程硯秋的“唱”,唱腔深沉婉轉(zhuǎn)、起伏跌宕、若斷若續(xù)、節(jié)奏多變,風格獨特;尚小云的“棒”,唱念表演功底深厚、嗓音寬亮、俏麗剛健;荀慧生的“浪”,唱念嬌昵柔媚,尤擅扮演天真、活潑、嫵媚、委婉的角色。他們四位各具特色的藝術風格不僅給觀眾留下了不同的藝術享受,也使眾多后學者去學去演,從而流傳下去,形成了四個卓有成就的流派,即“梅派”、“程派”、“尚派”、“荀派”。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文化的東西需要傳承。如果優(yōu)秀的文化都沒了都不能傳承下去,這是一個中國人的悲哀,也是中國文化的悲哀。京劇作為歷史的文化遺產(chǎn),他承載很多中國歷史文化特征,有必要讓每個感興趣的人都去學習,他可以振奮人心,還可以培養(yǎng)人的精神品質(zhì)和人格力量。在唱的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人的耐挫能力。比如在《紅燈記》選段《窮人孩子早當家》鐵梅的唱段中,表現(xiàn)了鐵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樸的個性特點?,F(xiàn)在的人從生活在一個物質(zhì)社會里,生活自由自在,根本體會不到在舊社會人們有怎樣的生活環(huán)境,通過這一唱段激發(fā)人們深刻理解唱詞,激起人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你在以后生活中培養(yǎng)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
    京劇是國粹,使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京劇通過藝術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名族精神博大精深。耐人尋味,對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而且這種形式在激發(fā)人的興趣基礎上,易于接受。在學習過程中,不僅普及文化,還可以發(fā)現(xiàn)人才,從中培養(yǎng)京劇事業(yè)的繼承人,通過對歷史的了解,綜合其他學科知識,可以使你全方面的認識傳統(tǒng)文化。
  •   —— 讀《畫說京劇》
    每到過年都要和愛人去拜訪他的大學老師。經(jīng)常的情景是,愛人和老師在一邊聊著近況;而老師夫人每次必看戲曲頻道,而我只好在一旁陪她看京劇。為了不讓我太無聊,她很詳細地給我介紹表演人的流派,這個流派的特點。我聽得似懂非懂,但因了她的介紹,才知京劇里蘊含著這么多的學問,神秘的京劇似乎也有了些許親切感。
    因?qū)﹦∫粺o所知,聽不懂、看不懂、不懂欣賞,所以才心生敬畏,敬畏的東西容易讓人產(chǎn)生疏離感??粗蠋煼蛉诉@么癡迷于京劇,而京劇于我則有暴殄天物的不遇之感。我常會問:京劇是什么?京劇的魅力在哪里?怎么去欣賞京劇?而恰好有這樣一本書,深入淺出的介紹了京劇的起源、京劇角色的劃分、京劇的流派、甚至有后臺的奇聞趣事,并細致周到的講解了名段欣賞——這就是《畫說京劇》。不能說這本書解答了我所有的疑惑,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讓我了解了京劇巨大魅力,以后再去欣賞京劇也不會像“門外漢”一樣不懂裝懂了。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guī)缀鯇﹦∫粺o所知,是個“京劇盲”。通過書中的介紹,終于明白為什么京劇會讓人如癡如醉。我越發(fā)覺得京劇真的是一個寶貝。
    那天還和朋友聊起文化傳承的問題??焖侔l(fā)展的社會里,我們急速前進,在前進中卻丟失了許多東西,而這些東西卻是彌足珍貴的。我所在的城市里,拆了許多老街和老巷,兒時的記憶只能通過照片找尋了。這也成為一時的熱點話題。通過本書的介紹,京劇蘊藏了那么多的技藝和知識,僅一個臉譜就有多種形式來表現(xiàn),集繪畫、審美、化妝等技藝為一體,而當今的年輕人懂的欣賞則少之又少了。我有點擔心,會不會也會出現(xiàn)繼承的空白。周圍同事都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孩子在小時候?qū)W習一種技藝,大多學了鋼琴、繪畫,甚至是一個體育項目,卻鮮有聽說學習京劇的。原因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普及不夠,二是學習場所不多。將來我們的孩子可能會知道怎樣欣賞一臺音樂會,卻無法欣賞一臺集唱腔、表演、化妝為一體的京戲時,這將是一件多么遺憾的事。
    所以,我要隆重的推薦《畫說京劇》這本書,向同事、朋友、親戚的孩子們,這是一本很好的京劇入門讀物。作者語言通俗易懂,介紹豐富有趣,并配有輔助理解的圖片,讀起來一點也不費勁。就算是一個對京劇一無所知的人,也能饒有興趣地把整本書看完。通讀后對京劇會有一種整體概況認識,甚至再去欣賞時,甚少知道哪個角色是生、旦、凈、丑,哪些流派有哪些特色。
    藝術都是相通的。書中介紹了一個小故事,譚鑫培被慈禧太后請去給英使表演,唱到哀婉處,英使也不禁垂淚。慈禧問之原因。英使說,唱詞不是太懂,但能感覺到一個幽靈在呻吟,特別傷感??梢?,譚鑫培的唱功之傳神;可見,有魅力的藝術都能打動人。
    京劇在中國的歷史上曾經(jīng)輝煌過,但輝煌之后卻“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不管是作為藝術,還是文化的傳承,希望我們的孩子們像能說起西方音樂一樣,也要了解本土的文化藝術,繼承并發(fā)揚下去。
  •   尋常人家的京戲
      我的母親喜歡聽京戲。很小的時候,就聽見她在廚房洗碗的“嘩嘩”水流聲中,哼唱這樣的戲詞,“想當年我也曾綺裝衣錦,到今朝只落得破衣舊裙。。。。我只得收余恨,免嬌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戀逝水,振作精神。。。。。。”我依靠在門邊,呆呆地聽,只覺得那曲調(diào)婉轉(zhuǎn)又哀傷。后來長大了,才知這是京劇《鎖麟囊》的戲詞。也足見這些戲詞的美好,就連每日被家庭兒女瑣事纏身的母親都感動了。
      當我年歲漸長,稍微有點時間與精力,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了了解的興致與熱情之后,對于京劇也有了越來越多的“一知半解”。相信許多與我類似的文青,與我有類似的感受,當許多人在責備我們這代人對于京劇的忽視與懵懂時,我們的內(nèi)心未嘗沒有自己的委屈。我們也深知京劇的美好,只是這么美好的藝術,并沒有給我們這些尋常的孩子太多可以親近與了解的機會。我們對京劇的印象,只是“道聽途說”而已,也只能依靠著腦海中這點滴的片段,來反復地咀嚼,勾勒京劇的美好。
      而這本《畫說京劇》的出現(xiàn),無疑像一盞燈,一根線,一劑藥,打通了我從前想象的局限性,用更直觀的“畫面”——以栩栩如生圖片的形式,將我從前所有關于京劇的“一知半解”的片段都梳理貫穿了起來,讓這些知識有了更為清晰的脈絡,在腦海中保存起來也會更清晰明朗,而不再是亂糟糟的一團漿糊。
      喜歡這本書的設計風格,濃郁的復古情調(diào),仿佛就是一曲折子戲腳本,牛皮紙的粗糙感,封面印上霸王項羽的臉譜,與整本書的內(nèi)容默默呼應。書中后來介紹臉譜時,又提到了霸王的這張臉,作者這樣說“京劇人給他設計了一副無雙臉,雖然是滿臉哭相,卻有顯示出霸王的威儀,因為他英雄命短,好心的京劇人在他的鼻梁上、眉毛上特意勾畫了三個壽字,真是妙絕了,美極了”。這樣的介紹,不是不美的!
      沒有真正走進過京劇舞臺的幕后。從前跟著母親在夜幕中去看京劇,在燈光的掩映下,演員們粉墨登場,如流水般婉轉(zhuǎn)哀怨的唱腔,回蕩在夜空下,穿山越水而去。我卻在想,那么漂亮的一張臉,那么迷人的服飾與發(fā)飾,那么多情的手勢與眼神,都是如何千錘百煉出來。多么想走進去,滿足自己的好奇。如今翻看這本《畫說京劇》,里面有一節(jié)“京劇后臺有乾坤”,這里面的內(nèi)容,是對我多年來好奇心的滿足與補償。
      聽到人們在說京劇是“高雅藝術”的時候,我的內(nèi)心悲喜交加。從前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都會聽的京劇,到了今日卻成了少有人懂得的“高雅藝術”,不是不悲哀的。而人們之所以認為京劇是“高雅藝術”,只不過它成了文人雅士的專屬,尋常人家越來越難得有機會真正地坐下來感受一番京劇的美好,在那余音裊裊之中體味其中的精妙與情意。而《畫說京劇》這本書不知是給了我們關于京劇的常識,還附帶上光盤,收錄名家名段,在閑暇時,可以一邊翻書,一邊閑閑地聽,用心地來體會其中的妙趣。相信你也會和我一樣,收獲更多,對京劇更多一層熱愛與體味。借由這樣的契機,我們的生活也會多一層點綴,而京劇也會“飛入”我們這樣的一些“尋常百姓家”。畢竟美好的東西,需要人民群眾的基礎。
      當母親那輩人漸漸離去,當我們這些70后,80后漸漸成為家庭的核心時,生兒育女,我又能否如同我的母親那樣——讓自己的孩子對美好的京劇稍有啟發(fā),讓他幼小的心靈了解到何謂美?我希望我能比我的母親做得更好。
      就像書中開篇所言“京劇為什么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占據(jù)了如此重要的地位?看完這本書,您就會找到答案?!睂Γ乙蚕胫貜屯瑯拥挠^點。
      
  •   小時候總是弄不明白為什么爺爺老是守著那臺收音機聽里面咿咿呀呀我聽不懂的聲音,上學后,才知道原來那是中國的國粹京劇。后來,也偶爾跟著爺爺聽幾段,但終是唱不出的。讀研究生時,在幽靜的教研室,我們幾個常常纏著導師讓他給我們來一段京劇,盡管聽不懂,但是就是那種韻味,讓我們沉浸在中國古韻而不能自拔。真正對京劇感興趣,是源于張國榮版的《霸王別姬》。且不論劇中他的表演,就是他演唱的主題曲《當愛已成往事》的前奏“啊呀,依孤看來,今日是你我分離的時日呀”一句滿含蒼涼,讓人聽來,心念陡然與之融為一體,心神俱入。于是,從此對京劇真正存了一份心思,想了解它,《畫說京劇》正好圓了我這個夢。
    書中提供了很多珍貴的畫像,如果說影視資料能讓人感受到京劇演員的活生生表演,那么這些珍貴的畫像則是讓人切實細細地解讀京劇名家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如梅蘭芳先生飾演的虞姬一圖,讓人憑圖領會到了梅蘭芳先生飾演虞姬時的似水柔情和英姿颯爽,似乎穿越時空,端坐臺下,當面觀看梅蘭芳先生的表演。
    對京劇有所了解的人估計都知道生旦凈末丑,但對其具體的含義估計是不清楚的,生又分為老生、小生及武生三種,每一種都各有特色,如老生委婉俏麗,小生扮相俊美、武生驍勇敏捷。旦角則又分為青衣、花旦、刀馬旦及武旦等。
    上中學的時候,考過京劇四大派即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等四大名旦?,F(xiàn)在看《話說京劇》,發(fā)現(xiàn)原來京劇的流派不止這些,還有老三派、老譚派、陳派、楊派、小派、余派、言派、高派、馬派、新譚派、李派、奚派、侯派、金派及新四派等,這些京劇的流派各有自己的特色,為京劇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另外,書中對京劇的起源、唱腔、臉譜及名家的軼聞進行了詳實的闡述,對研究京劇的人來說,不失為一本好的參考書。
    書中配以名角的演出畫面及詳實的歷史,娓娓道來,將一幅有關京劇的史卷慢慢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令人讀來,似乎走進了那咿咿呀呀的世界。
  •   京劇作為我們的國粹,在我成長過程中一直只是一個模模糊糊的印象——外公外婆偶爾會看的節(jié)目、春節(jié)晚會一定會出現(xiàn)的節(jié)目、還有京劇出現(xiàn)時家里年輕一輩一致的抱怨:“哎喲,怎么一句話拖半天才唱完呀。”所以如果說從一開始就對京劇感興趣那一定是假話,因為從表面看起來真的不太符合現(xiàn)代審美,再加上對京劇知識的匱乏,總感覺有種疏離感。
    大學時期偶然有一次看到中央戲曲頻道,不知為什么馬上被吸引住了,現(xiàn)在也不太記得是哪一段(也有可能看到最后也不知道是哪一段),就這么在入迷狀態(tài)里度過了一下午。第一次發(fā)現(xiàn),用戲曲形式表現(xiàn)的故事居然能比電視劇還要精彩。而且京劇演員的眼神、身段、唱腔都太迷人了,我經(jīng)??粗粗腿滩蛔∧7聝上隆R郧耙恢庇X得西方戲劇那種完全仿真的戲劇形式才叫做真實、而京劇居然能用少量的道具把恢弘的情境表現(xiàn)出來,真讓人驚嘆不已啊,特別是一些人物內(nèi)心的部分,戲曲形式的表現(xiàn)非常有趣味性也很貼切。于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喜歡戲曲了??墒呛髞砗芸煊钟龅搅诵碌膯栴},那就是像我們這樣從來沒有現(xiàn)場看過京劇、家庭里也沒有戲曲愛好者的年輕人來說,有時候看戲曲節(jié)目真的是一種門外漢的感覺,現(xiàn)在戲曲頻道經(jīng)常會放一些經(jīng)典段子和人物回顧什么的,但是由于沒有背景知識,我基本看不太懂,有種被排斥在戲曲殿堂大門之外的感覺。
    這次的《話說京劇》,真的有一種久旱逢甘霖的感覺。無論從裝幀、文字還是配圖、印刷上都是罕見的精品。從內(nèi)容上就很照顧像我這樣幾乎零知識背景的戲曲愛好者,從京劇的歷史、生旦凈丑的劃分、各種流派、曲調(diào)與唱腔到化妝道具等都有很詳細的解說。一邊看著書一邊回想之前看的那些似懂非懂的段子,真是猶如醍醐灌頂,恨不得把那些視頻又翻出來看一遍,相信看過書以后再看那些名段一定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我個人非常喜歡的段落是流派與名家部分。因為電視里放戲曲名段的時候都會提到是某派某種唱腔、演員是誰誰誰的傳人,但我完全都不懂,也不知道不同的唱腔有什么特點、要怎么去欣賞,遇到這樣的情況只好直接忽略過去??磿臅r候一下子增長了很多知識,這本書對各派系的發(fā)展、承接、對抗都解釋得很明白,看得我津津有味啊。書里有很多對京劇行話和行規(guī)的介紹,真是讓我看得一愣一愣的,真不愧是傳統(tǒng)藝術,真是博大精深。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隨書附贈的DVD,內(nèi)容是九出經(jīng)典好戲,真的如附錄所介紹的一樣,都是“讓人一看就上癮”的好戲。之前其實一直覺得京劇是非常嚴肅高雅難以親近的藝術,但看《三岔口》和《草船借箭》的時候還是被演員精妙的演出逗得哈哈大笑,周圍的人還以為我在看什么搞笑的娛樂節(jié)目呢。
    總而言之,這本書加深了我對京劇的理解,無論是關于科班演員的辛苦、還是京劇本身蘊含的韻味和趣味性,已經(jīng)各種專業(yè)詞匯的含義。有了這些基礎,我想我在以后欣賞京劇的時候一定能有更好的理解和更深的體悟。
  •   關于京劇對于我而言是個太過于神秘的領域,在我孩提時代的記憶里對京劇最厚重的感知要來自那出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的唱段,也許還有些不熟悉的《紅燈記》或是《白毛女》的經(jīng)典唱段,如今還可略微的吟唱幾分,但對楊子榮卻總有幾分格外的喜愛,源于在離我家不遠的地方便是他犧牲所在地,也許就是這個原因,我對這出戲格外的鐘情,對楊子榮也分為的敬仰,甚至在日后的生活里每每的自我介紹里都免不了少了那句:“我的家鄉(xiāng)就是剿匪英雄楊子榮犧牲的地方”由此一股英雄氣似腳底而生,一股暖流由心底而往,我愛那個地方,也愛著發(fā)生在那里的故事,哪怕它用著唱腔在進行著訴說!
    細細想來對于京劇我知曉的內(nèi)容真真切切的是很少的,在孩提的記憶里媽媽是一個喜歡歌唱的女人,在她的口中并未有過多的流行曲調(diào),而更多的是時代賦予給這代人特有的記憶旋律,民歌,民調(diào)和那經(jīng)典的唱腔或是念白,記得媽媽說過的經(jīng)典樣板戲是在那個時光里很多人至深的記憶,媽媽的喜愛是《紅燈記》、《沙家浜》,也能將《紅色娘子軍》的經(jīng)典段落吟唱一番,而我呢?卻對媽媽口中氣息不足,底氣不夠的《智取威虎山》中的唱段頗為喜愛,也許這源自我生在那里,長在此地,也許源于每一個人心底里都有一個英雄的夢,也許我就是如此的對它癡迷,沒有什么也許。
    好久的時光隧道里,仍清晰的記得《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頭戴虎皮帽,身穿黃色大麾,手揮皮鞭,一副壯志凌云沖霄漢的英雄氣慨。”好久了,時間已經(jīng)走了很長很長的距離,可我的記憶中對他仍舊是那昨天的模樣,縱使舞臺中,電視里扮演的人老了一批又一批,換了一代又一代,但于他,我的英雄,卻一直是年輕的模樣,未曾更改!
    對于京劇好似腦海里只是如此的記憶,卻也不時的有其他的故事或角色沖擊五官感受,對于《秦香蓮》鍘美案剛烈的包公,我為之心系,《霸王別姬》里虞姬的身段和唱腔,我為之欣喜,也許我不專業(yè),正如不專業(yè)的我,喜愛的緣由雜亂無序,喜歡的唱段也亂而無序,喜歡的內(nèi)容亦是雜亂不一,但也許正如此,我才覺得我在愛,在努力的愛,也似深沉的愛!
    《畫說京劇》可以說給了我另一個天空,在這里我感受到的是更多五彩斑斕,在未曾細細思量過的領域里,有如此多的需要系統(tǒng)的,潛心的學習方可獲知的內(nèi)容一一展現(xiàn)在我眼,可以說在此之前我能知曉的是“四大名旦”,如若問我其中有誰?我只能告訴你梅蘭芳,而其他呢?不是我不尊敬,而是我不深入,不刻骨的銘記,也許至此我才知道譚鑫培也許更值得我們尊敬,更需要我們的銘記,而不是只再腦海里頃刻一個“四大名旦”的專有名詞,而更應該在逝去的河流和歲月里銘記許多我們都無意忘記的歷史和時光,還有那些隨著這些消逝的人們。
    《畫說京劇》中包含的內(nèi)容有多系統(tǒng),包含的內(nèi)容有多巨細,我無法做一個全方位的解釋,我能告訴我自己的是在這里我學到的,獲得的是不一樣的京劇味道,我知道了更多,懂得了更多,所以我更快樂,如此便夠了!
  •   《畫說京劇》,從當當上買了回來,擱在我隨身的電腦包里---反差有些強烈哦!
    路邊車里小憩的時候、外出公干等人的時候、睡前的床頭,隨手翻翻,就像在遠久的畫廊里為一張張泛黃的照片所吸引。印象深刻的歷史故事,行云流水的唱詞,不難想象那些遠去的華服美聲。
    更能引起共鳴的是,熟讀到幾乎可以背誦的汪曾祺先生散文中的很多文字,在這里躍然紙上、鮮活靈動。
    平江府的昆曲,只是一個遙遠的美好,畢竟吳語儂儂,對于從成長背景迥異的人注定只是一個局外的驚艷,深入血液中的也僅是點水的蜻蜓。京腔京韻,卻正暗合了祖籍北方的人思想中無法抹去的烙印。
    從唐代梨園的歌舞到關漢卿的戲曲,從地方特色的音符到堂會園林的隱秘,京劇貫穿南北海納百川,終究成為世人矚目的國劇---正所謂“名山畢竟高”!
  •   對于喜愛戲曲的我,可以說是一本教科書。書里介紹了京劇的知識,配了大量珍貴的圖片,看著很過癮。文章寫得很生動,非常值得一看!DVD里的資料也是大師們的經(jīng)典之作,雖然因為原來的拷貝因素有些不清楚,但是作為珍藏,我愿意說值得!
  •   名符其實,幾乎每一頁上都有圖片,對知識點中的術語又另有注解,一目了然。在劇情介紹中專門列出了精彩看點,對于如何欣賞京劇起了很好的輔導作用。附贈的光盤中都是經(jīng)典唱段值得珍藏。
  •   如果你是京劇迷或民族藝術的愛好者,做為收藏品,你能得到這本書,我敢肯定,你絕不會后悔。身為高級知識分子的媽媽,本身也是個京劇迷。她買書從來不要我操心,一定要自己來選,挑剔得不得了。這次,我事先連招呼也沒和她打,直接買了就送給她了。而她一反常態(tài),竟然一句埋怨也沒有??催^書后,她在電話里連連夸贊,說真是一本好書。當然,我這下在她面前也終于可以抖回神了。哈哈!但也有遺憾,那就是內(nèi)容要是再豐滿一些就好了。人稱京劇為國粹,不管是“徽班進京”時算起也好,還是譚叫天拍《定軍山》也好,歷史都不能說不算久遠。其豐富的內(nèi)涵,豈是一本《畫說》能涵蓋的?不過,還是那句話:瑕不掩瑜!只要你喜歡,何妨一觀?
  •   當當現(xiàn)在的系統(tǒng)是不是有問題呀,我想寫個評論弄了近15分鐘才可以??!不過為了這本書就是折騰50分鐘我也要寫!一本好書,綜述京劇,不論是很了解京劇的人,還是略有興趣的人,這本書都適合。附的光盤給我了我一份驚喜,都是早期名家的真人真影真聲,真羨慕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有這么多名家,有那么多精彩!
  •   內(nèi)容很充實,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好書。對于想比較全面的了解京劇藝術的讀者這本書值得擁有。其中關于許多名角軼事的介紹也讓人情不自禁地報以會心一笑,平添不少趣味!
  •   是一本了解京劇的好教材,還有一張光盤,附有許多京劇的珍貴資料片,值得收藏
  •   畫質(zhì)不錯,紙張不錯,帶的DVD很有意思,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梅蘭芳大師后面兩部戲沒有臺詞,對于我這種初學者來說聽懂實在是不可能滴……書寫得很好,覺得適合對京劇有興趣想了解下淵源的人
  •   京劇是我國的國粹,應該了解一下的,擁有一本還是很好的。呵呵!~書的質(zhì)量很好,里面的光盤也很好!~
  •   愛不愛京劇的人都可保存。是知識、是資料、是國粹、也是歷史!
  •   本書寫的真是很好,想了解京劇的朋友們,請購買吧。
  •   京劇 國粹 一點不為過 值得學習
  •   作為一本介紹京劇藝術的普及型書,內(nèi)容很全面,詳實。
  •   想對京劇作基礎了解的,可以買來一看。內(nèi)容豐富,讀起來挺有意思的。內(nèi)有大量圖文。
  •   普及京劇知識,是本好書。作者功力相當深。推薦!
  •   個人自文革后始接觸傳統(tǒng)京劇,有較廣泛的興趣。但基本知識不足,正好彌補
  •   對于喜歡京劇的人來說,這本書真的很值得一看,還有老唱片,聽著過癮。
  •   看了后了解了京劇的大概,找到了京劇入門的一口兒了。
  •   適合于一般讀者和京劇初級戲迷,淺顯易懂
  •   其中的京劇知識很細,雖不是很全面或系統(tǒng),但對于我這種愛好者來說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書籍。
  •   給媽媽買的,內(nèi)容很豐富,能學到很多關于京劇的常識,推薦!
  •   這個我喜歡 圖文并茂 作為京劇知識補習的書 那是不錯的 面廣 點全
  •   最近特別喜歡京劇,話說我還風華正茂啊,這個不是應該是老年人喜歡的嗎?
  •   作者學過戲,梨園圈浸潤,幾十年后,為專家。系統(tǒng)而準確。
  •   非常好看的一本書,專業(yè),有趣,嚴謹,生動。特別適合我這種初入門的人。尤其后面附送的DVD,精美經(jīng)典,感謝作者和編者的付出。
  •   作者寫得很有特色,京腔京韻原汁原味
    里面還有彩頁,封面太有感覺了
    很喜歡
  •   國粹藝術,提高愛好者欣賞藝術水平。
  •   當在書店看到這書后就馬上在網(wǎng)上買了。很不錯的書。自己很喜歡。特別喜歡那封面的四個小字“中國意像”哈哈哈哈。
  •   書的質(zhì)量和內(nèi)容都不錯,讀起來很舒服,還贈送一張光碟。
  •   學習一下中國文化的很好的書
  •   比較基礎的資料,有故事性的介紹
  •   介紹國粹的書!好書!
  •   資料很全,圖文并茂,光盤效果也算不錯了
  •   圖文并茂,有獨到的見解,附帶的光盤資料很好。
  •   贈送的光盤很期待,一定要聽聽
  •   特別不錯的書質(zhì)量應刷沒得說內(nèi)容更是精彩
  •   介紹的挺全面的,適合初學者了解閱讀!
  •   內(nèi)容豐富,作者文筆也不錯,喜歡。
  •   喜歡喜歡喜歡!唯一不足的就是數(shù)的尺寸太小了。不過贈送的光盤很不錯。
  •   很不錯的書,內(nèi)容很好。。
  •   書的質(zhì)量很好,但就是內(nèi)容不怎么多。
  •   女兒很喜歡,在圖書館借閱后很喜歡 就決定再買一本收藏
  •   《三岔口》孩子照著模仿,樂得哈哈笑
  •   盼望已久的一本書,終于有貨了
  •   朋友是京劇迷,對這本書評價較高。
  •   這本書相當不錯!??!
  •   早就想買一本這樣的書,終于找到了。
  •   書很好,正版?。?!謝謝!
  •   內(nèi)容真心很好,還有插圖照片~
  •   很休閑的介紹,介紹的很專業(yè),看著很休閑,很好!
  •   只能大人看
  •   挺好看的 長知識
  •   還沒有來得及看,翻了下,感覺很好。
  •   正版,超快。
  •   入門級的,建議看看
  •   可以,也是送人的,不知是否喜歡
  •   買買來做做研究

    不是太聽懂,有時候聽聽還挺有感覺的
  •   挺好的,很有質(zhì)感。
  •   給姥姥買的。
  •   教的很全
  •   適合對京劇剛剛發(fā)生興趣,期待更多地了解京劇的初級戲迷。介紹了很多京劇基礎知識,圖文并茂。碟片很好,音質(zhì)畫質(zhì)都不錯。還有一張書簽。牛皮紙包裝最贊,很有味道。
  •   反串青衣的父親和扮演李鐵梅的姐姐是我對京劇的最初印象,在文革期間我閱讀的課外書也大多是現(xiàn)代京劇《紅色娘子軍》、《沙家浜》、《紅燈記》等,及至失散多年的爺爺從臺灣返鄉(xiāng)探親才發(fā)現(xiàn),原來爺爺奶奶也是京劇票友,聯(lián)系海內(nèi)外華人的紐帶除了親情還有京?。∫驗橄矚g京劇的伴奏和唱腔把自己的手機鈴聲也設成了京劇唱段。但總的來說我是京劇的門外漢,通過這本書才全面了解了京劇的源起、流變,唱腔流派,行當,臉譜,后臺,樂隊已及經(jīng)典劇目,只可惜收到書時所附光盤已經(jīng)損壞,一大遺憾!
  •   和寶堂跟從那么多名師,又考究過眾多資料流派,但在此書流派介紹中,沒有南麟北馬的周信芳,沒有關外唐唐韻笙,沒有言興朋,不知是作者不喜這些大家還是忘記,總之,只能當普及資料。至于要研究更深,還是得看清代燕都梨園史料這些資深的書,還有一些民國時期的周刊以及大家評論,才能更好地了解京劇。
  •   拿到書后簡單的翻閱了下,覺得知識點還是比較明白的,講解的也還好,鑒于本人對京劇的理解程度評價的,主要覺得印刷再精美些就好了,有些模糊的,圖案色彩都有些故意做舊的感覺,雖然這種感覺無可厚非,但是相信銅版紙一樣可以做舊感覺。光盤簡單的聽了幾首,鑒于不是特別的懂,覺得還不錯,而且都是名家名選段。
  •   這本書整體不錯,京劇的基本東西都介紹到了。但如果能詳細說明下如何欣賞京劇唱腔,那就好了。要不然,還是不知道到如何欣賞,還是不知從何處熱愛起。
  •   4歲的女兒喜歡京劇,經(jīng)常問的問題讓人手足無措。買了這本書自己補課用的。通俗易懂,解決了一些基本問題。有時孩子要求給她講,圖片不解渴。
  •   如果只是想對京劇做一些了解的話,這本書很不錯。
  •   用來做一個外行了解京劇的書,還是挺好看的
  •   內(nèi)容涉及比較廣泛,初步接觸京劇的朋友可以看看。
  •   京劇原來如此美麗
  •   有文字介紹,配有精美圖片,尤其是一些老藝術家的年輕時候劇照,真漂亮!
  •   附贈光碟尤其喜歡,就是太短,看得心癢癢
  •   牛皮紙的封面設計相當有質(zhì)感,畫面很精致,內(nèi)容也很不錯。依然是送給老爸的禮物。有時候就是這樣,花的錢多,不對胃口,也難得雙方開心,找對了胃口,才是雙贏啊!
  •   書的質(zhì)量精良,內(nèi)容通俗易懂,對普及國粹知識很有幫助
  •   DVD光盤的內(nèi)容不咋的
  •   外觀牛皮紙的樣式,很有檔案的感覺。剛收到貨還沒看,內(nèi)頁紙質(zhì)還不錯,可惜插圖的印刷有些小欠火候,可能是因為我搞攝影的緣故,不過對于了解和增長學識不構(gòu)成影響,總體聽不錯的!
  •   很喜歡,不錯的一本書,內(nèi)容挺系統(tǒng),適合非專業(yè)人讀讀。只是光盤畫面不清晰,可能是片子比較老的原因
  •   其實我是希望能找到一本講解性更強的書。
    不過這本還算滿意,介紹的不是很深,紙張不錯,適合收藏
  •   書的語言表達讓人覺得很過癮,故事的節(jié)奏和情節(jié)也比較緊湊,看過一眼電視劇,太爛了,簡直把書給糟蹋了,拖沓冗長,故事平淡拖沓
  •   現(xiàn)在上課正在用,圖文并茂,不錯,但是如果用16開的紙張來印就好了,這樣圖可以大些,可以給學生看。內(nèi)容不錯。
  •   到底的行內(nèi)人所寫,很好!
  •   我就是學這個的
  •   當掃盲吧。照片安排的不夠理想,而且老照片之外的照片應該提供彩色照片,但卻是黑白的
  •   我父親很喜歡。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