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汪同三,張濤 等著 頁數:241
Tag標簽:無
前言
2003年,本課題獲準立項,課題組的成員全部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此前,課題組的大部分成員從1990年起就開始了中國宏觀經濟預測的研究,并與國內外一些權威預測機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這為課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98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克萊因教授率7位國際著名學者來華講授經濟計量學,培訓了中國百余位中青年數量經濟學者。不久,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成立,下設的經濟模型研究室,專門從事經濟模型和經濟預測理論與方法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中期,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與當時的國家計委預測中心、復旦大學共同研制了中國宏觀經濟模型,此模型一方面用于聯(lián)合國世界模型的連接項目( Project Link).另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構建一個結構較為完整、功能較為強大、技術較為先進、操作性較強的能適合中國國情的宏觀經濟模型,以便開展中國宏觀經濟的分析和預測。 經過幾年的試運行和不斷調試,自90年代初起,模型正式投入使用,開始了中國宏觀經濟的預測。也就是從那時起,課題組的一些成員即開始進行預測模型的設計和預測方法的研究。
內容概要
本書系統(tǒng)介紹了預測信息組合技術、預測方法組合技術、預測結果組合技術以及組合預測的基本理論,回答了為什么要進行組合預測、什么時候進行組合預測、怎樣實現(xiàn)組合預測等具有重要實踐意義的問題,是一部現(xiàn)代組合預測理論和方法的集大成之作。
作者簡介
汪同三,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數量經濟學會理事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數量經濟學理論與方法、經濟模型、經濟預測。
1948年生于江蘇南京。1982年獲數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系,1984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90年成為我國第一批數量經濟學博士。在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期間,1989年被破格晉升為副研究員,1992年再次被破格晉升為研究員。先后任該所經濟模型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長助理、副所長、所長。并被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入選國家信息中心“中國經濟50人論壇”。
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經濟模型集》、《21世紀數量經濟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所發(fā)展報告》等。專著《宏觀經濟模型論述》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優(yōu)秀博士論文,并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二屆優(yōu)秀成果特別獎;作為主要參加者的《技術進步與產業(yè)結構》系列專著1989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科技成果一等獎、孫冶方經濟學獎,199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作為副主編之一的《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199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書籍目錄
導論 研究背景及分析框架 第一節(jié) 問題提出:預測的不確定性和預測的精確性 第二節(jié) 研究主題:組合預測 第三節(jié) 文獻綜述:組合預測研究進展及評述 第四節(jié) 問題的再提出 第五節(jié) 研究基礎與分析框架第一章 組合預測的認識論基礎 第一節(jié) 必然規(guī)律、統(tǒng)計規(guī)律與邏輯規(guī)律 第二節(jié) 預言、預見與預測 第三節(jié) 統(tǒng)計規(guī)律與統(tǒng)計推斷 第四節(jié) 經濟系統(tǒng)與經濟規(guī)律的性質 第五節(jié) 經濟預測面臨的知識困境 第六節(jié) 組合預測第二章 預測的精確性與組合預測 第一節(jié) 經濟預測的基本問題 第二節(jié) 預測評價方法——損失函數方法 第三節(jié) 組合預測第三章 預測信息組合 第一節(jié) 信息組合 第二節(jié) 信息組合——指數方法 附錄一 合成指數的編制 附錄二 卡斯特預警信號系統(tǒng)的制作第四章 預測方法組合 第一節(jié) 結構預測方法論:“理論驅動建?!薄〉诙?jié) 非結構預測方法論:“數據驅動建模” 第三節(jié) 非結構預測方法的組合 第四節(jié) 結構模型與非結構模型的組合:動態(tài)經濟計量模型 第五節(jié) 微觀經濟計量預測第五章 預測結果組合 第一節(jié) 權重確定的數理統(tǒng)計法 第二節(jié) 權重確定的回歸分析方法 第三節(jié) 權重確定的規(guī)劃法 第四節(jié) 簡單還是復雜 第五節(jié) 組合預測的優(yōu)性證明 第六節(jié) 組合預測的包容性檢驗 第七節(jié) 有偏預測的組合 第八節(jié) 誤差修正機制與組合預測模型第六章 結語:組合預測理論延伸 第一節(jié) 組合預測中數理分析的作用——先驗理論、數理分析與預測模型 第二節(jié) 組合預測中后驗分析的作用 第三節(jié) 組合預測一例:數理模型與計量經濟模型在人口預測中的應用 第四節(jié) 構建組合預測的體系框架 附錄 數據處理說明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組合預測的認識論基礎 第一節(jié) 必然規(guī)律、統(tǒng)計規(guī)律與邏輯規(guī)律 按照辯證唯物主義的反映論,說我們能對未知或尚未出現(xiàn)過的事實做出判斷,似乎是一個矛盾?! @一問題的一個簡單的馬克思主義式的回答是,我們是依據規(guī)律性認識預見未來,而規(guī)律性認識則是源于我們對已知世界的反映。這也是理論界回答這一問題的普遍方式。這大體是對的,但過于籠統(tǒng)。因為我們仍不知道這些概念的具體含義和它們的具體關系,也就無法弄清所謂規(guī)律性認識與預測的關系。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大概是,自培根以來的認識論哲學,探討的核心問題就是我們對外界的認識是從哪里來的,而這種探討是集中圍繞主體和所認識的客體的關系進行的。這一問題顯然先于認識的真理性問題,因為從前者的回答中可以邏輯地給出后者的結論。而規(guī)律性認識與預測的關系問題則屬于另一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已有認識的功效問題。因此,這只是一個邊緣問題,所以也就較少有系統(tǒng)的研究?! 《谝钥茖W哲學命名的哲學流派或哲學分支中,由于遵循了不同的研究路線,所以使規(guī)律性認識與預測的關系問題很快就占據了核心位置,從而對其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因此,我們以此作為討論的出發(fā)點?! 】茖W哲學主要從形式上探討了理論的科學性,或者說,即使我們不涉及理論的具體內容,科學理論應具備的一般特征是什么。探討這一問題的意義在于,通過科學理論的一般特征,雖然我們不能以此就判斷出什么理論一定就是科學理論,但至少使我們可以判斷什么理論不是科學理論。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