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共3卷)

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王新生 等主編  頁數(shù):1043  
Tag標簽:無  

前言

30年前的1978年,中日兩國通過締結和平友好條約,以條約的形式把兩國的和平友好關系固定下來,使兩國關系進入了一個完全嶄新的時代。這一條約與中日復交時發(fā)表的《聯(lián)合聲明》一道,成為奠定兩國政治關系的重要基礎,因而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自從2006年10月,經(jīng)過中日兩國領導人的“破冰”、“融冰”、“ 迎春”之旅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008年5月6~10日又成功地對日本進行了“暖春之旅”,并與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共同簽署了《全面推進戰(zhàn)略互惠關系的聯(lián)合聲明》。這份被稱為中日之間的第四份重要政治文件,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它必將進一步鞏固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增進中日兩國的戰(zhàn)略互信,構筑兩國關系長期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的總體框架,并全面深化中日戰(zhàn)略互惠關系。上述《全面推進戰(zhàn)略互惠關系的聯(lián)合聲明》不僅繼承了中日之間已經(jīng)存在的三個政治文件,即復交時的《中日聯(lián)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和《中日聯(lián)合宣言》的原則,并且根據(jù)中日關系的新發(fā)展,確定了兩國關系長遠發(fā)展的指導原則,規(guī)劃了兩國關系的未來,而且也可以說是30年前締結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在新的國際形勢和中日關系下的繼續(xù)和發(fā)展。

內容概要

30年前的1978年,中日兩國通過締結和平友好條約,以條約的形式把兩國的和平友好關系固定下來,使兩國關系進入了一個完全嶄新的時代。    30年以來,盡管世界形勢和中日關系都發(fā)生了重要的變化,但和平友好條約本身不僅沒有過時,相反地對當前和今后中日關系的發(fā)展,仍然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條約的核心之一就是和平、友好,在21世紀的今天,中日兩國應從大局出發(fā),繼續(xù)堅持和平、友好的大方向,這是絲毫也不能動搖的。

書籍目錄

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 總論 總論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簽訂 中國領導人與中日關系、  鄧小平與中日關系  江澤民訪日與《中日聯(lián)合宣言》的發(fā)表  胡錦濤訪日與《中日聯(lián)合聲明》的簽署  鄧穎超與中日關系  胡耀邦與中日關系  中國總理訪日 日本政黨與中日關系  自民黨與中日關系  公明黨與中日關系:  社會黨(社民黨)與中日關系  日本共產黨與中日關系  民主黨與中日關系 日本歷屆內閣及天皇與中日關系  福田赳夫內閣與中日關系  大平正芳內閣與中日關系  鈴木善幸內閣與中日關系  中曾根康弘內閣與中日關系  竹下登內閣與中日關系  宇野、海部內閣與中日關系  宮澤、細川、羽田內閣與中日關系  村山、橋本內閣與中日關系  小淵、森內閣與中日關系  小泉純一郎內閣與中日關系  安倍晉三內閣與中日關系  福田康夫內閣與中日關系  天皇與中日關系 政府交流機制  中日議會交流  中日政府成員會議  中日戰(zhàn)略對話會議  中日外交事務當局定期協(xié)商 軍事交流  中日防務高層互訪  中日部隊與人員交流  中日安全磋商機制  1978—2008年中日政治交流大事年表  參考文獻  后記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經(jīng)濟卷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文化教育與民間交流卷

章節(jié)摘錄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簽訂陳浩 王新生《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和1972年9月29日中日兩國政府《聯(lián)合聲明》,共同構成了發(fā)展中日兩國關系的政治基礎,是兩國發(fā)展關系時應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則。該條約的簽訂不僅是當時兩國關系的政治總結,而且標志著兩國的友好關系達到了一個新的起點,實現(xiàn)了兩國人民和平友好的心愿,因而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一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醞釀最早正式提出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是周恩來總理。1971年6月28日,他在會見日本公明黨委員長竹入義勝時說,“公明黨最近在中日關系問題上發(fā)表了很好的意見”,“如果照公明黨主張的五點,日本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邦交就可以恢復,戰(zhàn)爭狀態(tài)就可以結束,中日友好可以得到發(fā)展,中日兩國就有可能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締結和平條約,可以進一步考慮締結互不侵犯條約”,表達了與日本簽訂和平條約的意愿。在中日邦交正?;倪^程中,有關締約問題進入了兩國政府的會談之中。1972年7月25日,即田中角榮就任首相僅18天,便派出了他的摯友、公明黨委員長竹人義勝訪華,與中國政府商談田中訪華和中日兩國恢復邦交問題。周恩來總理熱情接待了竹人,并于7月27—29日親自同他進行了三次會談,就中日關系正?;闹卮笤瓌t問題取得了一致的意見。正是在7月27日同竹人的第一次會談中,周恩來總理提出:“田中首相根據(jù)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想建立邦交,我完全贊成,締結和平條約也是可能的,但我希望締結和平友好條約?!?/pre>

后記

30年前的1978年,中日兩國在北京正式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將兩國間的和平友好關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使兩國關系進入一個新階段。刀恰在1978年,改變中國歷史進程與命運的改革開放政策確立,此后的30年書寫了中國歷史嶄新的一頁。中日兩國關系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走過了不平凡的30年。30年間,中日兩國間的往來與交流,在質與量上均有了飛躍的發(fā)展。據(jù)報道,目前中國已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而日本則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及第三大外資來源地,2007年兩國人員往來更是突破了500萬人次。可以說,目前中日兩國往來與交流所涉及領域之寬,人員之多,對雙方影響之大,是近代以來中日交流史上所沒有過的。當然,毋須諱言,這30年間中日兩國關系也多有起伏,兩國在歷史認識、釣魚島、靖國神社等一系列問題上存在重大分歧。本書的目的就是力爭比較全面、準確地勾勒出自《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以來中日兩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及民間往來與交流的基本情況,在既有研究的基礎上,為廣大讀者提供一本了解30年間中日兩國往來與交流實際情況的普及讀本,從而為人們了解、把握30年來中日關系的實際狀況提供一點幫助。根據(jù)這樣的定位,我們基本上以敘述為主,即客觀描述30年來中日兩國在各個領域往來交流的具體情況,只做簡單、少量的分析,希望盡量由讀者自己根據(jù)所看到的內容去進行分析、判斷。參加本書編撰的學者主要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及歷史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在寫作過程中,我們參考了學術界以往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感謝。感謝日本笹川和平財團所提供的幫助,感謝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他們?yōu)楸緯那捌趯懽骷俺霭娓冻隽嗽S多心血。本書的出版讓我們感到欣慰的同時,也有點忐忑不安。畢竟30年中日之間往來與交流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難免掛一漏萬,加之我們才疏學淺,疏漏之處更是難免。在此,祈請廣大讀者諒解與批評指正。編者2008年10月

編輯推薦

《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1978-2008)(共3卷)》締結30年來中日兩國關系的歷史值得總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三卷本中日交流30年的專集正是出此目的,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另一方面,該專集作為面向民眾的非純粹學術性著作,也是出于為推動兩國關系進一步順利發(fā)展而奠定國民感情基礎的目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共3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