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張宏明 頁數(shù):362 字數(shù):327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闡釋了18、19世紀非洲知識分子在種族歧視和殖民統(tǒng)治背景下,面對西方文明及其價值觀念的沖擊所做出的理論回應,他們對種族命運和非洲前途的思索,及其對非洲社會發(fā)展的價值取向。本書以時序為“縱軸”,從對非洲近代思想萌生的歷史環(huán)境的回顧人手,以期探尋近代非洲思想演化的歷史脈絡和發(fā)展軌跡;同時兼顧對不同時期非洲知識分子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觀點進行個案剖析。
作者簡介
張宏明,生于1959年。1988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F(xiàn)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非洲政治、文化問題研究。著有《多維視野中的非洲政治發(fā)展》、《帆寧》(列國志)等。
書籍目錄
導言第一部分 18世紀的非洲思想 第一章 種族主義與近代非洲思想 第一節(jié) 種族主義與奴隸貿易和奴隸制度的關系 第二節(jié) 奴隸貿易、種族主義與“非洲意識”的覺醒 第二章 廢奴主義與近代非洲知識分子 第一節(jié) 廢奴運動與奴隸貿易和奴隸制的衰亡 第二節(jié) 廢奴主義思潮與近代非洲知識分子 第三章 阿莫、伊奎亞諾、庫戈亞諾的思想 第一節(jié) 安托萬-紀堯姆·阿莫 第二節(jié) 奧勞達·伊奎亞諾 第三節(jié) 奧托巴赫·庫戈亞諾第二部分 19世紀的非洲思想 第四章 殖民主義與近代非洲思想 第一節(jié) 殖民主義與非洲知識分子 第二節(jié) 殖民主義與“非洲民族主義” 第五章 19世紀非洲思想發(fā)展概述 第一節(jié) 19世紀非洲思想發(fā)展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jié) 非洲思想繁榮的基本因素 第三節(jié) 非洲思想發(fā)展不平衡的原因 第六章 19世紀非洲知識分子的價值取向 第一節(jié) 非洲現(xiàn)代化過程的特殊性及其理論流派 第二節(jié) “文化西化論”的內涵與成因 第三節(jié) “文化非洲化”的主張和背景 第四節(jié) “文化融合論”的觀點與致因 第七章 克勞瑟、克魯梅爾、約翰遜、劉易斯的思想 第一節(jié) 畢曉普·塞繆爾·阿賈伊·克勞瑟 第二節(jié) 亞歷山大·克魯梅爾 第三節(jié) 詹姆斯·約翰遜 第四節(jié) 塞繆爾·劉易斯 第八章 阿弗里卡納斯·霍頓的思想 第一節(jié) 霍頓的生平與著述 第二節(jié) 霍頓的思想主張 第三節(jié) 對霍頓思想的評價 第九章 愛德華·布萊登的生平與思想軌跡 第一節(jié) 布萊登的生平與著述 第二節(jié) 布萊登思想的發(fā)展軌跡 第十章 愛德華·布萊登的非洲個性思想 第一節(jié) 布萊登的歷史哲學 第二節(jié) 布萊登的文化哲學 第三節(jié) 布萊登的種族理論 第四節(jié) 布萊登的宗教思想 第五節(jié) 布萊登的泛非主義思想與實踐 第六節(jié) 布萊登的教育思想 第七節(jié) 關于布萊登思想的評說 第十一章 愛德華·布萊登對非洲思想發(fā)展的影響 第一節(jié) 布萊登對非洲文化思想的影響 第二節(jié) 布萊登對泛非主義思潮的影響 第三節(jié) 布萊登對“非洲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 第四節(jié) 布萊登對“非洲中心主義”觀點的影響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一部分 18世紀的非洲思想 第一章 種族主義與近代非洲思想 第一節(jié) 種族主義與奴隸貿易和奴隸制度的關系 一 “人類不平等”理論的由來 “人類不平等”理論由來已久,確切地說,它是隨著社會階級或階層的分化并且是作為替階級壓迫進行辯護的工具而逐步產生的,其淵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哲學家的相關著述。在人的理性第一次被高舉的古希臘,哲人們普遍認為奴隸制是正當?shù)??!暗燃壏止ふ摗笔枪畔ED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7~前347)政治思想的核心內容之一。在《理想國》一書中,柏拉圖從城邦正義的視角出發(fā),認為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甚至把奴隸的存在視為“理想社會的必要成分”;原因在于人類的神性是不平等的,少數(shù)人之所以擁有較高的天賦,是因為他們與神溝通的緣故。這種不平等被柏拉圖作為在城邦中確立等級制度或“等級分工”的正當依據,他把城邦里的人分為統(tǒng)治者、保衛(wèi)者和生產者三個等級;正義在柏拉圖那里被界定為各個社會等級或階層的各司其職,各守其序,各得其所。柏拉圖的學生、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在《政治學》一書中同樣認為人類生而不平等,有些人生來就是自由人,另外一些人生來就是奴隸,并將奴隸制視為“天然的、有利的和公正的”。在亞里士多德看來,人類之所以有高低貴賤之分,是因為每一個人所擁有理性的程度不同。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柏拉圖還是亞里士多德,在他們的人類等級觀念中并未涉及或考慮奴隸和奴隸主的種族屬性;事實上,他們所要揭示的并不是人類種族的不平等,而是社會階級的不平等。換言之,“人類不平等”理論并不等同于種族主義。因為在古代和中世紀,“人類不平等”理論只帶有宗教偏見或階級色彩,卻不含種族優(yōu)劣的內容,更不是針對黑種人而言的?!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