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經(jīng)濟管理出版社 作者:郭麗君,吳慶華 頁數(shù):218 字數(shù):263000
內容概要
《中外大學比較》以歷史發(fā)生、點面結合的方式,按大學的起源——近代大學的開端——現(xiàn)代大學的形成——現(xiàn)代大學審視與批判的順序展開,用一根主線,即大學的核心價值觀貫穿全書,采用比較研究的視角,對中外大學娓娓道來?!吨型獯髮W比較》分為三個篇章。上篇為西方大學歷史發(fā)展篇,分別對大學的起源——中世紀大學、近代大學的先驅——德國柏林大學、現(xiàn)代大學的興起——美國大學的崛起進行了歷史的梳理和描述。中篇為中國大學歷史發(fā)展篇,分別對中國古代高等教育機構、中國近代大學的發(fā)展、新中國成立后大學的發(fā)展展開了敘述。下篇為中外大學比較思考篇,分別對中外大學理念、中外大學發(fā)展中的模仿與創(chuàng)新、中外大學制度、中外大學制度的變革進行了比較分析。
作者簡介
郭麗君,女,1975年生,湖南湘潭人,教育學博士。2006~2008年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2012年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進行訪問學者研究。現(xiàn)為湖南農業(yè)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比較高等教育和教育政策。主持國家和省部級課題12項,出版專著2部,發(fā)表學術論文50多篇,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等獎勵。吳慶華,男,1977年生,湖南鳳凰人?,F(xiàn)為長沙學院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經(jīng)濟與管理和教育政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等多項課題,發(fā)表學術論文近20篇,獲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等獎勵。
書籍目錄
上篇 西方大學歷史發(fā)展篇
第一章 大學的起源--中世紀大學
第一節(jié) 大學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生成基礎
一、基督教及其組織--早期知識的累積者和中世紀文化的塑造者
二、近代城市及其自治聯(lián)盟--大學生成的社會基礎和組織原型
三、歐洲知識的復興一~大學生成的知識基礎
四、教學共同體以及學科的產生--大學生成的組織基礎和內在條件
第二節(jié) 中世紀大學的類型
一、學生大學--博洛尼亞大學
二、先生大學--法國巴黎大學
第三節(jié) 中世紀大學的內部組織與管理
一、教授會
二、同鄉(xiāng)會(Natio)學生組織
三、學院(College)
四、中世紀大學的管理
第四節(jié) 大學的教學活動與學位
一、教學活動
二、學位的起源
第五節(jié) 中世紀大學的自治權
一、遷徙權
二、罷教權
三、相對獨立的司法權
四、教學資格授予權
五、免稅免役權
第二章 近代大學的先驅--德國柏林大學
第一節(jié) 德國柏林大學產生的歷史背景
一、新人文主義的興起
二、18世紀德意志大學的改革
三、國家的危難和大學危機的加深
第二節(jié) 柏林大學的教育理念
一、科學教育要以培養(yǎng)人的心智為主旨,而不是追求實用性
二、大學要堅持教學與科學研究相結合
三、大學要堅持“學術自由”原則
第三節(jié) 近代德國大學的制度性特征
一、教授任命的嚴格要求與規(guī)范保證了學術職位的高質量
二、編外講師制度
三、教師的廣泛流動
第三章 現(xiàn)代大學的興起--美國大學
第一節(jié) 殖民地時期第一所高等學府--哈佛學院的創(chuàng)辦
第二節(jié) 美國私立學院的發(fā)展與達特茅斯法案
第三節(jié) 美國研究型大學的創(chuàng)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建立
第四節(jié) 贈地法案與贈地學院的興起
中篇 中國大學歷史發(fā)展篇
第四章 中國古代高等教育機構
第一節(jié) 兩種大學發(fā)展觀
第二節(jié) 中國古代高等教育機構的產生與發(fā)展
第三節(jié) 科舉制度
第四節(jié) 書院教育
一、書院教育發(fā)展的歷史
二、書院的組織與管理
三、書院的教學管理
第五章 中國近代大學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清末大學的轉型與變革
第二節(jié) 民國時期大學的發(fā)展
一、新法令的頒布
二、大學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 北京大學改革與西南聯(lián)合大學辦學
一、北京大學的改革
二、西南聯(lián)合大學
第六章 新中國成立后大學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全面學蘇”與院系調整
第二節(jié) 改革開放后高等教育體制改革
下篇 中外大學比較思考篇
第七章 大學理念與大學傳統(tǒng)
第一節(jié) 西方大學發(fā)展中的兩種傳統(tǒng)理念
一、理性主義
二、功利主義
三、理性主義與功利主義的沖突與融合
第二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大學理念
一、《大學》、《學記》的教育理念
二、中國傳統(tǒng)的大學理念
第八章 大學發(fā)展中的模仿與創(chuàng)新
第一節(jié) 美國大學發(fā)展中的模仿與創(chuàng)新
一、殖民地時期美國學院的模仿與創(chuàng)新
二、19世紀美國大學的模仿與創(chuàng)新
第二節(jié) 日本大學發(fā)展中的模仿與創(chuàng)新
一、向西方派遣留學生和聘請外國專家
二、德國高等教育的影響
三、日本大學對德國大學的改造
四、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日本大學對美國大學體系的學習
第三節(jié) 中國大學發(fā)展中的模仿與創(chuàng)新
一、20世紀初對日本教育體制的學習與借鑒
二、20世紀初北京大學改革中對德國大學的借鑒
三、20世紀20年代后中國大學向美國的學習及其影響
四、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以俄為師”
第九章 中外大學制度
第一節(jié) 美國大學制度
一、分權制的高等教育宏觀管理體制
二、市場機制下大學之間的高度競爭
三、多樣化的高等教育體系
四、美國大學教師聘用制度
第二節(jié) 英國大學制度
一、分層化的高等教育體制
二、政府與大學之間的中介--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
三、牛津大學的學院制和導師制
四、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第三節(jié) 德國大學制度
一、聯(lián)邦制的高等教育宏觀管理模式
二、講座制--德國大學基層學術組織模式
三、德國大學的分類與結構
四、德國大學的內部管理制度
第四節(jié) 日本大學制度
一、日本高等教育的結構
二、日本大學管理體制
三、日本大學的教師管理制度
四、日本高校財政制度
第五節(jié) 中國大學制度
一、中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
二、“圈層式”的大學結構
三、中國大學內部管理制度
第十章 中外大學制度的變革
第一節(jié) 世界高等教育變革的背景
一、大眾化及其帶來的資源短缺是各國大學改革的直接推動力
二、市場化成為各國大學改革的基本取向
三、“管理主義”的蔓延是大學改革的深層動因
第二節(jié) 美國大學制度變革
一、終身教職制度改革
二、本科教育的改革
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新動向
四、營利性高等教育機構的崛起
第三節(jié) 英國大學制度變革
一、加強大學與工商業(yè)的合作
二、經(jīng)費撥款中采用競爭機制
三、大學收費制度改革
四、英國高等教育創(chuàng)新戰(zhàn)略
第四節(jié) 德國大學制度變革
一、人事工資制度改革
二、入學制度的改革
三、大學管理制度的改革
四、構建高等教育三級學位體系,引入歐洲學分轉換系統(tǒng)
五、實施卓越戰(zhàn)略,打造精英大學
六、高等教育財經(jīng)制度改革
第五節(jié) 日本大學制度變革
一、國立大學法人化改革
二、研究生教育制度“三化”改革
三、課程體系的改革
四、大學招生制度的改革
第六節(jié) 中國大學制度變革
一、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擴張
二、教學改革和質量工程
三、高校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四、高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
五、民辦高等教育的發(fā)展
六、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發(fā)展與改革
參考文獻
讓思想流淌于課堂--《中外大學比較》課程隨感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