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作者:諾爾曼·吉麥爾 頁數:320
內容概要
現代經濟學家他們識別出,或他們認為已經識別出,某些經濟中的公共部門活動顯示出增長的長期趨勢。不過,由于人們對公共部門”的界定常常缺乏統(tǒng)一概念或模糊不清,因而對相關現象的描述也就同樣雜亂。例如,不能有效區(qū)分實際測量和名義測量,或不能區(qū)分相對規(guī)模和絕對規(guī)模。試圖識別公共部門規(guī)模變遷的可能原因或結果的各種假設,因而也就不可能明確、肯定,用于假設檢驗的規(guī)則亦缺乏充分性和適當性。幸運的是,近十多年來,相關數據質量的改進和更為復雜經驗檢驗技術的應用,使經濟學家們能夠更為準確地討論和界定相關問題。這些文獻的大部分都在相關的期刊上和以專著的形式出版,但公共財政或公共經濟學相關的教課書,并沒有給予這些文獻以足夠的重視。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公共部門的增長:實踐
第一章 公共部門:界定與測量問題
諾爾曼·吉麥爾
1.1 導言
1.2 公共部門的界定
1.3 公共部門規(guī)模與增長的測量
1.4 本書的安排
第二章 OECD國家政府規(guī)模和增長的新趨勢
彼得·桑德斯
2.1 導言
2.2 政府規(guī)模的測量
2.3 1970年以來一般政府規(guī)模發(fā)展趨勢的比較
2.4 政府支出的結構
2.5 結論
第三章 發(fā)展中國家政府規(guī)模與增長的新趨勢
大衛(wèi)·琳姆
3.1 發(fā)展中國家公共部門的規(guī)模與增長
3.2 按職能分類的中央政府支出
3.3 按經濟類型劃分的一般性政府支出
3.4 中央政府經常收入的來源
3.5 進一步探索
第二部分 理論觀點
第四章 皮考克一魏茲曼假說
馬格努斯·翰林克森
4.1 導言
4.2 假說概述
4.3 經驗測試的回顧
4.4 對經驗檢驗的批判性評價
4.5 一種更加適當的檢驗方法
4.6 結論
第五章 公共開支與政治過程
阿蘭·哈姆林
5.1 導言
5.2 公共支出水平
5.3 公共開支的增長
5.4 結論
第六章 官僚經濟學
約翰·G.庫利斯&菲利普
R.瓊斯
6.1 導言
6.2 官僚經濟學的標準或規(guī)則問題
第三部分 公共支出增長的案例研究
參考書目
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壓力集團模式 壓力集團的發(fā)展和它們的動態(tài)影響都是壓力集團在發(fā)展初期的主要內容和課題。對此奧爾森(01Son)提出的理論是少數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他認為,壓力集團受處處存在的“搭便車”問題的影響,從形成之初就很難組織起來,但其一旦形成,壓力集團就會由其內容激勵結構而長時間存在,不過它們的發(fā)展只能通過時間的遷移而慢慢演化。壓力集團的數量也因而在正常條件下(即理性政治和社會穩(wěn)定條件下會不斷增多)。這些利益分配集團的增多將使規(guī)制規(guī)范和政府作用日漸復雜,并抑制了經濟增長和變革進步。因此,奧爾森認為,在博弈和尋租模式中,受政府再分配性活動刺激,公共部門的規(guī)模會與GDP呈相關增長,并因而進一步制約了GDP有效增長。將它的形成與社會作以比較,會發(fā)現壓力集團的微不足道——它很有可能只是社會或政治動蕩的結果,例如,戰(zhàn)爭等。對于社會而言,其更渴望經濟發(fā)展的同時能存留一個規(guī)模較小的政府公務部門?! W爾森的評論具有廣泛影響,但這既是該理論的強力之處,也是其發(fā)展的弱點。奧爾森的目標與其說是探尋影響公共開支增長的決定性因素,不如說是尋求一種研究國家振興與衰敗范式。奧爾森的理論看起來頗合后起國家的發(fā)展需要,但在壓力集團的發(fā)展與公共開支增長之間的關系卻并不是完全明確。而當有人考慮和研究奧爾森關于再分配集團和外國集團之間的區(qū)別時,這種分析就是一種很特殊的案例分析。外圍集團,正如其所言,是一種影響范圍很廣的集團,這種集團吸收了很多的內部影響,并具有再分配集團的特點?!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