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作者:夏丹陽 編 頁數(shù):478
Tag標簽:無
前言
《貨幣銀行學》是教育部確定的21世紀全國高等院校經濟學、管理學各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是金融學專業(yè)最重要的專業(yè)理論基礎課。在金融學科體系中,《貨幣銀行學》是聯(lián)系理論經濟學和金融專業(yè)課程的紐帶和橋梁?!敦泿陪y行學》研究的對象是貨幣、信用與經濟運行之間的關系和內在規(guī)律,金融市場與金融體系的運行機制,以及金融調控和金融監(jiān)管理論與方法。學習貨幣銀行學可以為人們提供理解政府經濟政策、企業(yè)和個人經濟行為以及各種經濟現(xiàn)象的萬能鑰匙。 20世紀60年代以來,金融創(chuàng)新與金融改革成為當代金融發(fā)展的趨勢,在其浪潮的推動下,金融不僅日益成為人類經濟活動的核心,金融理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西方貨幣銀行學領域理論研究的最新進展和金融業(yè)運行所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及我國貨幣銀行學理論研究和金融體制改革的實踐,滿足提高金融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本書對傳統(tǒng)《貨幣銀行學》內容和體系作了調整和補充。全書共分三篇,第一篇為基礎理論篇,系統(tǒng)介紹了貨幣、貨幣制度、信用、利息、外匯、國際收支等基本理論和知識,旨在為后續(xù)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第二篇為微觀金融篇,系統(tǒng)介紹了金融中介機構的組織、經營和管理的基本理論與知識,以及金融市場運行方式和規(guī)律。第三篇為宏觀金融篇,重點介紹了貨幣供求、貨幣均衡和失衡、貨幣政策與宏觀調控、金融監(jiān)管、金融發(fā)展與金融危機?! 〗滩牡木帉懲怀隽艘韵绿攸c:一是教材結構體系按三篇十二章設計,比較簡潔,突破了同類教材框架結構,有所創(chuàng)新。二是在各章節(jié)內容的編排上,注重知識介紹的系統(tǒng)性、內在邏輯性和循序漸進性,既系統(tǒng)介紹了貨幣銀行學的基礎理論、制度和政策的演進,又大量涉及了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實務操作,體現(xiàn)了貨幣銀行學教學微觀化和市場化的趨勢。三是注重反映國內外金融理論研究的新成果和實踐的新進展,適當吸納現(xiàn)代貨幣金融的前沿理論與創(chuàng)新業(yè)務,使讀者進一步了解金融理論的發(fā)展動態(tài)和未來中國金融改革的發(fā)展趨勢。四是對國內外金融理論和技術方法的講解,力求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增強教材的可接受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金融理論和方法的精髓。五是教材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可讀性。在每章開頭都以經典故事或案例作引言來概括本章的內容和學習目的,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正文內以專欄的形式插入若干閱讀資料,供學生學習參考,拓展學生的視野。
內容概要
本教學是全國高等教育金融系列精品教材之一。教材結構體系設計簡潔新穎,各章節(jié)內容的組織注重理論與實務并重,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和觀點:闡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可讀性。 全書共分三篇十二章,第一篇為基礎理論篇,共四章,系統(tǒng)介紹了貨幣、信用、利息、外匯、國際收支、貨幣制度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第二篇為微觀金融篇,共兩章,系統(tǒng)介紹了金融中介機構的組織、經營和管理的基本理論與知識,以及金融市場的運行方式和規(guī)律。第三篇為宏觀金融篇,共六章,重點介紹了貨幣、供求、貨幣均衡和失衡、貨幣政策與宏觀調控、金融監(jiān)管、金融發(fā)展與金融危機。 本教材可供高等學校經濟類、管理類專業(yè)開設《貨幣銀行學》或《金融學》課程使用,也可供金融、外貿、管理工作者培訓、自學之用。
作者簡介
夏丹陽,男,1951年7月生于北京,經濟學碩士,現(xiàn)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湖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湖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華中師范大學漢口分校經濟學院院長。長期從事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的教學與研究,出版?zhèn)€人專著《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主參編10余部教材;在國內外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參加國家重點研究課題項,主持省級和橫向課題5項;曾獲“財政部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和“湖北省教學研究成果”三等獎。
書籍目錄
基礎理論篇 第一章 貨幣與貨幣制度 第一節(jié) 貨幣的起源與形式演變 第二節(jié) 貨幣的本質與職能 第三節(jié) 貨幣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 第四節(jié) 貨幣制度的形成與演變 第二章 信用與經濟 第一節(jié) 信用概述 第二節(jié) 現(xiàn)代信用形式 第三章 利息與利息率 第一節(jié) 利息的起源與本質 第二節(jié) 利率與利率體系 第三節(jié) 利率的計算 第四節(jié) 利率的決定 第五節(jié) 利率的作用 第四章 外匯與國際收支 第一節(jié) 外匯與匯率 第二節(jié) 國際收支與國際儲備微觀金融篇 第五章 金融中介機構 第一節(jié) 金融中介機構概述 第二節(jié) 金融中介機構基本結構和內容 第三節(jié) 中國金融中介機構簡介 第四節(jié) 商業(yè)銀行業(yè)務與管理 第六章 金融市場與金融工具 第一節(jié) 金融市場概述 第二節(jié) 金融工具 第三節(jié) 貨幣市場 第四節(jié) 資本市場 第五節(jié) 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宏觀金融篇 第七章 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 第一節(jié) 貨幣需求理論 第二節(jié) 貨幣供給理論 第八章 貨幣均衡與失衡 第一節(jié) 貨幣均衡與失衡概述 第二節(jié) 通貨膨脹與治理 第三節(jié) 通貨緊縮與治理 第九章 貨幣政策與宏觀調控 第一節(jié) 貨幣政策的內容構成 第二節(jié) 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及政策效應 第三節(jié) 國際收支與內外均衡的調節(jié)機制 第十章 金融監(jiān)管與金融監(jiān)管體系 第一節(jié) 金融監(jiān)管概述 第二節(jié) 金融監(jiān)管體系 第三節(jié) 中央銀行 第十一章 金融發(fā)展與金融深化 第一節(jié) 金融發(fā)展與經濟發(fā)展 第二節(jié) 金融抑制與金融深化 第三節(jié) 中國的金融改革與金融深化 第十二章 金融危機與金融安全 第一節(jié) 金融危機 第二節(jié) 金融安全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2.中國古代的貨幣起源說 中國古代關于貨幣起源有代表性的觀點大體有兩種,即先王制幣說、交換起源說。中國古代主流觀點是先王制幣說,出自于《管子·國蓄》中的一句話:“王起于禺氏,金起于汝漢,珠玉起于赤野,東西南北距周七千八百里,水絕壤斷,舟車不能通。先王為其途之遠,其至之難,故托用于其重,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三幣握之……先王以守財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也?!币馑际钦f先王為了進行統(tǒng)治而選定某些難得到的、貴重的物品為貨幣,認為貨幣是帝王賢人欽定的,是人君之權柄,是統(tǒng)治階級治國安邦的工具。交換起源說出自于西漢司馬遷《史記·平準書》中的論斷:“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即貨幣產生于交換的發(fā)展之中,而對于交換,他認為,是一種自然發(fā)生的事情。 總之,從歷史上看,中外學者對貨幣的起源提出了種種假說,其中有些觀點對貨幣起源有科學的認識,比如亞當·斯密、司馬遷認識到貨幣是因交換而產生,一些西方古典學派學者還認識到貨幣是由普通商品演變而來等,但是大部分觀點主觀臆斷的成分大,而且沒有歷史考證的科學證明。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貨幣產生的分析受到了西方古典學派的影響,相比而言,馬克思對這個問題的分析比西方古典學派的分析更為系統(tǒng)、深入、全面和科學,這是經濟學研究中公認的事實。馬克思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fā),采用歷史和邏輯相統(tǒng)一的方法觀察問題,科學地揭示了貨幣起源?! 。ǘR克思的貨幣起源學說 1.貨幣是商品經濟內在矛盾發(fā)展的產物 馬克思認為,商品的內在矛盾是使用價值與價值、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其中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是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這對基本矛盾決定于商品經濟的兩個基本條件——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社會分工。生產資料私有制使生產成為私人的事情,勞動直接是私人勞動;社會分工使生產者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每個人的勞動都是社會總勞動的一部分。在社會分工的條件下,每個人的生產活動都是專業(yè)化的,都是一元的,生產的產品也是一元的,但他的消費需求卻是多元的,要求用多元的產品來滿足,為了克服這種一元的生產與多元的消費之間的矛盾,生產者就必須將自己的產品與他人的產品相交換,產品的交換使私人勞動轉化為社會勞動。也就是說在社會分工條件下,有著使私人勞動轉化為社會勞動的內在要求。私人勞動要轉化為社會勞動,必須以個人產品的使用價值對他人有用為前提條件,通過交換產品出售出去了,才證明個人產品對他人有用,從而也就實現(xiàn)了商品的價值,使生產個別產品的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得到解決。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