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一 作者:特扎基安 著,李芳齡 頁數(shù):242 字數(shù):183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我們經(jīng)歷了石油價格的劇烈波動,讓人們認識到世界對石油的依賴程度是如此之高,而我們的能源供應鏈是如此脆弱。能源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這一切只不過是新“能源轉折點”的開始。 2006年,世界石油消費量超過了每秒千桶,這將對世界經(jīng)濟、投資和企業(yè)盈利能力產生深遠的影響。 本書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部簡明的能源發(fā)展史,對我們目前面臨的能源危機進行了深入分析。作者講述了歷史上能源“轉折點”的發(fā)展與演進,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一國的發(fā)展、改變消費行為、造就或毀滅企業(yè)。作者在本書中回答了在面臨即將到來的轉折點時所有企業(yè)領導者、政策制定者、投資者和公眾最關心的一些問題: ●現(xiàn)在的高油價是正常商業(yè)周期的一部分,還是有更重大的力量在發(fā)揮作用? ●我們是否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多極世界,在這個世界中,能源左右著地緣政治局勢? ●油電混合動力車是否是對抗高油價的唯一解決之道? ●中國對能源的饑渴是否還會繼續(xù)? ●在一片混亂中,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全球格局? ●政府的哪些政策是有效的,哪些行不通? ●核能和煤會不會再度成為救星? 作者在本書中務實、詳盡地分析了未來世界能源供應鏈將出現(xiàn)的劇烈波動,并剖析了我們的消費模式可能會出現(xiàn)怎樣的改變,探討了政府、企業(yè)和個人該如何更好地應對能源危機的挑戰(zhàn)。
作者簡介
彼得·特扎基安是ARC Financial公司的首席能源經(jīng)濟學家。他擁有地球物理學、經(jīng)濟學和金融學等專業(yè)背景,曾任職于雪佛龍石油公司(Chevron),親自參加過油田的野外勘探,是一位國際知名的頂尖能源問題專家。ARC Financial公司每周發(fā)行的《ARC Financial Charts》是市場人士掌握能源趨勢最重要的參考依據(jù)之一。
書籍目錄
前言能源新時代的開端第1章 點燃最后一盞鯨油燈 在能源周期循環(huán)中找答案 高壓下的明智抉擇 還剩下什么? 需求突破每秒千桶 高壓力、轉折點與重新均衡 照亮世界 尋捕鯨魚,新產業(yè)崛起 最后一盞鯨油燈第2章 33%的優(yōu)勢 擁有石油,就擁有全世界 能量的轉換 全世界都想要的東西——動力 決定性的飛躍 擁有石油,就擁有世界 “門戶開放”與“門戶關閉” 美國時代來臨 毫無節(jié)制的石油需求增長第3章 所有的輪子都靠石油轉動 新世紀的能源爭奪戰(zhàn) 以石油為本的經(jīng)濟體系 沿著軌道高速行進 控制石油者控制世界:第二部分 壓力升高、轉折點與重新平衡 20世紀70年代的轉折點第4章 尋遍天涯海角 油價飆漲的成因與挑戰(zhàn) 油價上漲,警報響起 價格反映供應鏈的壓力 這次真的不一樣了 需求面的挑戰(zhàn) 供給面的挑戰(zhàn) 地緣政治壓力 石油爭奪大戰(zhàn)重演 數(shù)據(jù)風險 當轉折點逼近時第5章 通向能源獨立的車票——技術 創(chuàng)新發(fā)明也要有生意頭腦 分歧的路徑 是靈丹妙藥還是群眾錯覺? 照亮世界的點子 碳家族最后的輝煌 舊路上的新途徑第6章 下一步再平衡行動 可選擇能源與社會變革 轉折點與重新平衡的演進階段 抱怨與買單 ……第7章 能源黃金時代蘊含的機會后記 未來之路
章節(jié)摘錄
第1章 點燃最后一盞鯨油燈 高壓下的明智抉擇 本書要談的就是這些壓力,以及這些壓力非常難以化解的原因。不過,本書也要探究隧道終點的明燈。了解我們如何到達目前境況的演進歷史,將有助于我們洞悉未來幾十年將要面對的境況,利用這些知識,我們每個人、企業(yè)頷導者和民眾將能做出更明智的抉擇,甚至可能使我們中的少數(shù)人成為能源新時代的愛迪生和洛克菲勒?! ∶慨斘覀冚p輕一按,點亮一盞燈、開動加熱器或發(fā)動我們的汽車,我們就啟動了龐大且復雜的能源供應鏈。為了供應生活所需要的燃料和動力,2005年,全世界每天要消耗8500萬桶石油、2400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1400萬噸煤和50萬磅鈾。輕質低硫原油只是能源組合中的一部分,但是,盡管人們想方設法要降低對它的依賴,但它仍然是能源組合中最重要的一項。我們對它的渴求永無止境?! 臍v史上看,輕質低硫原油常常存在于大型油田中。由于開采、輸送、提煉相對容易,因此輕質低硫原油較為便宜。但是,像著名的得克薩斯州Spindletop自噴井(發(fā)現(xiàn)于1901年,據(jù)說日產量達到75000桶原油)之類的油井如今已經(jīng)非常罕見,偶爾勘探到的自噴井也多半位于遠離海岸的深海中,或是中東等政治緊張的地區(qū)?! ≡谶^去145年,特別是最近30年間,地質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對地球進行了廣泛的勘測。我們使用了各種高科技遙感技術(從衛(wèi)星遙感勘測技術到高解析度地震信號)來進行勘探。20世紀80年代早期,我曾經(jīng)作為地面工作人員參加了雪佛龍石油公司(Chevron)的油田勘探工作。我們在加拿大北部偏僻、無人居住的地區(qū)扎營,艱辛地和蚊蠅奮戰(zhàn),入睡很久后,還會被它們在耳邊發(fā)出的嗡嗡聲驚醒。我們每天工作很長時間,對那一區(qū)域進行勘探,用推土機清除周邊的樹木,在精心鉆出的孔洞中實施爆破,以探測爆破的聲波,確定地表之下的地質構造。這些數(shù)據(jù)由總部的超級計算機進行處理,其他地質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和工程師們則對地質結構圖進行詮釋,以做出在何處鉆井的決策,如果決策錯誤,損失將是巨大的?! ?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這類成像工作就越來越多地使用先進的三維地震探測技術,以生成一幅地下狀況的虛擬現(xiàn)實圖景。如今,許多過去相當知名的產油區(qū)如得克薩斯州、俄克拉何馬州和加拿大西部,已經(jīng)被進行了極為詳細的勘探,并繪制了圖形,甚至對深海也采用了這種先進的技術方法。與當今任何一位石油地質學家或地球物理學家交談,你都會聽到相同的說法:幾乎所有蘊藏量為數(shù)十億桶的油田都已經(jīng)被找到了。 還剩下什么? 除了少數(shù)石油蘊藏量豐富的地區(qū)外,現(xiàn)在的油田規(guī)模越來越小,如果找到蘊藏上億桶石油的油田,就已經(jīng)稱得上是大新聞了。以全球目前的石油消費速度來看,這種蘊藏量的油田一旦開始開采,要不了多久就會枯竭。此外,這些新發(fā)現(xiàn)的油田大都位于偏僻、政治關系緊張的地區(qū),而且通常是最后才會被詳細勘探的地方。如果說25年前我在荒涼的加拿大北部地區(qū)勘探油田的經(jīng)歷十分艱苦的話,那我將會更加不愿意參加今天的油田勘探隊,因為我很可能不得不駐扎在深海區(qū)或遙遠的沙漠地區(qū),或者是攜帶機關槍的叛軍橫行、令人提心吊膽的地區(qū)?! ×硗庑枰紤]的一點是,并非所有石油的質量都是一樣的。當報紙和新聞廣播報道油價時,它們指的是容易提煉成汽油、高等級的低硫輕質原油,如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或北海布倫特原油(North Sea Brent)。長久以來,世界各地的輸油管和煉油廠的基礎設施多是針對這種等級的原油建造的。但在今天,當專家們談到新油田或產出水平增加時,他們指的是質量較差、比重較高、焦油含量較高的重油(heavy oil)。 由于提煉這類原油需要較高的技術,涉及的風險更高,因此其價格必須相當高才值得勘探、開采、建造輸油管與精煉廠,并把油品推向市場。過去30年來,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每桶20美元的價格(這是扣除通貨膨脹率因素后的價格),但在這一價格下,獨立的石油公司根本沒有足夠的動力去尋找并開采新油井。這只不過是供給面的故事而已。全球對石油的需求量逐年提高,石油產量卻又因為缺乏大量投資而不斷降低,而且不斷崛起的發(fā)展中國家的新消費者對石油的需求量巨大,這個世界需要石油產業(yè)尋 找更多的石油?! ⌒枨笸黄泼棵肭啊 ≡?006年的某一天,人類對石油的需求量達到了每天8600萬桶這一里程碑,即令人驚愕的每秒鐘1000桶!想象一下,在一個奧運會比賽用游泳池中注滿石油,我們在大約15秒內就可以把這些石油用光。一天之內,我們要消耗5500個游泳池的石油。 考慮到需求不斷增加,我們可以做出無情的推斷:油價必須上漲,才能為勘探提供足夠的激勵;在長期中,絕大多數(shù)新油田的蘊藏量將越來越少,評估成本會越來越高,開采風險也越來越大,因此,油價必須越來越高,才能激勵石油勘探。每桶20美元已成為歷史,我們正在經(jīng)歷的不確定性、壓力和價格波動才剛剛開始,至少在能夠改善這些因素的重大變革出現(xiàn)之前,我們不可能再看到這一價格。理性的專家(包括筆者自己)相信,在未來幾年,油價的波動將越來越顯著。在重大變革出現(xiàn)之前,每桶100美元甚至更高的價格很可能成為消費者不得不忍受的新現(xiàn)實(國際石油價格在2008年7月曾達到145美元的高價:編者注)。 但是,我們每天看到的石油新聞莫衷一是、矛盾不一,令人混淆不清。各種消息滿天飛,但通常是建立在錯誤概念或真假參半的陳述之上。例如,人們常說,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可以通過開采更多的石油以降低油價,或是在北極國家野生動植物保護區(qū)(ANWR)、阿拉斯加自然保護區(qū)開采石油有助于減輕美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另外一些專家主張,應該啟動一項新的“曼哈頓計劃”(Manhattan Project),使我們不再使用石油;而許多消費者也開始相信,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省電裝置也會對石油消費產生直接影響。但到目前為止,這些“靈丹妙藥”還不能用于實踐,而且在短期內也不可能有什么質的改變。 事實上,在未來10年或更長的期間內,我們的問題不可能得到解決。人們對于便宜能源過于迷戀,而且上個世紀的技術標準過于根深蒂固,任何新的或不同的方法都不可能輕易地、無痛苦地被采納,更不要說快速采用了?! 〈送猓捎趯M口石油的需求快速增長,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面臨的全球性風險越來越高。目前,人們只關注能源價格的上漲,但很快就會為生活方式的改變,便宜能源和干凈能源的權衡、是否需要在自家后院修建新的煉油廠或發(fā)電廠甚至國家安全而焦慮。我們與生俱來的使用豐富、可靠能源的權利即將不復存在。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們該如何找到一條新途徑以使我們在未來能夠獲得更便宜、更干凈、更有保障的能源?這些問題的答案錯綜復雜,但也引人人勝?! v史上,由于對能源的需求不斷變化,因而我們歷經(jīng)了需求持續(xù)增加、供應鏈波動的周期性循環(huán),隨之而來的是最終導致世界能源結構發(fā)生重大創(chuàng)新與變革的轉折點。我們稱之為能源周期(energy cycle)。處在像今天這樣的壓力很大、轉折點即將來臨的時期,我們需要不惜一切保證我們對能源的需求:從廢物中提取、儲藏甚至爭奪并鞏固所需要的能源,搜尋、貯藏甚至參與造成能源價格飆升的資源戰(zhàn)。只有在消費模式發(fā)生改變、新能源或新的加工方法被開發(fā)出來并促成經(jīng)濟體系的調整之后,才可能重返平衡狀態(tài)。重返平衡點并不容易,但如果我們理解了能源周期循環(huán)的動態(tài)和演進,重返平衡點的過程就不那么困難與痛苦了。 高壓力、轉折點與重新平衡 絕大多數(shù)人都熟悉這一概念:商業(yè)周期中存在繁榮與衰退。我們曾經(jīng)見識過總體經(jīng)濟和各個領域如不動產市場、就業(yè)市場、股市、債市甚至像石油與黃金等商品市場的起伏。從圣經(jīng)時代起,我們的財富幾乎總是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波動這一觀念就已經(jīng)根深蒂固,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家也提出了各種模型來解釋、追蹤這種模式的規(guī)律性。有些模型極其復雜,需要大量的數(shù)據(jù),而有些則比較簡單?! ∧敲矗茉粗芷谘h(huán)又如何呢?事實上,在總體能源市場中存在許多小的周期循環(huán)。你可能已經(jīng)觀察到,幾十年來,每當煤、石油或天然氣等能源商品價格上漲時,廣泛的市場機制最終會使價格再度下降。簡而言之,隨著價格的上漲,生產者會將更多的產品推向市場,例如,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宣布提高每天的原油產量以滿足需求。同時,在價格上漲時,民眾和企業(yè)往往會減少其消費。在兩者的共同作用下,價格會再次回落。相反,當價格過低時,民眾和企業(yè)往往會浪費能源。舉個簡單的例子,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當1加侖汽油比1加侖牛奶還便宜時,SUV車及“悍馬”(Hummer)之類耗油量巨大的汽車成為流行的交通工具;相反,在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之后,我們已經(jīng)習慣出高價購買Pinto之類省油的小型車。另外,在低油價時代,企業(yè)缺乏提高效率或節(jié)省能源的動力,而且能源企業(yè)也沒興趣投資提高產量。結果,供給縮減,價格逐漸上漲,周期循環(huán)的輪子再度開始轉動?! ∵@是非常簡單的解釋,我們知道,實際情況要復雜得多,但這一簡單的解釋已經(jīng)足以幫助我們想象長久以來這種周期循環(huán)的運行。圖1.1所示的長期模型說明了能源體系在長期中的演進歷程:從燒木柴的爐子到核能發(fā)電廠,再到以后可能的發(fā)展趨勢。我們利用該圖來解釋一下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狀態(tài),并說明為什么混亂與不確定性將是未來幾年的常態(tài)?! ∥覀儚膱D1.1最上面的“增長與依賴”開始。從農業(yè)經(jīng)濟時代到現(xiàn)代,每個經(jīng)濟體在其成長過程中,能源的使用量都會不斷增加。不論這個經(jīng)濟體依賴的能源是木材、煤炭還是原油,伴隨著經(jīng)濟的擴張、能源消耗量的增加和依賴的形成,這些主要能源的開采也會隨之增加。實際上,每當一種新能源或能源載體在一個社會中生根,就會涌現(xiàn)出大量的新產品與服務以利用這些新機會。舉個明顯的例子,電力的發(fā)展促成了從烤面包機到計算機X射線軸向分層造影掃描儀(CAT scan)等無數(shù)電子設備的問世?! ∽罱K,主要能源越來越稀少,壓力開始形成。許多因素造成了壓力升高,包括對環(huán)境的關注、地緣政治競爭、社會趨勢、政策決定、商業(yè)行為等。例如,今天人們對環(huán)境日益關注,這為在自然保護區(qū)內開采煤礦或鉆井制造了諸多壁壘,使我們更加依賴現(xiàn)有資源。此其同時,新興國家和西方國家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使它們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對新能源礦藏進行大規(guī)模搜尋。消費者的行為(如喜歡開耗油量大的大型車)對能源供給造成了額外的壓力。政府鼓勵增長而不注重保護自然資源的政策使得能源危機不斷加重。私營部門的企業(yè)制定的基于市場的決策也加劇了當前的能源緊張。 有時候,這些影響因素會自行重新平衡,而不會帶來太大的痛苦,但當全球的石油消費量增加到每秒千桶的高水平時,我們顯然已經(jīng)接近了能源周期循環(huán)的轉折點,其影響將深入到每個家庭之中。即便是相對可控的轉折時期,如20世紀70年代發(fā)生的石油危機,對全球的影響也長達15年,直至保護性政策出臺并發(fā)現(xiàn)新能源后,能源供需才得以重新平衡。相比之下,今天的困境可能會持續(xù)更長時間、更棘手、更難以控制,因為還沒有全新的技術或簡單的燃料替代品可以解決我們目前的問題?! ”緯拇蟛糠謨热輰⒎治霭盐覀円蜣D折點的因素,還要討論為了重新平衡我們的能源需求、為下一階段的增長做好準備而必須進行的轉變。全新的技術、全國性的號召、積極的稅收與激勵政策、以權力來抑制消費者的行為等,這些方法在過去促進了重大的重新平衡。不論采取什么方法,歷史都已經(jīng)告訴我們,能源產業(yè)如果能利用10年的時間實現(xiàn)轉變就堪稱快速飛躍。在此期間,我們每個人都將承受因轉變而造成的不確定性與困難,直到新的能源平衡出現(xiàn)為止。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