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作者:劇宇宏 頁數:305 字數:362000
內容概要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實務》編著者劇宇宏。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是我國法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勞動力市場的不斷發(fā)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將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本教材根據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的邏輯關系編排,對勞動與社會保障制度的基礎一一勞動法律關系重點予以介紹。本教材在概括介紹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采用大量生動案例引導學生學習,以期達到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標。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勞動法基礎理論
第一節(jié) 勞動法的概念及調整對象
一、勞動與勞動法的概念
二、勞動法的調整對象
三、勞動法與相關部門法的關系
第二節(jié) 勞動法的產生與發(fā)展
一、勞動立法的形成
二、國際勞動立法的發(fā)展
三、中國勞動立法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一、勞動法基本原則及特征
二、確立勞動法基本原則的依據
三、勞動法基本原則的內容
第四節(jié) 勞動法律關系
一、勞動法律關系的概念、特征
二、勞動法律關系的構成
三、勞動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
第五節(jié) 勞動法的淵源及勞動法律規(guī)范體系
一、勞動法的淵源
二、勞動法的體系
第二章 勞動就業(yè)法律制度
第三章 勞動合同法律制度
第四章 勞動時間和休息休假法律制度
第六章 勞動保護法律制度
第七章 勞動紀律與職業(yè)道德
第八章 職工民主管理制度與工會制度
第九章 勞動真意處理法制制度
第十章 勞動監(jiān)察法律制度
第十一章 勞動法律責任制度
第十二章 社會保障法制度
第十三章 社會保障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 社會救助法律制度
第十五章 社會福利的社會優(yōu)撫法律制度
參考節(jié)目
章節(jié)摘錄
發(fā)揮作用,除了必須具備一定的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或文化科學知識外,還必須具備一定量的生產資料,否則,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也是不能進行的。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運用自己的勞動力和生產工具,作用于勞動對象,既可以創(chuàng)造出物質財富,也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勞動技能。在不同的社會中,由于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結合的方式不同,勞動力的使用狀況也不同,可以分為自我使用勞動力的勞動和供他人使用勞動力的勞動?! ∽詮挠腥祟愐詠恚藶榱松?,勞動力首先是為自己使用。在原始社會公有制下,人們是簡單協(xié)作下的共同勞動,剩余產品也完全平均分配。但隨著社會分工不斷發(fā)展,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導致在原始社會后期有了剩余產品,在私有觀念產生后,剩余產品被私人占有。這樣一部分人占有了生產資料,而一部分人逐漸在競爭中失去競爭能力,而成為出讓勞動力謀生的群體。在生產力水平較為低下的時候,勞動力的雇傭關系不具有普遍性,勞動力雇傭關系由民事法律規(guī)范進行調整。但當雇傭勞動力成為社會普遍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時候,勞動力的擁有者和勞動力的使用者之間的關系出現了不平等,再以民事法律規(guī)范調整就產生了不公正,因此,設計保護勞動者利益、向勞動者傾斜的法律制度規(guī)范成為必然。因此,勞動力成為商品是私有制發(fā)展的結果,勞動法律規(guī)范的出現是以勞動力成為商品為前提。勞動法中的勞動,是指勞動力的所有者將其勞動力有償提供給他人使用,區(qū)別于自我使用勞動力的勞動。 ?。ǘ﹦趧臃ā ?.勞動法的概念 20世紀30年代我國法學界代表性觀點:勞動法為關系勞動之法,詳言之,勞動法為規(guī)范勞動關系及其附屬一切關系之法律制度之全體。成文法代表之一的德國法對勞動法的界定:勞動法是關于勞動生活中處于從屬地位者(雇員)的雇傭關系的法律規(guī)則的總和?!逗喢鞑涣蓄嵃倏迫珪方忉尀椋哼m用于雇傭、報酬、工作條件、工會及勞資關系的法律總稱。我國勞動法是指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總稱。勞動法具有以下特征: 1)反映了勞動法的本質屬性。“以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既包括生存利益,也包括人格利益)為目的”,它同時也是勞動立法的基本出發(fā)點。從歷史來看,現代勞動立法是從前資本主義的“職工立法”以及資本主義早期民事法規(guī)范的“雇傭契約”演變而來。它對事實上不平等的勞資關系設立基準法,明確用人單位的義務和政府在其中的責任,將勞動者的利益視為一種社會利益,來達到保護勞動者的目的?! 。?)明確了勞動法調整的對象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政府與用人單位之間、政府和勞動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