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中國法制 作者:吳從周 頁數(shù):63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概念法學利益法學與價值法學——探索一部民法方法論的演變史》之研究重點,以耶林(Rudold von
Jhering,1818~1892)及海克(philipp
Heck,1858~1943)之思想為中心,企圖透過此二位法學家的思想研究,串連從概念法學到利益法學這個法學發(fā)展的歷史脈絡。方法論大師??嗽允鑫ㄒ粚ζ浞椒ㄕ撍枷胗杏绊懻?,厥惟耶林而已。惟耶林之思想精深博大,其對后代法學之影響,如拉德布魯赫(Radbruch)所說的,除利益法學外,遍及比較法學、法律社會學、自由法運動、李斯特(Liszt)的現(xiàn)代刑法學等思想。
《概念法學利益法學與價值法學——探索一部民法方法論的演變史》擬以利益法學之思想作為發(fā)展線索,以??说恼w思想為體系,并上溯耶林思想中對??酥绊懖糠郑髨D借對二人關(guān)鍵思想之厘清,探尋一條民法教義學、法學方法論及私法學史的主要發(fā)展脈絡。這樣一條線索的串連,筆者認為在德國法學研究上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在文獻上這算是一個新的嘗試,至于成功與否則留待讀者評價。
作者簡介
吳從周,臺灣大學助理教授,臺灣大學法學博士、德國科隆大學博士候選人、臺灣大學法學碩士、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現(xiàn)臺北大學)法學士、德國法蘭克福Max-Planck歐洲法律史研究所研究(德國DAAD與“國科會”三明治研究計劃獎學金生)。學術(shù)專長為:民法、民事訴訟法、法理學(法學方法論)、票據(jù)法。
書籍目錄
本書導讀
第一編 緒論
第一章 問題在德國之討論現(xiàn)狀
第二章 問題在臺灣地區(qū)之討論現(xiàn)狀
第三章 研究動機、范圍與方法
第二編 概念法學:以耶林法律理論之思想發(fā)展為中心
第一章 在耶林之前的“概念法學”
第二章 耶林生平
第三章 概念法學的巔峰:耶林構(gòu)建方法時期的法學思想
第四章 從概念邏輯到目的思想的提出:耶林目的方法時期之法學思想
第五章 還原耶林作為一個法律理論者之圖像
第六章 本編結(jié)論:耶林的影響
第三編 利益法學:以??酥椒ㄕ撍枷霝橹行?br /> 第一章 海克之生平與人格特質(zhì)
第二章 在??酥瓣P(guān)于利益法學之基礎(chǔ)研究與其影響
第三章 ??说睦娣▽W體系
第四章 海克之利益法學方法論的發(fā)展與影響
第五章 本編結(jié)論:評價與檢討利益法學之方法論成就與當代意義
第四編 概念法學與利益法學在民事實務上之觀察與印證
第一章 ??伺cMuller-Erzbach 論德意志帝國法院民事判決中利益法學之思想
第二章 利益法學與德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之民事判決:以德國民法第181條自己契約之爭議問題為例
第五編 結(jié)論
參與文獻
附錄
編輯推薦
由吳從周編著的《概念法學利益法學與價值法學——探索一部民法方法論的演變史》以利益法學之思想作為發(fā)展線索,以??说恼w思想為體系,并上溯耶林思想中對??酥绊懖糠?,企圖借對二人關(guān)鍵思想之厘清,探尋一條民法教義學、法學方法論及私法學史的主要發(fā)展脈絡。 本書共五部分,主要內(nèi)容為概念法學:以耶林法律理論之思想發(fā)展為中心,利益法學:以海克之方法論思想為中心,概念法學與利益法學在民事實務上之觀察與印證等。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