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3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作者:何家弘 頁數(shù):49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相似不等于同一,但是相似卻可以通向同一。無論從整個犯罪偵查科學來說還是從具體犯罪案件的偵查工作來說,我們的努力方向都應該是從相似走向同一。本書對犯罪偵查作了深入的研究。全書共分歷史沿革、同一認定和專題研究三篇。
作者簡介
何家弘,男,滿族,1953年生于北京?!拔幕蟾锩逼陂g曾經(jīng)在“北大荒”當過八年“知青”,返回北京后當過兩年建筑工人,考入大學后連續(xù)攻讀法律七年,于1986年在中國人民大學獲得法學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此后兩次赴美國進修學習,于1993年在美國西北大學獲得法學博士(SJD)學位;曾應邀在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做客座教授,在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法學院做訪問學者,在臺灣東吳大學法學院講授“刑事證據(jù)法”,并訪問過近二十個國家?,F(xiàn)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訴訟法學博士研究生導師(證據(jù)學、偵查學方向)、證據(jù)學研究所所長,最高人民檢察院瀆職侵權檢察廳副廳長(掛職)。1999年入選北京市“優(yōu)秀中青年法學家”,2003年被國家授予“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2004年獲得“寶鋼優(yōu)秀教師獎”,2005年被評為“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業(yè)余時間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已出版“犯罪懸疑小說”五部,并被譯成法文、意大利文和英文出版;熱衷于法學普及工作,主編《法學家茶座》,曾經(jīng)在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12)擔任“周末論法”節(jié)目的特邀主持人。
書籍目錄
犯罪偵查的奧秘——從格羅斯到福爾摩斯(代序)第一篇 歷史沿革 一/審訊問案方法的嬗變 二/勘驗鑒定技術的發(fā)展 三/情報收集手段的演進 四/人身識別途徑的拓寬 五/犯罪偵查制度的沿革第二篇 同一認定 六/同一認定理論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 七/同一認定的概念 八/同一認定的種類 九/種類認定及其與同一認定的關系 十/同一認定的科學基礎 十一/同一認定過程中的基本矛盾 十二/同一認定的原則 十三/同一認定的一般方法 十四/同一認定的基本步驟 十五/同一認定結論的審查評斷第三篇 專題研究 十六/中國偵查學二十年理論發(fā)展要覽 十七/犯罪偵查學基礎理論芻議 十八/偵查方法論之我見 十九/偵查思維研究 二十/現(xiàn)場勘查概念評析 二十一/誰是現(xiàn)場勘查的主體 二十二/誘惑偵查漫談 二十三/犯罪人個性心理特征研究 二十四/測謊結論研究 二十五/司法鑒定制度比較研究 二十六/中國的司法鑒定制度向何處去 二十七/論司法鑒定的規(guī)范化 二十八/論秘密偵查的法治化 二十九/論職務犯罪偵查的專業(yè)化 三十/與時與世俱進,實現(xiàn)偵查“四化”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篇 歷史沿革一/審訊問案方法的嬗變一、刑訊逼供法的興衰人類社會早期的犯罪偵查活動是與審判活動合為一體的,因為查明案情就是審判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在那一時期,由于社會人口少,人們生活的地域范圍也比較小,而且發(fā)案形式多表現(xiàn)為雙方爭訟,所以辦案中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不是查緝罪犯,而是查明原告的控訴與被告的辯解孰真孰假。在原始社會中,氏族成員之間若產(chǎn)生了糾紛,便去請氏族首領進行裁決,而氏族首領便讓雙方陳述各自的理由,這大概可以看作是最早的審訊問案。但是,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nèi),對案情的認定都主要依賴于“神明”的裁決,問案者實際上只是消極的仲裁人或形式上的主持人,他們一般都不會主動地去審訊問案。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案件的情況越來越復雜,而神的威懾力量又越來越小,所以裁判者逐漸由被動變?yōu)橹鲃?,由消極變?yōu)榉e極,并終于成了名符其實的問案人。于是,審訊問案便成了查明案情的主要方法。審訊問案,總是以獲取被告人的口供為主要目的。人們認為,被告人對案情真相最為了解,所以其供詞最為可靠,是“證據(jù)之王”。我國古代就有“斷罪必取輸服供詞”和“無供不錄案”的訴訟原則。歐洲國家在用糾問式訴訟代替了控訴式訴訟之后,因仲裁人已轉(zhuǎn)變?yōu)榧m問人,所以也把被告人的口供視為定案的主要依據(jù)。例如,法蘭克王國和俄國的法典中都曾明確規(guī)定被告人的口供是最可靠且最重要的證據(jù)。審判者對被告人口供的青睞,導致了人們對審訊方法的重視。由于被告人往往不會輕易承認自己有罪,所以審問者就發(fā)明了各種刑訊逼供的方法。
編輯推薦
《犯罪偵查研究:從相似到同一》由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