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門鑿眼

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作者:樊正陽  頁數(shù):230  字數(shù):221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 本書所輯為作者臨證二十年來的治病心得與感悟。?
  ◇ 所舉案例均為作者親歷治驗,涉及中醫(yī)內、外、婦、兒、傷等各科,翔實可靠,治法經(jīng)得起臨床驗證。
  ◇ 其中很多治病理念為幾代師傳的秘法,方藥為長期實踐所得的驗方,重復性強。
  ◇ 內容通俗易懂,說理透徹,如面談親授,趣味濃厚,讀書如聽書。
  ◇ 適合基層中醫(yī)師閱讀參考,對初入中醫(yī)之門的學子有領路作用,也可作為科普作品供中醫(yī)愛好者閱覽。

書籍目錄

第一講 真方篇
外科心法
戰(zhàn)痘得來的經(jīng)驗
獨特小技黑膏藥
治白癜風效驗方
治扁平疣效驗方
瓜貝寧肺治慢支
膝關節(jié)的滑膜炎
一方統(tǒng)治頸椎病
以麻壓痛治牙病
小方巧治熊貓眼
第二講 醫(yī)論篇
外感發(fā)熱
外感咳嗽
嘔吐證治
胃病治法
痹證辨治
小兒咳喘
《傷寒》讀書記
《溫病條辨》說約
婦科捷要
淺說傷寒與溫病
淺說附子
談用經(jīng)方與猛藥
小議桂枝湯
第三講 醫(yī)話篇
低賤良藥地膚子
夜壺里邊的寶貝
疏肝散結說橘核
沖墻倒壁的枳實
治腰椎間盤突出
治頸椎間盤突出
眼藥治角膜潰瘍
自擬方治尿結石
不讓親人安支架
無心撿來的療效
第四講 醫(yī)案篇
第五講 雜說篇
第六講 醫(yī)方篇

章節(jié)摘錄

  不厭其煩,歷數(shù)仲師論述,可見涉及風、寒、濕、虛之治,可為治痹之祖法祖方,臨證若遇湯證相符者,可對號入座,投無不效。2.辨證與辨病 痹證這一名稱,范圍極廣,如上所述,每一個病都有本身的病理變化特點,即使辨證為同一證型,其臨床治療與預后都不盡相同,異病同治只是治療原則而已,而具體選方用藥則有細微的差別,若不辨病而只辨證,治療就不能絲絲入扣,療效自然就受到了影響。臨證時要結合醫(yī)學檢查作為參考,在辨證論治的前提下,選用針對性的藥物就能提高療效。但如果只辨病,用現(xiàn)代的中藥藥理來指導用藥,而棄辨證于不顧,反而弄巧成拙。我認為辨病的重要目的在于明白各種痹病的內在病理變化,從而確定治療方案。如俗言所謂的風濕痛,乃是受寒濕,或久臥濕地所致,只有主觀癥狀而無客觀體征,更無醫(yī)學檢查陽性指標,治療對癥就可,多予外治法以制痛,若病史長久,可內服湯藥,祛除寒濕即可,不予深探;而關節(jié)炎,類風濕之類有明顯的陽性體征,醫(yī)學檢查也有具體的指標,且多為頑疾,治療就不是那么簡單了,必須有個過程,以內服藥物為主,外治為輔。頸腰椎間盤突出癥若能明確診斷,就有別于所謂的肌肉纖維組織炎,治療就有個輕重,下手就有個緩急了。總的來說,辨病可為辨證的輔助。3.痹證緩急 既然能辨明病的類別,治療就有個緩急。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痹證以痛為主者,外治之法不可不講,對于痛有定處且不可忍者,我常喜用外治之法以解急時之苦。常備下兩法以應急。一是外搽酒劑,取川烏、草烏、肉桂、白芷、姜黃、樟腦等泡酒備用,遇有痛急者,給予外搽;或取川烏、草烏、麻黃、細辛、干姜等炸藥油下廣丹為膏,次下乳香、沒藥、樟腦細藥攤膏藥外貼。也可配以針法、灸法。病輕者即可臨床治愈。此兩法主要是針對沒有熱象者,若是熱痹,用也無功,甚或加重。

編輯推薦

  《醫(yī)門鑿眼:心法真?zhèn)髋c治驗錄》這是廿年臨證確鑿經(jīng)驗,全無空說泛論;這是家傳中醫(yī)心法真?zhèn)?,皆為治病眼目。內科雜病效如鼓,中醫(yī)外科屢驗奇。說疑難病之治,論用藥之法則。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醫(yī)門鑿眼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醫(yī)門鑿眼:心法真?zhèn)髋c治驗錄

推薦圖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