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人民軍醫(yī) 作者:劉恩釗 頁數(shù):248 字數(shù):186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劉恩釗編著的《極簡中醫(yī)入門》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別開生面的編寫體例,對中醫(yī)基礎知識、方藥基礎知識、中成藥基礎知識進行了較詳盡的闡述,重點部分用小知識、小典故等資料進行補充解釋,充滿了趣味性,使學習中醫(yī)知識變得輕松快樂,在輕松快樂中學習了解中醫(yī)知識,《極簡中醫(yī)入門》特別適合中醫(yī)初學者、中醫(yī)愛好者作為中醫(yī)入門讀物參考閱讀。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中醫(yī)基礎知識
第一節(jié) 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與歷代主要著作
一、整體觀念
二、辨證論治
三、中醫(yī)藥學歷代主要著作及意義
四、重要名詞
第二節(jié) 陰陽與五行
一、陰陽學說
二、五行學說
三、重要名詞
第三節(jié) 藏象與經(jīng)絡
一、藏象學說
二、經(jīng)絡學說
三、重要名詞
第四節(jié) 氣、血、精、津液
一、氣
二、血
三、精
四、津液
五、氣、血、精、津液之間的關系
六、重要名詞
第五節(jié) 病因與病機
一、病因
二、病機
三、重要名詞
第六節(jié) 四診與辨
一、四診
二、辯證
第七節(jié) 體質(zhì)、養(yǎng)生與治未病
一、體質(zhì)學說
二、養(yǎng)生
三、治未病
第二章 方藥基礎知識
第一節(jié) 藥性理論
一、四氣(性)五味
二、升降浮沉
三、歸經(jīng)
四、毒性
五、重要名詞
第二節(jié) 配伍與用藥禁忌
一、配伍
二、用藥禁忌
第三節(jié) 藥物分類及常見中藥
一、解表藥
二、清熱藥
三、溫里藥
四、瀉下藥
五、祛風濕藥
六、祛濕藥
七、理氣藥
八、消導藥
九、驅(qū)蟲藥
十、理血藥
十一、平肝息風藥
十二、化痰止咳平喘藥
十三、安神藥
十四、補益藥
十五、收澀藥
十六、開竅藥
第四節(jié) 方劑與組方
一、方劑的組成原則
二、方劑的變化
三、煎服法
第三章 中成藥基礎知識
第一節(jié) 中成藥概述
一、中成藥的常用劑型
二、中成藥分類
三、中成藥安全性
第二節(jié) 中成藥臨床應用原則
一、中成藥臨床應用基本原則
二、聯(lián)合用藥原則
三、孕婦使用中成藥的原則
四、兒童使用中成藥的原則
第三節(jié) 中成藥臨床應用管理
一、含毒性中藥材的中成藥臨床應用管理
二、中成藥不良反應的監(jiān)測
三、開展中成藥臨床應用監(jiān)測、建立中成藥應用點評制度
第四節(jié) 非處方中成藥
一、非處方中成藥簡介
二、非處方中成藥分類
三、常用非處方中成藥的組成與功效
第四章 常見病證的中成藥應用
第一節(jié) 感冒
第二節(jié) 咳嗽
第三節(jié) 眩暈
第四節(jié) 頭痛
第五節(jié) 傷食
第六節(jié) 胃脘痛
第七節(jié) 便秘
第八節(jié) 腹瀉
第九節(jié) 虛證
第十節(jié) 失眠
第十一節(jié) 濕疹
第十二節(jié) 痤瘡
第十三節(jié) 痛經(jīng)
第十四節(jié) 經(jīng)行乳房脹痛
第十五節(jié) 帶下病
章節(jié)摘錄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nèi)容包括陰陽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陰陽轉(zhuǎn)化、陰陽主從等方面。陰陽學說言明事物之間是普遍聯(lián)系的,它們相互依存,互根互用。又言明陰陽是相對的,在不同環(huán)境當中陰陽屬性可以發(fā)生變化,甚至互相轉(zhuǎn)化。如白天屬陽,夜晚屬陰。那么白天的上午陽光逐漸增強,則相對于下午屬陽,相應的,下午屬陰。當陽氣達到最大時的正午之后,陽氣就開始收斂,直到子夜,陽轉(zhuǎn)為陰。陰陽學說中比較容易被忽視的是陰陽之間的從屬關系。根據(jù)《黃帝內(nèi)經(jīng)》對陰陽的記載可以看出,陽相對于陰顯得更加重要。在《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有言:“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圣度”“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笨梢婈枤獾闹匾?。就人體生死而言,陽為功能,陰為物質(zhì)。人能活動、思考是陽的作用;人體的骨骼肌肉為物質(zhì),屬于陰。人活著是軀體物質(zhì)與功能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也即陰陽二氣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而人死軀體還在,也就是陰還在,但生命功能卻失去了,也就是陽不在了??梢钥闯?,陽對于維持人體生命的重要作用。 在中醫(yī)理論體系中,處處體現(xiàn)著陰陽學說的思想。用陰陽學說來闡釋人體的組織結(jié)構(gòu)、生理動能、病理變化,以及藥物性能等,并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