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影像病例精析

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作者:陳宏偉,方向明,鮑健 主編  頁數:358  

前言

由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陳宏偉、方向明、鮑健等三位主任主編的《疑難影像病例精析》一書,主要取材于無錫及周邊地區(qū)影像界近5年的疑難病例精粹,從1 600多例中精選出161例匯編成冊。這些病例絕大多數經手術病理證實,少數經臨床、影像、實驗室和隨訪觀察等確診。全書涉及全身各系統(tǒng)、各部位,共分成6大部分。讀后感覺本書案例編排新穎。每例均不首先列出病名,而是按照病史摘要、影像表現、影像征象分析、最后診斷、討論及誤診分析等順序進行,從而“再現”了疑難病例讀片時的場景,使讀者猶如身臨其境,大大增加了自身的參與性、自測性和趣味性。編排創(chuàng)新乃本書的最大亮點之一。眾所周知,影像診斷應遵循一定的步驟和原則,即要經過影像的生成、認知、解讀及得出結論等步驟。首先要選擇恰當的成像技術和檢查方法,如本書案例檢查技術較先進,圖像質量上乘;其次是要對圖像進行全面觀察分析,尤其是洞察一些關鍵征象;再次是必須結合臨床和實驗室資料等做出綜合判斷。其中影像技術和檢查方法是診斷的前提,觀察分析則是得出正確診斷的關鍵。對疑難病例而言,盡管較少見,診斷結果較“冷、偏”,但仍須以“常規(guī)心態(tài)”“常規(guī)思路”綜合分析,仍須遵循上述步驟和原則。本書的影像征象分析、討論及誤診分析部分,基本上貫徹了這一診斷思路。盡管影像結論與病理組織學診斷有些出入,但大方向基本正確,讓讀者覺得合乎情理,避免了“馬后炮”之嫌。此為本書的另一亮點。疑難病例在日常工作中并不少見,且“同病異影、同影異病”現象屢見不鮮,此為影像診斷的難點之一。此外,缺少對少見病的認識,為影像診斷的難點之二。無錫影像學會和編者提供了多年積累的臨床影像寶貴資料,以及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文獻資料,無疑有助于讀者拓寬思路、開闊視野,提高認知,以及解讀此類疾病的能力。綜上所述,本書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學術性,可讀性強,是不可多得的醫(yī)學影像學專著,對影像醫(yī)師和相關臨床醫(yī)師有重要的學習和參考價值。作為一名讀者,我先睹為快,并對編者的辛勤耕耘和熱忱奉獻致以誠摯的感謝!

內容概要

本書是作者從近幾年的1600多個病例中精選出161例匯編成的,資料完整,均經臨床證實。內容的編排最大程度地“模擬”了疑難病例讀片時的實戰(zhàn)場景,在病例討論前均不列出病名,病例討論分為病史摘要、影像圖片、影像表現、影像征象分析、最后診斷(手術所見及病理)、討論及誤診分析等幾部分,詳細分析了疾病診斷的思路、誤診原因、經驗教訓等影像和臨床醫(yī)生在臨床工作中需要注意和總結的細節(jié)問題。書末以病名索引以便于檢索。本書強調了每一病例的診斷思路和誤診的經驗教訓,資料寶貴、實用性強,值得廣大影像及相關臨床醫(yī)師參考學習。

作者簡介

陳宏偉,男,1963年12月出生,江蘇無錫人,中共黨員,醫(yī)學碩士?,F為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主任、主任醫(y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無錫市放射學會主任委員;無錫市影像質量控制中心主任;江蘇省放射學會委員;江蘇省磁共振學組委員;江蘇省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會副主任委員。已在核心期刊以上雜志發(fā)表文章近20篇。獲江蘇省及無錫市新技術引進獎8項,無錫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無錫市第二屆ASTRA醫(yī)學三等獎,無錫市中青年優(yōu)秀論文獎。主持衛(wèi)生部核醫(yī)學重點實驗室09年度開放課題1項、無錫市科委科研課題3項。主編醫(yī)學專著1部。

書籍目錄

第1章  頭和頭頸部  病例1  左側額顳部半梭形腦膜病變  病例2  腦及腦膜多發(fā)結節(jié)性病灶  病例3  左顳枕葉占位性病變伴花環(huán)樣強化  病例4  左側側腦室占位并累及左額葉腦實質  病例5  左額頂白質內囊實性占位  病例6  左額頂葉富血供占位  病例7  腦實質內巨大囊性混雜信號占位  病例8  右顳枕葉交界區(qū)皮質占位  病例9  右小腦半球均勻實性占位  病例10  右顳骨及顱窩中占位伴溶骨性骨質破壞  病例11  右枕部顱內腦外富血供占位  病例12  左顳部顱內腦外極低信號占位  病例13  鞍上囊狀T1wI高信號占位  病例14  鞍內占位伴局部骨質破壞  病例15  第四腦室內規(guī)則光整的類圓形占位  病例16  第四腦室及枕骨大孔區(qū)混雜信號占位  病例17  第四腦室結節(jié)伴積水  病例18  第四腦室單純囊性占位  病例19  左側橋小腦角區(qū)實質性占位  病例20  左側橋小腦角區(qū)囊實性占位  病例21  左側橋小腦角區(qū)類球形病灶  病例22  右額葉囊性占位并環(huán)樣強化  病例23  左側丘腦等密度結節(jié)  病例24  兩側丘腦、基底節(jié)、腦干、胼胝體多發(fā)異常信號  病例25  丘腦及基底節(jié)片狀出血性病變  病例26  左枕頂部梭形占位伴鈣化  病例27  左眼眶肌錐外囊狀占位  病例28  左眶內球外無明顯強化的占位  病例29  左額竇篩竇占位伴骨質破壞  病例30  左腮腺彌漫性腫大第2章  胸部  病例31  兩肺多發(fā)境界不清的腫塊與結節(jié)  病例32  兩下肺多發(fā)占位  病例33  左下肺光整、界清的孤立性占位  病例34  右下肺密度不均、邊緣不光整腫塊  病例35  左上肺不規(guī)則占位性病變  病例36  左肺門富血供結節(jié)  病例37  兩肺多發(fā)空洞性病變  病例38  肺部腫塊伴多發(fā)結節(jié)  病例39  左上肺不規(guī)則小結節(jié)  病例40  兩肺彌漫性斑片與結節(jié)狀病變  病例41  兩下肺多發(fā)空洞性小結節(jié)病變  病例42  縱隔占位累及左肺門  病例43  兩上肺多發(fā)滲出、結節(jié)及小空洞病變  病例44  兩肺外圍散在斑片狀影  病例45  兩肺彌漫分布小結節(jié)及空洞灶  病例46  肺彌漫小囊狀空腔性病變  病例47  兩肺彌漫性粟粒及纖維化病變  病例48  兩肺彌漫性磨玻璃樣改變  病例49  氣管、支氣管壁增厚鈣化  病例50  氣管壁增厚、鈣化伴氣道變形  病例51  氣管占位伴狹窄  病例52  右側胸膜巨大實質性占位  病例53  右側前胸跨胸壁內外占位  病例54  右胸壁梭形軟組織占位  病例55  左側胸腔巨大實性腫塊  病例56  右側膈肌區(qū)混雜密度占位第3章  腹部  病例57  肝左葉早期強化的腫塊  病例58  肝右葉含脂肪占位性病變  病例59  肝右葉低密度占位性病變  病例60  肝多發(fā)斑片狀低密度  病例61  肝尾葉實性占位性病變  病例62  肝右葉后段球形低密度病灶  病例63  肝右后葉低密度腫塊  病例64  肝包膜下及腹膜后占位性病變  病例65  肝彌漫性密度增高、信號降低  病例66  膽囊占位性病變  病例67  胰體尾部占位性病變(有鈣化、實質性)  病例68  胰頭部富血供占位性病變  病例69  胰頭部低密度實性占位性病變  病例70  胰腺頭頸部巨大腫塊伴鈣化  病例71  胰腺體尾部大范圍不均性囊性病變  病例72  胰腺體部等密度結節(jié)  病例73  胰尾部巨大有分隔囊性占位性病變  病例74  胰頭鉤突區(qū)低密度占位性病變  病例75  胰腺彌漫性腫大  病例76  脾內多囊性占位性病變  病例77  脾多發(fā)類圓形中等血供占位性病變  病例78  脾彌漫性大伴多發(fā)低密度占位性病變  病例79  右腎囊性占位性病變  病例80  雙腎多發(fā)少血供占位性病變  病例81  左腎皮質境界清晰結節(jié)樣病灶  病例82  左腎巨大囊實性占位性病變  病例83  雙腎多發(fā)占位性病變  病例84  左腎巨大實性腫塊  病例85  左腎占位伴中心星芒狀瘢痕  病例86  胃腔內活動性巨大腫塊  病例87  胃體部大彎側黏膜下富血供占位性病變  病例88  胃壁彌漫性增厚伴鈣化  病例89  跨胃壁生長的巨大鈣化/骨化性占位性病變  病例90  胃壁占位性病變  病例91  空腸近段單發(fā)巨大少血供實性腫塊  病例92  小腸壁不規(guī)則囊實性腫塊  病例93  腹腔巨大占位伴腹膜后淋巴結腫大  病例94  腹盆腔多發(fā)實質性占位  病例95  腹腔不規(guī)則囊性腫塊  病例96  腹腔厚壁囊性占位性病變伴腸系膜脂肪密度增高  病例97  腸系膜多發(fā)均質結節(jié)  病例98  腸系膜巨大光整的少血供實性腫塊  病例99  腹膜后巨大不均質腫塊伴肝結節(jié)  病例100  腹膜后實性腫塊  病例101  腹膜后實性占位性病變并侵犯鄰近椎體  病例102  腹膜后實性占位性病變伴鈣化  病例103  肝腎間隙巨大伴環(huán)形鈣化的囊性占位性病變  病例104  左側腹膜后巨大實性占位性病變伴鈣化  病例105  腹膜后巨大實性含脂占位性病變  病例106  右側腹膜后巨大實性占位性病變  病例107  腹主動脈及輸尿管周圍不規(guī)則腫塊  病例108  兩側膈腳后方囊性占位性病變伴液-液平面  病例109  腹膜后及腹腔多發(fā)不規(guī)則實性占位性病變  病例110  左下前腹壁實質性占位性病變第4章  盆腔  病例111  雙側附件區(qū)實性占位性病變  病例112  左卵巢區(qū)實性占位性病變  病例113  盆腔實性軟組織密度占位性病變  病例114  盆腔巨大不均質占位性病變  .  病例115  雙側附件區(qū)實性軟組織密度占位性病變  病例116  子宮旁巨大分葉狀富血供實性腫塊  病例117  子宮多囊性腫塊  病例118  盆腔囊實性富血供腫塊  病例119  子宮直腸陷凹實性占位性病變伴不均性強化  病例120  跨盆底內外生長的巨大軟組織密度占位性病變  病例121  右側會陰及臀部實性占位性病變  病例122  盆腔實性占位性病變伴分支狀鈣化  病例123  盆腔實性占位性病變伴鈣化  病例124  膀胱前壁局限性占位性病變第5章  脊髓與脊柱  病例125  上頸段髓內囊實性占位性病變  病例126  上頸段髓內富血供占位性病變伴脊髓空洞  病例127  胸髓內囊實性占位性病變  病例128  胸12髓內占位性病變伴脊髓空洞  病例129  頸胸髓內條帶狀異常信號影  病例130  腰段椎管內腫塊  病例131  左上頸段椎管內外占位伴骨質破壞  病例132  胸椎管內硬膜外腫塊  病例133  頸3椎體篩孔樣骨破壞性病變  病例134  腰3~4椎體及附件骨質破壞伴軟組織密度腫塊  病例135  胸6~7椎體及椎間盤破壞伴椎旁膿腫  病例136  腰3椎體多囊狀膨脹性骨破壞病變  病例137  骶骨膨脹性溶骨性破壞  病例138  右側骶髂部骨破壞伴骶管內外軟組織密度占位性病變第6章  四肢骨關節(jié)及軟組織  病例139  右側肩胛骨瘤樣骨性突起  病例140  右肩胛骨外生性腫塊  病例141  右股骨外側髁溶骨性破壞  病例142  左脛骨近中段骨髓內彌漫性病變  病例143  右脛骨上端骨骺內占位性病變  病例144  左脛骨上段骨髓內高密度病變  病例145  左股骨遠端境界清晰的骨質破壞灶  病例146  雙側髂骨多發(fā)篩孔樣骨質破壞  病例147  右髖臼境界清晰的骨破壞病變  病例148  右側髂骨骨破壞伴巨大軟組織占位性病變  病例149  右側髖臼大片溶骨性破壞  病例150  骨盆多骨破壞性病變  病例151  右脛骨骨干溶骨性破壞伴鈣化性軟組織占位性病變  病例152  左足第三跖骨頭軟組織腫塊伴骨質吸收  病例153  左足腫脹伴多發(fā)骨破壞  病例154  左肩部巨大軟組織占位性病變  病例155  左大腿混雜信號巨大占位性病變  病例156  左大腿外側肌群內不均質占位性病變  病例157  右大腿后側肌群占位性病變  病例158  兩側大腿軟組織內多發(fā)占位性病變  病例159  右側小腿軟組織內鈣化性占位性病變  病例160  右膝關節(jié)旁股四頭肌內囊性占位性病變  病例161  左臀部肌群多囊性占位英文縮略詞表索引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影像征象分析】 病灶廣泛分布于幕上、幕下淺表腦組織、軟腦膜表面和基底節(jié)。稍長T1、稍長T2信號,部分病灶有囊變,未見明顯鈣化、出血,病灶周圍水腫較輕,輕度占位效應。明顯結節(jié)狀、環(huán)狀強化。與之大致符合的病變見如下所述。1.多發(fā)性轉移瘤 多見于中老年人,有原發(fā)腫瘤病史,病灶多位于皮髓質交界處,可累及腦膜。常為小瘤灶,周圍大水腫,增強呈環(huán)狀或不均勻強化。本例病灶分布以腦淺表部位及腦膜為主,除水腫較輕外,符合以腦膜為主、腦內為次的轉移瘤表現。因此,腦膜腦轉移瘤為首先考慮。2.神經膠質瘤 不同級別的膠質瘤其表現不同。明顯強化的膠質瘤多為Ⅱ級以上,瘤體大小不一,瘤周水腫及占位效應較重,可合并壞死、囊變、出血,呈不均勻強化。多發(fā)病灶者為膠質瘤病,罕見,一般多位于大腦半球。本例發(fā)病部位及影像表現與上述不符。3.腦膜瘤病 少見,多分布于腦表面,是具有明顯特征的腦外腫瘤。其境界清楚,T1wI、T2wI以等信號為主,強化顯著且均勻,腦膜尾征、腦白質塌陷征和局部顱骨增生為其特征性征象,本例病變累及兩側基底節(jié)區(qū),故可排除該病。4.多發(fā)性硬化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脫髓鞘性疾病,可累及腦、脊髓、視神經等,臨床癥狀顯著且較有特征性。腦內病灶絕大多數位于兩側側腦室周圍,長軸垂直于側腦室,平掃呈等T1、稍長T2信號,活動期病灶可有明顯條片狀強化,激素治療后病情緩解。實驗室檢查對臨床診斷有輔助意義。本例病灶部位、形態(tài)及強化特點均不符合多發(fā)性硬化。5.腦內非特異性炎性肉芽腫 多見于中青年男性,常表現為頭痛、頭暈,癲癎發(fā)作等,血象、腦脊液檢查多無特殊發(fā)現。病灶大多位于大腦皮質與皮質下,病灶信號沒有明顯特征,多呈T1wI低信號、T2wI高信號,周圍輕、中、重度水腫均可。由于病灶內以富含大量未成熟血管的肉芽組織為主,增強后病灶強化明顯,以實性強化或合并環(huán)形強化為主,直徑可大于2cm,較為特征性的表現是與病灶相鄰的腦膜可見強化。

編輯推薦

《疑難影像病例精析》主要取材于無錫及周邊地區(qū)影像界近5年的疑難病例精粹,從1600多例中精選出161例匯編成冊。這些病例絕大多數經手術病理證實,少數經臨床、影像、實驗室和隨訪觀察等確診。全書涉及全身各系統(tǒng)、各部位,共分成6大部分。讀后感覺《疑難影像病例精析》案例編排新穎。每例均不首先列出病名,而是按照病史摘要、影像表現、影像征象分析、最后診斷、討論及誤診分析等順序進行,從而“再現”了疑難病例讀片時的場景,使讀者猶如身臨其境,大大增加了自身的參與性、自測性和趣味性。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疑難影像病例精析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很好,值得推薦的書。病的介紹及鑒別診斷都寫得很細。可惜送來時書有點小破損!
  •   本書是一本影像學疑難病例分析專業(yè)書,病例圖片清楚,點評很到位。主要涉及到全身各部位的CT及MRI疑難典型病例。這些病例絕大多數經手術病理證實,少數經臨床、影像、實驗室和隨訪觀察等確診。對我們影像專業(yè)人員讀片很有幫助。
  •   病例選材精確,看后大有益,很值得閱讀和收藏。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