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作者:陳敏,常時新,龔啟勇 主編 頁數(shù):150
前言
近年來3T磁共振系統(tǒng)在國內(nèi)的裝機急劇上升,逐漸成為臨床檢查和科研的主流機型。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3T較1.5T磁共振系統(tǒng)均具有較大差別,由于目前參與臨床實踐的醫(yī)生和技師對3T技術和臨床使用缺乏足夠的了解,因此對3T系統(tǒng)的認識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誤解和誤讀。目前國內(nèi)尚缺乏專門針對3T磁共振系統(tǒng)的中文專著。為了釋疑解惑,我們編寫了本書,對3T磁共振系統(tǒng)成像在技術和理論需要理解和注意的物理現(xiàn)象進行了解釋,并對新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進行了系統(tǒng)闡述,同時結合典型圖例比較說明3T與1.5T之間的成像差異。本書的特色是以比較3T和1.5T檢查技術的差異、MRI表現(xiàn)和臨床價值評估為立足點,編寫形式較為新穎,文字闡述盡量做到簡明扼要。在編寫中精選出的圖例盡量做到具有代表性和實用性。為了集各家所長,我們收集和整理了包括北京醫(yī)院和四川華西醫(yī)院為代表的國內(nèi)四家大型綜合性醫(yī)院最近3年多來3T磁共振系統(tǒng)的科研和臨床資料,同時綜合國內(nèi)外文獻,歷時一年半完成了這本《3 T磁共振臨床應用》的編寫工作。全書共分5章,側重于比較3T和1.5T檢查技術的差異、MRI表現(xiàn)和臨床價值評估,以科學性、實用性和新穎性見長,力求深入淺出,不致費解。全書配以百余幅出自3T高場強掃描儀的精制隨文圖片,圖文并茂。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北京醫(yī)院陳敏教授多次奔波,聯(lián)合上海、四川的多位教授進行了艱苦的編寫和審校工作,為本書的出版作出了卓越貢獻。同時衷心感謝國內(nèi)著名的影像學專家李果珍教授對本書的熱情指導與幫助。在書稿的準備和編寫方面我們還要感謝姚威武教授、趙旭娜和胡曙光物理師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北京醫(yī)院、四川華西醫(y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和上海市東方醫(yī)院影像科提供了精美、典型的圖片,在此特表謝意。毋庸諱言,盡管我們盡了自己的努力,但書中難免掛一漏萬之處,祈望專家和同道們不吝批評指正。
內(nèi)容概要
本書重點介紹了3T磁共振的新技術和臨床實際應用。為了讓讀者系統(tǒng)深入了解3T磁共振,作者首先闡明了高場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掃描序列等相關基礎知識,隨后系統(tǒng)闡述了3T磁共振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胸部、骨關節(jié)、乳腺、腹部、盆腔等部位的臨床應用、新進展、檢查技術、診斷和鑒別診斷,并對高場磁共振檢查技術與方法、高場磁共振成像特點以及與1.5T磁共振的差異等內(nèi)容作了重點描述。全書圖文并茂,非常適合影像科醫(yī)生、技師以及相關專業(yè)臨床醫(yī)生參考。
書籍目錄
第1章 磁共振物理基礎 第一節(jié) 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 一、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組成 二、磁體 三、梯度 四、射頻 第二節(jié) 場的概念 一、B0場均勻性和磁敏感效應 二、B1場及分布 三、梯度磁場 第三節(jié) K空間 一、概念及特性 二、填充方式 第四節(jié) 脈沖序列技術 一、自旋回波 二、梯度回波 三、快速自旋回波 四、回波平面序列 五、相位對比 六、高激發(fā)傾角 七、彌散 第五節(jié) 加速采集技術 一、并行采集 二、半傅里葉成像 三、K空間共享 第六節(jié) 水和脂肪 一、脂肪抑制技術 二、水脂肪分離 第七節(jié) 頻譜技術 一、概述 二、序列一容積選擇 三、后處理第2章 頭、脊柱及脊髓 第一節(jié) 3T磁共振的主要特點與常用技術 一、3T MRI的空間分辨率提高 二、3T MRI的掃描層厚更薄 三、3T MRI的增強效果更佳但運動偽影更重 四、3T MRI有利于疾病的篩查 五、3T磁共振血管成像 六、3T磁敏感加權成像(SWI) 七、3T腦灌注加權成像 八、3T動脈自旋標記 九、3T磁共振波譜分析 十、3T功能磁共振成像 十一、3T彌散張量成像 第二節(jié) 顱內(nèi)腫瘤的3T磁共振成像 一、腦腫瘤 二、腦腫瘤的篩查 三、顱內(nèi)原發(fā)腫瘤 四、腦內(nèi)殘留腫瘤與復發(fā)腫瘤 五、轉(zhuǎn)移瘤 六、腦組織外腫瘤 七、垂體 第三節(jié) 頭部其他疾病的3T磁共振成像 一、缺血性腦梗死 二、出血性腦梗死 三、感染與炎癥 四、多發(fā)性硬化 五、出血 六、先天畸形 七、中毒與退行性病變 第四節(jié) 頸段脊柱3T磁共振成像 一、脊髓 二、椎間盤 三、骨骼 第五節(jié) 胸腰段脊柱3T磁共振成像 一、胸椎 二、腰椎 三、術后改變第3章 心臟及血管 第一節(jié) 冠狀動脈成像 一、一次性全心冠狀動脈成像 二、3D分段K空間采樣冠狀動脈成像 三、冠狀動脈狹窄及斑塊 四、冠狀動脈血管壁成像 第二節(jié) 心肌缺血及梗死 第三節(jié) 自動移床并行采集高分辨率全身動脈磁共振血管成像 第四節(jié) 頸動脈斑塊成像第4章 骨關節(jié) 第一節(jié) 關節(jié)軟骨 一、關節(jié)軟骨成像特點 二、關節(jié)軟骨病變 第二節(jié) 膝關節(jié) 一、膝關節(jié)成像特點 二、半月板 三、韌帶及肌腱 四、髕骨軟骨軟化癥 五、色素沉著性絨毛結節(jié)性滑膜炎 第三節(jié) 肩關節(jié) 一、肩袖損傷 二、肩關節(jié)腫瘤 三、肩關節(jié)骨創(chuàng)傷 四、肱二頭肌腱損傷 五、肩關節(jié)不穩(wěn) 第四節(jié) 腕關節(jié) 一、 三角纖維軟骨復合體損傷 二、腕管綜合征 第五節(jié) 踝關節(jié)和足部分 一、韌帶損傷 二、距骨的軟骨損傷 三、距骨缺血壞死第5章 乳腺、腹部及盆腔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乳腺 第三節(jié) 腹部 一、肝臟 二、腎臟 第四節(jié) 盆腔 一、子宮 二、前列腺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2章 頭、脊柱及脊髓第一節(jié) 3T磁共振的主要特點與常用技術一、3T MRl的空間分辨率提高3T磁共振成像(MRI)是當今醫(yī)學影像學的發(fā)展方向之一。當我們把3T磁共振圖像與1.5T或更低場強的磁共振圖像相比較時,會發(fā)現(xiàn)3T磁共振圖像變得更“清晰”了,一些在較低場強磁共振上不大容易分辨的解剖細節(jié)顯示得更明確了。這種進步主要得益于3T磁共振的高場強Bn、高梯度場和高切換率所帶來的信噪比(SNR)和圖像空間分辨率的提高。信噪比是與Larmer進動頻率成正比的,而根據(jù)Larmer方程(W=Y·B),進動頻率與磁場強度也是成正比的。3T磁共振提供了2倍于1.5T的磁場強度,因此理論上也提供了2倍于1.5T的信噪比。此外,由于在高場強下T,衰減加速,數(shù)據(jù)采集的時間窗縮短,也就需要高梯度場加高切換率,配合快速成像序列,用以快速檢測磁共振信號,才能獲得高清晰(高空間分辨率)的圖像。
編輯推薦
《3T磁共振臨床應用(精)》共分5章,側重于比較3T和1.5T檢查技術的差異、MRI表現(xiàn)和臨床價值評估,以科學性、實用性和新穎性見長,力求深入淺出,不致費解。全書配以百余幅出白3T高場強掃描儀的精制隨文圖片,圖文并茂。 《3T磁共振臨床應用(精)》編寫形式較為新穎,文字闡述盡量做到簡明扼要。在編寫中精選出的圖例盡量做到具有代表性和實用性。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