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長榮傷寒論研究與臨床帶教

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作者:俞長榮  頁數(shù):222  
Tag標簽:無  

前言

  斗轉(zhuǎn)星移,倏忽之間,父親遠去已整整六年了?! ∠雀赣衢L榮先生是國內(nèi)著名的《傷寒論》研究專家,其畢生學術研究的結晶——《傷寒論匯要分析》一書先后由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建科學技術出版杜出版(即1963年版與1985年修訂版).此書問世后,得到國內(nèi)同行的普遘重視.但先父治學一向精益求精,他不止一次表示“仲景堂室學無止境,我雖年逾花甲,仍竭誠希望讀者批評指教,以便不斷學習,繼續(xù)修訂.”惜天不假以年,終競赍志而沒,實為深憾!  2007年秋,人民軍醫(yī)出版杜函約我將先生原著適當整理之后再版,我作為先生的兒子與學術繼承人,自然責無旁貸,遂欣然應允,一年多來,主要做了下列幾項工作:  1.根據(jù)編輯建議,將《傷寒論匯要分析》易名為《俞長榮傷寒論研究與臨床帶教》?! ?.根據(jù)編輯建議,將原著若干部分作了調(diào)整改編,如總論部分增添了“《傷寒論》望聞問切及鑒別要點”等三節(jié),突出了原著的臨床參考價值;原著總論“《傷寒論》的流傳”等5節(jié)則置于附篇.  3.原著有些注釋、病例體例不夠統(tǒng)一,此次作了調(diào)整;對原著個別不夠精當或失誤、缺漏的文字、標點符號等作了修改?! ”仨氄f明的是,我曾追隨先生學習、研究、實踐30多年,雖得其親炙,仍不敢說得其真?zhèn)鳌1M管為保證本書質(zhì)量,我夙興夜寐,反復揣摩,仍恐未能達到先生生前期待的完滿,但修訂畢竟是他的夙愿,因此,懇切希望讀者批評指教,以便今后繼續(xù)修訂,臻于完善。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在第一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由八章六十五節(jié),擴充為九章六十八節(jié)。把原第八章附篇改為“臨床癥狀六經(jīng)辨析(傷寒類證辨治)”,內(nèi)容作了若干調(diào)整;而把附篇放在第九章,除保留原來的針灸治療、湯藥煎服法和處方外,著重討論與傷寒辨證論治基本原則有關的一些專題。該書是《傷寒論》著名醫(yī)家、學者俞長榮先生研究和應用《傷寒論》的一部重要著作,既是俞長榮先生“臨床帶教”的范本,也是《傷寒論》的一種通俗講本??晒└鞔髮T盒W鳛榻滩氖褂?,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作者簡介

俞長榮(1919-2003),福建永泰人,中醫(yī)內(nèi)科專家。醫(yī)承家傳,后開業(yè)行醫(yī)。1956年后,曾任福建省中醫(yī)研究所文獻研究室主任、《福建中醫(yī)藥》雜志主編,福建中醫(yī)學院院長、教授、主任醫(yī)師,中華全國中醫(yī)學會第二屆常務理事、福建分會副會長、中華醫(yī)學會福建分會副會長。對《傷寒論》頗有研究。著有《傷寒論研究與臨床帶教》(即《傷寒論匯要分析》修訂新版)、《俞長榮論醫(yī)集》等著作,撰有《傷寒論精華在于診治大法》等論文。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jié)  《傷寒論》望聞問切及鑒別要點  第二節(jié)  《傷寒論》的精華:診治大法及其具體運用  第三節(jié)  《傷寒論》辨證“整體、主次與先后”第二章  太陽病篇  第一節(jié)  太陽病的意義和機轉(zhuǎn)  第二節(jié)  中風、傷寒、溫病的鑒別診斷  第三節(jié)  太陽經(jīng)證、腑證  第四節(jié)  桂枝湯的I臨床運用  第五節(jié)  麻黃湯的臨床運用  第六節(jié)  大青龍湯的臨床運用  第七節(jié)  小青龍湯的臨床運用  第八節(jié)  桂麻各半、桂二麻一、桂二越一湯的臨床運用  第九節(jié)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的臨床運用  第十節(jié)  五苓散的臨床運用  第十一節(jié)  葛根湯的臨床運用  第十二節(jié)  小建中湯的臨床運用  第十三節(jié)  太陽病發(fā)汗太過所致后果及其救治方法  第十四節(jié)  太陽病誤行吐下所致后果及其救治方法第三章  少陽病篇  第一節(jié)  關于少陽病篇的編次問題  第二節(jié)  關于少陽病篇的提綱問題  第三節(jié)  關于少陽病篇的條文問題  第四節(jié)  少陽病的意義和機轉(zhuǎn)  第五節(jié)  少陽經(jīng)證、腑證  第六節(jié)  結胸和痞證  第七節(jié)  熱入血室  第八節(jié)  小柴胡湯的臨床運用  第九節(jié)  大柴胡湯的臨床運用  第十節(jié)  五個瀉心湯的臨床運用第四章  陽明病篇  第一節(jié)  陽明病的意義和機轉(zhuǎn)  第二節(jié)  陽明經(jīng)證、腑證  第三節(jié)  梔子豉湯類的臨床運用  第四節(jié)  白虎湯和白虎加人參湯的臨床運用  第五節(jié)  豬苓湯的臨床運用  第六節(jié)  三個承氣湯的臨床運用  第七節(jié)  傷寒發(fā)黃的證治第五章  太陰病篇  第一節(jié)  太陰病的意義和機轉(zhuǎn)  第二節(jié)  太陰病的治法  第三節(jié)  理中丸(湯)的臨床運用  第四節(jié)  論“實則陽明,虛則太陰”第六章  少陰病篇  第一節(jié)  少陰病的意義和機轉(zhuǎn)  第二節(jié)  少陰寒化、熱化  第三節(jié)  少陰病應用汗、下法的意義  第四節(jié)  四逆湯類的臨床運用  第五節(jié)  真武湯的臨床運用  第六節(jié)  附子湯的臨床運用  第七節(jié)  黃連阿膠湯的臨床運用第七章  厥陰病篇  第一節(jié)  對厥陰病篇條文的見解  第二節(jié)  烏梅丸的臨床運用  第三節(jié)  當歸四逆湯的臨床運用  第四節(jié)  吳茱萸湯的臨床運用  第五節(jié)  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的臨床運用  第六節(jié)  白頭翁湯的臨床運用第八章  傷寒類證辨治  第一節(jié)  有關消化系證候的辨治    一、舌生苔    二、渴    三、咽痛    四、煩(微煩,虛煩,心煩,煩躁)    五、心中懊■    六、嘔吐    七、不能食    八、心下滿    九、腹脹滿    十、腹中痛    十一、便秘    十二、下利(自利)    十三、發(fā)黃(黃疸)    十四、霍亂  第二節(jié)  有關神經(jīng)系證候的辨治    一、頭痛    二、身、腰、骨節(jié)、四肢疼痛    三、眩暈    四、不得眠或嗜眠    五、儼語    六、發(fā)狂(如狂)    七、直視、不了了、睛不和  第三節(jié)  有關呼吸系證候的辨治    一、咳    二、喘    三、短氣、氣上沖  第四節(jié)  有關排泄系證候的辨治    一、出汗    二、小便不利  第五節(jié)  心悸及各種出血證候的辨治    一、心悸    二、各種出血  第六節(jié)  發(fā)熱的辨治    一、發(fā)熱的概念與類型    二、六經(jīng)發(fā)熱的病機及其特點    三、幾點體會與討論  第七節(jié)  惡寒、惡風的辨治    一、惡寒、惡風的概念    二、六經(jīng)惡寒惡風的表現(xiàn)    三、臨證體會第九章  附篇  第一節(jié)  《傷寒論》的流傳概況和價值  第二節(jié)  傷寒與六經(jīng)的涵義    一、傷寒的涵義    二、六經(jīng)的涵義  第三節(jié)  《傷寒論》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  第四節(jié)  《傷寒論》制方遣藥的特點  第五節(jié)  怎樣學習《傷寒論》  第六節(jié)  《傷寒論》各家注解校勘意見選評  第七節(jié)  《傷寒論》有關針灸治療的記載  第八節(jié)  《傷寒論》有關湯藥煎服法的記載  第九節(jié)  處方    (附:古今衡量比較)

章節(jié)摘錄

  《蘇沈良方》說:“此藥(小柴胡湯)《傷寒論》雖主數(shù)十證,大要其間有五證最恰當,服之必愈:一者身熱,心中逆或嘔吐者可服,若因渴飲水而嘔者不可服,身體不溫熱者不可服;二者寒熱往來者可服;三者潮熱者可服,四者心煩脅下滿或渴或不渴皆可服;五者傷寒已差后,更發(fā)熱者可服.”  劉棟說:“凡柴胡湯正證中,往來寒熱一證也,胸脅苦滿一證也,默默不欲食一證也,心煩喜嘔一證也。病人于此四證中,但見一證者當服柴胡湯,不必須其他悉具矣.”山田很贊同劉棟的見解,他說:“征之論中用柴胡諸證,有但認胸滿脅痛而施者,有但認胸脅滿不去而施者,有但認寒熱如瘧而施者,可以見其說之正矣?!薄 ∥以诔醢嬷匈澩陨蟽杉乙庖姡⒄J為小柴胡湯的適應證當是:口苦咽干目眩為一證,寒熱往來為一證,心煩喜嘔為一證,胸脅苦滿為一證,脅下痛為一證.現(xiàn)在看來,這樣說法太簡單化了,應作如下兩點補充說明:一、就條文而言,“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見于第101條。此條是接第100條并遙承第96條而來.文中“傷寒中風”四字不可忽視。自第96至104條都是記述小柴胡湯的主證、類證及鑒別證,實際是論少陽病的治療大法.傷寒中風是指少陽病.第100條少陽病而兼營血虛虧腹中急痛,里證急,故先予小建中湯,后予小柴胡湯.第101條是補充前條,意指服小建中湯后,腹中急痛解除而少陽證未罷,此時少陽證候不一定全部存在,只要見到其中主癥之一便是,不必悉具。至于少陽主證在96條已說得很清楚了。二、就實踐而言,小柴胡湯善于和解樞機而無偏勝之弊,傷寒、溫病、各科雜病均可應用,適應范圍甚廣?!暗娨蛔C”可以靈活掌握,但不是無原則的靈活。本論所謂“證”,不僅是癥狀,還內(nèi)含著病機(參見第九章第五節(jié)),掌握病機即是原則。用于外感病時,必須抓住邪在半表半里這個關鍵,用于雜病時,應抓住肝膽郁逆這個關鍵。在這兩個關鍵的前提下,但見一證可以考慮應用本方?! ”痉街魉幉窈?,功能疏肝開郁、和解表里,為寒熱往來要藥;黃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從內(nèi)而徹;半夏止嘔除逆;人參補虛,助生發(fā)之氣;甘草和中;姜、棗調(diào)和營衛(wèi)。所以,本方為外感發(fā)熱疾病呈現(xiàn)寒熱弛張或間歇熱、自覺胸脅苦悶、胃部不適、心煩喜嘔的主要方劑。

編輯推薦

  《俞長榮傷寒論研究與臨床帶教》的總論和附篇部分對《傷寒論》進行了宏觀而入微的分析,為讀者學習、把握《傷寒論》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俞長榮傷寒論研究與臨床帶教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跟隨俞長榮老中醫(yī),親自帶教傷寒論,值得一讀
  •   我們的前前任校長,雖然走了幾年了,但他對傷寒的研究在本校暫時沒人能超越的,粗看了一下,有不少作者自己的臨床心得,還配伍了一些病例,是一本很有用的傷寒指導書
  •   非常不錯,福建名醫(yī),我跟師的那專家曾經(jīng)是他的徒弟
  •   很好地 不錯 可以好好研究一下
  •   挺好的。質(zhì)量好 裝訂好 內(nèi)容豐富
  •   醫(yī)案形式可學性強,綱目分明。
  •   還是在當當買書方便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