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藥匯通

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作者:王章祿 編  頁數(shù):176  

前言

  中醫(yī)學博大精深,針灸、中藥,源遠流長。本人出身于中醫(yī)世家,曾祖王丙芝,以整骨聞名鄉(xiāng)里,父親王澤坤善長于針灸與中藥,從事醫(yī)療事業(yè)近50余年,本人自幼隨父習醫(yī),在用針灸與中藥結(jié)合療法治病方面,有些微薄的體會。有些疑難病證,針灸最捷,中藥最好,己被無數(shù)的患者所證實。本書將針灸穴性與中藥藥性,以表格對照的書寫形式呈現(xiàn)給讀者,穴性、藥性,分類、歸經(jīng),臨證應(yīng)用一目了然,便于讀者在用針灸與中藥結(jié)合治病時參考運用。  我國唐代醫(yī)學家孫思邈講過:“若針而不灸,灸而不針,非良醫(yī)也;針灸而不藥,藥而不針灸,尤非良醫(yī)也?!边@說明了在臨床辨證施治中,宜針則針,宜灸則灸,宜藥則藥。如針灸不痊愈,用藥而不速達,不能以救其急,則針灸與藥同用,用針灸與中藥結(jié)合療法,以達徹底痊愈的目的。也正如古代醫(yī)家所講:“湯藥攻其內(nèi),針灸攻其外,則病無所逃矣?!钡且氤蔀橐粋€精針灸、通中藥的良醫(yī),并非易事,特別是一些初涉中醫(yī)之士,對于一些復(fù)雜多變的疑難病證,在用針灸與中藥結(jié)合療法時,往往是手足無措。  中藥的藥性,針灸的穴性,是臨床組方和配穴的理論基礎(chǔ)。雖然古人給我們留下了一些驗方和配穴方法,但是僅靠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在汲取古人精華醫(yī)學理論、充分利用中藥藥性、針灸穴性的同時,進一步掌握藥性和穴性二者于治病中相同和相近的性能和功效,進而組織配穴和組方,并運用于臨床針灸與中藥的結(jié)合療法之中,進一步提高肌體的免疫力,這就是本書的中心議題?! ♂樉寞煼ㄅc中藥療法,在中醫(yī)學理論中是一個不可分離的整體,雖說二者是治療法則有所不同,但其論治辨證的理論,從病所、病因、病態(tài)、分類,從針刺人體穴位和中藥被人體吸收而達到的治病的功效等方面來分析,又有很多相同之處?!鹅`樞·經(jīng)脈篇》指出的:“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jīng)取之”以及《九針十二原》指出的“菀陳則除之”,就是針灸治療的基本法則。從這些經(jīng)文可以看出,治法不僅要根據(jù)虛、實、寒、熱來決定,遇到虛實夾雜的病證可以分經(jīng)推求,并且經(jīng)絡(luò)的屬性與相互關(guān)系又有陰陽表里的不同,所以說針灸與藥物的基本治法雖有區(qū)別,但同樣是在八綱的指導(dǎo)下訂立的。這又進一步說明了針灸療法與中藥療法在辨證施治中相互為用的密切關(guān)系。

內(nèi)容概要

  《穴-藥匯通——穴位-中藥釋用新法》,記錄了多年來在臨床上常用的針灸腧穴和中藥。針灸穴位功效不同,與有相同或相近功效的中藥相對照,其中有一穴對一藥,有兩穴相配對一藥。因由補、瀉、灸等手法的不同,而致功效有異,也有的一穴對多藥,分別從治病作用的分類,腧穴和藥物的歸經(jīng)功效及臨證應(yīng)用方面進行分析對照。在臨證應(yīng)用中,分別列舉了針灸配穴組方和中藥組方,以便在針灸與中藥結(jié)合療法中參考運用。   本書從穴性、藥性釋義,臨證應(yīng)用和應(yīng)用心得三個方面對針灸腧穴和中藥性能對照加以闡述。  本書將針灸腧穴和中藥性能相比較、相結(jié)合,試圖增強對針灸和中藥結(jié)合治療疾病的理解,達到增強療效的目的。內(nèi)容包括解表類、瀉下類、和解類、清熱類、祛暑類、溫里類、表里雙解、滋補類、安神類、開竅類、固澀類、理氣、理血類等17大類,并對每大類按穴位、分類、歸經(jīng)、性能、臨床應(yīng)用等逐一闡述,為方便運用,還對每章節(jié)內(nèi)容做了列表總結(jié)。本書內(nèi)容豐富,講理透徹,凝結(jié)了作者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適宜于廣大中醫(yī)師及中醫(yī)愛好者閱讀參考。

書籍目錄

第1章  解表類  一、合谷配復(fù)溜-麻黃  二、大椎-桂枝  三、太淵-紫蘇葉  四、風門(灸)-羌活  五、風府-防風  六、天柱-藁本  七、風池(瀉)-薄荷  八、少商(點刺出血)-牛蒡子第2章  涌吐類  一、手四穴(針出血)-食鹽  二、內(nèi)關(guān)(補)-藜蘆第3章  瀉下類  一、陽陵泉(瀉)配足三里(瀉)-大黃  二、豐隆(瀉)-火麻仁  三、中脘-巴豆第4章  清熱類  第一節(jié)  清熱瀉火類    一、曲澤(針出血)-石膏    二、神門(瀉)-梔子    三、上脘(瀉)-淡竹葉    四、睛明(瀉)-決明子  第二節(jié)  清熱涼血類    一、神門(瀉)配太沖(瀉)-犀角(用代用品)    二、十二井穴(針出血)-牛黃    三、大陵(瀉)配曲泉(瀉)-鮮地黃    四、金津、玉液(俱針出血)-玄參    五、間使(瀉)-牡丹皮    六、行間(瀉)配中極-赤芍    七、魚際(瀉)配太溪(補)-地骨皮  第三節(jié)  清熱燥濕類    一、合谷(瀉)-黃芩    二、神門(瀉)配曲池(瀉)-黃連    三、委中(針出血)-黃柏    四、行間(瀉)-龍膽    五、上廉(瀉)-苦參  第四節(jié)  清熱解毒類    一、足臨泣(瀉)-連翹    二、少沖(針出血)-山豆根第5章  化濕類  一、胃俞(灸)-藿香  二、足三里(瀉)配三陰交(補)-蒼術(shù)  三、足三里(瀉)-厚樸  四、膻中(灸)-白豆蔻  五、三陰交(瀉)配隱白(補)-砂仁  六、陰陵泉(補)-草豆蔻第6章  利水滲濕類  一、內(nèi)關(guān)(瀉)配三陰交-茯苓  二、水分(灸)-豬苓  三、涌泉(瀉)-澤瀉  四、大敦(灸)-車前子  五、膽俞(瀉)-茵陳  六、膀胱俞(瀉)配委中(瀉)-滑石  七、脾俞(灸)-薏苡仁  八、太溪(瀉)配風市-防?  九、少澤(瀉)-木通  十、小腸俞(瀉)-瞿麥第7章  祛風濕類  一、風府(瀉)配風市(瀉)-獨活  二、大敦配陽陵泉-五加皮  三、陽陵泉(瀉)配三陰交(補)-木瓜  四、足三里(灸)配環(huán)跳-秦艽  五、環(huán)跳(瀉)-海桐皮  六、大杼-虎骨(用代用品)第8章  溫里類  一、神闕(灸)-附子  二、隱白(補)-干姜  三、關(guān)元(灸)-肉桂  四、陰陵泉(灸)配三陰交(灸)-吳茱萸  五、中脘(灸)-高良姜  六、曲泉(灸)-小茴香第9章  開竅類  一、十宣(針出血)配四關(guān)-麝香  二、水溝-石菖蒲第10章  安神類  一、大陵(瀉)-朱砂  二、心俞(瀉)-琥珀  三、復(fù)溜(補)配頸百勞-牡蠣  四、涌泉(補)-柏子仁第11章  平肝息風類  一、肝俞(瀉)-石決明  二、百會(瀉)配太沖(瀉)-天麻  三、足臨泣(瀉)-白蒺藜第12章  理氣類  一、中脘(補)配胃俞(灸)-橘皮  二、脾俞-大腹皮  三、天樞(瀉)-枳實  四、章門(不補不瀉)-香附  五、天樞(灸)-木香  六、俞府(灸)-沉香第13章  理血類  一、隱白(瀉)-三七  二、陰陵泉(瀉)-白茅根  三、氣海(灸)配三陰交(灸)-艾葉  四、曲池(瀉)配三陰交(瀉)-川芎  五、內(nèi)關(guān)(瀉)配陽陵泉-乳香  六、支溝(瀉)-紅花  七、血海(瀉)-延胡索  八、太沖-五靈脂  九、肩井(瀉)-牛膝  十、大腸俞(瀉)-桃仁第14章  補益類  第一節(jié)  補氣類    一、神闕(灸)配氣海-人參    二、膻中(灸)配隱白(補)-黃芪    三.公孫(補)配三陰交(補)-山藥    四、三陰交(補)-白術(shù)    五、足三里(補)配三陰交(補)-甘草  第二節(jié)  補陽類    一、命門(灸)-鹿茸    二、腎俞(灸)-肉蓯蓉    三、腰陽關(guān)(補)-鎖陽    四、腎俞(補后灸)配陽陵泉-杜仲    五、懸鐘(補)配中極(補)-菟絲子  第三節(jié)  補血類    一、中極(灸)-熟地黃    二、太沖配肝俞-白芍    三、肝俞(灸)配脾俞(灸)-當歸    四、肺俞(灸)-阿膠    五、肝俞(灸)配腎俞(灸)-拘杞子  第四節(jié)  補陰類    一、魚際(瀉)配足三里(補)-沙參    二、膏盲(灸)-麥冬    三、大杼-桑寄生第15章  消導(dǎo)類  一、中脘(補)配足三里(瀉)-萊菔子  二、三焦俞(瀉)-山楂  三、申庭-麥芽  四、痞根(灸)-阿魏第16章  化痰止咳類  第一節(jié)  溫化寒痰類    一、中脘(灸)配足三里(灸)-半夏    二、豐?。a)配中脘-天南星    三、中府(瀉)-桔梗    四、尺澤(瀉)-白前  第二節(jié)  清化熱痰類    一、經(jīng)渠配風門(瀉)-前胡    二、支溝(瀉)-瓜蔞    三、云門(瀉)配水分(灸)-葶藶子    四、啞門-竹瀝  第三節(jié)  止咳平喘類    一、肺俞(瀉)配氣海-杏仁    二、痰喘(灸)-紫蘇子    三、中府(瀉)配肺俞-紫菀第17章  收澀類  一、腎俞(灸)配申極(灸)-山茱萸  二、尺澤(瀉)配太溪(補)-五味子

章節(jié)摘錄

  1.穴性、藥性釋義復(fù)溜用補法,對于潮熱,盜汗等證,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因復(fù)溜屬腎經(jīng)。腎虛補此穴,能溫。腎中之陽,升膀胱之氣,使之達于周身,外衛(wèi)自實而汗自止。在性能一欄中,此穴用補法,有補。腎氣,滋陰振陽,固精之功效。在性能一欄中,牡蠣有潛陽固澀,軟堅散結(jié)之功效。在歸經(jīng)一欄中,復(fù)溜歸屬腎經(jīng);牡蠣歸腎經(jīng),同時也入肝經(jīng)和膽經(jīng)。在治病分類一欄中,復(fù)溜配百勞歸鎮(zhèn)靜安神類的穴位;牡蠣歸鎮(zhèn)靜安神類的藥物?! ?.臨證應(yīng)用①復(fù)溜配頸百勞常用于骨蒸潮熱,汗出煩躁之證,組方:大椎、曲池、合谷、內(nèi)關(guān)俱瀉、復(fù)溜補、頸百勞補;②復(fù)溜配頸百勞也常用于瘰疬之證,組方:頸百勞灸、肩井、翳風、天井俱針、曲池、肘尖、太沖、丘墟、足臨泣;③牡蠣常用于自汗、盜汗之證,組方:牡蠣、黃芪、麻黃、小麥;④牡蠣又常用于瘰疬之證,組方:牡蠣、玄參、海藻、糯米、紅娘子、甘草。此方來自《醫(yī)宗金鑒》消核散。  3.應(yīng)用心得以上針灸組方用于治療瘰疬之證中,頸百勞用灸法,頸百勞歸膀胱經(jīng),膀胱為州都之官,氣化所出,布周身之陽氣,所以名為太陽經(jīng)。頸百勞穴歸膀胱經(jīng)又為督脈別絡(luò)手足太陽少陽之會,此穴用灸法,有調(diào)理氣道之功效。使膀胱之氣布周身,行郁氣,驅(qū)熱邪。再配以肩井穴,祛風邪,通氣塞,降肝膽之逆氣。因肩井又為手足少陽,足陽明,陽維之會穴,進入五臟。故兩穴合用又理五臟之郁結(jié)。翳風、天井二穴開通閉塞,泄三焦之實邪,理寒熱之風痹。曲池、肘尖二穴宣行氣血,搜風逐邪,舒筋利節(jié),解攣止痛,二穴相配,對經(jīng)絡(luò)客邪,氣血阻滯瘰疬之證,得以舒暢調(diào)和。太沖、丘墟、足臨泣三穴通達肝膽之逆結(jié),為瘰疬之要穴,舒筋消腫而止痛。以上諸穴相合,共達治療瘰疬之目的。用于瘰疬之證的中藥組方中,用牡蠣軟堅散結(jié)之功效,玄參滋陰降火,解熱毒而消腫,為治熱結(jié)腫毒之要藥。海藻瀉熱軟堅、行水散氣,為治癭瘤瘰疬常用藥。紅娘子通經(jīng)脈,活血行瘀解毒,治療瘰疬有很好作用,最后用甘草以瀉心火,健脾益氣,解諸毒,并用其調(diào)和諸藥,共達治療瘰疬之目的。

編輯推薦

  《穴-藥匯通:穴位-中藥釋用新法》內(nèi)容豐富,講理透徹,凝結(jié)了作者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適宜于廣大中醫(yī)師及中醫(yī)愛好者閱讀參考。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穴-藥匯通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4條)

 
 

  •   記不清是什么時候我看見過這本書了,好像是第一版吧。當時沒太在意就沒買。后來我學脈法針灸需要憑脈扎針,但是憑脈開中藥還可以,扎針灸就有點差勁。這回有了這書就好多了。能買到這書真的太高興了??芍^是如虎添翼啊。
  •   這本書把藥和穴位的作用聯(lián)系起來,開闊了思路,增加了知識。是值得看的好書。
  •   要有一點的中醫(yī)知識的值得一讀
  •   是很好的一本書啊,能實用的?。?/li>
  •   有很多歸類不太準確,穴是穴,藥是藥,畢竟兩碼事,自己學習開下思路還是不錯的。
  •   這本書是我?guī)屠蠇屬I的,據(jù)說還不錯,值得一看。一直挺喜歡中醫(yī)的,感覺中醫(yī)很神秘,隨便幾個穴位就能治病養(yǎng)生,比西醫(yī)的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好多了。
  •   可以借鑒一下,有助于對穴位的理解。
  •   大概看下,內(nèi)容應(yīng)該不錯,但書有點折了
  •   還不錯,參考看看也不錯
  •   內(nèi)容很一般了,就是題目取得新鮮一些。
    其實我一直都想知道這個作者到底是何許人也,到處都查不到的。
    現(xiàn)在我都懷疑是不是真的有這個人了。
  •   內(nèi)容新奇
  •   內(nèi)容還可以,對本職工作有幫助,謝謝!
  •   書的內(nèi)容一般,覺得實用不強,可能本人對穴位的理解不夠吧,
  •   內(nèi)容不錯;不過定價有點高;那么薄的一本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