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智慧

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當代世界出版社  作者:林語堂  頁數(shù):229  譯者:黃嘉德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老子的智慧》是林語堂向西方介紹道家乃至整個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全書闡釋了老子思想的獨特性、道家哲學與儒家哲學的不同、并強調(diào)要結(jié)合莊子研究老子。追尋中華文化之源,用經(jīng)典的智慧點亮人生。老子具有異于常人的智慧,憑借一雙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間的是是非非……

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1976),原名和樂,后改為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進上海圣約翰大學修語言學,1919年秋赴美國入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學習,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zhuǎn)赴德國人萊比錫大學學習,1923年夏獲該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正式提倡“幽默文學”。1934年辦《人間世》,次年辦《宇宙風》,并提倡半文半白的“語錄體”。1935年用英文撰寫的文化著作《吾國與吾民》在美國出版并暢銷,1936年攜全家赴美。本著“對外國人講中國文化”的宗旨,出版了介紹中國文化的《生活的藝術》一書,并編譯出版了中國的古典著作如《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莊子》等。同時還進行了多部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尤以《京華煙云》最為著名。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負責主編《當代漢英詞典》。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逝世,葬于臺北陽明山。

書籍目錄

緒論序文第一篇 道之德 第一章 論常道 第二章 相對論 第三章 無為而治 第四章 道之德 第五章 天地 第六章 谷神第二篇 道之訓 第七章 無私 第八章 水 第九章 自滿的危險 第十章 抱一 第十一章 “無”的用處 第十二章 感官 第十三章 榮辱第三篇 道之體 第十四章 太初之道 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 第十六章 知常道 第十七章 太上 第十八章 道廢 第十九章 知所屬 第二十章 天與我 第二十一章 道的顯現(xiàn)  第二十二章 爭之無益 第二十三章 同于道  第二十四章 余食贅行 第二十五章 四大法第四篇 力量之源 第二十六章 輕與重 第二十七章 襲明 第二十八章 守其雌 第二十九章 戒干涉 第三十章 戒用兵 第三十一章 不祥之器 第三十二章 道似?!〉谌?自知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濫 第三十五章 道之平 第三十六章 生命的步驟 第三十七章 天下自定 第三十八章 墮落 第三十九章 全道 第四十章 反的原則第五篇 生活的準則 第四十一章 道家的特性 第四十二章 強梁者 第四十三章 至柔 第四十四章 知足 第四十五章 清正 第四十六章 走馬 第四十七章 求知 第四十八章 以無為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 民心 第五十章 養(yǎng)生 第五十一章 玄德 第五十二章 襲常道 第五十三章 盜夸 第五十四章 身與邦 第五十五章 赤子之德 第五十六章 無榮辱第六篇 政治論 第五十七章 治求 第五十八章 政悶 第五十九章 如嗇 第六十章 治大國 第六十一章 大國和小國 第六十二章 善人之寶 第六十三章 難易 第六十四章 終始 第六十五章 大順 第六十六章 百谷王 第六十七章 三寶 第六十八章 不爭之德 第六十九章 掩飾 第七十章 不我知 第七十一章 病   第七十二章 論罰(一) 第七十三章 論罰(二) 第七十四章 論罰(三) 第七十五章 論罰(四)第七篇 箴言 第七十六章 強弱 第七十七章 張弓 第七十八章 莫柔于水 第七十九章 平治 第八十章 理想國 第八十一章 天之道想像的孔老會談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篇道之德第一章 論常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語譯】可以說出來的道,便不是經(jīng)常不變的道;可以叫得出來的名,也不是經(jīng)常不變的名。無,是天地形成的本始;有,是創(chuàng)生萬物的根源。所以常處于無,以明白無的道理,為的是觀察宇宙間變化莫測的境界;常處于有,以明白有的起源,為了是觀察天地間事物紛紜的跡象。它們的名字,一個叫做無,一個叫做有,出處雖同,其名卻異,若是追尋上去,都可以說是幽微深遠。再往上推,幽微深遠到極點,就正是所有的道理及一切變化的根本了。一、道不可名,不可言,不可談泰清問無窮說:“你懂得道嗎?”無窮說:“不知道?!庇謫枱o為,無為說:“我知道?!碧┣逭f:“你所知的道,有具體的說明嗎?”無為回答說:“有?!碧┣逵謫枺骸笆鞘裁??”無為說:“我所知的道,貴可以為帝王,賤可以為仆役,可以聚合為生,可以分散為死?!碧┣灏堰@番話告訴無始說:“無窮說他不知道,無為卻說他知道,那么到底誰對誰不對呢?”無始說:“不知道才是深邃的,知道的就粗淺了。前者是屬于內(nèi)涵的,后者只是表面的?!庇谑翘┣逄ь^嘆息道:“不知就是知,知反為不知,那么究竟誰才懂得不知的知呢?”無始回答說:“道是不用耳朵聽來的,聽來的道便不是道。道也不是用眼睛看來的,看來的道不足以稱為道。道更不是可以說得出來的,說得出來的道,又怎么稱得上是其道?你可知道主宰形體的本身并不是形體嗎?道是不應當有名稱的?!崩^而無始又說:“有人問道,立刻回答的,是不知道的人,甚至連那問道的人,也是沒有聽過道的。因為道是不能問的,即使問了,也無法回答。不能問而一定要問,這種問是空洞乏味的,無法回答又一定要回答,這個答案豈會有內(nèi)容?用沒有內(nèi)容的話去回答空洞的問題,這種人外不能觀察宇宙萬物,內(nèi)不知‘道’的起源,當然也就不能攀登昆侖,遨游太虛的境地?!保ā肚f子》外篇第二十二章《知北游》)有關道不可名的觀念,請參看二十五章。二、區(qū)別古人的智慧已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了,是怎樣的登峰造極呢?他們原以為宇宙開始是無物存在的,便認為那是最好的情況,增加一分就破壞它的完美。慢慢地,他們知道有物的存在,卻認為它們彼此沒什么異處。后來,他們曉得萬物有了區(qū)別,卻又不知道有是非的存在。但是,等到他們懂得“是非”的爭論后,道就開始虧損,這一虧損,私愛就隨之大興起來。(《莊子》內(nèi)篇第二章 《齊物論》)三、萬物皆一:意識和精神之眼魯國有一個被砍斷腳的人,名字叫做王飴,跟從他學習的弟子和孔子的弟子一樣多。于是常季問孔子說:“王飴是一個被砍去腳的人,跟他學習的弟子,和跟先生學習的弟子,在魯國各占一半。他對弟子不加教誨,不發(fā)議論,但他的弟子去的時候本是空虛無物,而回來卻大為充實。莫非世上真有這樣不用言語,沒有形式,僅用心靈來教化弟子的人嗎?他究竟是怎么樣的人呢?”孔子說:“他是圣人。我一直想去見他,卻為事所絆,不曾見著。如果看到了他,我一定要拜他為師。試想,我尚且如此,何況那些不如我的人?而且不僅是魯國,我還要率領天下的人去做他的弟子呢!”常季說:“他斷去一只腳,還能做人們的老師,一定是高人一等,所以才會如此。那么他是如何訓練自己的心靈達到這種境界呢?”孔子說:“生死是一件大事,他卻能夠控制自己的心意,不隨生死而變……他能主宰萬物的變化,并守著真正的根本大道。”常季又問:“這怎么說?”孔子回答道:“若從宇宙萬物不同的觀點來看,就是自己的肝膽也會像楚國和越國那般的不同;但是若由相同的一面去看,萬物都屬一體,當然也就沒有區(qū)分可談。能夠看到這一層,他可以不用耳目去辨別是非善惡,而把心寄托在道德之上,以達到最高的和諧境界?!八讶f物看做一體,所以不會覺得自己的形體上有什么得失,那斷了的一只腳便與失落的泥土一般。對他而言,毫不重要?!保ā肚f子》內(nèi)篇第五章 《德充符》)他所好的是天人合一,他不喜好的也是天人合一。把天人看做合一也是一,不把天人看做合一也是一。把天人看做合一,便是和天作伴,不把天人看做合一,就是和普通人作伴,明白天人不是對立的人,就叫做真人。生死是命,就好像白天和黑夜的變化一樣,乃是自然的道理,人既不能干預,又無法改變。然而,人們以為天給自己生命,便愛之若父,對天如此,對那獨立超絕的道又將如何?人們以為國君的地位比自己高,就肯替他盡忠效死,那么遇到真君又該怎么表現(xiàn)呢?泉水干了,水里的魚都困在陸地上,互相吐著涎沫濕潤對方,如果這樣,倒不如大家在江湖里互不相顧的好。因此,與其稱贊堯毀謗桀,倒不如不加批評,把善惡之念拋開而歸向大道。大地給我形體,使我生時勞苦,老時清閑,死后安息,因此,若是以為生是好的,當然認為死也是好的?。。ā肚f子》內(nèi)篇第六章 《大宗師》)四、眾妙之門大道的降生與毀滅均無原因,它有具體的事實而沒有可見的出處;有久長的淵源而沒有開始的根本;有出生的處所又看不見竅孔,但卻有具體的事實、不確的所在,這樣就構(gòu)成了空間(宇);有久長的淵源而無開始的根本,就形成了時間(宙)。有生,有死,有顯,有滅,但都無法看見顯滅的途徑,這就叫做“天門”。天門便是“無有”,而萬物就是從“無有”產(chǎn)生出來的。(《莊子》雜篇第二十三章《庚桑楚》)第二章 相對論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菊Z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丑的觀念就跟著產(chǎn)生;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不善的觀念也就產(chǎn)生了。沒有“有”就沒有“無”,“有無”是相待而生的;沒有“難”就沒有“易”,“難易”是相待而成的;沒有“長”就沒有“短”,“長短”是相待而顯的;沒有“高”就沒有“下”,“高下”是相待而傾倚的;沒有“音”就沒有“聲”,“音聲”是相待而產(chǎn)生和諧的;沒有“前”就沒有“后”,“前后”是相待而形成順序的。因此圣人做事,能體合天道,順應自然,崇高無為,實行不言的教誨。任萬物自然生長,而因應無為,不加干預;生長萬物,并不據(jù)為己有,作育萬事,并不自恃其能;成就萬物,亦不自居其功。就因為不自居其功,所以他的功績反而永遠不會泯沒。至于相對論,循環(huán)論、及宇宙變化的原則,請參看四十章老莊哲學的基本思想與實際的學說,老子所有的反面淪都起源于此。一、相對論:萬物均歸為一言語和起風時發(fā)出的聲音不同;風吹是自然無心的聲音,而說話,必定先有了意念才能發(fā)言。言語有了偏見,聽者也就無法斷定孰是孰非。無法斷定是非,說了等于沒說,那么那些言論究竟是“話”呢?還是“不是句話”?就好像初生小鳥的叫聲一樣,到底它們是有分別呢?還是沒有分別?道,因為有所蒙蔽,才有真假的區(qū)別;言語,因為有所蒙蔽,所以才有是非的爭辯。道本沒有真假,所以無所不在;言語本沒有是非的分別,所以能無所不言。道之所以蒙蔽,是因為有了偏見;言之所以蒙蔽,是因為好慕浮辯之詞,不知“至理之言”所致。所以儒墨爭辯,不外在使對方為難;對方以為“非”,我就以為“是”;對方以為“是”,我就以為“非”。如果要糾正二家的是非之辯,只有使他們明白大道,大道既無分別,他們也自無是非的爭論了。世間一切的事物都是相對的,所以彼此才有分別??磩e人都覺得“非”,看自己便認為“是”,因為只去察考對方的是非,反而忽略了自己的缺點;如果能常反省自身,一切也就明白了。只看到別人的“非”,沒有看見自己的“非”,所以總以為自己“是”,別人“非”,這種自己是、別人非的觀念乃是對立的。所以是非之論隨生隨滅,變化無定。有人說“某事可”,隨即有人說“某事不可”,有人說“這個非”,就有人說“那個是”。只有圣人能超脫是非之論,而明了自然的大道,并且深知“是非”是相應相生,“彼此”是相對卻又沒有分別的。“此”就是“彼”,“彼”就是“此”。彼此都以對方為“非”,自己為“是”,所以彼此各有一“是”,各有一“非”。那么“彼”、“此”的區(qū)別究竟存不存在呢?如果能體會“彼此”是相應又虛幻的,便已得到道的關鍵。明白大道,就可以了解一切是非的言論,皆屬虛幻,這就好像環(huán)子中間的空洞一般,是非由此循環(huán)不已,變化無窮。因此,要停止是非之爭,人我之見,莫若明白大道。

編輯推薦

《老子的智慧》是由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老子的智慧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0條)

 
 

  •   《老子的智慧》是林語堂向西方介紹道家乃至整個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全書闡釋了老子思想的獨特性、道家哲學與儒家哲學的不同、并強調(diào)要結(jié)合莊子研究老子。追尋中華文化之源,用經(jīng)典的智慧點亮人生。老子具有異于常人的智慧,憑借一雙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間的是是非非
  •   這本書是林語堂向西方介紹道家乃至整個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現(xiàn)在翻看也受益匪淺。
  •   在大學里借了兩次都沒看完,干脆買回來看了,兩位大家的智慧!---老子、林語堂
  •   很喜歡林語堂寫的書,給我如沐春風的感覺。老子是國學的典型代表人物,多多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其哲學道理將使我們受益終身。
  •   老子教人的原則在謙恭,他再三重復柔和、忍耐、爭論之無益(不敢為天下先)、柔弱的力量,和就低位的戰(zhàn)術優(yōu)勢等思想,而在莊子的理論中是絕不可能看到這些言辭的。盡管如此,我們?nèi)钥纱_信他二人的哲學基礎極為相同。莊子不是不喜歡謙恭,只是不愿說這兩個字而已。老子的不爭,正是莊子口中的寂靜、保守,及透過平和以維持精神均衡的超然力量;老子認為水是“萬物之至柔”和“尋向低處”的智慧象征,莊子則堅信水是心靈平靜和精神澄澈的征象,是保存“無為”的巨力。老子激賞失敗,表現(xiàn)失?。ɡ献邮亲钤绲膫物椉遥?,莊子則嘲笑成功;老子贊揚謙卑者,莊子苛責自大的人;老子宣揚知足之道,莊子讓人的精神在肉體之外“形而上學”中徜徉;老子無時不談“柔”勝“剛”的道理,莊子則很少提到這個主題。
  •   林語堂的筆,老子的智慧,值得一讀,
  •   老子的智慧 加上林語堂 值得一看!
  •   中國智慧分兩類,一個是無為而有為,一個是有為而無為罷了。就是說是出世和入世區(qū)別,孔子一生以救世為己任,五十才學易,才恍然大悟自覺無大過也,孔子偉大之處就在學而改之,而不改其為世之本心,單憑孔子個人的學說得不到統(tǒng)治階級所用的,弟子變通而用之,影響中國之一半。老子無為其實是無不為,說他是避世那是沒有看老子書或者沒有看懂老子書,老莊才是影響中國人內(nèi)心的東西。臺灣的陳鼓應的《老子今注今譯》和《莊子今注今譯》是目前老莊之學的基礎,楊伯峻的《論語譯注》和《孟子譯注》是有相當功底的,只有,看了原文的譯注這樣才可以看看發(fā)揮的書,才對孔孟老莊有所了解。我為什么說這兩個人呢?科班的用才,自已的功底,數(shù)十年國內(nèi)外的印證,寫書是用心血寫的,讀者是能感受到的,那些動扯西湊的只能騙騙稿費而已,現(xiàn)在浮躁的學術界,大多寫書的都在忙活應付高物價了。
    ****://blog.sina*******/u/1142984885
  •   處低實則居高,無為而治,這些都是老子的哲學和智慧,受益,經(jīng)典。
  •   林語堂的書,不錯,挺好看的,對老子充滿興趣
  •   好!看看林語堂解讀的老子,用另一種角度。質(zhì)量也很好。
  •   老子雖只區(qū)區(qū)5000字,但它卻囊括了人生、社會等多個領域的哲學思想精精髓,每次閱讀都能讓人有不同的感受。特別是其“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總能讓人品之又品。
  •   這本書包裝雖然很一般,但是里面的內(nèi)容可不一般,老子的智慧,值得我們坐下來慢慢品讀,推薦。
  •   老子的智慧,中國人的智慧!值得推薦。
  •   老子的智慧值得購買的
  •   老子的智慧 希望有收益
  •   老子的智慧值得讓現(xiàn)代人思考
  •   老子的智慧很高深
  •   老子的智慧,博大精神,好好領悟,受益匪淺
  •   用《莊子》對老子解讀很受用
  •   讓莊子來解釋老子。
  •   這是第一次在當當網(wǎng)購買書,書的外觀質(zhì)量很好,用薄塑料包裹著。書內(nèi)容也很好,王蒙以他的人生經(jīng)歷來解讀老子,幫助我這個年齡更好的理解老子。當當網(wǎng)購書值得信賴和推薦。還有我們這里的快遞也很不錯,很有耐心。
  •   向老子學習人生的哲理
  •   老子也是國學經(jīng)典之一,角度不同,見解也不同,隨便翻翻
  •   大師的作品,很全名的注釋了老子!
  •   本來就喜歡讀老子,這本書對原文的解讀也很透徹,絕對值得一讀。好書。
  •   喜歡老子看過李零的有關老子的書多看看多視野多角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理解
  •   老子很有才
  •   覺得是講老子最好的一本書
  •   寫給外國人看的書,所以想了解老子的初學者看這本書也不會很吃力
  •   老子是大智慧
  •   老子的書我都喜歡!
  •   林語堂大作,值得看和收藏。
  •   林語堂先生的經(jīng)典之作 值得閱讀
  •   林語堂的書值得一看。
  •   林語堂寫的書很好啊。裝幀也不錯
  •   很喜歡林語堂,所以才選
  •   林語堂的值得一看
  •   一直蠻喜歡林語堂的,所以這本書買得很高興,后來送給同學也很好,紙張不錯。
  •   林語堂的這個系列不錯!品相非常好!價格實惠
  •   林語堂老師有關道德經(jīng)感悟一書是市場上眾多版本中較通俗且可靠的一個版本,值得珍藏仔細品味。。
  •   曾經(jīng)看過另一本關于道德經(jīng)的書,艱澀難懂,還是林語堂大師寫得好??!
  •   不朽哲學思想,歷久彌新
  •   古賢人的智慧在于對人生的思考
  •   主要是從儒家經(jīng)典中摘錄出來整理成一個系統(tǒng)的思想體系
  •   看大家解讀智慧。
  •   智慧是什么
  •   不惑之年,讀圣賢書。品味其中的道理,活出恬淡與智慧。
  •   這本書值得看,會頓悟很多智慧
  •   書的內(nèi)容相當智慧,郵遞更是快,第二天就到了,超歡喜
  •   從新來看 與以往看時 理解不同 真的是生活的智慧
  •   帶有莊子的白話散文,看起來比較容易理解
  •   很適合入門理解,按章節(jié)編排,通俗易懂,相比于同時期的大師,在語言上林語堂先生的是最好理解的,作為解讀老莊的一家之言值得借鑒。
  •   結(jié)合莊子的學說來理解道德經(jīng),書很好,但本人由于初學,有很多東西還是無法理解,還需繼續(xù)努力
  •   大師之作,誦讀經(jīng)典,感受中華文化!
  •   名著,超值,給好多同學推薦了,都很高興。
  •   傳統(tǒng)文化,中華瑰寶,傳承千年,經(jīng)久不衰。
  •   書中自有黃金屋,偉大的思想
  •   祖國文化,需要學習
  •   林語堂的書,喜歡
  •   超喜歡林雨堂
  •   喜歡林雨堂的書,有待慢慢品讀。
  •   里外都很喜歡的一本書 值得一看和收藏
  •   中國古典文化的精粹,通過林先生讀起來更易理解。
  •   總之中國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很值得一看
  •   一個同事推薦的,他很喜歡讀這一類的書,還沒靜下心來看,期待……
  •   很喜歡的文人經(jīng)典,值得一讀
  •   了解國學經(jīng)典
  •   大師+大師的經(jīng)典
  •   好書!老莊結(jié)合。并每章注一標題。
  •   孩子很喜歡,那到手就看,讀了好幾遍了
  •   還沒有看應該是很好的書,仔細讀了以后再評價
  •   值得細細閱讀的一本書
  •   買了2本,送人一本
  •   以這么優(yōu)惠的價格買到,太感謝當當了
  •   喜歡,是本好書
  •   需要好好品味的書
  •   整體裝訂很漂亮。
  •   書不錯,物流也快,給個好評
  •   英文回譯的,淺顯易懂。
  •   很便宜的書,真值
  •   大家的作品,值得細細品味
  •   參加活動買的,性價比高!
  •   書友塑封
  •   不錯的書,有教育意義。喜歡。
  •   適合安靜下來讀,摒棄內(nèi)心的浮躁,。
  •   希望有收獲吧
  •   好書,學習了。正在閱讀。
  •   不愧是大師的作品、、
  •   聆聽大師的解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