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當代世界出版社 作者:明德 頁數(shù):291
前言
《史記》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魯迅曾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以其獨特的視角,記載了一件件紛繁復雜的歷史事件,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讓我們今天能夠有幸“目睹”二千年前的歷史演化,有幸聆聽古代智者的人生箴言。《三國志》是另一部史學名著,從學術的角度來看《三國志》無法與《史記》相比,但是小說《三國演義》的流行,讓《三國志》在普通百姓眼里也有了不同一般的意義。我們把《史記》與《三國志》放在一起,并不僅僅因為這兩部史書本身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其中所記述的那些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但是,如果你把《史記》、《三國志》儀僅當作故事書來讀,顯然忽略了其價值,也褻瀆了它們的智慧——因為至少,你可以從做人謀事的角度解讀它們,并肯定會受益匪淺。不是嗎?古代帝王管理國家自做人謀事始,志士立業(yè)求成自做人謀事始,君子修身求道自做人謀事始,老百姓安居樂業(yè)也要自做人謀事始。可以這么說,一部《史記》、一部《三國志》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做人謀事成敗教科書,惟其如此,不同身份、不同文化層次、不同時代、不同人生追求的人,都能從中找到做何種人的依據(jù),找到怎樣做人的良方。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人標榜做事的時候不談做人,做人的時候不談做事?!妒酚洝犯嬖V并啟示我們,要學會怎樣在做事的時候也能做好“人”,在做“人”的同時也能做好事——就像一個好人并不一定就能做好一件事,而一個能做好一件事的人,又不一定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一樣。本書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比了《史記》與《三國志》的做人謀事之道:一是要做個積極進取的人。做人的選擇不同,人生的境界自然迥異。我們看在《史記》、《三國志》中留名的不少仁人志士,敢于面對人生中的諸多挑戰(zhàn),他們不怨天尤人,不消極等待,以極具力度的做人姿態(tài),演繹了與眾不同的精彩人生,也給我們今天的生存之道以優(yōu)異的啟迪。二是要做個洞察人心的人。做人就要做明白人,而不能稀里糊涂。糊涂人的表現(xiàn)是,不了解周圍的人在想什么,說話辦事總與身邊的環(huán)境不合拍,以至于常常說錯話、做錯事,與他人的關系也搞得一團糟。明白人正好相反,他能洞察人心,處理與好方方面面、尤其是重點事務的關系,所以,他的人生之路就順暢的多。三是要做個講究策略的人。直來直去的性格容易受人歡迎,但如果不管對什么人、做什么事、在什么場合都直來直去,那就只有品嘗失敗苦果的份兒了。做人要首先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做事情遇到各種阻礙和變數(shù)是正常的。必須講究方法和策略,迂回一下,籌劃一番,事情就順利得多,做人就主動得多。四是要做個寬宏大量的人。做人是精明一點好還是糊涂一點好?表面看來,精明的人常占便宜,而糊涂的人經常吃虧。但《史記》與《三國志》中的大量事例告訴我們,能夠笑到最后的,反倒大多是那些度量大、肯包容、看得開的是的所謂糊涂人。聰明難,糊涂亦難;由糊涂變聰明難,由聰明變糊涂更難。確實,糊涂是一種更富智慧的做人絕學。五是做個善于保護自己的人。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歷史上哪朝哪代都有好人,也少不了壞人。好人除了做好事之外,還必須防備壞人明里暗里的攻擊與加害。否則,不但好事做不長,好人也做不長。當然,《史記》、《三國志》中關于做人謀事的學問絕不僅只這些,但通過這些解讀,可以使讀者一窺做人之道的端倪。17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一句名言:讀史使人明智。意思是說,讀史要讀出歷史的真實,讀懂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進而理性地參與歷史。今天,我們從新的角度閱讀和參悟《史記》、《三國志》,不也正是總結規(guī)律、運用規(guī)律,并“理性地參與歷史”的一種方式嗎?
內容概要
古代帝王管理國家自做人謀事始,志士立業(yè)求成自做人謀事始,君子修身求道自做人謀事始,老百姓安居樂業(yè)也要自做人謀事始。可以這么說,一部《史記》,一部《三國志》就是活生生的做人謀事成敗的教科書,惟其如此,不同身份、不同文化層次、不同時代、不同人生追求的人,都能從中找到做何種人的依據(jù),找到怎樣做人的良方。本書從做人謀事中的積極進取、洞察人心、講究策略、寬宏大量、保護自己等幾個方面為你解讀歷史,感悟人生。
書籍目錄
上篇:左手《史記》 第一章 流芳千古 以正立身 孔子:一身正氣以天下為己任 劉邦:約法三章成就一生偉業(yè) 蕭何:修身正氣齊家治國 墨子:義理并用萬事亨通 季布、荊軻:義字當先能讓侏儒變巨人 趙高:多行不義必自斃 第二章 戒貪寡欲 吃虧是福 虞公:貪蠅頭小利惹滅國之禍 宓子賤:得與失的辨證 春申君:色不可貪貪者必敗 晉惠公:占小便宜是愚蠢的表現(xiàn) 范蠡:別讓富貴成為人生禍患 子產:肯“吃虧”才能受人擁戴 第三章 寬以待人 成人達己 漢文帝:不拘小節(jié)才能慧眼識才 晉文公重耳:容人有雅量做人有絕招 范雎:及時讓賢成人之美 孟嘗君:厚待他人終有厚報 袁盎:恕人之過就是保全自己 第四章 隱忍一時 通達一世 藺相如:忍一時之屈成就千古佳話 韓信:忍過胯下之辱來日飛黃騰達 周勃:老實做人也是彰顯力量的一種方式 陳平:不把不滿寫在臉上 晉文公:學會運用以退為進的策略 越王勾踐:人生福禍相倚做人須忍辱負重 第五章 識時察勢 方圓有道 周亞夫:做人要有所堅守但也要有所保留 范雎:遠交近攻不要給自己樹立太多的敵人 伍子胥:做人不能把迂腐當力量 蕭何:知人之所忌才不會總捅馬蜂窩 張儀:引導別人按你的思路做事 曹參:有的陳規(guī)只能墨守 第六章 做人宜明 智者無敵 劉邦:善于整合各種外部力量就是最大的智慧 范雎:抓住對方弱點做文章 劉邦:彰顯力量不要走入以勇斗勇的誤區(qū) 孟子:強迫接受不如讓其自動接受 東方朔:耍賴皮的藝術 孫臏:以實擊虛獲得最大優(yōu)勢 第七章 通權達變 做人宜“活” 弦高:通權達變是成功做人的必備素質 公孫鞅:靈活地做人讓他人接受自己 呂不韋:看不透形勢就難免干傻事 陳平:應變的要點在于攻心 平原君:必要時貢獻出自己最珍貴的東西 宋義:碰壁之后要及時轉向 第八章 低調做人 謹慎處世 漢文帝:低調做人才能贏得人心 灌夫:過于張揚更容易成為靶子 主父偃:得意忘形是惹禍的前兆 孫武:功成之日即是身退之時 王翦:犯點糊涂贏得信任 張良:謙而有禮能為你制造機會 文種與范蠡:截然不同的命運下篇:右手《三國》 第一章 未事先謀 申時度勢 英雄出山依勢而謀 知己知彼穩(wěn)操勝券 切合實際量力而行 謀略之道不拘形式 為事不謀難逃敗局 以變應變謀取霸業(yè) 第二章 借力使力 借勢成事 借鬼打鐘馗借名成霸業(yè) 一紙書信借勢解圍 借力獲利亂中取勝 借人之手為我解憂 與其造箭不如借箭 自抬身價借名成事 第三章 不循常規(guī) 以奇制勝 突破桎梏銳意創(chuàng)新 正面不敵旁敲側擊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抓住要害三氣周瑜 巧用資源 因地制宜 千難萬難一拖了之 第四章 知人善任 以德服人 延攬?zhí)煜氯瞬懦删鸵皇纻I(yè) 馭人有道激出潛能 當柔則柔 當剛則剛 贏得人心以情動人 獎賞得當激勵有道 寬懷大度以德服人 第五章 順勢應時 能方能圓 做事圓融明哲保身 不懂方圓自取其禍 授人以禮終得厚禮 兩難之地折中而行 處事張狂不得善終 言而有信德行之本 第六章 大處著眼 長線釣魚 放眼長遠莫圖虛名 七擒七縱以謀大局 立足全局放眼長遠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因大棄小舍車保帥 隱忍一時通達一世 第七章 虛虛實實 真真假假 虛實難辨空城退敵 虛張聲勢聲東擊西 藏真示假兵不厭詐 周瑜詐死誘敵深入 張飛使詐粗中有細 第八章 進退有道 后發(fā)制人 認清形勢當退則退 避其鋒芒后發(fā)制敵 知止者智善退者明 以退為進欲擒故縱 欲進思退欲成思敗 欲立國先稱臣 第九章 信義為先成事之道 關羽千里走單騎人因有信所以立 來而有往取信之道 公而忘私求同存異 尊重別人尊重自己 忠字當先勇字開路
章節(jié)摘錄
上篇:左手《史記》第一章 流芳千古 以正立身孔子:一身正氣以天下為己任一身正氣之人,一般都擁有遠大的胸懷和抱負,他們以天下為己任,他們顧小家更顧大家。他們是現(xiàn)實世界有影響的人物,更是后輩們學習和效仿的楷模??鬃幽贻p的時候曾做過管理倉庫的“委吏”和管理牧場牲畜的“乘田”,都是很卑賤的小吏,但是他做得很有成績,受到魯國權臣季氏的賞識,因此升入大夫階層。當時,周天子地位衰微,諸侯專事征伐,天下禮崩樂壞??鬃恿⒅靖淖冞@個世道,建設一個天下一統(tǒng)、充滿仁愛,用禮法維持的有秩序的社會。他在50歲的時候。做了魯國的中都宰,這使他有機會實施自己的救世主張。任職才一年,就把中都治理得非常出色,四方的官吏都去向他學習。后來,他升做大司寇,并代行國相,參預治理國政。僅三個月,魯國就發(fā)生很大變化,商人不再哄抬物價,男女百姓各守禮法,社會秩序安定。這期間,他還為魯國做成兩件大事,一件是他在齊、魯兩國君主會盟時,使強大的齊國歸還了侵占魯國的領土;另一件是拆毀了魯國三個權臣中的季氏和叔孫氏的城池,使魯君的地位得到強化。孔子參預國政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是他的“救世”之舉,卻做得很有成效。這時,齊國怕魯國強盛起來對自己不利,就向魯君送“女樂”,使魯君沉湎女色,無心治國??鬃右娫隰攪呀洘o法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就決心帶領學生到其他國家,宣傳自己的救世主張,謀求得到諸侯的任用。當時,各諸侯國幾乎都是由權臣或大氏族執(zhí)政,他們怕諸侯任用孔子,侵占了自己的官位,損害了自己的利益,都極力排斥他:有的人又怕別國任用孔子,對自己國家不利,還加害于他??鬃拥叫l(wèi)國后,有人帶著手持兵器的吏卒來威脅恐嚇;孔子到宋國講道習禮,司馬桓魃派人害他;楚昭王打算任用孔子,給他封地七百里,遭到令尹(即國相)子西竭力反對??鬃舆€幾次受到圍攻,差點兒送了性命。他在各國之間奔波,席不暇暖,歷盡艱辛,但是始終執(zhí)著地堅持理想,即使身處絕境,也從不氣餒,決不屈服。有一次,孔子在陳國、蔡國之間遭到兩國大夫的圍攻,已經幾天沒有吃的,他的學生連餓帶病,都倒下了,孔子卻依然彈瑟吟唱,沒有一點沮喪泄氣的樣子。學生們看到孔子身處逆境,卻依然堅定樂觀,都非常敬佩,顏淵說:“我們老師的理想高尚遠大,不為世人所理解,但是老師卻仍然竭盡全力地推行,這才是真正的君子啊?!庇幸恍┨颖軄y世隱居的人,自以為是看透世事的“達人”,譏笑孔子的熱心救世,說他是在做根本做不成的事,所以到處碰壁,像…條喪家之犬。還勸說孔子的學生不要繼續(xù)追隨老師,也去歸隱山林,等待清平盛世的到來??鬃咏逃龑W生說:“我們是不能去與山林中的鳥獸共處為伍的,如果天下太平了,我就不會同你們‘起去改變這個世道了?!笨子柙诟鲊疾?,常常寄人籬下,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處境非常困難。他到齊國以后,齊景公打算賜給他廩丘做為食邑,他卻堅決推辭沒有接受。他對學生說:“我勸景公聽從我的主張,可是他還沒有聽從,卻要賞賜給我廩丘,他太不了解我了?!笨鬃影丫仁罏槊褚暈樽罡叩睦硐胱非?,不為榮華富貴所動搖,離開齊國到其他國家去了??鬃又苡瘟袊哪暌院螅匆娮约旱闹鲝埐荒転橹T侯所用,就回到魯國,開始專門從事教育。他打破以前只有貴族子弟才能讀書的傳統(tǒng),在平民中招收學生,培養(yǎng)了很多有才學、有品德的學生,其中的一些人被諸侯所任用,這些學生繼承老師之志,為挽救衰世而不停地奮斗??鬃訛榫仁缞^斗一生,他雖然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志向,但是他憂國憂民,為理想執(zhí)著奮斗,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崇高精神,為后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劉邦:約法三章成就一生偉業(yè)做人要厚道,這是堂堂正正做人的底線。何為厚道?是仁厚,是博大的人文關懷。劉邦深諳此道,所以他約法三章,成就了自己的一生偉業(yè)。公元前208年,被各路反秦義軍擁立為王的楚懷王命劉邦率軍西進關中,并和諸將約定:“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經過一系列戰(zhàn)斗,劉邦率軍于公元前207年相繼攻破武關、蟯關,進入關中,駐軍灞上(今陜西西安市東),秦朝都城咸陽已經近在咫尺,旦夕可下。秦王子嬰走投無路,只得拿著皇帝的玉璽、兵符和節(jié)杖,率領文武大臣前來歸降。劉邦手下的將領主張把子嬰殺了,可是劉邦說:“楚懷王之所以派我攻咸陽,就是認為我待人寬厚。再說,子嬰剛即位為秦王,作惡不多,他既然已經投降,殺之恐怕會寒了秦人的心?!闭f完,劉邦收下子嬰奉獻的玉璽,命人將其嚴加看管起來。劉邦的軍隊隨即開進咸陽,將士們紛紛爭著去搜秦朝官府的倉庫,各人都揀值錢的金銀財寶拿。只有蕭何把秦朝官府收藏的戶口、地圖等檔案材料全都妥善收集保管起來,以備將來爭奪天下和治理百姓時作為參考和借鑒。劉邦率軍闖入秦王居住的阿房宮,看見宮殿里雄偉壯觀的建筑、奢侈華麗的陳設和許多漂亮迷人的宮女,下層小吏出身的劉邦哪里到過這么好的地方,不由得目眩神迷,一進去就再也不想出來了。一連數(shù)日,將領們多次找劉邦商量事情,可劉邦總是躲在皇宮里盡情享樂,根本不接見部下。迫不得已,劉邦的部將樊噲只得硬闖皇宮,厲聲斥責劉邦道:“沛公是想長久地坐天下,還是只想過上幾天富家翁的快活日子就拉倒呀?現(xiàn)在秦朝雖然滅亡了,但天下尚未太平,各路諸侯都虎視眈眈以求一逞,沛公怎能在此高枕無憂呢?還是趕快回到軍營商量對策去吧!”劉邦不聽他的話,說:“我提著腦袋征戰(zhàn)多年,如今好不容易才過上幾天舒坦日子,你還是讓我多歇歇吧?!敝\士張良實在看不下去,在一旁勸道:“秦人無道,故而沛公得至于此。為天下掃除殘暴,當行事以儉?,F(xiàn)在剛剛入秦,就貪圖安樂,這就成了助桀為虐。常言道: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愿沛公聽從樊噲之言?!眲钜幌驅埩佳月犛嫃?,聽了他的話,立刻醒悟過來,當即下令封存秦朝官府的倉庫,派兵嚴加看管,并出宮率軍返回灞上駐扎。接著,劉邦又采納張良的建議,召集咸陽附近各縣的父老,對他們說:“你們被秦朝的殘酷法令害苦了。從今天起,秦朝的所有嚴刑峻法一概予以廢除。我跟諸位父老約法三章:第 ,殺人者償命;第二,打傷人者治罪:第三,偷盜者治罪。我軍乃吊民伐罪的仁義之師,百姓們盡管安居樂業(yè),不必驚慌?!卑傩諅冿柺芄俑蛠y兵的欺凌之苦,看到劉邦約束部屬、約法三章,都十分感激,大伙兒牽著牛羊、擔著酒菜,爭先恐后地前來犒勞劉邦的軍隊。劉邦說道:“秦朝官府的倉庫里軍需物品應有盡有,不勞父老鄉(xiāng)親們費心了?!眲袼麄儼褞淼臇|西全都拿回去。從此,劉邦在關中百姓心目中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人們唯恐劉邦不能留在關中稱王。不久,另一起義將領項羽在殲滅秦軍主力后,也率得勝之師挺進關中。項羽把對秦朝暴政的怒火全都一股腦兒地發(fā)泄在關中百姓頭上,下令殺死已經歸降的秦王子嬰,縱火焚燒阿房宮,大火三月不滅,大肆掠奪金錢美女,使民眾驚恐萬狀,大失所望。為了限制劉邦的勢力,項羽把劉邦攆到偏僻的巴蜀之地當漢王。公元前206年8月,劉邦率領漢軍重新攻入關中,關中的百姓對“約法三章”的劉邦本來就有好感,漢軍一到,大多不愿抵抗。不到三個月工夫,漢軍就重新占據(jù)了關中。從此以后,劉邦以富饒的關中作為自己穩(wěn)固的根據(jù)地,東向逐鹿中原,展開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戰(zhàn)爭,并最終戰(zhàn)而勝之,建立了西漢王朝。蕭何:修身正氣齊家治國一屋不掃,不足以掃天下,不修自身,不足以治國家,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道理,然而能做到的卻不多,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必定能成為歷史的寵兒。通過大漢王朝開國名相蕭何一生的經歷,或許我們可以對此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蕭何出生于今江蘇沛縣,在青壯年時代,即以精通文墨、為人寬厚而名聞遐邇。當他擔任秦沛令“主吏椽”時,就曾多次周濟尚未發(fā)跡的劉邦。劉邦在反秦風暴中逐漸嶄露頭角后,蕭何更是給了他莫大幫助。
編輯推薦
《左手史記 右手三國》由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一部《史記》、一部《三國志》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做人謀事成敗教科書,惟其如此,不同身份、不同文化層次、不同時代、不同人生追求的人,都能從中找到做何種人的依據(jù),找到怎樣做人的良方。 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人標榜做事的時候不談做人,做人的時候不談做事。《史記》告訴并啟示我們,要學會怎樣在做事的時候也能做好“人”,在做“人”的同時也能做好事——就像一個好人并不一定就能做好一件事,而一個能做好一件事的人,又不一定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一樣。 今天,我們從新的角度閱讀和參悟《史記》、《三國志》,不也正是總結規(guī)律、運用規(guī)律,并“理性地參與歷史”的一種方式嗎?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