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3 出版社:當代世界出版社 作者:張其成 頁數(shù):300 字數(shù):28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從世界文明古國的文化傳承來看,其他幾個文明古國的文化多半中斷了,惟有中國文化綿延不絕,可謂獨樹一幟。古圣先賢的智慧早已穿越了時間和空間,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讓這個民族總有一種獨特的思維模式和價值取向,去解讀著生命的符號和社會的密碼。人生最難把握的問題是什么?毫無疑問,人生最難把握的就是自己。每個人在生命過程中,總會萌生一些深刻的愿望,想更了解與自己有關(guān)的這一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真正的人生智慧是來自于好奇、思考、整體反省以及對生命的歷練,力求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國學是一門學問,它更是中國人的行為準則和個性表現(xiàn)。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國學,但是長期以來國學被一些人搞得晦澀難懂,甚至低級、庸俗。說到國學,為便于理解,我們不得不談到教育。國學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教育,就是教化人心,教我們怎么做人。教育是一個民族永遠值得堅定追求的事情,教育之成敗關(guān)系到民族的興衰。教育不是越多越有用,我們當然不排除全面發(fā)展,但教育的核心是“上所施,下所效”,叫做“教”;“養(yǎng)子使作善也”才叫“育”。好習慣的形成需要長期培養(yǎng)并堅持,“教之道,貴以專”。圣賢的這些教誨將會使人一生受益無窮。學而立志,學貴力行。我們對民族優(yōu)秀經(jīng)典不能敬而遠之,而要自然親近并且去努力踐行,去除那些紛繁復雜、急功近利的世俗觀念,最好以出世的態(tài)度去做入世的事情。競爭固然重要,沒有競爭就沒有今天的中國,但過分的競爭會導致戰(zhàn)爭的發(fā)生,戰(zhàn)爭必然會給人類帶來災難。人類需要安寧,世界需要和平。但當今世界沖突不斷,問題的根源不難找到,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在上世紀70年代就說過,要解決21世紀的社會問題有兩種學說,那就是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也就是說,人類只有用仁愛和慈悲才能解決世界的問題。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發(fā)表共同宣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繼續(xù)生存下去,就必須吸取2500多年前孔夫子的智慧。”一個民族的文化隨著時代的進步愈發(fā)顯出特有的生命力,這在世界史上是少有的?!案挥兄^大業(yè),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周易·系辭傳上》)一個日漸富有的國家和日益創(chuàng)新的時代,是一個社會文明的標志,但是僅有國家的富足并不等于民族的強大,只有當一個民族不斷汲取先賢創(chuàng)造的文化財富,才會擁有品性良好、高貴而有禮的國民。有錢不一定是貴族,但貴族一定有錢。讓我們回到2500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學生是這樣說的,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衛(wèi)靈公》)一個“恕”字可以讓我們堅守一輩子,對人的寬恕,是一種博大的胸懷、崇高的境界。實際上一個心中有“恕”的人,他的人生是真正快樂的、美好的!當我們沉靜下來,漫步于國學之中,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人生、事業(yè)與先賢的智慧是如此的親近。其實,任何一種文化一定都有理念的成分,把理念用象征和藝術(shù)的手法以及用純粹的思維方式變成價值的時候,我們就知道自己為何有此一生,以及最終將要完成什么目標,那么眼前的苦難又算得了什么呢?尼采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了什么而活,他就能夠忍受任何一種生活!”一個社會的彷徨源自于每個人的焦慮,而社會的和諧最終也來自于每個人內(nèi)心的自由和平等,從長遠來看,決定一個社會的最重要因素仍然是人、是人心。在這個色彩斑斕、文化多元的時代,我們需要太多的真實的孔子、大眾的孔子、和諧的孔子。人生可以平凡地度過,但平凡的人生不能沒有經(jīng)典伴讀。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凝集張其成教授多年研究陰陽五行的理論精華,語言流暢簡潔,圖文并茂,解讀輕松易懂、操作性強,是一本健康通俗、深刻睿智的國學讀物,適合大眾閱讀。 張其成教授研發(fā)的“修心開智管理系統(tǒng)”、“知變應(yīng)變決策系統(tǒng)”、“五行識人用人系統(tǒng)”,合理簡單,行之有效。他淵博的文化底蘊和你的心靈直接碰撞,會激發(fā)你的無限感悟,開啟你的智慧之門。他的培訓以道為本、以術(shù)為用;道術(shù)結(jié)合,生動有趣。 同時,張其成教授是中央電視臺、風凰衛(wèi)視、北京衛(wèi)視、山東衛(wèi)視等有關(guān)欄目主講人;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咨詢專家:北京奧組委志愿者部“中醫(yī)名家講師團”特聘專家。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企業(yè)家國學班“最受歡迎”的教授之一。曾做過上千場的國學培訓和公益演講。
作者簡介
張其成,著名國學、養(yǎng)生專家。北京中易國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教授是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咨詢專家,北京奧組委志愿者部“中醫(yī)名家講師團”特聘專家,新安名醫(yī)“張一帖”第十五代傳人,中醫(yī)泰斗任應(yīng)
書籍目錄
導論 從國學看人生一 揭開五行神秘的面紗 ·陰陽的涵義 ·五行的來源 ·五行的涵義 ·五行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 ·《尚書·洪范》中的五行功用 ·五行的相生相克二 怎樣用五行來識人 ·五行識人要考慮整體 ·整體要素有三個三 五行識人三要素之一:天時 ·納音五行 ·四柱五行 ·梅易五行 ·紫微斗數(shù)四 五行識人三要素之二:地理 ·方位五行 ·地名五行五 五行識人三要素之三:人格 ·體五行:體質(zhì)五行 ·用五行:性格五行 ·相術(shù)五行 ·血型分類 ·希波克拉底——四體液學說 ·巴普洛夫——神經(jīng)活動型說 ·五行與九型識人的比較六 如何判斷你的五行 ·潛意識的特征 ·潛意識的測試 ·潛意識的開發(fā)七 儒道佛三家識人術(shù) ·孔子識人精要 ·孟子識人精要 ·老子識人精要 ·莊子識人精要 ·佛家識人精要八 其他古賢識人法 ·姜太公“六征” ·管仲“觀人術(shù)” ·呂不韋“八觀六驗” ·劉劭“八觀” ·諸葛亮“識人七法” ·曾國藩識人九 古代帝王識人法 ·楚莊王:取大放小 ·漢高祖:知人之明 ·漢文帝:不為所惑 ·魏武帝:選立太子 ·唐太宗:識才愛才 ·宋太祖:隨處用心 ·康熙:識奸知偽 ·乾?。旱聞儆诓攀? 五行識人與現(xiàn)代運用 ·五行與團隊 ·如何組建團隊 ·忠誠勝于能力 ·從挑戰(zhàn)到卓越 ·敬業(yè)是團隊成功的基礎(chǔ)
章節(jié)摘錄
一 揭開五行神秘的面紗·陰陽的涵義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范疇。陰陽學認為,世界是物質(zhì)性的整體,自然界的任何事物包括著陰和陽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而對立雙方又是相互統(tǒng)一的。陰陽的對立統(tǒng)一運動,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發(fā)生、發(fā)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彼哉f,陰陽的矛盾對立統(tǒng)一運動規(guī)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運動變化固有的規(guī)律,世界本身就是陰陽二氣對立統(tǒng)一運動的結(jié)果。陰陽為兩儀,由太極產(chǎn)生出來?!吨芤住は缔o傳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陰陽這兩個字最早不是現(xiàn)在這種寫法,后來才用日和月來替代。陰和陽都有一個左耳刀旁。我要告訴大家,凡是帶左耳刀旁的字都跟土堆有關(guān)。也就是說,只要左邊是耳刀旁,它的本意都是土堆,無一例外。凡是右耳刀旁,都跟城堡有關(guān),是邑,邑就是城堡。所以陰陽最早的意思就是以土堆為界限,陰就是土堆的北邊,背陰的地方;陽就是土堆的南邊,朝陽的地方。也就是在山的南邊就是陽,在山的北邊就是陰,這是最早的意思。
編輯推薦
《五行識人》凝集張其成教授多年研究陰陽五行的理論精華,語言流暢簡潔,圖文并茂,解讀輕松易懂、操作性強,是一本健康通俗、深刻睿智的國學讀物,適合大眾閱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