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師說文解字

出版時間:2008年6月  出版社:當代世界出版社  作者:吳桐禎  頁數(shù):248  
Tag標簽:無  

前言

  我們每天都要說到、寫到、聽到大量的詞語,通過這些詞語我們得以表達想表達的意思,領(lǐng)悟別人想說明的意思。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并沒有準確地運用詞語,這就使我們說的話或者聽到的意思大打折扣。  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道聽途說”,就是通過“看人家怎么用,自己就怎么用”,對不熟悉的詞匯并沒有仔細地查詞典。另一個是“望文生義”,根據(jù)自己已有的字詞知識來猜測、推斷自己還不了解的其他詞匯的意思。正因為如此,也就使每一個人所掌握的詞語的質(zhì)量打了折扣,而這是非常有害的。比如,作為教師向?qū)W生講錯了就會“誤人子弟”,作為主持人和編輯向觀眾和讀者表述錯了就會“誤導視聽”,作為學生如果參加考試答錯了題也會影響成績。對詞語一知半解,錯用詞話會降低一個人的水準,甚至給工作、生活帶來很多不必要地麻煩?! 摽隙ǎ凇奥犠x說寫”中“看人家怎么用,自己就怎么用”和“望文生義”的學習詞語的方法不失為一種方法,但它有很強的局限性。它的局限性就在于忽略了詞語形成過程中曾經(jīng)歷的“千變?nèi)f化”。它讓人只是通過詞語的字面義去理解詞語意義,而不知道在字面義的內(nèi)部還有許多“制約因素”,隱含著諸多“奧秘”。不顧及這些“制約因素”而去運用和解釋詞語自然就要出現(xiàn)偏差或錯誤。本書就是指出這類常見的詞語錯誤,并對這些詞語進行追本溯源地分析,既讓讀者了解這些詞語的本源,又讓讀者了解它的發(fā)展;既了解它的“字面義”,又了解它“字面義”內(nèi)還隱含著的“制約因素”,了解它的奧秘,“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地理解這些詞語,起到“糾錯消疑”的作用?! 榱俗尨蠹乙荒苛巳?,本書采用問答的形式。這些問題主要涉及在報刊雜志、電視廣播以及教學中經(jīng)常用錯和解釋錯的詞語以及人們?nèi)粘H菀桩a(chǎn)生疑問的詞語。相應的回答不敢說百分之百地正確,但必句句有根據(jù),條條有佐證,絲毫沒有主觀臆斷。所“溯”的“本”俱注明出處,對較艱深的文言都作了解釋,故事性強,通俗易懂,即或與文字寫作無關(guān)的讀者把本書當成故事書讀也會增長認識,興味盎然。盡管如此,筆者畢竟學淺才疏,書中定有疏漏不妥之處,敬祈讀者不吝賜教。

內(nèi)容概要

  《吳老師說文解字》(卓越網(wǎng)獨家奉送)以提問的方式對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詞語進行了“溯本求源”的工作,既讓讀者了解這些詞語的本源,又讓讀者了解它的發(fā)展;既了解它的“字面義”,又了解其中所隱含的“制約因素”,“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地理解這些詞語,起到“糾錯消疑”的作用。讓讀者避免在生活中寫錯、用錯。本書句句有根據(jù),條條有佐證,所“溯”的“本”俱注明出處,對較艱深的文言都作了解釋,故事性強,通俗易懂,即或與文字寫作無關(guān)的讀者把本書當成故事書讀也會增長認識,興味盅然。

作者簡介

  吳桐禎,北京市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yōu)秀語文教師,曾任北京市語文教學研究會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語文教學法研究會培養(yǎng)語文自學能力研究中心學術(shù)顧問。主編并出版了《語文自學教材》、《教學指標》、《中學生閱讀訓練序列》、《中學生作文訓練序列》、《語文自學能力培養(yǎng)法》、《少年古詩詞選讀》、《培養(yǎng)語文自學能力教學法》(錄像帶)、《特級教師語文輔導》(VCD)等多部關(guān)于語言、文字類的書籍及錄像帶、VCD等。

書籍目錄

A“哀鴻”為什么能比喻流離失所的災民?“愛屋及烏”是因愛屋子而連屋上的烏鳥也愛嗎?“安分守己”是守自己的什么?為什么是“按部就班”而不是“按步就班”?B兩方拉一條粗繩,為什么叫“拔河”?“拔云眼中釘”寫成“拔去眼中丁”對不對?為什么用“百尺竿頭”比喻極高處?為什么失敗稱為“敗北”?是“板蕩顯忠臣”還是“坦蕩顯忠臣”?和某人只見過面無深度為什么稱為“半面之識”?女婿是因為不是親生子才稱“半子”嗎?為什么“爪牙”由原來的褒義詞發(fā)展到今天變成了貶義詞?鮑魚不是名貴魚嗎,為什么用于“鮑魚之肆”?為什么稱始祖為“鼻祖”,稱遠孫為“耳孫”?為什么要慎用“閉門羮”這個詞?為什么用“必操左券”預祝人勝利或判斷人必獲勝利?“陛下”、“閣下”為什么含有尊敬之意?“表寸心”是謙詞嗎?是表達一點兒心意嗎?“勃然變色”是因為發(fā)怒而變了臉色嗎?“不信邪”是古語還是今語?“不可一世”的“一世”是一個世界嗎?“不可思議”是貶義詞嗎?“不以成敗論英雄”是人失敗后的自我安慰之語嗎?“不屑”的“屑”與“紙屑”的“屑”含義相同嗎?“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寡”是指財富少嗎?“不齒于人”是不被人們提起嗎?“不修邊幅”是衣裳邊兒破了而不加以修理嗎?C“慘無人道”、“慘不忍睹”的“慘”都是凄慘的意思嗎?“蒼黃”與“變化無?!焙胃桑俊吧n生”為什么被指代老百姓?“草長病牛羊”這句話合理嗎?“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字面義和實指義有多大距離?“差強人意”是稍稍不讓人滿意嗎“車載斗量”不是載的少嗎?為什么卻是形容多的?“沉魚落雁”是魚、雁嫌自己不美而沉、落嗎?“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池魚”是怎么回事?“乘龍佳婿”說的是誰乘龍?“魑魅魍魎”是四種怪物嗎?“癡人說夢”是癡呆人說夢話嗎?為什么“尺布斗粟”可以指兄弟不和?“出類拔萃”的“萃”是精華的意思嗎?“出人頭地”是高出人一頭的意思嗎?為什么要慎用“處心積慮”一語?為什么用“吹牛”指愛說大話,用“拍馬”指取悅于人?為什么稱捧人為“吹噓”?“蠢蠢欲動”是蠢笨的敵人(壞人)準備搗亂嗎?D為什么稱行(hang)家里手為“大方之家”?“大手筆”、“如椽之筆”、“椽筆”、“大筆”含義相同嗎?“大放厥詞”的“厥”是錯誤的意思嗎?“大器晚成”的“器”指的是器具嗎?“大觀”可以指人嗎?文章為什么論塊,為什么有“大塊文章”之說?為什么“大快朵頤”能形容吃得很滿意?為什么不可輕易地稱呼人為“大師”?“待人接物”是對待人和接受物嗎?“待字閨中”的“字”是指婚書嗎?“丹心碧血”的“碧”為什么能形容血的顏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哪句話正確?“道聽途說”只是在路上聽到了別人說的話嗎?為什么用“登龍門”稱頌考試達到某一等級者?“雕蟲小技”的“雕蟲”指的是文章嗎?哪一種情況才算是“掉書袋”?女婿為什么稱“東床”,又稱“令坦”?“東”、“西”是兩個方位詞,為什么合起來倒成了一切物件的泛稱?“東道主”、“東家”、“做東”,為什么凡與主人有關(guān)的都與東有關(guān)?“動天地,感鬼神”只能用來形容英雄人物嗎?形容人膽大常用“斗膽”,是由文學夸張而來的嗎?“獨占鰲頭”為什么用龜鱉之頭代指第一?獨眼者與龍有什么關(guān)系?為什么隨意編造叫“杜撰”?是“歡渡春節(jié)”還是“歡度春節(jié)”?“頓開茅塞”的“茅塞”是比喻人的頭腦的嗎?“咄(duo)咄逼人”的“咄咄”是指兇狠的話嗎?E凡是壞消息都可用“噩耗”指代嗎?“恩同再造”的“再造”是再造一個“我”嗎?“耳提面命”的“提”是拎著嗎?F“發(fā)憤”與“發(fā)奮”含義相同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防備百姓說話嗎?“風雪載途”的“載”是裝載的意思嗎?“風聲鶴唳”只是兩種聲音,為什么能有驚慌失措的意思?“風馬牛不相及”一詞為什么要慎重使用?“風流”為什么既是褒義詞又是貶義詞?“馮婦”是女子嗎?“膚淺”是像肉皮兒那么淺嗎?為什么說夫婦如賓友,兄弟則如手足?z只是被判了死刑但尚未執(zhí)行的人能說他“伏法”了嗎?“斧正”作為謙詞謙在何處?帝王的女婿和馬有什么關(guān)系?G“甘拜下風”與“五體投地”含義相同嗎?“肝膽相照”的“肝”和“膽”怎么能相照?“剛愎(bi)自用”的“自用”是自作主張嗎?“高足”為什么用“足”代指弟子?“高屋建瓴”的“建”是修建之意嗎?“各得其所”的“所”是處所嗎?“鉤玄提要”的“玄”與“要”含義相同嗎?“狗尾續(xù)貂”可以理解為以壞充好嗎?“呱呱墜地”的“呱”應怎樣讀?“沽名釣譽”、“待價而沽”,兩詞語中的“沽”為什么語義正相反?“骨瘦如柴”是說骨頭很瘦嗎?“冠冕堂皇”的“堂皇”是形容“冠冕”的嗎?“鬼才”和“人”怎么能掛上鉤?“國寶”與“國器”沒有區(qū)別嗎?H“孩提”是“提孩”的倒裝嗎?為什么稱男子為“漢子”?“沆瀣(hang xie)一氣”能比喻氣味相投嗎?“河東獅吼”可用來比喻一切兇悍女人嗎?“和為貴”的“和”是和睦、和平之意嗎?“哄堂大笑”是笑聲充滿一個大堂嗎?為什么用“花甲”指六十歲?為什么婦女懷孕可稱“身懷六甲”?是“畫虎不成反類狗”還是“畫虎不成反類犬”?“華氏同功”、“扁鵲再世”、“和緩之家”均可用來稱頌良醫(yī)嗎?“化干戈為玉帛”的“干戈”怎么能成為“玉帛”?“患得患失”既已“得”著了,為什么還“患”?“黃泉”的“黃”是因為泥土是黃色的緣故嗎?可以用“黃雀在后”比喻民警抓獲盜竊犯嗎?“回天之力”、“無力回天”的“回天”,是把天翻轉(zhuǎn)過來嗎?使出“渾身解數(shù)”是使出全身的解脫方法嗎?J今天稱職務的高低時用“級”,這“級”由何而來?“疾風知勁草”的“疾風”與“勁草”各代指什么?“急于星火”的“星火”與“急”有何聯(lián)系?對于“表演藝術(shù)家”的“家”,現(xiàn)在是否有濫用的情況?“間不容發(fā)”為什么能比喻極其危險?“將領(lǐng)”和“將軍”有區(qū)別嗎?“結(jié)發(fā)夫妻”的“結(jié)發(fā)”是指夫婦倆的頭發(fā)纏在一起嗎?為什么“解鈴還須系鈴人”?  ’墨塊上所印的“金不換”是墨塊的品牌嗎?“斤斤計較”是一斤一斤地計較嗎?“涇渭分明”的“涇”與“渭”,哪個清哪個濁?四國賽中中國女足名列第四.可稱中國女足“敬陪末座”嗎?“赳(jiu)赳武夫”能用來形容英雄人物嗎?為什么稱皇帝為“九五至尊”而不稱“一百至尊”?“舉案齊眉”怎么有了夫妻相敬的意思??為什么稱優(yōu)秀演員為“角(jue)兒”?“君子之交淡如水”是指彼此間不親密嗎?K凡創(chuàng)立學派的人都與“開山”有關(guān)嗎?“康莊大道”可以實指人走的真正大道嗎?“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刻”與今“一刻鐘”的“刻”相同嗎?“空穴來風”是從洞穴里來的風嗎?“空洞無物”是貶義詞嗎?“不積跬(kuI)步”是不積累半步嗎?KLMNOPQRSTUVWXYZ

章節(jié)摘錄

  A  “哀鴻”為什么能比喻流離夫所的災民?  “哀鴻”源于《詩經(jīng)?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币馑际钦f:大雁飛呀飛,嗷嗷其聲悲。這些賢明的人,說我真辛勞?!鞍А比∽栽姷牡诙?,有悲傷、痛苦之意;“鴻”取自第一句,即鴻雁。鴻雁是候鳥,它要秋去南方,春去北方,有流離之苦。韓愈在《鳴雁》詩中用“嗷嗷鳴雁鳴且飛,窮秋南去春北歸”表達災民流離之苦。因此,后人用“哀鴻”比喻流離失所、痛苦不堪的災民。  “愛屋及烏”是因愛屋子而連屋上的烏鳥也愛嗎?  從字面上講是這個意思,但不能這樣理解。“愛屋及烏”是從《尚書大傳?大戰(zhàn)》的“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或王守仁(《象祠記》中的“君子之愛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烏”節(jié)縮來的。它的原義,前者是:愛人,同時也愛了這個人屋上的烏鳥,后者是:君子愛人,推及到愛他屋上的烏鳥。所以“愛屋及烏”的“愛”是愛人,“及烏”是推廣愛的意思。《象祠記》中的那句話是由靈、博兩個地方還保留有“象祠”引出的。象是古代舜的同父異母兄弟,傳說象對父母不孝,對他哥哥舜傲慢不敬。但為什么靈、博兩地還保留著象的廟,對象很尊敬呢?于是王守仁推想:君子的愛人推及于愛他屋上的烏鳥,更何況對待圣人(指舜)的弟弟呢?如果把“愛屋及烏”的“愛屋”理解為愛屋子,那就大失原義了?!  鞍卜质丶骸笔鞘刈约旱氖裁矗俊  鞍卜帧笔前彩乇痉?,如白居易《詠拙》:“以此自安分,雖窮每欣欣。”“守己”與“守身”相近?!笆厣怼笔菨嵣碜詯?,使不為外物所移?!睹献?離婁》有:“守孰為大,守身為大?!焙笥伞笆厣怼蓖啤笆丶骸?,可以認為:“守己”乃是遵守合于自己身份的規(guī)矩,不越格?!鞍卜质丶骸眲t可理解為:安于本分,遵守合于自己身份的規(guī)矩?!鞍卜质丶骸倍嘁娪诿髑宓男≌f中。如《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的“如今再說一個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即是?! 槭裁词恰鞍床烤桶唷倍皇恰鞍床骄桶唷保俊 ∫驗椤鞍床烤桶唷庇伞段倪x?陸機》:“然后選義按部,考辭就班”中節(jié)縮而來?!安俊笔情T類的意思,如“經(jīng)、史、子、集”即是四部;“班”是排列等級,引申為依次,《國語?周語上》:“太史贊王,王敬從之。王耕一坺(ba),班三之,庶民終于千畝?!笔钦f:太史在前引導,天子恭敬地跟在后面。天子耕一下,百官依次每人耕三下,輪到庶民就耕完了整片籍田。其中的“班”即是依次之意。這樣《文賦》中的那句話直譯就是:然后選擇意義按照門類,考究詞句依照次序,意譯就是:寫文章時結(jié)構(gòu)要安排得當,選詞造句要合乎規(guī)范?!鞍床烤桶唷币灿脕硇稳葑鍪掳凑找欢ǖ捻樞?。如將“按部就班”改為“按步就班”,則不是《(文賦》所指的原義了,可理解為:按照步驟,依照次序。按照“語言是發(fā)展的”這一規(guī)律,雖失原義,亦非大謬,但應以貼近原義者為佳?! 煞嚼粭l粗繩,為什么叫“拔河”?  《隋書?地理志下》中有這樣的記載:“楚又有牽鉤之戲,云從講武所出。楚將伐吳,以為教戰(zhàn)?!逼渲械摹盃裤^之戲”即是演變成為拔河游戲的最早的活動。這一活動起源于水軍,通過這一活動,水軍既可娛樂健身又可“講武”“教戰(zhàn)”(實戰(zhàn)演習)?;顒有问绞侨撕痛g的拖拔。后來這種活動由水上發(fā)展到陸地,由水軍發(fā)展到民間;由拖船(牽鉤)改為兩方拉一條粗繩。由于這種活動由水中、由“講武”“教戰(zhàn)”演變而來,再加上這種活動確實可以鼓動兩方“力拔山河”之氣,所以有人就給起了“拔河”這樣一個氣勢磅礴的名字。據(jù)《新唐書》、《資治通鑒》等書可知,“拔河”這一活動也被引入宮廷。從《封氏聞見記》一書所述的情況看,當時“拔河”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和今天一樣,用長四五十丈的粗繩,由兩方參賽人對面而挽,中間立大旗為衡量粗繩移動的標志點,以顯示粗繩的中點向哪一方移動從而決定勝負,另一種是粗繩的兩頭分別分出許多小繩套,可以套在人的肩膀上,然后兩方的人同時背對背向前拖,被拖得倒退的一方為負?!  鞍稳パ壑嗅敗睂懗伞鞍稳パ壑卸 睂Σ粚Γ俊 蓚€都對,都有根據(jù),而且“眼中釘”或“眼中丁”都指的是憎恨的人。據(jù)《新五代史?趙在禮傳》:“在禮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罷去,宋人喜而相謂日:‘眼中拔釘,豈不樂哉?!ㄚw在禮在宋州為官,殘害百姓,不久,在禮被罷官,宋州人非常高興,互相厭賀說:‘把眼里的釘子拔除了,怎么能不高興呢?!薄囤w在禮傳》就是“眼中釘”的出處。另據(jù)楊慎《古今風謠》:“宋真宗時童謠:‘欲得天下寧,須拔眼中??;欲得天下好,無如召寇老’?!边@《古今風謠》又是“眼中丁”的出處。上述童謠說的是:宋真宗在位,丁謂專權(quán),丁謂怕寇準妨礙他,就把寇準調(diào)往雷州去了??苷{(diào)走后,人民十分不滿,就編了指斥丁謂的歌謠。當時“釘”、“丁”可通假,而且讀出來更不能分辨是此“丁”還是彼“釘”,所以丁謂聽了也無可奈何,不便明說“拔去眼中丁”就是指的自己。其實眼中并不能生“釘”,真正能生的乃是“疔”?! 槭裁从谩鞍俪吒皖^”比喻極高處?  “百尺竿頭”乃佛家語。它的字面義是“百尺高的竿子的頂端”。佛家語用以指極高處,比喻道行修養(yǎng)到達極高境界。此語常與“更進一步”、“復進一步”連用,用來勉勵人在工作和學習上不要滿足于已取得的成績而要繼續(xù)努力,更求上進。《景德傳燈錄?湖南長沙景岑(cen)號招賢大師》中的“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修行已然達到極高的地步還須要再進步,十方世界才是全身)”是此語的出處。后來人們活用此語后出現(xiàn)了各種情況:如宋?朱熹《答鞏仲至》的“故聊復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之勢也(所以姑且再談一談它,或許可以小助于繼續(xù)努力,更求上進的趨勢)”。此處是“百尺竿頭”與“更進一步”搭配。明?高琦《文章一貫勢:“末梢文字,最嫌軟弱,更須百尺竿頭,復進一步。(文章的結(jié)尾處,最忌諱收結(jié)無力,此處更應該在已有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提高。)”此處是“百尺竿頭”與“復進一步”搭配。《(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的“后人見了這本傳奇,亦曾題過四句偈(ji)語,為作者緣起之言更進一竿云”。此處干脆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簡化成為“更進一竿”?! 槭裁词》Q為“敗北”?  這與“北”字的含義有關(guān)。“北”在甲骨文里像兩個人背對著背。今日的楷書“北”仍可以讓人想象到“二人背對著背”。《說文解字》也說:“北,從二人相背?!庇纱丝芍氨薄本褪恰氨场钡脑?。由于“北”有以背向著對方的意思。因而把“敗”和“北”連結(jié)起來它就有失敗了讓人追著跑,也就是逃跑的意思。如《列子·力命》中,管子講鮑叔牙如何對待他時說:“吾嘗三戰(zhàn)三北,鮑叔牙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我曾經(jīng)與敵人三次戰(zhàn)斗三次敗逃,但鮑叔牙不認為我是膽怯,他知道我有老母需要我奉養(yǎng))?!贝酥兄苯佑谩氨薄贝皵”薄?。再如《史記?項羽本紀》:“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我身經(jīng)七十多次戰(zhàn)斗,抵抗我的被我打敗,我進攻時必然把對方征服,從來沒有失敗過)”。此中則用了“敗北”。  是“板蕩顯忠臣”還是“坦蕩顯忠臣”?  某電視劇中一個民國初年的國務總理和一個副總理對話,這位總理的話中有“疾風知勁草,坦蕩顯忠臣”之語。這里顯然是把“板蕩顯忠臣”誤為“坦蕩顯忠臣”了。這兩者雖僅是一字之差,但意義相差得太大了?!鞍迨帯弊钤绯鲎浴对娊?jīng)?大雅》的兩篇詩名,一篇為《板》,一篇為《蕩》,內(nèi)容都是揭露周厲王無道的。周厲王無道造成亂世,這樣后人就把這兩篇寫亂世的詩的篇名連起來代指政局混亂,社會動蕩不寧。“板蕩顯忠臣”即是亂世把忠臣呈顯出來。如岳飛《五岳祠盟記》有“自中原板蕩”之語,這“板蕩”就是指中原政局混亂,社會動蕩不寧?! 『湍橙酥灰娺^面無深交為什么稱為“豐面之識”?  “半面之識”語出《后漢書?應奉傳》,其中談到應奉這個人記憶力特別好,他從小到大,凡所經(jīng)歷的事一概不忘。他讀書一次能看五行,看過不忘。他在當決曹史時,行經(jīng)四十二個縣一次記錄了近千個囚徒的情況,回來以后,太守問他囚徒的情況,他能把每個囚犯的姓名、犯罪輕重,一點都不錯地說清楚。有一次應奉去見袁賀,袁賀沒在家,但袁賀家門內(nèi)有人在造車,造車匠從門縫里露出半個臉來瞅他,數(shù)十年后,應奉和造車匠在路上相遇,應奉立刻就把造車匠認出來并招呼車匠。這“半面之識”就是從《后漢書·應奉傳》文中的“匠開半戶出半面視奉”而來。后來人們就稱見過一次面或相識未深為“半面之識”?! ∨鍪且驗椴皇怯H生子才稱“豐子”嗎?  從“半子”的出處看,沒有不是親生的兒子才稱為半子的意思?!鞍胱印闭Z出《舊唐書?回紇(he)傳》:“時回紇可汗喜于和親,其禮甚恭,上言昔為兄弟,今為子婿,半子也。”唐德宗下詔書把成安公主下嫁給回紇可汗?;丶v可汗對于唐朝與回紇和親非常高興。他對唐王十分地恭敬,對唐王說:以前我們是兄弟的關(guān)系,現(xiàn)在把咸安公主嫁給我,我即成了子婿,是半個兒子啊!“半子”乃是由“兄弟”一下子變?yōu)椤白有觥钡墓Ь粗Z。由于回紇可汗自稱“半子”而且他的地位也很高,后來就以“半子”代指女婿。民間所說的“一個女婿半個兒”、“姑爺有半子之勞”等語均源于此?! 槭裁础白ρ馈庇稍瓉淼陌x詞發(fā)展到今天變成了貶義詞?  就語言發(fā)展的觀點來說,詞義乃是一個永遠在競爭、替換以及分化的過程。某詞的出現(xiàn)有一定原因,而詞義的分化甚至被別的詞義替換也有它一定的原因。鳥獸有爪牙,這是鳥獸生存必須憑借的工具。因此古漢語根據(jù)“爪牙”一詞的效用,將其引申使用,用來指代君王的得力助手、武將、勇士,也就是說稱誰為“爪牙”誰就是君王生存必須憑借的工具,、因此這“爪牙”一詞乃是褒義詞。如《詩經(jīng)?小雅?祈父》即有“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轉(zhuǎn)予于恤?靡所止居”之句。這句話是衛(wèi)士向祈父(官名)抱怨:“我”身為王的爪牙之士,為什么調(diào)我到這憂愁之地,使我無法安居?此外《資治通鑒》在寫到吳黃武元年破蜀有功的陸遜時,有“此諸將或任心腹,或堪爪牙,或是功臣”之句,此句把“爪牙”、“心腹”、“功臣”并列,可以看出直到宋朝“爪牙”仍是贊譽之詞。  但后來由于官僚體系的出現(xiàn)并正?;约肮倭胖R分子自主價值的逐漸提升,再加上“爪牙”畢竟是鳥獸身上的一部分,所以作為文臣武將的官僚知識分子,不再愿意用“爪牙”來比喻自己,在“爪牙”與“武將”、“勇士”等詞之間他們寧愿用“君王的得力助手”、“武將”、“勇士”來指代自己,而把“爪牙”一詞讓給別人。這樣“爪牙”一詞就開始分化,直到現(xiàn)在此詞的褒義方面完全被“武將”、“勇士”等詞所代替而變成了偏重比喻壞人之幫兇的貶義詞。  鮑魚不是名貴魚嗎,為什么用于“鮑魚之肆”?  “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如同進入了賣鮑魚的店鋪,在里面呆長了就會聞不到鮑魚的腥臭味)”,這句話在劉向《說苑·雜言》和《孔子家語》中都用來說明和壞人一起呆的時間長了,受壞人影響,就會對壞人的舉動習以為常?!磅U魚之肆”由賣鮑魚的店鋪發(fā)展為比喻壞人聚居的地方,又發(fā)展為比喻不良的環(huán)境。為什么“鮑魚之肆”得到了這樣的發(fā)展呢?這是因為古代“鮑魚之肆”的“鮑魚”并不是今天作為名貴魚的“鮑魚”,而指的是腌漬的成魚。這種魚年深日久會有一種腥臭味,所以賣這種魚的店鋪自然會有腥臭味。談到“鮑魚”的腥臭味,有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我們不能不提起,那就是載于《史記?秦始皇本紀》的“始皇崩于沙丘平臺”事件。秦始皇出游,七月暑天死在了距離長安兩千余里一個叫沙丘平臺的地方。丞相李斯因為秦始皇死在了路上怕“諸公子及天下有變”,所以對始皇的死沒有公布,用車拉著尸體往長安走,一切如常。百官奏事都由宦官接下,但是有一件事瞞不了,那就是let久尸體會發(fā)臭,因此李斯“乃詔從官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也就是下詔書讓隨從官員弄了十斗咸魚放在車上,用咸魚味來掩沒尸體的臭味。既然“鮑魚之肆”的“鮑魚”不是今天名貴的鮑魚,那么今天的鮑魚古代稱為什么呢?據(jù)史料載,古代乃稱為鰒(fu)魚。  為什么稱姑祖為“鼻祖”,稱遠孫為“耳孫”?  人在胎里,鼻先成形,與“始”有關(guān),故稱始祖為“鼻祖”。遠孫因離得太遠,已在玄孫之外,查輩分不能一一查出,只是“耳聞”,故稱“耳孫”。“鼻祖”語出《漢書?揚雄傳上》:“有周氏之嬋嫣兮,或鼻祖于汾隅(和周文王有族親,始祖在汾隅)?!薄  岸鷮O”語出《漢書?惠帝紀》:“上造以上及內(nèi)外公孫耳孫,有罪當刑。(上造這種第二級爵位以上的人和他們的孫子外孫直到耳孫,有罪時要受刑。)”另外《爾雅》認為: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昆孫,昆孫之子為仍孫。耳孫即仍孫,為八世孫。  為什么要慎用“閉門羹”這個詞?

編輯推薦

  為了讓大家一目了然,本書采用了問答的形式。這些問答主要涉及在報刊雜志、電視廣播以及教學中經(jīng)常用錯和解釋錯的詞語,還有人們?nèi)粘H菀桩a(chǎn)生疑問的詞語。本書指出常見的詞語錯誤,并對這些詞語進行追本溯源的分析,既讓讀者了解這些詞語的本源,又讓讀者了解它的發(fā)展;既了解它的“字面義”,’又了解其中所隱含的“制約因素”,“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地理解這些詞語,起到“糾錯消疑”的作用。 本書所作的答問句句有根據(jù),條條有佐證,沒有絲毫主觀臆斷。所“溯”的“本”俱注明出處,對較艱深的文言都作了解釋,故事性強,通俗易懂。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吳老師說文解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