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心造化

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龍門書局  作者:余光中  頁數(shù):38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寸心造化》為著名華語散文家余光中的散文自選集?!洞缧脑旎贩至鶄€部分:人物,憶文壇舊友軼事與另一段城南舊事。行旅,描旅行游走的怡情景致與人文風貌;文藝,賞西方繪畫戲劇詩歌經(jīng)典傳世佳作;縱筆,抒那雨那土那山那石的靈性與傳奇;諧趣,侃世相諷世事戲古人并幽自己一默;宏觀,訴天方飛毯游歷東西后的鄉(xiāng)情鄉(xiāng)愁。

作者簡介

余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年重九生于南京。母親與妻子為常州人,故亦以江南人自命??箲?zhàn)時在四川讀中學,感情上亦自覺為蜀人。曾謂:“大陸是母親,臺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br />1952年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yè),1959年獲愛荷華大學藝術(shù)碩士學位。曾在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美國各地任教大學。詩、散文、評論、翻譯均擅,已出版專書五十種,近年在大陸亦出版作品選集逾三十種。詩文多篇列入海峽兩岸的大、中學語文課本。詩作譜成歌曲亦有十多首,尤以《鄉(xiāng)愁》《鄉(xiāng)愁四韻》《民歌》《回旋曲》等流傳最廣。所譯王爾德喜劇《不可兒戲》在港、臺演出多次。

書籍目錄

導言/余光中的繆斯
人物
阿拉伯的勞倫斯……
論瓊·貝茲……“聽,這一窩夜鶯”之一……
沙田七友記……
愛彈低調(diào)的高手——遠悼吳魯芹先生
文章與前額并高
仲夏夜之噩夢
另一段城南舊事
行旅
南太基
登樓賦
風吹西班牙
滿亭星月
山國雪鄉(xiāng)
黃繩系腕——泰國記游之二
橋跨黃金城
金陵子弟江湖客
文藝
縱筆
諧趣
宏觀

章節(jié)摘錄

  有一天,在布拉格擁擠的地鐵車上,見一千瘦老者聲色頗厲地在責備幾個少女,老者手拉吊環(huán)而立,少女們則坐在一排。開始我們以為那滔滔不絕的斯拉夫語,是長輩在訓晚輩,直到一位少女赧赧含笑站起來,而老者立刻向空位上坐下去,才恍然他們并非一家人,而是老者責罵年輕人不懂讓座,有失敬老之禮。我們頗有感慨,覺得那老叟能理直氣壯地當眾要年輕人讓座,足見古禮尚未盡失,民風未盡澆薄。不料第二天在同樣滿座的地鐵車上,一位十五六歲的男孩,像是中學生模樣,竟然起身讓我,令我很感意外。不忍辜負這好孩子的美意,我一面笑謝,一面立刻坐了下去。那孩子“日行一善”,似乎還有點害羞,竟然半別過臉去。這一幕給我的印象至深,迄今溫馨猶在心頭。這小小的國民外交家,一念之仁,贏得游客由衷的銘感,勝過了千言不慚的觀光手冊??嚯y的波希米亞人,經(jīng)歷了納粹的凌虐折磨,竟然還有這么善良的子弟?! 〉讲祭竦谒奶斓耐砩希覀兂说罔F回旅館。車到共和廣場站(Namesti Republicky),五個人都已下車,我跟在后面,正要跨出車廂,忽聽有人大叫“錢包!錢包!”,聲高而情急。等我定過神來,隱地已沖回車上,后面跟著茵西。車廂里一陣驚愕錯亂,只聽見隱地說:“證件全不見了!”整個車廂的目光都猬聚在隱地身上,看著他抓住一個六十上下的老人,抓住那老人手上的棕色提袋,打開一看--卻是空的!  ……

編輯推薦

  華語散文名家余光中散文自選集,在那片華山夏水笑過哭過的日子,收驚喊魂似的,永遠在字里行間叫我的名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寸心造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條)

 
 

  •   寸心造化——余光中的散文集。他的詩很多人都知道,但他的散文未必很多人都讀過。在一個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中對余光中有了更多的了解。這本書涉及到人物、行旅、文藝、縱筆、諧趣、宏觀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鄉(xiāng)愁是必不可少的。
  •   收放自如余光中真自己的心流露
  •   很喜歡余光中的風格,相信此書定會有所幫助。
  •   散文就是需要一定的心情來看
  •   這套書這書還不錯,值得一讀,謝謝!
  •   書應該不錯,讀讀增加自己文化素養(yǎng)
  •   喜歡那份細膩。
  •   內(nèi)容編排較完整,印刷裝訂質(zhì)量也蠻好。
  •   Huuunjjbgf
  •   后半部分很好 尤其是《山盟》寫到自己許愿的那段 看的差點哭下來
  •   這是我比較喜歡的書。
  •      每讀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四韻》,詩里深沉的滄??傋屛倚念^不忍。這個雙休,我在陰雨的秋日捧讀他的散文自選集《存心造化》,心也隨著他的千萬里行,在荏苒的時光里跳動,禁不住再次被余先生的鄉(xiāng)情感染。
       南京,是余先生此生的起點,他于1928年10月重九之日生于此、長于此。中學畢業(yè)后,同時考取了金陵大學和北京大學。但當時戰(zhàn)云密布,北京已是一座“圍城”。于是余先生進了金陵大學。
       晚年回首,“少年的記憶與日俱深”。他難忘金大的老師同學,更難忘故都南京對自己詩心譯筆的滋養(yǎng)與熏陶。
       初進金大時,余先生的家在鼓樓東南角上,正對著中山路口,門牌是三多里一號(我推算,那是今日鼓樓郵政大廈、江蘇電視臺附近)。他的家當時只有一間房,余先生被迫住在堆放雜物的走道,一張小竹床便是先生的棲身處。但那時并不覺得“多吃苦”,走去金大讀書,也只要十分鐘。后來,他家蓋了新屋。直到晚年,他還記得自家籬笆門上的地址是“將軍廟龍倉巷十八號”。這時,少年余光中的房間在樓上,書桌旁邊的窗口朝東,斜對著遠處的紫金山,就是歌里所唱的“巍巍鐘山”?!懊慨斍缛盏狞S昏,夕照絢麗,山容果然是深青轉(zhuǎn)紫。我少年的詩心所以起跳,也許正是由那一脈資金觸發(fā)。我的第一首稚氣少作,就是對著那一脊起伏的山影寫的?!?br />    余先生童年的足跡在古城金陵重重疊疊,“總不出棲霞山、雨花臺之間”??v然戰(zhàn)火紛飛,聚散無端,千萬里飄洋過海,但石頭城的悠悠歲月終是他此生不變的起點。
       當他再度歸來,光陰已走過了五十一載春秋。遙想當年,余先生的父母,一定常牽他抱他到玄武湖上,“搖漿蕩舟,饕餮田田的荷香”,饕餮不足,還要用手絹包了煮熟的菱角回家去咀嚼。這記憶深植于幼小余光中的童稚之心,讓他日后走到哪里,都懷揣著不盡的戀蓮情懷與聯(lián)想。
       余先生說自己是南京孩子。在他的解讀中,南京充滿母性。
      就是這玄武湖一湖的盈盈湖水,深婉與安詳,溫柔了余先生的幼年和記憶。當有人說他長江之水更具母性時,余先生會說,“當然是的,不過長江之水,奶水之旺,是南京與上游的江城水埠所共沾,不像玄武湖那么體己。”
       在余先生的眼中,南京的父性,該屬紫金山了,尤其中山陵。紫金山遍山林木蒼翠,名勝古跡各殊氣象,是登高臨風懷古的地方,也是處青山好埋骨的地方。這里有明孝陵與常遇春墓,有中山陵、譚延凱墓、廖仲愷與何香凝墓。而在余先生孩時印象最深,海外孺慕最切的,還是中山陵。
       讓我驚訝的是,歸來的余先生敏銳地發(fā)現(xiàn)到,玄武湖與紫金山同屬一個行政區(qū)劃——玄武區(qū)。正是這樣啊,最能安慰孺子的孤寂、受難的魂魄的,還是故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漂泊的心,渴望依傍。這依傍,不僅是對文化的依傍,也是對鄉(xiāng)情的依傍。于是有了余先生這一篇《金陵子弟江湖客》的寫就。
       時光里成就的文章雖短,但余先生的鄉(xiāng)情存心長!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