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王斌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9-07出版) 作者:王斌 頁數(shù):297
Tag標簽:無
前言
“我的孩子這次考試成績又滑坡了!”——你是不是說過這樣的話?是啊,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yōu)秀的,永遠朝“第一”的目標邁進,但問題是“第一”只有一個,不可能所有的學生都能拿“第一”。有關專家指出,現(xiàn)在許多中小學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主要原因是他們承擔的壓力太大。試想一下,從孩子懂事的時候開始,父母就對孩子施加了多少壓力?有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從上幼兒園開始便對孩子進行“定向培養(yǎng)”,由父母決定孩子的“興趣愛好”。我們常常在街道能見到小小的孩子背著樂器穿行在人群中,很少看到這些孩子臉上有燦爛的表情。為了讓孩子考出好成績,有些父母從小學開始便找家教為孩子“補課”,一個還在上小學的孩子無奈地說:“我的周末全都用來補課了,周六數(shù)學,周日英語。每到周末,我的頭就疼!”許多父母也認為這樣做對孩子是不公平的,但是,誰又敢放松呢?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上不去,孩子還會有美好的未來嗎?只是,這些父母是不是考慮過對孩子“施壓”后的效果?如果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了一種懼怕的心理,如果這種學習是被動的而非主動的,那么,要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恐怕是很難的。其實,好孩子不是壓出來的,而是夸出來的。在孩子面前,父母應盡可能地多給他們一些正面的、積極的評價。對孩子要縱向比較,不要橫向比較,要相信孩子。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時,要及時鼓勵,如:當你下班走進家門,看見女兒拎著拖鞋迎候你時,應當拍著女兒的頭說“有個女兒真好”;當媽媽生病打針時,如果兒子在身邊說“媽媽不疼”,你應該說“有個兒子就是不一樣”。當孩子取得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能得到你的肯定,當孩子感覺到他在你眼里是最棒的時候,他肯定會產(chǎn)生一種自信,而這種自信才是孩子不斷取得進步的最強大的動力。
內(nèi)容概要
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不愉快。這時,孩子可能會表現(xiàn)出自信心不足或情緒的低落。父母如果能夠在此時適時地給孩子以欣賞、鼓勵和支持,對孩子來說,得到的不僅是一種安慰,更多的是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同時也會增強孩子對父母的感情及信賴。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真正了解你的孩子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嗎怎樣成為孩子心中理想的父母你的孩子屬于哪種類型傾聽孩子的心聲體會孩子的尊嚴真誠地和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做孩子最信賴的好朋友留給孩子一份獨立的心靈空間第二章 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告別傳統(tǒng)教育方式我們?nèi)鄙俚恼恰案赣H教育”對棍棒教育說“不”掌握好愛孩子的分寸面對孩子,不要做“大聲婆”懲罰的目的不是讓孩子痛苦約束孩子也要講技巧與孩子的沖突要“冷處理”運用有益的暗示教育不要想當然地懷疑孩子讓孩子把話說完在孩子面前敢于承認錯誤多讓孩子體驗生活當孩子做錯事時,讓其承擔而不是責罵不妨讓孩子吃些苦第三章 世上沒有壞孩子:糾正問題孩子的技巧和孩子成長中的壞毛病過招讓膽怯的孩子變得堅強勇敢孩子“人來瘋”怎么辦孩子很自負,該如何引導面對孩子的挑釁,該怎么辦讓孩子遠離虛榮要注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yǎng)克服孩子做事拖拉的壞習慣讓孩子遠離小偷小摸的惡習戒除孩子的電視癮第四章 捕捉孩子的閃光點,天才就在你身邊多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從興趣判斷孩子的成才取向尊重孩子的天性發(fā)掘孩子的天賦才能不要抹殺孩子提問題的積極性別否定孩子的成績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多給孩子觀察的機會給孩子一片“破壞”的天空第五章 關注心理健康,用欣賞的眼光照亮孩子的心靈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用溫和的建議給孩子的心靈松綁消除父母的“成年人意識”不說傷害孩子的話別當眾揭孩子的短不要對孩子隨意發(fā)牢騷培養(yǎng)孩子陽光的性格讓孩子大膽說出心里話幫孩子克服不良情緒培養(yǎng)孩子的開放心理防止孩子的自卑心理化解孩子的焦躁情緒分床睡,給孩子的心靈“斷奶”第六章 用欣賞的方法培養(yǎng)孩子的優(yōu)秀品質(zhì)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教孩子學會與人分享避免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鍛煉孩子的自主意識提高孩子抗挫折的能力鍛煉孩子的忍耐力培養(yǎng)孩子的意志力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第七章 父母必備的各種贊賞技巧每天夸孩子一句多角度賞識讓孩子充滿自信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要肯定讓孩子感到被重視賞識不等于簡單的贊揚或獎勵賞識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贊揚他的聰明別讓你的贊賞太廉價該說“不”時就說“不”第八章 適當降低期望值,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孩子的能力培養(yǎng)勝于智力開發(fā)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選擇能力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提高孩子的判斷能力培養(yǎng)孩子的應變能力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培養(yǎng)孩子的領導能力培養(yǎng)孩子的生存能力第九章 賞識教育的理想結(jié)果是無為而治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讓孩子勤于思考讓孩子勤于動手讓孩子主動表達讓孩子樂于記憶讓孩子傾心想象讓孩子善于創(chuàng)新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真正了解你的孩子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孩子有相當多的父母非常熱心地塑造孩子.卻并不用心真正地了解孩子,只重視自己的預定計劃而忽視了孩子的感受。有一個六歲的小女孩,遵從媽媽的命令學習鋼琴,歷時一年,非常勉強。最終媽媽無可奈何,只好選擇放棄??墒沁^了一段時間。孩子卻常常自己在那里彈,有個譜子就能彈,而且彈得還挺是那么回事。媽媽大喜,抓緊時機對孩子說:“你還不把你的鋼琴練習揀起來,這不是彈得挺好嗎?咱們繼續(xù)上鋼琴班吧?!焙⒆舆B連擺手,從此又不彈琴了。媽媽感到莫名其妙,卻沒去研究孩子為什么如此。這使人想起另一則外國故事。一位科學家用勺子給他的小狗喂魚肝油,小狗掙扎著把勺子打翻在地,然后卻跑過去舔這個勺子。這位科學家說:“小狗給我上了一課。它不是不喜歡吃魚肝油,而是不喜歡我喂魚肝油的方式?!闭娌焕⑹强茖W家,他有一種科學的態(tài)度、學習的態(tài)度。努力按事物的本來面目認識事物。有的父母缺乏的正是這樣學習的態(tài)度。每當孩子不符合這類父母的要求的時候,他們總是責備孩子,給孩子施加壓力,而很少想一想,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孩子的實際年齡。這好比,每當父母給孩子定做的鞋子與孩子的小腳丫不合適時,父母總是責備孩子的腳長得不規(guī)范,而不去想想鞋子的尺寸是否有問題。這樣做不是以人為本,而是以鞋為本。老師說孩子上課時愛動,父母就覺得孩子是“多動癥”;老師說孩子對學習沒興趣,父母就批評孩子“光知道玩”;老師說孩子成績不好,父母就懷疑孩子“弱智”……總而言之,全是孩子的錯誤,全是孩子的責任。按這種邏輯,上面故事中的小狗打翻盛魚肝油的勺子,就是明顯的“進食態(tài)度不好”、“缺乏紀律性”、“不尊重主人”,而且“弱智”。 如果走進孩子的心靈,努力了解他們,就可能會發(fā)現(xiàn),不注意聽講的孩子,有時換一門課,換一個老師,換一種教法,他會聽得很專心,很有興趣。這就證明對他們的批評很可能不妥。父母常常把孩子討厭某種學習方式誤以為是厭學,而且總是把厭學的責任推給孩子,這是不公正的。有些老師的情況也并不比父母好多少。有一個學生上課愛笑,老師覺得別扭,就批評他說:“你老笑什么!”他還笑,老師氣極了,狂風暴雨般地批評一頓,總算把他批評哭了,老師很滿意。實在不明白這位老師的用意,愛笑很可能是這孩子的一種個性,如果沒有影響他聽課的效果,你管他干什么?人們都說“笑比哭好”,這位老師實行的卻是“哭比笑好”。大概他腦子里有一個“注意聽講”的標準模式,在該模式里,學生是繃著臉的。眼前這個孩子聽講時卻面帶笑容,與標準答案不合,就必須加以抨擊。至于孩子笑的原因、笑對他到底有沒有壞處,老師卻不去研究。這很明顯是熱心塑造孩子而不熱心了解孩子,只重視自己的判斷而忽視孩子的感覺。所以人們應該樹立這樣一種觀點:當一個孩子與眾不同的時候,寧可先把這看成是他的特點,而不要輕易看成是缺點。有一位小學四年級的老師讓每個學生寫一個小條,說一說在一個學期里,學校里發(fā)生的哪一件事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一個學生寫道:“有一次我的小黃帽戴歪了,老師幫我扶正,給我印象最深?!崩蠋熀荏@訝。這學生受到過老師的多次表揚,他在紙條里都沒有提起,卻偏偏提起了這樣一件小事。學生的感覺和老師的感覺有時候會不同。如果這位老師不進行這樣的調(diào)查,她永遠也不會知道這位學生的感覺。 常常埋怨孩子不好好學習,這本是父母和老師應該研究的課題,可是當問起一些父母其孩子不好好學習的原因時,卻常常得到非常簡單的回答:“懶唄!”還有的竟會說:“誰知道他犯的什么神經(jīng)??!”這種不屑于研究問題的態(tài)度讓人吃驚,而這時父母卻很坦然,好像這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孟子說過:“人之患在好為人師?!贝_實如此,許多父母和老師“教導別人”的意識有時很強,而“了解別人”的意識又太弱,反思自己的意識也太弱。有人曾經(jīng)說過:“要想當先生,先要當學生?!痹S多父母的“先生”角色意識太強,而“學生”的角色意識太弱。這就難免產(chǎn)生教育主觀主義,也就是常說的“瞎指揮”。要想科學地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正像醫(yī)生首先作診斷而不是治療一樣。當小狗打翻魚肝油勺子時,那位科學家的結(jié)論是“小狗給我上了課”,而當孩子不按父母的指令行動時,父母的第一反應是“再給他上一課!”科學態(tài)度和非科學的態(tài)度區(qū)別就在這里。不體察孩子的感覺,而只顧設計各種的方案來管束孩子,是多數(shù)家庭教育觀念滯后的基本原因之一,也是許多父母花很多工夫教育孩子卻成績平平的基本原因之一。無論父母和自己的孩子每天待在一起的時間有多長,有時仍會有許多互不了解的地方。為了使你知道自己對孩子的了解程度,你可以回答以下問題。假如你有好幾個孩子,請把答案分別寫在幾張紙上,然后讓他們分別給你評價。這樣不僅可以使你知道你之前對孩子的了解程度。而且還可幫助你今后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1誰是他最要好的朋友?2他喜歡自己的房間漆成什么顏色?3誰是他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4最使他感到苦惱的是什么?5他的最大憂慮是什么?6在體育館里。他會喜歡看什么比賽?7他最喜歡什么類型的音樂?8家庭之外。對他生活影響最大的是誰?9在學校里他喜歡什么課程?不喜歡什么課程?10在他做過的事中,最令他感到自豪的是哪一件事?11他對家庭的最大抱怨是什么?12他最喜歡什么樣的電視節(jié)目?13他最喜歡做什么游戲?14假如讓他任意挑選世界上的東西,他會選什么(只能挑選一樣)?15他最喜歡哪位老師?16什么事情會使他真正感到憤怒? 17在學校里,他是否感到自己被其他孩子喜歡?18他以后想干什么?19今年最使他失望的是什么事?20就年齡來說,他是否感到自己過于大或過于小?21在你給孩子的所有禮物中,他最珍愛的禮物是什么?22在假期里,他喜歡野營,去大城市觀光,還是喜歡乘船旅行?23他最不喜歡做的是什么家務事?洗碗,打掃房間或倒垃圾?24他最近讀什么課外書?25他最喜歡什么樣的家庭場合?26他最喜歡吃什么?最不喜歡吃什么?27在學校里他有什么綽號?28他常在什么時候做家庭作業(yè)?29他最愛什么動物?貓、狗、鳥,還是魚?30他收藏物中什么東西是他最喜歡的?上述題目的得分情況分別對應如下結(jié)果:答對1-14個題:說明你對孩子不很關心,應該多和孩子交談。答對15-25個題:說明你對孩子比較了解,但需要進一步了解。答對25個題以上:說明你很了解自己的孩子,應繼續(xù)保持下去。傾聽孩子的心聲傾聽是父母教育孩子時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這是因為孩子的教育80%在于溝通,20%在于教導,只要溝通到位,教育不會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傾聽正是親子溝通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要解決孩子的問題,首先要解決和孩子的溝通問題,父母必須要學會和掌握傾聽的技巧。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shù)父母恰恰忽視了傾聽。許多父母經(jīng)常扮演著一個說教者的角色。有時父母只顧自己嘮叨,不愛聽孩子說的話。一次次拒絕和打斷孩子說話。次數(shù)多了孩子就不再愿意與父母對話。當父母抱怨孩子不愿意溝通,孩子總把事情悶在心里時,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什么不愿意溝通?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是愿意與父母溝通的,只是溝通之門往往被父母們在無意中關閉了。請看下面這些經(jīng)常發(fā)生的場景:場景一。媽媽正在做飯,孩子回到家高興地跑到媽媽身邊:“媽媽,我們班今天發(fā)生了一件很好玩的事!”“沒看我正忙著?還不快去做作業(yè)!別整天瘋瘋癲癲地光想著好玩?!焙⒆右幌伦幽枇?。場景二。爸爸在看電視,孩子走到身邊說:“爸爸,我想跟您說件事?!薄靶校裁词??你說吧!”爸爸答應了孩子的要求,但卻沒有認真傾聽孩子的訴說。孩子說的時候,爸爸雖然在哼哼呀呀地附和著,但眼睛卻一直盯在電視上,根本不正眼瞧一眼孩子。最后,孩子氣呼呼地說:“不跟你說了!”轉(zhuǎn)身離去。場景三。班主任打電話找父母,說孩子在學校打架了。孩子放學回到家,一肚子怒火的父母開口就說:“你這個渾小子,整天不干好事。凈干壞事!”孩子嘟囔著:“我、我……”似乎想說明打架的原因?!拔沂裁次?,你還有什么好說的?”孩子委屈得流下了淚……從這幾個場景中可以看到,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愿意說,而是父母沒有認真聽孩子說。這樣的做法,怎么能夠全面地了解孩子?怎么能夠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呢?不了解孩子而與孩子溝通能不費勁嗎!要想和孩子溝通,就必須學會傾聽。傾聽是和孩子有效溝通、了解孩子的前提。不會或者不知道傾聽,也就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么,連孩子想什么都不知道,何談了解?那么如何正確地應用傾聽藝術(shù),使自己在和孩子的溝通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呢?1.要有主動傾聽的意識父母千萬不能因為孩子小,就忽略他們的表述。不要總是居高臨下,而是要經(jīng)常蹲下去,與孩子面對面,平等地互相傾聽與訴說。在傾聽孩子談話的過程中,不時地運用眼神或簡短的語言表示出興趣。切忌表現(xiàn)出不耐煩,或說出讓孩子掃興的話語。2.要允許孩子申辯、解釋現(xiàn)實生活中常會有這樣的情況:孩子犯錯時。父母憑著自己了解的情況武斷地對孩子的行為做出評價和責備。當孩子申辯、解釋的時候,父母會氣上加氣,對孩子一聲斷喝:“住口,不用解釋了!”這種做法對孩子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孩子有時候犯了錯,可能有一定的原因,應該讓他申辯和解釋。老是用“你不用解釋!”來制止孩子,孩子漸漸就會放棄為自己辯解的權(quán)力,他會背著許多委屈,一個人默默承受,長久下去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3.要善于運用傾聽的凈化作用傾聽可以協(xié)助孩子及時排解情緒等方面的問題。傾聽是了解的開始,在心理學上,傾聽更具有凈化的作用。當孩子遭遇挫折、困頓、失敗和難過時,積極的傾聽能夠安撫和過濾孩子復雜而奔騰的情緒,幫助孩子解決存在的問題,就像眼睛里進了一粒沙子很難過,但當眼淚將沙子帶出來后,便會覺得舒服多了。請看以下的例子。孩子:媽媽,我討厭上學,因為全班的同學都欺侮我。母親:全班的同學都欺侮你?孩子:對??!我跟艾莉借橡皮擦,她都不肯借給我。母親:你覺得很沒面子。孩子:瑪莎和我賽跑輸了,就說我偷跑,其實我根本沒有偷跑。母親:嗯,還有呢?孩子:老師叫我登記成績,他們就說我是馬屁精。母親:喔……孩子:我的作文被老師貼在墻報上,特倫斯就說我是抄來的。其實,我哪有抄。母親:那怎么辦?全班的小朋友都在欺侮你。孩子:其實……也沒有啦……不是全班啦……母親:有一半的同學在欺侮你。孩子:也沒有那么多啦!母親:至少有十個同學欺侮你吧!孩子:哪有?這次班上全數(shù)通過,我當選模范生呢!母親:哦……孩子:其實就只那三個人啦!因為他們嫉妒我的功課比他們好!可是……也還好啦!上次他們還請我吃冰激凌,有一次我腳痛,特倫斯還幫我打午餐呢!這位母親沒有大段的說教,只是用簡短的回應,特別是用“嗯、喔、哦”等簡單的回應,就幫助孩子澄清了情緒和想法,解決了她認為“全班同學都欺侮自己”的問題。
媒體關注與評論
培養(yǎng)天才不能按照規(guī)矩來,生活中有那么多普通的孩子,就是因為他們的父母用一般的方法培養(yǎng)自己的孩子?! 缕澕偃缛毕輧和?jīng)過合適的教育可以達到正常兒童的標準,為什么正常兒童不能達到更高的水平? ——蒙臺梭利
編輯推薦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贊賞是天才騰飛的基石》:獻給那些關愛孩子成長的父母們和那些正在長大的孩子們。一種簡單易行,操作性極強的教育理念;一本凝聚了眾多教育專家思想精華的力作;一千個家庭教育成功的方法贊賞是天才騰飛的基石,激勵孩子燃起自信之火,引導孩子走向卓越人生?!逗煤⒆邮强涑鰜淼?贊賞是天才騰飛的基石》從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捕捉孩子的閃光點以及父母應該具備的各種贊賞的技巧等多個層面入手,細致、深入地闡述了不同于傳統(tǒng)教育的最新、最科學的教育理念、方法,幫助家長有效地實施科學的家庭教育,從而成就孩子輝煌的一生。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首要的是學會賞識孩子。孩子都從內(nèi)心深處渴求他人的尊重和贊美,經(jīng)常贊美能對孩子產(chǎn)生巨大的作用。那么,怎樣去欣賞你的孩子呢?可以用一個動作來表達,那就是:豎起大拇指!大拇指一旦豎起來,隨口而出的往往是“你真行”、“你真棒”。當我們的大拇指肌肉一天比一天發(fā)達時,孩子們也就會一天比一天聰明起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