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2 出版社:潘鴻生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2-12出版) 作者:潘鴻生
前言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傳統(tǒng)上很注重禮尚往來?!叭?、義、禮、智、信”,其中“禮”是中國儒家思想最經典、最輝煌的一頁。它的影響極其深遠,至今還備受推崇。 禮文化在中國根基深厚,“來而不往非禮也”。小小的一個“禮”字,在生活中常常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禮品是社交的紐帶,出門在外,無論上班創(chuàng)業(yè),都免不了人際往來,相互間贈送禮品,不僅可以聯(lián)絡感情,表達情誼,有時候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反對鋪張浪費或者別有用心的“禮物”,但恰到好處的小禮品則是一種感情投資,是人們溝通、交流活動的潤滑劑。 我們生活在一個講“禮”的環(huán)境里,如果你不講“禮”,簡直就寸步難行,被人唾棄?!耙远Y服人”、“禮多人不怪”,這是古老的中國格言,它在今天仍十分實用。 現(xiàn)代人重視社交,尤其是很多場合經常必須送禮.生日要送禮,生子要送禮,上大學要送禮,結婚要送禮;做大壽要送禮,人去世也要送禮:建房買房要送禮,搬家進房也要送禮;開業(yè)要送禮,建立關系要送禮,求人辦事更要送禮;見面要有見面禮,離別也有送別禮;辦事之前要有預備禮,辦完事情要有答謝禮……這些禮節(jié)林林總總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因此,了解送禮禮儀對提升自我形象及促進人際關系有絕大的幫助。 送禮作為禮的一種形式,是人際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承載著感情,寄托了祝福。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真正地領會禮物的意義,自如地運用禮物表情達意,將禮物的作用充分發(fā)揮。 生活中,許多人由于不懂送禮的學問而將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無效地浪費在這方面,更有不少人常常為送不送、送上門、送多少、怎么送等具體問題而傷透腦筋。 送禮看似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其實包含很深的學問。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傳授讀者最實用的送禮知識。通過閱讀本書,相信送禮對你來說會成為一件信手拈來的事情,讓你送出的禮物非同尋常,送出心想事成的效果,使你成為一個送禮的高手!
內容概要
送禮看似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其實包含很深的學問?!缎《Y物大學問》(作者潘鴻生)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傳授讀者最實用的送禮知識。通過閱讀《小禮物大學問》,相信送禮對你來說會成為一件信手拈來的事情,讓你送出的禮物非同尋常,送出心想事成的效果,使你成為一個送禮的高手!
作者簡介
暢銷書作家。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有“禮”走遍天下——小禮物解決大問題送禮那點事兒送禮讓彼此的交往更順暢用禮物增強自身形象送禮讓你心想事成求人辦事須重“札”節(jié)送禮是一門大學問用禮物來編織人脈關系送禮是維系情感的有效方式第二章 有“禮”更要有節(jié)——掌握一定的送禮原則人靠衣裝,禮靠“包裝”一定要尊重受禮者送禮時要選擇恰當?shù)恼Z言送禮間隔要適宜選擇輕重適當?shù)亩Y品送禮要考慮場合把握好送禮的時機得體地接受及回贈禮品拒絕收禮的方法第三章 “禮”到萬事成——送禮要打一場心理戰(zhàn)投其所好,送禮送到心坎兒上有新意的禮品,讓人過目不忘讓贈送的禮物具有意義送禮貴在雪中送炭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送禮的六種攻心術找對借口,送對禮平時多燒香,遇到急時有人幫送對方合適的禮物第四章 j職場有“禮”——職場送禮的潛規(guī)則職場有禮人緣好同事之間送禮拿捏好分寸新人初涉職場要有禮上司也要給下屬“送禮”出差或游玩回來備一份薄禮給上司送禮要慎重恭賀同事的升職禮送給女同事的禮物第五章 無“禮”不成商——送禮為你打開商業(yè)之門商務送禮為你帶來事業(yè)的成功給客戶送禮有講究抓住客戶心理,投其所好給客戶送禮的技巧用禮物打開客戶的錢袋制造有人情味的小禮物“曲線救國”的送禮方式感情投資能夠緊緊抓住顧客的心第六章 愛要有“禮”才完美——打動愛人的送禮經濟學以花為媒:送花表達愛意讓愛與眾不同,送禮要動點小心思浪漫、神秘才是最好的禮物用禮物表達你的愛意十二星座情人送禮秘籍用愛的禮物來調劑生活向暗戀的人表達心意的禮物小禮物令戀人們冰釋前嫌送禮時要營造一個浪漫的氛圍第七章 節(jié)日有“禮”——節(jié)日禮物的饋贈藝術新年要有新氣象——元旦送禮送禮送出好彩頭——春節(jié)送禮浪漫我和你——情人節(jié)送禮婦女們專屬的節(jié)日——三八婦女節(jié)送禮民俗節(jié)日——端午節(jié)送禮母愛如水,無私偉大——母親節(jié)送禮關愛孩子的健康成長——兒童節(jié)送禮父愛如山,大愛無言——父親節(jié)送禮月到中秋分外圓——中秋節(jié)送禮老師,您辛苦了——教師節(jié)送禮禮在老人節(jié)——重陽節(jié)送禮圣誕老人來了——圣誕節(jié)送禮第八章 師出有名——不同場合的送禮藝術開張慶典新婚燕爾嬰兒誕生登門拜訪正式宴會生日聚會結婚紀念探病慰問喬遷之喜答謝道歉送行離別久別重逢家庭聚會喪事殯葬涉外交往
章節(jié)摘錄
中國是人類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聞名世界的禮儀之邦。幾千年來,中國人由于受周公之禮、孔孟之道的影響,一向崇尚禮尚往來?!抖Y記·曲禮上》說:“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边@正是中國人對禮的認識的真實寫照。 送禮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人們相互饋贈禮品,是人類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際內容。 饋贈,是與其他一系列禮儀活動一同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我們知道,禮起源于遠古時期的祭祀活動。在祭祀時,人們除了用規(guī)范的動作、虔誠的態(tài)度向神表示崇奉和敬畏外,還將自己最有價值、最能體現(xiàn)對神敬意的物品(即犧牲)奉獻于神靈。也許從那時起,在禮品的含義中,就開始有了物質的成分和表現(xiàn)了。即禮可以以物的形式出現(xiàn)。 關于禮物這個概念,還有人說它最初來源于古代戰(zhàn)爭中由于部落兼并而產生的“納貢”,也就是被征服者定期向征服者送去食物、奴隸等,以表示對被征服的服從和乞求征服者的庇護。史書中曾有因禮物送得不及時或不周到而引發(fā)戰(zhàn)爭的記載。如春秋時期,因楚國沒有按時向周天子送一車茅草,而引發(fā)了中原各國聯(lián)盟大舉伐楚的戰(zhàn)爭。還有人認為,最初的禮就是一種商業(yè)性質的物品的有來有往,原始的“禮尚往來”,實質上就是以禮品的贈送與酬報的方式進行的產品交換。 從禮品的各種形式的起源中我們可以看出,禮品一般是以物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它的范圍很大。在古代,禮品可以是錢幣類的金銀等,《春秋》、《史記》等史書和古籍中,常有天子賜予諸侯或功臣以“千金”、“萬金”之記載,也可以是工具、武器等專門器械,“寶劍贈英雄”更是我國的千古佳話;還可以是馬等特殊作用或特殊意義的動物,《三國演義》中關羽坐下的“赤兔馬”、劉備騎乘的“的盧”,分別是曹操、劉表所贈。至于衣物、珠寶食物及田宅等更是平常的了。最特殊的是古代,人也被作為禮品贈來送去,世界各地無不如此。中國古代第一美人西施就是被范蠡當做禮品獻與吳王夫差,貂蟬也是王允用“連環(huán)計”獻給董卓的禮品。奴隸社會時期的任何國家,如古希臘的斯巴達,奴隸主之間互相贈送奴隸更是極為正常的事。 人類社會經過幾千年的發(fā)展。進入近代社會以后,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提高,“送禮”這一獨特的社會現(xiàn)象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逐漸摒棄了一些違反行為道德和個人意志的不健康概念,成為一種特殊的社會藝識形態(tài),有其特有的內涵,有其諸多的表現(xiàn)方法。 關于送禮的習俗,我國古代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相傳,孫臏18歲離開家鄉(xiāng)到千里之外的云蒙山拜鬼谷子為師學習兵法。一去12年,既沒回家,也沒給家寫封信。有一年的五月初五,孫臏猛然想道:“今天是老母80歲生日,烏鴉18日反哺母娘,羊羔吃奶跪乳,禽獸還知恩達禮,我卻有12年沒報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庇谑窍驇煾嫡埣倩丶铱赐赣H。鬼谷子摘下一個桃送給孫臏說:“這桃我是不輕易送人的,你在外學藝未能報效母恩,我送給你一個帶回去給令堂上壽?!睂O臏謝別師傅就急忙上路了。 這天,孫臏的家里正大擺酒宴為老母親慶壽,孫臏回來了。他從懷里捧出師傅送的桃對母親說:“今日告假回來,師傅送我一個桃孝敬母親?!崩夏赣H接過桃吃了一口說:“這桃比冰糖蜂蜜還甜?!碧疫€沒吃完,母親的客顏就變了,以前雪白的頭發(fā)變成了如墨的青絲,昏老的雙眼變得明亮了,掉了的牙又長了出來,臉上的皺紋也不見了,走路也不用拐杖了。全家人都非常高興。 人們聽說孫臏的母親吃了桃變年輕了。也想讓自己的父母長壽健康,便都效仿孫臏,在父母生目的時候送鮮桃祝壽。但是鮮桃的季節(jié)性強,于是人們在沒有鮮桃的季節(jié)時,用面粉做成壽桃給父母拜壽。所以送壽桃的故事就是因為這樣而出名的,也由此引出送禮的概念。發(fā)展為送禮的習俗。 送禮,是從古到今留下來的習慣,其中包含著很豐厚的情意。送禮作為一種社會風俗,實際上體現(xiàn)著道德的準則,標志著人情的溫暖。 著名的西班牙禮儀專家伊麗莎白就說過:“禮品是人際交往的通行證?!辈还芪覀兂姓J與否,禮品對雙方都有意義,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們對禮品的渴求也就是對贊同、慈愛、理解和愛情等的渴求。我們贈送與接受禮品的行為牽涉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通過禮品我們可以激勵他人、教育他人,可以取得控制、獲得補償,可以顯示知識和修養(yǎng)、表達友善和愛心,也可以擴大個人的影響。送禮不是為了滿足對方的欲望或對自我的夸張,禮品本身沒有意義,而是為了表示你的情感和某種特定關系的存在。 人們常說禮尚往來,不管是親戚間的走動也好,還是生活中互惠互利的幫忙也好,很少有單方面的行為。其實,禮物不僅是一個表意的容器,它還像一個標志物記錄著人際往來。只有送禮,而沒有還禮,那么,這樣的交往就被認為是失去了規(guī)矩。有了“一來”,還要“二去”。 我們從禮物的流動中可以看到生人變熟,熟人更熟,社會關系像一張大網逐漸被織就的過程,其實,禮物的流動是為了更重要的一個東西。這一點古人早有認識?!对娊洝ばl(wèi)風·木瓜》中就有這樣的詩: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禮”作為一種社會行為的規(guī)范,倡導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而以禮的方式來交往,便會增進人情,增進社會的凝聚。 送禮是普遍存在的社會現(xiàn)象,它存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時期、各個地區(qū)。一件理想的禮品對贈送者和接受者來說,都能表達出某種特殊的愿望,傳遞出某種特殊的信息。P3-5
編輯推薦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傳統(tǒng)上很注重禮尚往來。“仁、義、禮、智、信”,其中“禮”是中國儒家思想最經典、最輝煌的一頁。它的影響極其深遠,至今還備受推崇。 送禮看似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其實包含很深的學問。《小禮物大學問》(作者潘鴻生)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傳授讀者最實用的送禮知識。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