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9 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 作者:郎凈 頁數:200
前言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離不開空氣一樣?!吨芤住氛f:“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睙o論漢語“文化”一詞是否由此而來,這段話至少說明,我們的祖先向來對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極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確乎是人之所以成為人、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的根本標志。人創(chuàng)造了文化,文化也創(chuàng)造了人,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人是文化的動物。 從文化本身來說,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的傳統(tǒng)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對地劃分為兩大分流,即所謂上層文化(或稱高層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層文化(或稱基層文化、底層文化、低層文化、民間文化)。 民間文化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發(fā)展的初始階段;民間文化同時也是最年輕的文化,因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間文化還是整個社會文化的基礎,并且具有極強的生命力。上層文化往往是對民間文化選擇、改造和精致化的結果。 民間文學、民間藝術是民間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在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藝術中,生命最活躍,涉及最廣泛。它以古樸純真的藝術手段,反映著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無數珍品,是當之無愧的美的典范。沒有了它,人類將失去多少童真的回憶;沒有了它,人類的愛祖國、愛家鄉(xiāng)將會缺少多少實際可感的具體內容;沒有了它,人類的歡樂、悲傷也將變得干枯而平淡;沒有了它,人類將會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萬家社區(qū)圖書室援建和萬家社區(qū)讀書活動,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戰(zhàn)略舉措。我們作為受到農民兄弟哺育和培養(yǎng)的知識界、文化界,有義務用學來的知識回報衣我食我的廣大農村的父老鄉(xiāng)親,這不僅是我們的社會責任,也是我們的榮耀。 中國民俗學會在這項重要活動中,承擔有關中國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約50種圖書的撰寫工作。我們組織了學養(yǎng)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員在內的專家隊伍,來完成此項寫作任務。他們在相關領域里,學有所長,業(yè)有專攻,所有作者都以光榮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學嚴謹的態(tài)度,用生動活潑的文字,把相關的準確而豐富的知識,呈獻給農民兄弟和城鎮(zhèn)社區(qū)的讀者。完成這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寫作編書任務,是我們人生當中一件值得驕傲、值得自豪的事情。 中國民間文化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文化傳統(tǒng),其中凝聚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華民族彼此認同的標志,是祖國同胞溝通情感的紐帶。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多樣性發(fā)展的巨大貢獻。急遽變化的時代在淘洗著傳統(tǒng)的民間文化。在當今時代,我們尤其有必要對我們豐富淳厚、歷史悠遠的民俗傳統(tǒng)立此存照,將其中的優(yōu)秀部分及其真諦展示給包括農民兄弟在內的廣大民眾,使他們對中華大地、對祖國同胞、對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和淳厚的民俗民風懷有更深刻的眷戀、熱愛和崇敬。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非常豐富而優(yōu)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的幸事,也是我們的歷史責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間文化之花越開越鮮艷,為我們祖國、為我們中華民族贏得一個永恒的春天。
內容概要
本書為“中國民俗文化叢書”中的一冊,在對大量董永傳說研究資料的搜集整理基礎上,采用更多鮮活的民間因素,向大家展示一個更加立體、形象、完整的董永形象。相信看了本書后,讀者所了解和感受的不僅僅是董永孝順父母和與仙女真誠相愛的美好故事情節(jié),更重要的是,是那生生不息、已經深深鐫刻在我們骨子里的中國文化! 您一定熟悉黃梅調“夫妻雙雙把家還”吧?您知道董永是如何感動天女下凡的嗎?您了解董永與七仙女凄美的愛情傳說嗎?開宗明義,這本書將解開您心中的謎團!本書為“中國民俗文化叢書”中的一冊,在對大量董永傳說研究資料的搜集整理基礎上,采用更多鮮活的民間因素,向大家展示一個更加立體、形象、完整的董永形象。全書語言淺顯,通俗易懂,集故事性、趣味性與研究性于一體,值得一讀。
作者簡介
郎凈,文學博士。上海體育學院副教授。已出版書籍《董永故事的展演及其文化結構》、《近代體育在上海(1840-1937)》、發(fā)表論文10余篇。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孝子的典范 第一節(jié) 董永其人 第二節(jié) 孝養(yǎng)父親第二章 神女助織 第一節(jié) 仙女現身 第二節(jié) 浪漫邂逅第三章 倫理與愛情 第一節(jié) 官方線索 第二節(jié) 民間脈絡第四章 敦煌的神奇相遇 第一節(jié) 《董永變文》 第二節(jié) 變文解構第五章 董永的家庭生活 第一節(jié) 宋代話本 第二節(jié) 話本解構第六章 感人至深的戲曲傳唱(上) 第一節(jié) 元代散套 第二節(jié) 明《織錦記》第七章 感人至深的戲曲傳唱(下) 第一節(jié) 地方戲曲 第二節(jié) 黃梅選段第八章 娓娓動聽的民間故事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第二類最為重要和精彩,是民眾的俗文化體系。民眾的俗文化體系范圍較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敦煌寶藏,包括《董永變文》《孝子傳》《天下傳孝十二時》以及前面提到過的句道興本《搜神記》等,涵蓋了小說、講唱文學、民間詩歌等范疇。在這之后不斷完善發(fā)展這個故事的有戲曲體系(包括北曲雜劇、南戲、明代傳奇等)、小說體系、講唱文學體系等。 除了上面說到的俗文學領域,董永故事還出現在民眾的日常生活實物和實景中,主要有畫像石墓、各地孝子祠、孝子墓以及古跡景點等。 第三類是與上兩種情況相比較而言,知識階層是介于上層與民眾之間的,他們對這個故事的接受就較有局限性了,他們主要是套用官方的倫理版。在他們最擅長的詩歌中,很少見到董永的蹤影。文士們主要把這個故事運用于各類論說、筆記、應用文文體之中。 所以,這三條主線,最終還是要歸并為兩大板塊:上層的倫理版與下層民眾的故事演繹版。其實,倫理和愛情,本來就是這個故事的雙重主線。 這三條主線,僅僅是一個大致的分類,它們之間其實不可能有一個嚴格的界限,都是千絲萬縷關聯(lián)著的。例如其中的“二十四孝”體系,是上層與民眾共同努力的結果,有故事、詩、鼓詞、壁畫、石刻磚雕、雕塑等各種藝術表現形式。我們并不能把它明確歸入哪一層次或是團體;而地方志,雖然許多是出于知識階層的自覺寫作行為,但最終得到了官方的青睞與接納。所以,我們不需要也不可能劃分得特別嚴格。 我們先來看上層的倫理體系,官方對于董永故事的主要貢獻在于文字的整理與孝倫理的宣傳。 董永是歷來孝子宣傳手冊中的重要人物。在這一條主線中,董永故事沒有得到特別的發(fā)展,他始終大致保持著自己最初的面目,“董永自賣”“孝感神明”是這個故事的主旋律。
編輯推薦
《董永傳說》旨在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建設民族精神家園。中華民俗是炎黃子孫溝通情感的紐帶,是彼此認同的標志,是規(guī)范行為的準繩,是維系群體團結的黏合劑,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文化傳統(tǒng)。在民俗中凝聚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創(chuàng)造、民族的真善美。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