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廟會

出版時間:2006-9  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  作者:華智亞  頁數(shù):200  
Tag標簽:無  

前言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離不開空氣一樣?!吨芤住氛f:“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睙o論漢語“文化”一詞是否由此而來,這段話至少說明,我們的祖先向來對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極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確乎是人之所以成為人、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的根本標志。人創(chuàng)造了文化,文化也創(chuàng)造了人,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人是文化的動物。    從文化本身來說,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的傳統(tǒng)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對地劃分為兩大分流,即所謂上層文化(或稱高層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層文化(或稱基層文化、底層文化、低層文化、民間文化)。    民間文化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發(fā)展的初始階段;民間文化同時也是最年輕的文化,因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間文化還是整個社會文化的基礎,并且具有極強的生命力。上層文化往往是對民間文化選擇、改造和精致化的結果。    民間文學、民間藝術是民間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在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藝術中,生命最活躍,涉及最廣泛。它以古樸純真的藝術手段,反映著人民群眾的現(xiàn)實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無數(shù)珍品,是當之無愧的美的典范。沒有了它,人類將失去多少童真的回憶;沒有了它,人類的愛祖國、愛家鄉(xiāng)將會缺少多少實際可感的具體內(nèi)容;沒有了它,人類的歡樂、悲傷也將變得干枯而平淡;沒有了它,人類將會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萬家社區(qū)圖書室援建和萬家社區(qū)讀書活動,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的一項戰(zhàn)略舉措。我們作為受到農(nóng)民兄弟哺育和培養(yǎng)的知識界、文化界,有義務用學來的知識回報衣我食我的廣大農(nóng)村的父老鄉(xiāng)親,這不僅是我們的社會責任,也是我們的榮耀。    中國民俗學會在這項重要活動中,承擔有關中國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約50種圖書的撰寫工作。我們組織了學養(yǎng)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員在內(nèi)的專家隊伍,來完成此項寫作任務。他們在相關領域里,學有所長,業(yè)有專攻,所有作者都以光榮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用生動活潑的文字,把相關的準確而豐富的知識,呈獻給農(nóng)民兄弟和城鎮(zhèn)社區(qū)的讀者。完成這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寫作編書任務,是我們?nèi)松斨幸患档抿湴?、值得自豪的事情?   中國民間文化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文化傳統(tǒng),其中凝聚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華民族彼此認同的標志,是祖國同胞溝通情感的紐帶。歷史悠久、內(nèi)涵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多樣性發(fā)展的巨大貢獻。急遽變化的時代在淘洗著傳統(tǒng)的民間文化。在當今時代,我們尤其有必要對我們豐富淳厚、歷史悠遠的民俗傳統(tǒng)立此存照,將其中的優(yōu)秀部分及其真諦展示給包括農(nóng)民兄弟在內(nèi)的廣大民眾,使他們對中華大地、對祖國同胞、對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和淳厚的民俗民風懷有更深刻的眷戀、熱愛和崇敬。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非常豐富而優(yōu)秀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我們的幸事,也是我們的歷史責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間文化之花越開越鮮艷,為我們祖國、為我們中華民族贏得一個永恒的春天。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中國民俗文化叢書》之一,向您介紹了什么是廟會、廟會的種類、廟會上的種靈、廟會表演、廟會儀式、廟會上的交易以及廟會與日常生活等等?! ∶耖g文化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發(fā)展的初始階段;民間文化同時也是最年輕的文化,因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啤之中。民間文化還是整個社會文化的基礎,并且具有極強的生命力,上層文化往往是對民間文化選擇、改造和精致化的結果?! ≈袊耖g文化是世世代代傳承的文化傳統(tǒng),對人類文化多樣性發(fā)展有巨大貢獻。中國民俗學會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間文化之花越開越艷,為我們祖國、為我們中華民族贏得一個永恒的春天?! R會是中華大地上叢生的野花,是依附于特定宗教場所的宗教活動而發(fā)展起來的集宗教祭祀、娛樂游藝和商貿(mào)交易于一體的民俗活動。它的表現(xiàn)形式千資百態(tài),但它的四個主要的構成要素是廟宇、宗教、娛樂和商貿(mào)。

作者簡介

華智亞,安徽桐城人,先后就讀于安徽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學碩士,現(xiàn)任教于安徽師范社會學院。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什么是廟會第二章 廟會的種類 完全型廟會 宗教主導型廟會 娛樂主導型廟會 商貿(mào)主導型廟會 新型廟會第三章 廟會上的神靈 佛教神靈與廟會 道教神靈與廟會 地方神靈與廟會第四章 廟會上的表演 異彩紛呈的花會表演 高搭戲臺過廟會 廟會上的曲藝與雜耍第五章 廟會上的儀式 廟會的儀式過程 香會的走會儀式 香客的進香活動第六章 廟會上的交易 廟會與集市 廟會上的生意第七章 廟會與日常生活 廟會上的休閑與狂歡 廟會上的人際交流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每年農(nóng)歷三月二十七是傳說中的天后誕辰,屆時天后宮會舉行盛大的廟會,當?shù)厝罕妱t組織各種民間文藝花會前去表演。傳說,清朝康熙皇帝曾親臨天津欣賞天后官花會,并欽賜了會旗,所以,后來天后宮花會就改稱為“皇會”。 天后宮廟會會期一般在十天左右,三月十六為“送駕”,十八為“接駕”,二十日和二十二日為“輦駕出巡”。廟會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求子、商貿(mào)和娛樂。但天津皇會的主要特色在于民間花會的表演。廟會期間,天津城鄉(xiāng)都會組織各自的民間藝術團體前去參加演出,根據(jù)表演內(nèi)容可分為中幡會、秧歌會、高蹺會、大樂會、壇子會、杠子會、提燈會、花瓶會、鑾架會、五祖會等,分別表演門幡、中幡、秧歌、高蹺、挎鼓、重閣、杠箱、抬閣、十不閑、猴爬桿等,各個花會都有自己的絕技。如太平花鼓會,相傳最早出現(xiàn)于清朝咸豐年間,由安徽鳳陽傳到西沽,所以占了“風陽花鼓”的名字;表演時由8名十三四歲的少年依據(jù)水滸故事表演,臺上4人為一班,輪流托唱,調(diào)子以鳳陽花鼓調(diào)或昆曲為主,有時也唱新編的曲詞,詞意新奇有趣,臺后伴奏的是二鑼、三鑼、笛師等;行會時的四對樂器分別為霸王鞭、小太平鼓、小鑼和花鼓。而五虎杠箱會的劇情、人物裝扮都以京劇“巴家五虎”為樣本,五虎為護杠箱者,與前來劫杠箱者捉對廝殺;行會時表演最精彩的是前頭的抬箱者,在艱難的行進過程中,他既要做出翻滾跳躍等高難度動作,又要顧及到肩頭的杠箱竹竿,在每一次落地時,竹竿都必須落在肩頭,而且須保證箱上的燈、旗原封不動,難度之高,不愧為一場武技表演。重閣老會,據(jù)傳創(chuàng)于清朝道光年間,又名“節(jié)節(jié)高”,形式類似于疊羅漢,但只有兩層,表演時,一個成年男性角色站在下面,上面立著一個男童扮成的旦角,如此二人一組,共有八組,共同表演一出戲曲內(nèi)容。該花會表演的難度在于,表演時,上下二人須邊走邊舞,配合一致,不能稍有差錯,所以表演者不僅要能舞會唱,還得掌握一定的雜技技能。 天津皇會演出的主要形式是“踩街”,即幾十道表演花會按順序列隊上街行進表演。表演中會有“接會”,“接會”又稱“截會”,指人們?yōu)榱烁玫匦蕾p花會的演出,在街道兩側搭上看棚,邀請親友前去觀看,當表演隊伍來到時,主人便將自己的名帖送給花會的會首,并向其致意,希望花會能在自家的看棚前逗留表演。會首同意后會將自己的名帖送給主人,于是,花會就會在看棚前表演。表演結束后,主人會賞賜一些食物給花會。整個花會表演自午后開始,一直沿街表演至晚間才告結束。

編輯推薦

《民間廟會》是中小學裝備圖書指定用書,未成年人德育書庫指定用書。中華民俗是炎黃子孫溝通情感的紐帶,是彼此認同的標志,是規(guī)范行為的準繩,是維系群體團結的黏合劑,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文化傳統(tǒng)。在民俗中凝聚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創(chuàng)造、民族的真善美。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民間廟會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全面介紹了廟會,值
  •   不錯 !速度還挺快的
  •   快遞很快,書也很好,很滿意
  •   挺好的,不過還沒仔細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