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6 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 作者:陸新之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歷史進入2005年,盡管產權改革仍然有待繼續(xù)完善、推進,但是,我們已無法不正視幾輪改革過程中的疏漏,解決嚴重的發(fā)展不均衡,不公平的問題目前已經上升到了國家科學發(fā)展觀、和諧社會和以人為本的執(zhí)政戰(zhàn)略的高度;同樣,重要的不是要不要繼續(xù)產權改革,而是要在法律和制度框架的規(guī)范下公開、公平地進行;在法律和制度框架未定的情況下,應該暫緩激進的產權改革。 有趣的是,這場辯論非常有建設性地超越了經濟學的專業(yè)學術討論的局限。在辯論中,經濟學家并不僅僅對自己的同行說話,而且是對公眾說話,對政府說話。學者們似乎不約而同地認識到,發(fā)言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說服對手,而是更希望使自己的意見影響甚至左右到社會上自己的目標人群以及政府未來的公共政策。這是一場罕見的關乎重大公共政策的辯論。
作者簡介
陸新之,專注于財經新聞的傳媒人,從業(yè)十年余,先后在《三聯(lián)生活周刊》任主筆,負責經濟部,后在《經濟觀察報》任財經主筆和駐華南首席記者,長期為海外多份財經報刊撰寫相關文章,對于資本市場和企業(yè)微觀環(huán)境有豐富認識,視野開闊,角度獨特。同時,他也有著深厚的人文背景,曾經在南方周末以及南方都市報等多份主流媒體撰寫專欄,文章跨歷史、文化、藝術與時尚等等范疇,涉筆成趣。
書籍目錄
前言 繞不開的郎咸平風暴 我所見的郎咸平 對郎咸平風暴的理性思考第一章 國企產權改革大討論的激情燃燒歲月 導讀 第一階段:三次重拳出擊 第二階段:郎顧交鋒 第三階段:升級為國企產權改革大辯論 第四階段:政府決策 附文:中國產權改革歷程的簡單回顧第二章 風暴之中的熱點人物群像 導讀 李先生:作為企業(yè)管理者一定要有平常心 張瑞敏:這些質疑不管對錯,對海爾都是一種提醒 顧雛軍:中國企業(yè)家更想問的是我還有什么機會? 張維迎:沒有好的老板不會有優(yōu)秀的員工,沒有好的主人也不會有好的保姆 秦暉:公正至上,效率與公平皆在其中第三章 神態(tài)各異的經濟學家群像 導讀 崔之元:郎咸平是想讓中國建立一個好的市場經濟 李開發(fā):經濟學家至少與企業(yè)有五道坎 劉紀鵬:郎咸平下手太狠 張五常:怎樣分配,以什么價格或價格或準則分配是頭痛的話題 陳志武:分析青島啤酒這一個案能告訴你什么呢? 趙曉:徹底的市場經濟是無恥的 清議:企業(yè)家越是成功,就越應當聽取別人的批判性意見 徐滇慶:我們只要打破壟斷,我們方向就對了 附文:經濟學家的非學術分類第四章 光華長安大廈的爭論 導讀 8·28:集體亮相和整體交鋒 反對現(xiàn)時國有企業(yè)產權改革的理由 缺席一方針鋒相對的回應 從郎顧之爭到改革路徑選擇,郎咸平成為一個代表符號 職業(yè)經理人制度的郎氏闡述 ……第五章 郎咸平為什么受歡迎?第六章 被叫停的國企MBO第七章 香港的兩次出擊,《誰制造了中移動的惡夢》和激辯十大投行第八章 接觸內地和痛批德隆系第九章 介入華晨仰融事件的始末第十章 國企和民企的郎氏理想圖譜第十一章 美國的學術生涯第十二章 我是這樣做內地研究的第十三章 中國應該學習什么樣的市場經濟第十四章 新法治主義的強國理念第十五章 風暴還沒有平息第十六章 追問郎咸平
章節(jié)摘錄
書摘“作為個人,我要提出一個忠告,我想用一個孩子打比喻,是自己生一個孩子,還是收養(yǎng)一個孩子,因為自己生孩子十月懷孕很辛苦,我的建議是從個人角度,應該自己生一個,那是親的,大了不會發(fā)生感情糾葛的問題。但是從社會的角度來說,我還是建議收養(yǎng)一個孤兒,這可以為社會減輕一些困難?!? “我同樣對民營企業(yè)家說,如果以個人利益來說,我勸民營企業(yè)家還是離國有企業(yè)越遠越好,最后你可能被說成侵吞國有資產。但是為了這個國家這個社會,還是應該救救國有企業(yè),你應該伸出手來幫助國有企業(yè)解困,幫助那么多下崗工人,所以在這個中間要求一個平衡。很多國有企業(yè)實際上類似于糖衣炮彈,看起來好,誘惑很大,但是吃進去之后可能會爆炸,這幾年來我一直強調這樣的觀點,民營企業(yè)家收購國有企業(yè)一定要慎重而慎重?!? “我有時候在想,如果在這個社會沒有對別人的責任心的話,這個社會的自殺率肯定非常高。我想在座的很多人肯定想過活著不如早點死了,但是死了我的老母親怎么辦,我的兒子怎么辦,工廠怎么辦,所以很多行為都是在責任心下進行的。我希望大家注意,企業(yè)家應該做君子,干第二類事,適當?shù)馗傻谝活愂??!? “我也說,一個人為了追求名聲所干的事,不一定比別人追求利益干的事更高尚,在國外有人為了出名刺殺總統(tǒng),在香港有明星為了出名當場脫褲子,為了出名有人可能什么事都干出來,一些學者嘩眾取寵,為的是什么?就是最大化他的知名度,而不是為社會做貢獻?!盤26 在大爭論之中,經常有人指責,郎咸平只懂破壞,不懂建設。也有人說,郎咸平是鋸箭法,到處把火燒起來一拍屁股就走了,不負責任,對國企改革的未來只會造成副作用。不過,在系統(tǒng)提出新法治主義思路之后,郎咸平又開始推出他的中國產權改革解決方案。 郎咸平首先指出,根據(jù)英國私有化的關鍵點,“我們必須學習英國的第一步和第三步。第二步,我們必須避開股票市場,建立我們自己的第二步操作。” “第一步,在現(xiàn)有產權不變情況下,用市場價格招聘職業(yè)經理人,政府嚴加監(jiān)管腐敗,但是行政命令必須退出企業(yè)經營。我們必須要建立起職業(yè)經理人市場與制度,因為這個制度不但能夠解決政府權力缺位的問題,而且也是和國際掛鉤的做法,請問世界500強哪個不是職業(yè)經理人經營的呢? 第二步,那么到底由誰來招聘職業(yè)經理人呢?如果由政府來招聘,免不了又牽涉到腐敗與無效率的問題。當然對于大型國企,由于透明度高,因此由政府以市場價格聘用職業(yè)經理人還是可以有效運行的,但是對于小型的國企,我不贊成目前政府所擬通過MB0或直接民營化的方式,我認為還是應該把握住取之于民還之于民的原則以減低政府權力移轉和缺位的沖擊。我們可以考慮按照順位找到和企業(yè)掛鉤最深的經濟個體來參與,也就是和企業(yè)掛鉤最深也是最有可能因為企業(yè)經營不好而自身受到傷害的個體——按照歐洲的做法那就是企業(yè)職工。我建議我們可以學習德國的做法,在現(xiàn)行董事會之外,再組成顧問董事會,而該董事會一半以上的成員必須由勞工擔任,由該董事會負責以市場價格招聘職業(yè)經理人。職業(yè)經理人必須在董事會和顧問董事會的監(jiān)督下經營企業(yè)。P212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近期追蹤三年,陸新之自《王石是怎樣煉成的》之后,再現(xiàn)另一風暴人物最真實的內心。 郎咸平,有人說他是經濟學界的李敖,斗爭熱情如魯迅。有人說他是民企殺手,有人說他是民企教父。有人說他是學術搖滾,有人說他沽名釣譽。郎咸平說:我很孤獨,我很興奮,對中國的未來我始終充滿希望!
編輯推薦
有人說他是經濟學界的李敖,斗爭熱情如魯迅。有人說他是“民企殺手”,有人說他是“民企教父”。有人說他是學術搖滾,有人說他沽名釣譽,但他卻說:“我很聊孤獨,我很興奮,對中國的未來始終充滿希望!”他就是經濟學界的風暴人物——郎咸平。本書為你帶來國企產權改革大討論全景再現(xiàn),“郎式”國企業(yè)產權改革解決方案,“郎式”民企發(fā)展戰(zhàn)略圖景,“郎式”民企原罪解決方案以及郎咸平談金錢、生活、學術、未來、理想,讓你一探這一風暴人物的真實內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