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8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徐家樹
Tag標簽:無
前言
【推薦序】朝圣記:影像與文字鐫刻的天路心經(jīng)三十年前,在蘭州工作的上海人徐家樹首訪甘肅藏地的時候,中國的西部交通大概還像古代邊塞詩里描繪的那般閉塞。那次出行,不僅為其生平的首度地理和文化之探險,更開啟了徐家樹的天靈之門,隨著他之后的屢屢深入藏地,別致的藏地人文圖景化作一腔精髓,逐步塑造出日后成為攝影家的徐家樹之個人創(chuàng)作的標志性主題與美學(xué)風格。在當今交通便捷的遷徙時代,南來北往的時空旅行,不僅是置身別處的外在事實,更是一種觸景生情的心境感悟。人生之宿命,或許就是世間之過客。而何為家國?人生旅途上的蕓蕓過客,凡游走于所到之處,若能得自我的心靈介入和感情參與,便正所謂“心之所在,即是家園”。在安身立命于亞洲的中國上海、北京、蘭州和澳大利亞阿德萊德之際,徐家樹向往的靈魂之所在,竟然是離天最近的無邊藏地,若果在那里真真抵達了他理想的精神歸屬,則不啻為一種人生之幸。徐家樹在書中以文字和影像記錄下當年藏地行旅之所見所聞所感,這書中的每一字每一影,就如藏人信徒一步一拜的虔誠朝圣征程,奉自身的血肉精神獻于五體投地的漫漫長路,付之為一種超現(xiàn)實的人生寄托,融入切實的現(xiàn)世生活。如此,徐家樹將其過客人生的斑斑行跡,凝結(jié)為圖文符碼,鐫刻成一部情感心經(jīng),以超脫世俗的態(tài)度,豐富了一個人的生命存在。于是藏地便化作了徐家樹人生時空中的那方心靈原鄉(xiāng),在那里,他獲得了生命的滿足。哪怕這一切終歸還是一個旁觀者的視覺影像,但經(jīng)由他親眼目睹的感光、飽含情感的顯影和浸入心像的定影,那幅幅藏文化照片的浮圖佛圖,終得演化成精神層面的佛陀浮屠,猶似佛眼透視著世俗紅塵。徐家樹自言其著述“一切皆由心發(fā),無障無礙,真誠流露”。于是,閱讀他手寫手攝的此書,感受那時西藏的原始與真實,我的感覺就如那年行旅到印度的佛教圣地佛陀迦耶,于婆娑冠蓋的菩提樹下,俯首拾得的一片脈絡(luò)清晰而深遠的菩提葉。三十年間光與影,八千里路云和月。徐家樹鏡頭中的藏地圖景,宛若能引起當代人如此之共鳴:旅行為自己提供了一種“退出和復(fù)返”的過程:從身不由己的凡俗生活中退出,讓肉體和精神復(fù)返到超然冥想的境地。在冥想中,就能體驗到時而強烈、時而寧靜的心靈撞擊;在探索中,往往能尋找到自我回歸的生命意義。上世紀九十年代,同為《人民攝影》報的海外記者,我跟徐家樹分駐美澳兩地,互相寫信通電話,神交已有十余載,而我和他卻至今尚未謀面。期間他越洋郵寄給我兩部他的譯書(《世界的眼睛——馬格南圖片社攝影師》和《美國生活雜志攝影師訪談錄》),我則為《大眾攝影》雜志寫過一篇關(guān)于他藏地攝影的評論文章,并在第九屆平遙國際攝影節(jié)的一項策展中選用了他的藏地藝術(shù)影像作品。此番他特邀我為本書作序,吾欣然命筆,不勝愉悅。有法國某藝術(shù)家曾說過:“保留自己的感覺和情感的歷史,等于活了兩次,過去的將追回,而未來的也潛藏其中。”讀過徐家樹此書,信哉此言。徐家樹的藏地情結(jié),并未至此為止,他還借此書結(jié)尾段寄語:“西藏,我自知與你的緣分未盡。在未來,我們或許很快還會相見,但是,見與不見,時光也無法將你從我的生命中抹去。在你的腹地之中穿行,是一次我與大地、神靈、自我的對話。世間變幻,那過往的藏地影像將永存。”于此,我謹以藏語的“六字真言”遙祝摯友徐家樹兄——唵、嘛、呢、叭、咪、吽!王瑞攝影評論家、策展人、攝影家2013年4月7日寫于洛杉磯桴舍
內(nèi)容概要
在這里,雪域之天堂觸手可及。
在這里,記憶沖破時空的枷鎖。
在這里,人們思索過去和未來。
在這里,失落的信仰終被尋回。
一本書,一個人,一份堅定的信仰,一種徹悟的力量。
一百余幅穿越時空的藏地影像,帶你探尋三十年秘境記憶。
作者簡介
徐家樹,澳籍華人,攝影家,翻譯家,旅行家。英國皇家攝影學(xué)會高級會士,澳大利亞職業(yè)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曾獲英國皇家攝影學(xué)會第130屆國際攝影展銀獎(曾在CCTV《新聞聯(lián)播》中報道)、澳大利亞職業(yè)攝影協(xié)會全國攝影展覽銀獎(1991年)、美國“Communication Arts”杰出攝影獎(1992年)等。作品曾登上《經(jīng)濟學(xué)家》雜志2003年1月封面。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因機緣巧合,有幸前往西藏,并為此著迷。三十年間,不惜遠渡重洋,多次往返信仰之地,用無數(shù)張影像和隨行記錄,向藏地虔誠朝圣。
書籍目錄
【推薦序】朝圣記:影像與文字鐫刻的天路心經(jīng)【緣·生】夏河的夜喚起內(nèi)心的訴求曬佛節(jié)上的信徒與神耳語【漫·行】沱沱河邊停靠那曲經(jīng)幡宮殿的山記憶拉薩那一瞬的虔誠哲蚌寺里凝固的時光朝圣布達拉宮綠松石鑲成的雍仲“318”往事白居寺佛眼藏王的子孫尋找昌珠寺桑耶寺渡船再逢曬佛節(jié)藏地那些人兒老朋友貢太郎木寺法會梵天的云【塵·隱】遠離喧囂的小鎮(zhèn)被遺忘的古城六月血祭約瑟夫·洛克曾經(jīng)來過【后記】我與西藏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那是一種最直接的表述,最本質(zhì)的感嘆,具有來自他內(nèi)心掩飾不住的體貌特征。人與萬物,萬物與靈魂,在反傳統(tǒng)的鏡頭里那么融洽地相處,并繁榮他的真理。徐家樹的攝影作品境界表達了作者本人的達觀思想,是對生命價值的宣誓與吶喊,對生與死的贊美。——尕軍娃采訪稿《徐家樹:在一個地方與神耳語》徐家樹將其過客人生的斑斑行跡,凝結(jié)為圖文符碼,鐫刻成一部情感心經(jīng),以超脫世俗的態(tài)度,豐富了一個人的生命存在。于是藏地便化作了徐家樹人生時空中的那方心靈原鄉(xiāng),在那里,他獲得了生命的滿足。哪怕這一切終歸還是一個旁觀者的視覺影像,但經(jīng)由他親眼目睹的感光、飽含情感的顯影和浸入心像的定影,那幅幅藏文化照片的浮圖佛圖,終得演化成精神層面的佛陀浮屠,猶似佛眼透視著世俗紅塵?!跞穑〝z影家)他是一位具有獨特能力的攝影家,能從一切事物中發(fā)現(xiàn)美和規(guī)律,再通過他的攝影作品,表達出他個人的視覺世界?!拇罄麃啍z影學(xué)會
編輯推薦
在這里,雪域之天堂觸手可及。在這里,記憶沖破時空的枷鎖。在這里,人們思索過去和未來。在這里,失落的信仰終被尋回。一本書,一個人,一份堅定的信仰,一種徹悟的力量。一百余幅穿越時空的藏地影像,帶你探尋三十年秘境記憶。
名人推薦
“西藏,我自知與你的緣分未盡。在未來,我們或許很快還會相見,但是,見與不見,時光也無法將你從我的生命中抹去。在你的腹地之中穿行,是一次我與大地、神靈、自我的對話。如今,布達拉宮觀者如云,大昭寺前游客成群,青藏高原不再神秘。但藏地在我心中,仍是一塊圣潔之地。內(nèi)心常祈求上蒼,再賜我十年的精力和體力,讓我能再次漫步于青藏高原,拍攝記錄內(nèi)心的感動和感恩。世間變幻,那過往的藏地影像將永存?!薄旒覙?/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