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蘇嵐嵐 頁數:204 字數:16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出發(fā)前往葡萄園是令人振奮的事情,得以時不時地離開現有的工作、生活軌道,去另一個與現在的生活完全沒有關系的地方走一走,小住一段時間,這樣的欲望恐怕是每一個熱愛旅行的人時不時會發(fā)作的病。 每年能有3個月的時間在另一個地方生活,這是很早以前我給自己設定的人生理想,實現理想的過程中,需要有所堅持,又要有所舍棄。生命就像游樂場門口的小丑,當你要從他的左手拿走東西的時候,同時要把你擁有的東西等量地放到他的右手中。 曾見聞過嬌嬌小姐和男友一起逛超市時,發(fā)出嬌滴滴的叫聲:哦!原來土豆是這樣子的?。? 也見聞葡萄酒老師嚇唬學生:釀酒的葡萄都是吃不得的!又酸又澀,千萬不要吃! 這個世界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太多道聽途說的機會,從有限的書籍到無限的網絡信息,再到“萬惡”的微博,我們自愿花時間被迫去接受那么多別人想呈示給你的信息,而真相永遠藏在信息之后。與其不厭其煩地過面具生活,不如真實面對這個世界,親手抓著泥土,眼睛捕捉眼前人的信息,在他們的一言一行之間,發(fā)現故事與真相。 讓那些偉大的葡萄酒老師們繼續(xù)去“釀酒的葡萄吃不得”吧。 最早有意識地喝葡萄酒的時候,喜歡的是意大利的酒,而并非法國的,或許是意大利那種潛意識里的自由不拘更加吸引我。在沒有多少葡萄酒知識的時候,喝酒靠自身的感覺,到了有很多很多知識之后,喝酒更要靠自身的感覺,所以,意大利是作為一個理想國的回歸。身在意大利的時候,總會發(fā)現許多似曾相識的細節(jié),與成長過程中的許多夢想之境神奇地合二為一。 曾為了能讀懂意大利詩歌而去學意大利語,到最后卻用在了葡萄酒上。意大利語我仍然是不懂,唯獨學會了發(fā)音方式,這對于語言不好的我來說,有了不可多得的親切感。 然而旅行的過程,遠沒有平常人想象的那么輕松,如果不是真的對葡萄酒由衷熱愛的話,每天的酒廠訪問便顯得單調而乏味了。一味地看葡萄園,一味地觀察釀酒間,不停地品酒,打起精神來評論看上去品種繁多但喝起來差不多都一樣的葡萄酒,沒有名牌購物,沒有手工精品店,沒有精致優(yōu)雅的五星級酒店,但卻是這些乏味的葡萄園、乏味的釀酒過程、乏味的品酒,令我不厭其煩。 每個人都有不厭其煩的事情。 雖然有時候也會因為飽餐過后懶洋洋,什么酒也試不出味道,什么話也不想說,只想躺在葡萄園旁邊小睡一會兒。而晚上回到酒店,要忍住睡意,把白天的照片整理好,把白天說過的話、記錄下來的別人說過的話整理好,如此得以擁有詳細而清晰的記憶,即便不寫成書,也能盡可能清楚記得在全世界不同的葡萄園所看到的事、和不同的人說過的話。每天都要這么干到12 點左右,才呼地釋然而睡。 這一次要小住一陣的地方是皮埃蒙特,意大利西北部一個名聲在外卻低調樸實的酒區(qū),葡萄被精心地種植在連綿不斷的山坡上,酒農、釀酒師們帶著激情生活,帶著激情為我們呈獻上他們心愛的葡萄酒。 cin cin(親親),在意大利語中是“碰杯”之意,無須一飲而盡,只要懷抱激情。
內容概要
Cin Cin(親親),在意大利語中是“碰杯”之意。
此書是作者對意大利北部著名的葡萄酒產區(qū)皮埃蒙特進行深度采訪之后所著的產區(qū)著作,書的內文結構以“系統(tǒng)的產區(qū)專業(yè)信息+電影情節(jié)式的行走筆記”呈現。
書中有非常珍貴的產區(qū)資料,包括全部的葡萄品種名字與解釋,產區(qū)的劃分方式(大部份飲家都不知道的內容),產區(qū)的歷史(在當地熟讀了許多原文的歷史書、并實地考察之后才獲得的信息),該產區(qū)的所有法定產區(qū)命名名稱(DOCG)——這是每一個飲家必需擁有的寶貴資料。等等。
書的形式像是電影情節(jié)式的行走筆記,可以當作一部輕松有趣的電影來閱讀,是紙上的意大利“杯酒人生”。作者走訪了20個風格不一的酒莊,每一個酒莊都有它的獨特之處,有它與眾不同的故事,我們仿佛和作者一起游歷著那片神奇的土地,一起和這些人面對面,還有大量生動的葡萄酒筆記,和嚴肅的品酒筆記不同,這些描述細致的文字,讓人看著恨不得有開瓶酒來喝的沖動。
作者簡介
蘇嵐嵐,善水文化國際傳媒出品人,波爾多葡萄酒學校認證葡萄酒講師,2010
年獲圣埃米利永葡萄酒騎士勛章;著有個人攝影詩歌集《青花輯子》(1999 年)、葡萄酒文化書籍《葡園四季》(2012
年)、《親親皮埃蒙特》(2012 年),編寫《葡萄酒鑒》(2008 年),策劃制作FINE
DRINK獨立出版物《酒饕葵花寶典》(2010 年)、《你所不知道的葡萄酒》(2010 年)、《中國菜,葡萄酒》(2011
年)、《葡萄酒具》(2011 年),出版葡萄酒與烈酒國際期刊《美酒通信》(DRINK GUIDE)。
書籍目錄
序
到達皮埃蒙特
以都靈為出發(fā)點
一路隨行的“百科全書”
一路隨行的“皮埃蒙特大使”
置身奇妙的微型氣候
北方,南方
橄欖樹?榛子樹!核桃樹!
生長于這片土地上的葡萄們
納比奧羅
皮埃蒙特風土
幾個你可能會碰到的名詞
皮埃蒙特16 個DOCG
蘭蓋
巴羅洛
巴巴雷斯高
雷奧雷
蒙費拉托
Tenuta La Pergola,40 公頃地,美女與士兵
Bordone,在紅臉蛋大胡子爺爺的葡萄園午睡
De Maria,來一杯起泡酒解解渴
Giribaldi,創(chuàng)意的調配
Sobrino,葡萄酒里的爵士靈魂
Gigi Rosso,釀酒缸缸好造醋壇壇香
Alario,納比奧羅,納比奧羅,納比奧羅
Veglio,大橡木桶的柔情歲月
Ceste,傳統(tǒng)的實力派
Loazzolo Isolabella Cross,化繁為簡的美學
San Biagio,巴羅洛咽喉
Gagliardo,揭開面具的瞬間
Boeri,時間就是價值
Bera,釀“香檳”的酒廠與紅色法拉利的DNA
Renato Ratti,向主席致敬
Poderi Luigi Einaudi,總統(tǒng)的酒莊
Paolo Monti,釀酒師的酒
Silvano Bolmida,愛迪生教授、IQ 博士
Tenuta Tamburnin,在葡萄園過夜
Vini Bocchino,皮埃蒙特之美
譯名對照表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納比奧羅是蘭蓋這片土地送給世界的寶貝,在這么廣闊的地球表面,這樣的一個品種,只在這片小小的土地上能成長得大氣迷人,想起來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納比奧羅或許是最令人費解的葡萄品種,表現之一是納比奧羅在充滿霧氣的山丘上成熟得特別好。當然,霧不能太多,同其他葡萄一樣,太多的霧氣會使果實腐爛。最理想的生長環(huán)境是向陽背北、霧氣容易消散的地方。皮埃蒙特的氣候與土壤為納比奧羅提供了最好的生長條件。其生長土壤為蘭蓋的石灰?guī)r,上層土壤多為黏土,這種土壤組合賦予納比奧羅悠長的余韻。 納比奧羅是一個難以侍候的品種(黑品樂也不是一個容易侍候的品種),要把它種在位置最佳的斜坡,接收到最充分的陽光,果實才能長得好。結果的時間比別的品種早,卻又相當晚熟——別的品種9月就可以采收了,而它要等到10月才成熟。其他葡萄的收成工作都已經結束了,而此時晚熟的納比奧羅卻仍然成長于秋霧之中,這也許是納比奧羅名字的來源——“Nebbiolo”來源于意大利語中的“Nebbia”一詞,即“霧”之意。 在這個漫長的成熟期中,氣候因素顯得更加重要,9月的天氣干燥且陽光明媚,果實得以發(fā)展出足夠的香氣與糖分,但這樣的好天氣必須穩(wěn)當地持續(xù)到10月葡萄完全成熟的時候。經歷了這樣漫長的成熟期之后,果實才能發(fā)展出內斂的香氣,所謂大器晚成,但一成便是大器??墒?,這“大器”產量也不是很高,而在一些嚴苛的酒廠,釀酒師甚至在成熟期,對葡萄進行殘酷的剪果,讓原本產量就少的葡萄,剩下更少的果實,更集中地吸收天地精華。 即便受到如此小心的呵護,納比奧羅還是很容易受到風土的影響而發(fā)生變種,改變葡萄藤枝條的尺寸和形態(tài)。在蘭蓋,納比奧羅有三種變體:Michet、Lampia和Rosé,而這三種變體都獲得了DOCG等級。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納比奧羅通常被釀制為甜葡萄酒或起泡酒,直到1850年,葡萄酒學家Louis Oudart改革了釀酒技術,把納比奧羅釀成了干型葡萄酒。隨著發(fā)酵與陳化技術的提高,納比奧羅葡萄酒的凈利潤越來越高。在以前的日子,釀制納比奧羅葡萄酒不是每次都成功。有時候因為連皮浸泡時間太長,導致葡萄酒至少要在大橡木桶中陳釀5年以使其柔化。除了陳釀的問題,還有普遍發(fā)生的酸度問題,這使價格昂貴的巴羅洛葡萄酒在當時仍然算不上成功的葡萄酒。
后記
完成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從皮埃蒙特帶回來種下的葡萄枝,已經長出嫩芽,展開葉子,伸長了藤蔓,在風中搖曳。 這是一株納比奧羅,皮埃蒙特的寶貝,一個北方的孩子。 我不確定它是否能在這炎熱的南國順利成長,如同不知曉這本書,在你的手里,能種下一些什么。 在地球漫長的46億年的生命之中,作為人類的我們,只不過是其中的微小一塵,而我們的一生,在浩瀚的時間之中,如同螢火一般的弱小。 于是,不必強求留下些什么,正如同此時,我們相互打開了心,夏目的風吹過胸膛,帶著善意而美好的信息,坐在這株弱小的納比奧羅面前,想象著皮埃蒙特的葡萄園,已經開始進入蓬勃的盛夏。這世間的萬物,皆散發(fā)神秘的能量,和我們相通。 當然不是在講阿凡達。 只不過是,這世間千絲萬縷的關系,讓我們生活在一起。因為西蒙尼,我們在那個時間到達了皮埃蒙特;因為鐘正道老師,我們深入了葡萄園的內心;因為我的同事秦大喜同學,迅速翻譯文獻資料,我們及時地擁了豐富的信息;因為Paul Balke以及他的《Piemonte Wine and Travel Atlas》一書,我們順利地穿越了皮埃蒙特的歷史;而我的同事珊珊,把這些圖片和文字,變成了我們面前的這本書。 這所有的千絲萬縷,形成世間萬物,達成世間萬事?;蛟S在你的心問,能種下一片皮埃蒙特葡萄園;或許在你的手中,將迎來一杯皮埃蒙特葡萄灑。 下一次舉杯的時候,讓我們來高喊一聲:“親親皮埃蒙特!”
編輯推薦
《意大利杯酒人生:親親皮埃蒙特》是一本“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的書,對意大利北部著名的葡萄酒產區(qū)皮埃蒙特作了全景式描摹。初學者可以跟隨作者的腳步,到各大酒莊品嘗秘藏的珍釀,了解意大利北部的迷人風情,看看酒莊人家的生活;而葡萄酒內行則可以從極其珍貴的第一手產區(qū)信息中獲得其他地方無從尋覓的寶貴資料。隨著讀者的葡萄酒知識不斷豐富,這本《意大利杯酒人生:親親皮埃蒙特》也會??闯P?。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