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大衛(wèi)·格雷伯  頁數(shù):468  字數(shù):480000  譯者:董子云,孫碳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盡管負債是現(xiàn)代經濟體的基礎,但是在經濟思想史中“債”一直是一個未被充分研究的概念。所有的經濟學著作都認為,貨幣的出現(xiàn)取代了復雜的物物交換,使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這種觀念存在的問題在于——沒有半點證據支持這種說法。
  
通過對作者對傳統(tǒng)的經濟理論提出了挑戰(zhàn),認為貨幣并不是以物物交換的替代者的形式出現(xiàn),它原本是以一種度量尺度、一種抽象物的形式,同時也作為人類之間的關系(債務與義務)出現(xiàn)的。在5000年前,人類已經在使用復雜的信用體系而不僅是物物交換來進行商品交易。信用體系的存在遠遠早于硬幣和貨幣的出現(xiàn)。他在書中指出,在沒有貨幣的年代,人們并不“易貨”,他們互相饋贈,有時以進貢的形式,有時會在晚些時候得到回贈,有時則是純粹的禮物。貨幣的出現(xiàn)不是為了方便交易,而是埃及等古國或蘇美爾的神職人員為更有效地收稅或計算財富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價格概念和冷漠的市場應運而生,它們吞噬了人類社會原本擁有的一切溫情脈脈。是金錢讓責任和
義務變成債務,欠債還錢的常識腐蝕了人類彼此關愛的本性。格雷伯認為,一旦我們理解了債務的社會起源,就會樂于在條件發(fā)生改變時重新協(xié)商債務問題,無論他是抵押貸款、信用卡債務、學生貸款、還是整個國家的債務。
  
在《債:第一個5000年》的最后,格雷伯開出一劑“藥方”:免除所有國際和消費者債務?!斑@會奏效,因為它不僅能打打消除人們切實的苦難,而且提醒人們,金錢并非妙不可言,還債不是道德的核心,這一切都是人為的安排。

作者簡介

  美國著名人類學家和無政府主義者,倫敦大學戈德史密斯學院高級講師。他曾為《哈珀斯》、《國家》、Mute雜志、《新左派評論》等國家媒體供稿。大衛(wèi)?格雷伯是倫敦經濟學院2006年度馬林諾夫斯基紀念講座主講人。該講座為向重塑研究文化的杰出人類學家致敬而設,每年舉辦一次。

書籍目錄

第一章:基于道德困惑的經驗
第二章:以物易物的謬誤
第三章:原始債務
第四章:暴行和救贖
第五章:經濟關系中的道德基礎簡論
第六章:性與死亡的游戲
第七章:榮譽和榮譽降級或論于當代文明的基礎
第八章:信用貨幣與金銀貨幣的較量兼論歷史周期
第九章:軸心時代(公元前800年-公元600年)
第十章:中世紀(公元600年-1450年)
第十一章:大資本主義帝國時代(1450-1971年)
第十二章:(1971-什么時代的開始,尚未明晰)

后記

結論:也許這個世界真的欠你在我看來,現(xiàn)有的許多關于信貸和銀行業(yè)的著作,在探討此書中所分析的那種更為宏大的歷史問題時,差不多像在詭辯。確實,早先的一些人物例如亞當?斯密和大衛(wèi)?李嘉圖是懷疑信貸體系的,但到了十九世紀中期,那些十分關注這些問題的經濟學家中,已經有一大部分人在努力證明,不管銀行體系的外表如何,它事實上是極為民主的。一種較為常見的論斷是,銀行體系確實是一種將資源從“怠惰的富人”(idle rich)那里聚集起來,輸送給“勤勞的窮人”(industrious poor)。前者缺乏把他們的錢用來投資的想象力,將其委托給了別人;后者則擁有精力與動力去創(chuàng)造財富。這證明了銀行存在的合法性,但也強化了民粹主義者的手段。他們要求寬松的貨幣政策,保護債務人等等——因為既然時局艱難,為什么只讓勤勞的窮困百姓、農民、工匠和小商人來受苦?這引發(fā)了第二條推論的思路:毫無疑問,富人在古代是主要的債權人,但現(xiàn)在形勢已經逆轉了。因此,在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呼吁給食利者安樂死的時候,路德維希?馮?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寫道:公眾意見始終對債權人有偏見,總將債權人和飽食終日的富人聯(lián)系起來,將債務人和勤勞的窮人聯(lián)系起來。人們痛恨前者,因為他們是一個無情的剝削者;又憐憫后者,因為他們是受到壓迫的無辜受害者。人們認為政府旨在限制債權人索債權的行為對廣大群眾是極為有益的,受到損害的是一小部分強硬的高利貸者。他們一點沒注意到十九世紀的資本主義創(chuàng)新已經完全改變了債權人和債務人的階級構成。在雅典人梭倫(Solon)的時代,羅馬土地法的時代和中世紀,債權人大多是富人,而債務人是窮人。但在這個擁有債券和公司債券(debunture)、抵押銀行、儲蓄銀行、人壽保險單以及社會保障福利的時代,擁有可觀收入的廣大人民群眾自己就是債權人。39而擁有舉債經營的公司的富人,成為了現(xiàn)在最主要的債務人。這就是所謂的“金融的民主化”。這不是什么新鮮事:每當有人要求消滅靠收租生活的階級,就會有別人反對,認為這會毀了寡婦和領退休金者的生計。如今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是,金融體系的捍衛(wèi)者常常準備好了運用兩種觀點,根據情境所需的言辭來迎合一方或另一方。一方面,我們有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這樣的“博學者”(pundits),慶?,F(xiàn)在“每個人”都分到了一部分??松‥xxon)或墨西哥,因而富有的債務人會對窮人負責。另一方面,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2009年出版的《貨幣的興起》(Ascent of Money)的作者,仍然能宣稱他最主要的發(fā)現(xiàn)之一是:貧窮不是貪婪的金融家剝削窮人的結果。貧窮更多的是源于金融機構的缺乏,是由于銀行的缺失,而不是它們的存在。只有當借款人能利用有效的信貸網絡,他們才能逃離放高利貸者的魔掌;只有當存款者將他們的錢存放在可靠的銀行,才能將錢從飽食終日的富人那里傳輸給勤勞的窮人。40這就是主流著作中的對話的狀況。我的目的不是直接與這種觀點交鋒,而更多的是說明主流的對話一直以來如何在促使我們問錯誤的問題。讓我們以上面引用的這段話來說明。弗格森這里到底在說什么?貧困是由信貸的缺失導致的。勤勞的窮人只有從穩(wěn)定、可敬的銀行獲得貸款(而不是從放高利貸者,或者大概從信用卡公司,或現(xiàn)在收取高利貸利率的發(fā)薪日貸款業(yè)務那兒),他們才能擺脫貧困。所以弗格森事實上一點也不關心貧困,只關心某些人的貧困,他們勤勞工作,因此不應該成為窮人。那么那些不勤勞的窮人怎么辦?他們想必可以下地獄了(根據許多基督教分支的教義,這毫不夸張)?;蛟S水漲船高,他們的生活會隨著其他人的生活一同變好。但這很明顯是具有偶然性的。他們不值得拯救,因為既然他們不勤勞,所以無論在他們身上發(fā)生了什么,都不怎么要緊。對我而言,這正是債務道德(morality of debt)最有害的地方:金融命令(financial imperative)不管我們到底如何,一直以來都試圖將我們所有人等同于搶劫者(pillager),認為我們僅僅關注世界上能變成錢的東西。它然后告訴我們,只有那些愿意將世界視為一群搶劫者的人,才配得到追求生活中除錢以外任何東西所需的資源。它在幾乎每個層面都導致了道德錯亂(moral perversion)。(“取消所有學生貸款的債務?但這對那些為了償還學生貸款而奮斗多年的人來說不公平!”請允許我向讀者保證,對那些為了償還學生貸款奮斗多年并最終償清的人來說,這個觀點就像在說,對一個行兇搶劫的受害者來說,不去搶劫他的鄰居對他是“不公平的”。)如果有人同意其潛在的假設——由于度量作為一個物種的人類的成功的終極標準,是其將全球每年商品和服務總產出增加至少百分之五的能力,所以工作必然是有道德的——那么這個觀點也許還有點意義。但問題就是,如果我們持續(xù)長久地信奉這些學說,我們有可能會毀掉一切。這種跡象已經越來越明顯。巨大的債務機器已經在過去五個世紀里將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在道德上歸結為等同于西班牙征服者的水平,并看似要遭遇這個世界在社會和生態(tài)上的限制。資本主義根深蒂固的想象自身毀滅的癖好已經在過去半個世紀改變了,變成了想著將世界其他部分一起拖下水。而且,我們沒有理由相信這種癖好會消逝?,F(xiàn)在,我們面臨的真正問題,是如何將生活變得更容易,向一個人人可以靠更少的工作來獲得更充裕的生活的社會靠近。因此,我希望給不勤勞的窮人美言幾句,以此作為本書的結尾。41他們至少沒有傷害任何人。他們將不工作的時間花在了朋友和家人身上,享受并關心他們所愛的人,他們?yōu)檫@個世界所提供的也許比我們所承認的更多。也許我們應該將他們想作引領一種新經濟秩序的先驅。這個新秩序與我們現(xiàn)在的秩序的區(qū)別在于它沒有自我毀滅的傾向。在此書中我也避免了提出具體的建議,但請允許我提出一個作為結尾。在我看來,我們與某種圣經形式的奴隸解放日(Jubilee)是久違了:這個日子將要同時影響國際債務和消費者債務。這樣的一個日子不僅能減輕人類所蒙受的真切苦難中非常大的一部分,而且還能讓我們提醒自己:錢不是不可言說的,償債不是道德的本質,所有事情都是人類的安排;并且,如果民主意味著什么,那就是讓所有人同意以不同方式安排事情的能力。因此,它將是十分有益的。自從漢莫拉比開始,偉大的帝國無不排斥這種政策。這一點我認為是意味深長的。雅典和羅馬建立了這種范式:即使面對持續(xù)不斷的債務危機,他們堅持在立法時打擦邊球,軟化它的沖擊,廢除債務奴役之類明顯的暴行,利用帝國的戰(zhàn)利品將各種額外福利灑向其較窮的公民(他們畢竟構成了軍隊的普通成員),以此讓他們多少保持飄忽不定的狀態(tài)——但所有這些都沒有挑戰(zhàn)到債務原則本身。美國的統(tǒng)治階層似乎采取了一個非常類似的手段:消除最惡劣的暴行(比如債務人的監(jiān)獄),用帝國的果實來提供有形的和其他的補貼;在最近幾年,他們的做法是操縱美元匯率以使中國的廉價商品充斥國內,但從未允許任何人質疑欠債還錢這一神圣原則。然而至此為止,這個原則已經被揭露為一個明目張膽的謊言。事實上,我們并不“全都要”償還我們的債。沒有什么會比對每人的往事一筆勾銷,與我們習慣的道德決裂并重新開始更重要了。到底什么是債務?債務就是對一個承諾的曲解(perversion)。這是一個被數(shù)學和暴力腐化了的承諾。如果自由(真正的自由)是交朋友的能力,那么自由必然也是做出真正承諾的能力。真正自由的人們會對對方做出怎樣的承諾呢?我們在這里甚至還說不準。這更多的是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如何才能到達這樣一個能讓我們找到答案的地方?而踏上這段旅程的第一步,也就是要接受一點,即在最為廣闊的世界里,正如無人有權告訴我們真正的價值是什么一樣,也沒有人有權告訴我們,我們真正欠了什么。

媒體關注與評論

他的著作和文章被全世界的大學課堂廣為采用。他是一位無政府主義者,是世界產業(yè)工人聯(lián)盟的正式會員。——紐約時報

編輯推薦

《債》編輯推薦:什么是債務?我們到底欠了這個世界什么?也許這個世界欠我們什么。如果自由(真正的自由)是交朋友的能力,那么自由必然也是做出真正承諾的能力。真正自由的人們會對對方做出怎樣的承諾呢?我們在這里甚至還說不準。這更多的是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如何才能到達這樣一個能讓我們找到答案的地方?《債》將帶你全面、歷史地理解債務及其與暴力之間的關系,顛覆你對債務的認知,助你正確估量我們剛剛到來的新紀元。

名人推薦

金銀貨幣是戰(zhàn)爭的附屬品,而非和平交易的產物?!芨ダ?W?加德納本書在人類學以及廣義的社會科學領域都是重磅作品,本書有望成為一本經典作品?!旭R斯?阿伯克龍比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債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條)

 
 

  •   是作者本身的問題還是譯者的問題?能再翻譯好點嗎?
  •   很好的書,對債務和貨幣深入闡述,耳目一新
  •   前面的內容并不是想象中的陳訴歷史,作者的觀點很有意思。還沒通讀,希望后面的內容更精彩
  •   占領華爾街運動背后理論家David Graeber的“債:第一個五千年史”的主要論點之一是:為了理解現(xiàn)代金融(如美元和美國軍事力量的關系),需要深入了解妓女史,奴隸貿易史和戰(zhàn)爭史,而非如斯密和馬克思那樣用“欲望的雙重一致性”來解釋貨幣的起源。
  •   國外學者對自身國家的批評也毫不忌諱,真的很好,對債的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   一次滿意的購物歷程
  •   很好的一本書,就是翻譯后有些無法適應
  •   內容充實的書!
  •   宋鴻兵推薦
  •   不錯,方便又便宜,希望活動繼續(xù)給力!
  •   給你另一個看待債的觀點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