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林怡 頁數(shù):321 字數(shù):195000
Tag標簽:無
前言
了解孩子的心,才能給他最好的愛。毫無疑問,每個父母都愛孩子。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好,擁有更廣闊的未來,我們懷揣著百分百的愛心,嘔心瀝血在付出。可是,就因為不了解孩子的心,我們看到的往往是孩子的“問題”。而當我們糾結(jié)于孩子的所謂“問題”時,我們給予孩子的便是自以為是的愛,有時甚至是一種傷害?!昂⒆拥膯栴}都是父母的問題?!边@句話令許多父母為之驚心,可這卻是不爭的事實。20年教子與早教從業(yè)者的經(jīng)歷,讓我更深地領會了這句話的奧義。不管孩子存在什么樣的“問題”,剝繭抽絲地剖析下去,我們總能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都在父母身上。在靈魂深處,我們與孩子是一體的。父母身上攜帶的任何信息,都可能被孩子敏感地捕捉到,并對其產(chǎn)生影響。既然如此,是否意味著其他人對孩子的影響就微不足道呢?當然不是。不過,令人欣慰的是,任何關系都無法與親子關系比肩,因此,對孩子影響最深遠的,永遠是父母。父母才是孩子心靈最好的“飼養(yǎng)員”。父母的角色當好了,其他人對孩子的不良影響便可以被淡化,甚至消除,而孩子就可以從父母這里得到滋養(yǎng),成長得更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親子之間的這種關系帶給了我們福音。只要我們了解孩子的心,給他最好的愛,許多的擔憂便會銷聲匿跡。在育兒的路上,我們便可以走得氣定神閑。要想不做“問題”父母,給孩子更好的愛,我們就要掌握愛孩子的正確方法——將孩子視為成長的主體,依循他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需求,跟隨他的視線和腳步,協(xié)助他、陪伴他慢慢前行。當然這需要父母不斷突破自己的思維定式,和孩子一起成長。另一個難以跨越的教養(yǎng)障礙源于父母急切的心態(tài)。雖然“孩子的成長是急不得的”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但很多時候,我們不由自主就陷入某種固有的模式,恨不得一下子把孩子的“錯誤”糾正過來:孩子坐不住,常常左沖又突的,我要即刻給他按住,讓他變文靜些。孩子膽小、內(nèi)向,這不行,會影響他將來的發(fā)展,要逼著他去闖蕩世界。孩子發(fā)脾氣了,這個壞秉性得速速修理。孩子太敏感,這還了得,以后怎么適應社會?必須趕緊想辦法,讓他的神經(jīng)變得堅強些……我相信,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都有過這樣的擔憂與經(jīng)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養(yǎng)孩子就像養(yǎng)花,每一種花都有他與眾不同的特性。如果他是一株月季,我們就把他養(yǎng)成那株最美的月季,千萬不要因為看到牡丹更富貴,就將牡丹富貴的特性賦予他;等他貌似成了牡丹,又嫌他缺少蘭花的恬靜與高雅,結(jié)果,總在糾結(jié)中難以自拔。懂孩子,讓孩子成為孩子,協(xié)助他成長,才是為人父母最重要的職責。林怡育兒會所成立后,我們做的最多的工作,是幫助家長們讀懂孩子的心,了解他們作為不同種類“花種”的特性,以適合他們天性的方式協(xié)助他們成長。事實證明,家長懂得順應孩子的心理需求,愛孩子就更有章法,對寶貝們的成長有著非凡的意義??吹胶⒆觽兊臓顟B(tài)越來越好,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很多朋友問我:“林老師,為什么不來我們這里開會所呢?”原因很簡單,我只想把這個會所做得更精致,開多了,擔心應接不暇,無法保證質(zhì)量。也有不少朋友通過各種方式聯(lián)系我,提出各種問題,期待我去解答,但是,因為時間與精力有限,我很難一一滿足,只能盡力而為。正因為這諸多的原因,促使我萌生了寫作這本書的欲望。我很期待通過這本書,分享我的體會與經(jīng)驗教訓,讓朋友們從中獲得一些助益。希望我在這里撲扇撲扇翅膀,以我微薄之力擾動一下早教界的氣流,引發(fā)朋友們更多的思考。如果大家都試著貼近孩子的心,以正確的方式去愛我們的孩子,或許終有一天,真會引發(fā)早教界一場前所未有的蝴蝶效應呢!那是我非常期待的!林怡2012 年5 月25 日
內(nèi)容概要
孩子雖小,他的世界卻一點兒也不簡單。
早教專家林怡凝結(jié)20年教子經(jīng)驗和110多個親子教育案例,帶父母走進小孩子行為背后的大心理:
為什么我家孩子屁股像長了釘子?
孩子太敏感,鼓勵讓孩子更“沮喪”?
孩子發(fā)泄情緒,多大程度算ok?
寶貝不乖的真相,讓你明白孩子的心理特征;孩子的氣質(zhì)類型,幫父母找對教育方向;把握和孩子說話的訣竅,拉近親子關系;認清上一代的心理傷痕,讓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懂孩子,才能愛得更有章法~
作者簡介
林怡,著名早教專家,親子暢銷書作家,林怡育兒網(wǎng)站、育兒會所創(chuàng)辦人
一個超級愛孩子的人,本著“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的理念,幫助父母學會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用對方法去愛。她創(chuàng)辦的林怡育兒網(wǎng)站,現(xiàn)已成為父母們咨詢育兒問題、交流育兒經(jīng)驗的平臺,育兒博客粉絲逾65萬。
目前擔任《寶貝一家親》《寶貝“書”計劃》等多家電視節(jié)目、親子網(wǎng)站、親子機構(gòu)的專家顧問,致力于早教研究與咨詢工作,并為《媽咪寶貝》《心理育兒》《父母必讀》等多家育兒雜志及報刊撰寫早教專欄。
曾出版暢銷書:《林怡育兒體驗與感悟》《0-3歲寶寶生長發(fā)育監(jiān)測卡》《林怡說早教》《林怡教你玩游戲》等,作品網(wǎng)站累積銷量超過45萬冊,口碑好,深受父母喜愛。
書籍目錄
序 言 了解孩子的心,才能給他最好的愛
Part1 走進孩子的心 |
孩子雖小,他的世界卻不簡單。
他們幼小的心靈有哪些神奇的本能?與家庭成員之間有著怎樣特殊的聯(lián)系?他們語言的內(nèi)涵有多豐富?他們最需要什么?最害怕什么?……了解孩子的心,是愛孩子需要邁出的第一步。
3 歲前的記憶去哪兒了?
孩子越小,情緒感受力越強
孩子天生都是心靈感應大師?
寶寶“難帶”,是在反抗爸媽?
孩子心里有3 個小人兒
孩子的兒語,你懂嗎?
Part 2 孩子“不乖”的秘密 |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總有些行為讓我們抓狂。孩子這些看似“不乖”的行為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了解了這些秘密,我們就可以摒棄焦慮、對抗,從容面對,愛孩子更有章法。
孩子“逆反期”,爸媽“頭痛期”
“三心二意”≠不專注
舔著墻壁走,都是爸媽惹的禍
我家寶貝是“磨娘精”?
總是抱著大枕頭的琳琳
“一根筋”的琛琛,為何不轉(zhuǎn)彎?
臟話狠話, 惱人的“詛咒敏感期”
打人也是愛?
“搗蛋王”家里有個“大壞蛋”
認生的孩子更聰明?
愛你我就黏著你
“媽媽,不要跟別人說話”
天哪!孩子的重口味禮物
Part 3 關注孩子的個性 |
孩子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搞怪行為,這與他們的年齡相關,也和他們的個性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正因為孩子各個不同,這個世界才豐富多彩。不同個性的孩子,要以不同的方式去教養(yǎng)。也只有這樣,我們對孩子的愛才不會被扭曲。
孩子個性不一樣,教養(yǎng)大不同
謹慎型孩子:旁觀是參與的前奏
雷厲風行型孩子:行動才是硬道理
敏感型孩子:不切實際的鼓舞讓他更沮喪
叛逆型孩子:道理越講越歪
渙散型孩子:3 分鐘熱度,未必一無是處
暴躁型孩子:熱情是動力,沖動是魔鬼
合作型孩子:你好我好大家好
執(zhí)拗型孩子:執(zhí)著固然好,變通也重要
特立獨行型孩子:走自己的路, 讓別人說去吧
散漫型孩子:管他天崩地陷,我自巋然不動
別強求改變孩子的性格
Part 4 愛孩子,要用對方法 |
了解了孩子的個性,也熟知了他們常犯的“毛病”,是不是寶貝的成長就沒有什么問題了呢?其實,養(yǎng)育孩子最大的挑戰(zhàn)恰恰不在孩子身上,而在于我們自己。
孩子的問題,都是爸媽的問題?
妮妮畫不完的畫
辰辰究竟在表達誰?
你的寶貝被“催眠”了嗎?
愛孩子,怎么可以討價還價?
嚇唬,讓愛變了質(zhì)
感受缺失,孩子不是瓷娃娃
給孩子多少關注才算夠?
到底該不該“打擾”孩子?
給孩子一個宣泄的空間
Part 5 這樣去聽、說,孩子知道你愛他 |
傾聽孩子,讓孩子自由說話,更讓他的心有了自由的空間。
表達不必拘泥方式,和孩子一起畫畫、打個滾、講個故事吧,你會在其中感受他的快樂,他也會在你的一顰一笑里享受被愛籠罩的溫暖。
放慢你的教養(yǎng)節(jié)奏,別再對孩子說“快一點”
躺在草地上的輪滑老師
好故事勝過大嗓門
保持沉默,讓寶貝自己說
共情,給孩子加滿分
幽默地對待孩子吧,快樂會播種
靈活的變通,是爸媽的必修課
暗示的魔法
放大優(yōu)點,才能正面管教
Part 6 好孩子來自好環(huán)境 |
好環(huán)境是傳遞愛的溫床。環(huán)境的好壞不以物質(zhì)多寡或檔次高低為標準,也不以給予了孩子多少關注來衡量,而以“關系”好壞為重心,以是否適合孩子為準繩。愛孩子,就要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環(huán)境,讓家為孩子遮風擋雨,成為呵護孩子心靈的港灣。
爸爸和媽媽,在位卻缺席?
夫妻關系總是大于教育
“媽媽和奶奶,我究竟該愛誰?”
“親子嫉妒”讓孩子受傷
家境好不好,和孩子優(yōu)不優(yōu)秀沒關系
后記
媽媽信箱 0 ~ 6 歲孩子媽媽最關心的問題 |
孩子被欺負怎么辦?
孩子一刻也停不下來怎么辦?
孩子老扔東西怎么辦?
孩子說謊怎么辦?
孩子“窩里橫”怎么辦?
孩子特別迷戀電視怎么辦?
孩子在公共場所失去控制怎么辦?
孩子得不了第一就發(fā)脾氣怎么辦?
孩子聽不得批評怎么辦?
孩子看見別人吃東西就要,怎么辦?
孩子總是打人、推人怎么辦?
孩子不肯去幼兒園怎么辦?
孩子不喜歡讀書怎么辦?
孩子是個“破壞王”怎么辦?
孩子總拿別人東西怎么辦?
孩子總是撿垃圾,怎么辦?
孩子總不好好練琴怎么辦?
孩子有“自慰”行為怎么辦?
媽媽性情憂郁,會影響孩子嗎?
父母育兒觀念差太多,怎么辦?
章節(jié)摘錄
Part1 走進孩子的心孩子雖小,他的世界卻不簡單。他們幼小的心靈有哪些神奇的本能?與家庭成員之間有著怎樣特殊的聯(lián)系?他們語言的內(nèi)涵有多豐富?他們最需要什么?最害怕什么?了解孩子的心,是愛孩子需要邁出的第一步。3歲前的記憶去哪兒了?談到3歲前的記憶,我特別想提到曾經(jīng)困擾我多年的一個夢。這個夢可能讓人感覺有些沉重,讀起來不是那么輕松。但是,這是我切身的體驗,對我來說,它比其他的案例更有說服力。于是,斟酌再三,我還是決定將這個夢與爸爸媽媽們分享。從記事起,我就時常被一個噩夢所困擾。奇怪的是,每次做這個夢,夢的細節(jié)總是驚人的一致,就像一個高質(zhì)量的電影拷貝。夢境真實而清晰,這使我感受到的恐懼更加深刻而真切。這個夢總是從一個黑暗的管道開始。管道不大不小,剛好能容下我的身子,但又卡不住我。周邊沒有任何依托物或者可供抓握的東西,于是,帶著極度的恐懼與無助感,我頭朝下墜落……墜落……我多么渴盼有什么東西擋我一下,讓這種墜落停止。但是,沒有。墜落帶來的恐懼是那么的深切,以致我感覺那條黑暗的管道很深,深得沒有盡頭。在墜落的同時,隱隱約約,我能聽到一些含混的聲音,這些聲音增添了更多恐怖的意味。接著,我看到一個如豆的光源,就如我小時候見到的煤油燈的小火苗,在我眼前搖曳。這個黃色的光源顯得有些渾濁,看得不是太真切,但是輪廓還算分明。它也是我恐懼的源頭之一。我緊盯著這個光源,在極度恐懼中醒來。醒來后,那種恐懼的感覺依然真實,仿佛一切還在進行中。這個噩夢困擾了我很多年,總在我狀態(tài)不太好、比較疲憊的時候襲來。某天,我腦子里突然冒出一個念頭——莫非這就是我出生時的記憶?奇怪的是,當我如此去認知這個噩夢之后,它便奇跡般地遁去了。很多年過去了,這個夢再也不曾攪擾我的睡眠。而今,這個夢帶給我的不再是恐懼,而是一種溫暖的感覺。這個墜落的夢困擾我多年,也直接引發(fā)了我關于3歲前記憶的思考,更對我養(yǎng)育自己的孩子產(chǎn)生了很多積極的意義。這些年,我也接觸到一些孩子,發(fā)現(xiàn)他們能夠準確回憶起3歲前的經(jīng)歷。不過,他們各自的表現(xiàn)可能不太一樣。會所有個小會員,在他1歲半的時候,有人為了逗他開心,即興玩起了一個游戲——從地上撿起一片枯樹葉,在兩只手里倒騰幾下,然后藏在某只手的手心里,讓小男孩來猜樹葉在哪里。小男孩看著人家玩這個游戲,似乎沒有理解這個游戲的規(guī)則,也沒有對游戲顯現(xiàn)出特別的興趣。大家覺得無趣,也就不再這樣逗他。但是,時隔一年半,就在小男孩快3歲的時候,某一天,看到滿地的落葉,小家伙居然從地上撿起一片樹葉,玩起了他1年多前看人玩過的“猜樹葉”游戲。更有趣的是,因為他的手太小,每次倒騰完,那片樹葉總是露了一大截在外面??伤稽c兒都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個游戲里。而且,當有人問他為什么玩這個游戲,誰教他玩的,這個孩子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也覺得有點莫名其妙??梢?,他對這個游戲的記憶是以畫面的形式而不是語言的形式呈現(xiàn)的。琛琛1歲半的時候,有一次跟著奶奶出去玩兒,曾看到一輛卡車翻到溝里。過了很久之后,當我?guī)俚侥莻€地方玩時,他竟然很興奮地告訴我:“媽媽,我昨天在這里看到一輛卡車翻溝里了。”他混淆了時間,卻清晰地記得那個場面。如果沒有故地重游,不是那個場所觸發(fā)了他的記憶,也許他一輩子都不會再提起這件事呢。倘若他語言能力發(fā)展得不夠好,即便他事后記憶被觸發(fā),也無法用語言來描述這一切,我可能就會自以為是地判定他把3歲前的記憶弄丟了。一個比較有趣的現(xiàn)象是:孩子上幼兒園之后,如果我們接他回家的路上問他學了什么,吃了什么,他往往回答“不知道”。于是,有的爸爸媽媽就會因此很焦慮,生怕孩子融入不了幼兒園的生活,或者學習能力有問題等等。但是,如果不給孩子壓力,當遇到某個恰當?shù)膱鼍皶r,孩子的記憶卻很可能被觸發(fā),于是,他所謂“不知道”的結(jié)論就會被他自己的表現(xiàn)所推翻——他可能突然念起在幼兒園學的某首兒歌,跳起老師教會的某個舞蹈動作,甚至開始描述他在幼兒園的經(jīng)歷。于是,他那些看似弄丟了的記憶經(jīng)由某些畫面觸發(fā),就會奇跡般地重現(xiàn)。令人遺憾的是,因為我們很難回憶起3歲前發(fā)生的一切,很多人就誤以為孩子3歲前的經(jīng)歷對他不會產(chǎn)生影響,或者影響甚微。因為這種認識,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很可能不太注意我們的言行,結(jié)果就會無意間對孩子產(chǎn)生影響,帶給孩子很多負面的東西。直到某一天,這些影響在孩子身上呈現(xiàn)出來,我們才想起要去解決問題,并把問題歸咎于孩子自己。殊不知,問題的根源在我們身上,與孩子無關。我們對孩子的影響,從他一出生就已經(jīng)開始了。3歲前經(jīng)歷的一切不會白白浪費,它們會以某種方式在我們心靈深處刻下印痕,通過潛意識發(fā)揮作用。潛意識不辨好壞,對那些帶有感情色彩的東西特別青睞。因此,在孩子的童年,給他們一些美好的、溫馨的、奇妙的記憶,就相當于給他的潛意識輸入了正面積極的養(yǎng)分,會對孩子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我曾在博客上發(fā)了一篇《3歲前的記憶去了哪里?》的文章。出乎意料的是,這篇博文很快就引起強烈的反響,一天之內(nèi)被點擊將近15 000多次,并且不少人在這篇博文后發(fā)表評論,聲稱他們清晰地記得3歲前的經(jīng)歷。一位網(wǎng)友提到:“我一直記得一個場景:我穿著橙色的衣服,扶著椅子站在地上(應該還不會走路),陽光從大門口照進來,很溫暖?!绷硪晃痪W(wǎng)友則寫道:“用愛去溫暖孩子的心靈,愛能帶給彼此無盡的奇跡。3歲的女兒,重遇一歲半時的早教老師,一眼就認出他了,并且直接喊出他的名字,信任地坐在他的懷里,與他擁抱,就像一歲半時那樣。相信,這就是愛的力量!”正如上述兩位網(wǎng)友提到的那樣,兒時那些溫暖的回憶確實能帶給我們愛的力量。我自己,一直記得一個很溫暖的場面:屋后,菜園子里。大片金黃的油菜花在微風中搖曳,飄來陣陣淡淡的花香。蜜蜂嗡嗡著,在花叢中飛舞。而我,一個胖乎乎的小女孩,留著當年流行的“西瓜皮”發(fā)型,拎著一個藍色的塑料小手袋,滿心歡喜盯著大門,等待爺爺出現(xiàn)。春日的陽光照在我身上,暖融融的,讓我安心、喜悅。那是我第一次準備去遠行——跟著爺爺去十幾里外的資江對岸看姑奶奶。那時,我不到3歲。那么多年過去,這個溫馨的場面始終歷歷在目。每當想起這個場景,我的內(nèi)心深處就有個聲音響起:總有些場景值得重溫,總有些未知令人期待。成人后,當我沮喪、悲傷、失落的時候,這個場景就會在我情緒極度低落時乍現(xiàn),給我愛的力量。當然,一些負面的記憶未必都是不好的。我們不可能,也無須給孩子一個十全十美的環(huán)境。畢竟,他將來終究要面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如果完全沒有面對挫折的經(jīng)驗,孩子長大后就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去自我調(diào)適。況且,某些負面的記憶也會觸發(fā)我們心靈深處的某些東西,最終轉(zhuǎn)化成正面的能量。很多藝術家的輝煌成就都得益于他們童年的創(chuàng)傷經(jīng)歷。了解了3歲前記憶的去向與作用,我們就可以盡可能營造一個溫暖而充滿愛的環(huán)境,帶給孩子更多快樂而美好的早期記憶。比如,在每周固定的時間,爸爸/媽媽可以牽著孩子的手去同一家店買他最喜歡吃的蛋糕;和孩子反復玩兒同一個游戲,幾分鐘就行。爸爸媽媽們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給孩子的記憶銀行存儲些溫馨的片段。當然,如果因為各種原因,孩子在3歲前有了一些創(chuàng)傷經(jīng)歷,我們也無須過于焦慮。放下它,淡看它,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寬厚的愛,他自然會從中獲得療愈。孩子越小,情緒感受力越強一個才幾個月的小嬰兒坐在嬰兒椅上。他的媽媽坐在對面。媽媽雙手握著嬰兒的小手,正在逗孩子玩兒,看起來十分愉悅。小嬰兒被媽媽逗得咯咯發(fā)笑,手舞足蹈。突然媽媽沉靜下來,一臉漠然。小嬰兒看著媽媽,繼續(xù)嘰里咕?!罢f”著話,看媽媽沒有反應,他一邊笑,一邊用小手拍打媽媽。媽媽依然一臉漠然。小嬰兒再度嘗試,想要吸引媽媽的注意,可沒有獲得預期的效果,于是,他沮喪地哭了起來。這是一個典型的心理學實驗。這個實驗表明,即便是幾個月的嬰兒,他們對媽媽的情緒也有著強烈的感受力……
后記
完稿了,終于松了一口氣。我不清楚這本書會帶來什么樣的反響。因為不同的人,對同一個觀點的理解常常有偏差,有時候甚至南轅北轍。所以我在寫每一篇文章時都試圖考慮得更全面些,以免帶來歧義,但是仍然可能會有考慮得不周全的地方。因此,我非常期待讀者朋友抱著參考的目的去讀,千萬記住沒有任何一本育兒書能讓您“照方子抓藥,根治百病”。這段時間,我一邊寫書,一邊抽時間在微博回復問題?;貜偷膯栴}越多,我就越困惑。我發(fā)現(xiàn)一些家長不看我給其他人的回復,雷同的問題一提再提,或者雖然看了我以往的回復,但根本就不想嘗試在這些基礎上去變通。我想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大家只關心自己的問題,也不想去作更多的探究,抱著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態(tài)度在尋求幫助。二是我們習慣了遇到問題尋求標準答案,缺乏變通的技巧??蓪嶋H上,很多問題是有共性的。學會根據(jù)自己孩子的情況去變通,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在這樣一個快餐文化盛行的社會,大家都難得沉下心來閱讀專業(yè)圖書。所以我很想讓我這本書故事性、趣味性強一些,使讀者讀來更輕松、更富有趣味。具體效果有待檢驗,我只能說,我盡力了。習慣了快餐文化的我們都喜歡直奔主題,遇到了問題,最好直接告訴我處理問題的辦法是123;孩子幾個月,告訴我怎么樣教育就OK,我照著這個步驟回家一試,靈了,萬事大吉,不靈則視為“庸醫(yī)”。一切都簡簡單單,可操作性強。殊不知,孩子的個體差異實在是太大了,怎么會有一種解決所有家長的問題的方法?真正有效的方法是我們自己在懂孩子的基礎上變通出來的。因此,這本書,我特意寫了一章“關注孩子的個性”。我很想以我的經(jīng)驗教訓警醒大家:個體差異永遠是存在的,有時候,這種差異之大甚至出乎我們的想象。養(yǎng)育孩子,從來就沒有哪種方法可以讓你照著一成不變地去實施。因此,不管是什么樣的方法,如果機械地去操作,就一定存在問題,甚至反而可能帶給孩子不良影響,不如跟著感覺走的好。養(yǎng)育孩子不像生產(chǎn)產(chǎn)品,只要管理好生產(chǎn)線,出好產(chǎn)品的概率就大大提升。明白這點,這本書才能對您起到作用。孩子有他生理的生命,也有他心理的、靈性的生命,他們永遠都在成長。對于一個永遠都在成長的孩子而言,方法也必須是活的,需要跟隨孩子的成長而變化。很多家長在咨詢我時,常常會說:“這個方法我用過了,但是已經(jīng)不靈了?!辈混`就對了,說明孩子又成長了。但是這個方法不靈,未必就不能用了。我們依然可以變通了,換一種方式去用,一樣有效。愛孩子,有法可依。但是,法為器,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去用,產(chǎn)生的效用一定各個不同。武俠書里的練武之人都期待得到一本武林秘籍,以為從此便功力大進。然而,無論是《葵花寶典》還是《九陰真經(jīng)》,一本武林秘籍招式并不多,融會貫通了,才懂得變化,才能見招拆招,以不變應萬變。不同的人練同樣的功夫,有的人把握一二,有的人把握八九,功力自然也就懸殊之甚。有招只是入門,從有招到變招,再歸于無招,才能出神入化。愛孩子,要有方法,用對方法。但是,只有以孩子為出發(fā)點,擺脫慣常的思維定勢,才能順應他的需求去變通,讓同一個方法變幻出不同的套路,為孩子欣然接受。當我們徹底摒棄自我中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的感受,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去變通時,才可以避免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順應孩子發(fā)展的需求,舉一反三,進入無招勝有招的境界。另一個令我忐忑的是,做這一行久了,我越來越覺得,教育孩子這件事,很多時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道不得,或者道出來就變了味道。養(yǎng)育一個好孩子,很多時候靠悟,并不可教。與孩子相處的時候,看到孩子的某個行為,某種現(xiàn)象,只要你懂孩子,你很自然就知道該如何處理??墒且f出來,讓它成為一個具有普適意義的處理問題的方法,很難。也因此,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常常陷入困境,有頭大的感覺。我原本想在這本書里寫一篇家長平和淡定對孩子產(chǎn)生的影響的文章,但最后還是去掉了。大家都知道平和淡定的好處,可就是很難做到。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從本質(zhì)上說,是一個自我修煉的過程。修煉初期,我們“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看到孩子有某個問題,盯著的就只是那個問題,一心想的都是如何去改造孩子。修煉中期,我們“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個階段,我們已經(jīng)能夠看到孩子行為背后的積極意義,而不僅僅是糾結(jié)于孩子的某個行為是否有問題。我們會明白,原來孩子的每個行為都有其積極意義。進入這個階段,我們的焦慮少多了,但還是不斷有焦慮的時候。繼續(xù)修煉到某個高度,我們才會歸于“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境界。此時,再看孩子的某個行為,我們會由衷而欣慰地感嘆:這才是孩子呀!孩子就該這樣!到這個階段,我們不會再糾結(jié)于去改造孩子,而是全然地接納孩子、理解孩子,我們自己也變得淡定、平和、內(nèi)心強大。養(yǎng)孩子便如順水行舟,輕輕松松。就算偶爾遇到某些問題,我們也不會停留在表面,而是會試著讀懂孩子內(nèi)在的需求,站在他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此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愛孩子,其實很簡單,我們根本就無須費盡心力去尋求應對的方法。方法就在那里,自自然然,如同水,放入不同的容器,就呈現(xiàn)不同的形狀。這種變化不是刻意的,只要順應容器的造型,自然融入就好。寫到這里,我突然覺得,還有很多話想說。孩子們總在給我靈感,給我智慧,給我深深的感動與震撼。跟孩子們在一起,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步會發(fā)生哪些有趣的事情,他們時時都會帶給你驚喜。因了這些可愛的小家伙們,也許,不久的將來,我還會再度產(chǎn)生寫作的沖動吧。最后,感謝這本書的編輯王雪穎女士,感謝李濤先生、田明女士及林怡育兒會所的所有老師們。感謝的理由各不相同,大家自能知悉,這里不再贅述,就此打住。
媒體關注與評論
養(yǎng)育孩子需要帶有一顆童心。父母都能感覺孩子,但沒有童心可能難以理解孩子。讀讀林怡《別以為你會愛孩子》,跟隨她用童心去理解孩子,走進孩子豐富多彩的內(nèi)心世界。——心理專家 著名家庭治療師李子勛每位父母都會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擾。讀讀這本書,你會擁有強大的信心,提醒自己孩子需要什么,你又能為孩子做些什么。一個個故事里透露著尊重、理解和對孩子深深的愛,讓人感動不已?!齼簩<?前《媽咪寶貝》主編趙京文這本書從糾正了我倚老賣老的教子觀,緩解了我和兒子之間的很多矛盾,也讓我從另一個角度真正愿意用心了解我的孩子。和他接觸多一些,發(fā)現(xiàn)兒子帶給我的不僅是不同階段的驚喜,還有自己引導他成長的喜悅。感謝~~ ——一位3歲孩子的媽媽 李芝平
編輯推薦
《別以為你會愛孩子:林怡的智慧教養(yǎng)經(jīng)》編輯推薦:包含林怡20年的教子經(jīng)驗和110多個親子案例,幫媽媽們理解孩子的個性和成長規(guī)律,更為她們解除育兒的不安和憂慮。疲倦時讀一讀,就可以重獲信心和力量。早教專家林怡潛心20年經(jīng)驗力作,幫千萬父母走出育兒焦慮,了解孩子惱人行為背后的原因。著名心理專家李子勛感動推薦!
名人推薦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養(yǎng)孩子就像養(yǎng)花,每一種花都有他與眾不同的特性。如果他是一株月季,我們就把他養(yǎng)成那株最美的月季,千萬不要因為看到牡丹更富貴,就將牡丹富貴的特性賦予他,等他貌似成了牡丹,又嫌他缺少蘭花的恬靜與高雅,結(jié)果,總在糾結(jié)中。懂孩子,讓孩子成為孩子,協(xié)助他成長,才是為人父母最重要的職責。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