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藝術原來可以這樣看

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伊莎貝爾·格羅里奧-代蘇歇  頁數:191  譯者:林珍妮  
Tag標簽:無  

前言

前言近年來,非洲藝術、美洲藝術、亞洲藝術和大洋洲藝術引起公眾越來越多的興趣。每年,世界各地舉辦了大量頗具規(guī)模、旨在介紹這些地域藝術的展覽,而與此相關的科普類書籍也越來越多。私立博物館與公立博物館逐漸改變了以往的狀況,它們都更新了展覽的內容,以便吸引越來越多的參觀者。正如法國巴黎的凱?布朗利博物館開幕時指出的那樣,增添了展示異國藝術品為參觀者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拒絕這些藝術,而現在已表示出對它們的認可。然而這些文明并不能很容易被理解,它們離西方文化太遙遠,無法溯源到已知的宗教和神話。沒有閱讀指南,人們就會茫然失措,感覺難以理解,更不知道該怎樣向孩子們講解它們。不管你對它們已知多少,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幫助你理解非洲藝術、美洲藝術、亞洲藝術、大洋洲的藝術,理解他們的文明與我們的文明共遍之處,以便我們能更好地擺脫偏見。不管是知識淵博的收藏家,還是剛剛接觸這些地區(qū)藝術的愛好者們,都能在本書中找到好辦法和好建議,懂得如何引導孩子們了解它們。本書回答了孩子們提出的最常見也最難以解答的問題,這樣你就不會被孩子們的提問難倒。我們就是為了使你對這些主題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但又不用閱讀大量書籍,就能感受到非洲面具或亞洲木偶的造型美與創(chuàng)造性。不要把這本書看做一本專家撰寫的書,也不要把它看做百科全書,我們提供的人種學和歷史學資料幫助你們了解我們給予評論的藝術作品的美學知識。所選作品數量非常有限,這是令人扼腕嘆惜的事。我們應該介紹更為多樣的藝術,要想粗略了解亞、非、美、大洋洲的藝術,30份作品太少了!如果本書能使你產生想要更為深入地了解四大洲藝術的想法,那么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內容概要

  當你期待孩子對如非洲、美洲、大洋洲和亞洲藝術有興趣,并能有一些初步的個人感受,但苦于不知如何引導孩子看藝術,但苦于不知如何引導孩子看藝術。那么,本書告訴你如何激發(fā)孩子對世界藝術的興趣?每個年齡階段對世界藝術的關注點有什么不同?
  伊莎貝爾·格羅里奧-代蘇歇以長達15年博物館專業(yè)講解員的經驗,匯集了30件非洲、美洲、大洋洲和亞洲的藝術作品,完全以孩子的視角、孩子的問題、孩子的語言對經典藝術發(fā)問,是第一本真正寫給孩子看的藝術書!

作者簡介

  伊莎貝爾·格羅里奧-代蘇歇(Isabelle Glorieux-Desouche)
  在索邦大學接受了完整的藝術史教育,并輔修了民俗學,曾在幾內亞居住了兩年時間。她曾作為博物館的專業(yè)講解員講解世界藝術長達15年之久,最初在盧浮宮博物館,接著在戴皮爾博物館(Musée
Dapper)和凱?布朗利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她的著作包括《凱?布朗利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和《大旅行》(le grand voyage),還有一些博物館相關的著作。

書籍目錄

“黑人藝術”?“種族藝術”?“部落藝術”?
“非歐洲藝術”?“非西方藝術”?
III.從昨天到今天:西方的目光有所改變
IV.是藝術還是手工藝?
V.幾個閱讀關鍵
1.理解作品之前
2.面對作品
3.對一些成見的解釋!
VI. 作品賞析
如何使用作品賞析?
1、《尤皮克人面具》(阿拉斯加)
2、《夸夸嘉夸族會變化的面具》(加拿大)
3、《努馬基基長衣》(曼丹)(美國)
4、《奧爾梅克的巨石頭像》(墨西哥)
5、《阿茲特克-米斯特克的胸飾》(墨西哥)
6、《泰羅那胸飾》(哥倫比亞)
7、《蒙杜魯庫的頭顱》(巴西)
8、《寧巴(德穆巴)的巴加的帶肩面具》(幾內亞共和國)
9、《杰內-杰諾的雕像》(馬里)
10、《多貢夫婦》(馬里)
11、《塞努佛?德布爾(或蓬比亞)雕像》(象牙海岸)
12、《貝寧青銅飾板》(尼日利亞)
13、《國王內桑古的滿都?耶內?巴木王座》(喀麥隆)
14、《芳族人形圣遺物箱》(加蓬)
15、《剛果雙頭犬》(剛果民主共和國)
16、《皮努?奧居依面具》(加蓬和剛果民主共和國)
17、《提居馬的穆巴拉枕頭》(剛果民主共和國)
18、《蒙古跳神舞面具》(蒙古)
19、《苗族婦女節(jié)日服裝》(中國)
20、《具足盔甲》(日本)
21、《達雅克耳環(huán)》(印度尼西亞或馬來西亞)
22、《尼亞斯島的祖先像》(印度尼西亞)
23、《爪哇產哈奴曼木偶》(印度尼西亞)
24、《本地繪畫》(澳大利亞)
25、《伊翁雕像》(巴布亞新幾內亞)
26、《新伊里安的馬拉剛儀式用雕像》(巴布亞新幾內亞)
27、《馬拉庫拉帶發(fā)型的面具》(瓦努阿圖)
28、《馬克薩斯群島的‘U’U棍棒》(馬克薩斯島)
29、《夏威夷的羽毛制頭像》(美國)
30、《復活節(jié)島石像》(智利)

章節(jié)摘錄

第一部分 名詞解釋什么叫早期藝術?這是首先要解答的問題,因為我們當中大多數人并不確切知道早期藝術的含義。一般認為早期藝術就是所有非歐洲地區(qū)的傳統藝術,也就是非洲、美洲、亞洲、大洋洲的藝術,即來自傳統社會,一般是工業(yè)革命前產生的藝術品,包括雕塑、面具、樂器、紡織品、首飾、建筑等。為什么叫早期藝術?這個詞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是法國近10年來的常用語,用以代替“原始藝術”。他們認為“原始藝術”這個詞含有貶義?!霸缙谒囆g”為藝術商人、作家、記者、某些研究者所使用,目的在于尊重傳統的真實性。作為人類藝術表達的基礎,早期藝術應該是沒有受到外界影響的藝術形態(tài)?!霸缙谒囆g”包含有“出色、獨特”的意思,但和“原始的”一樣,“早期藝術”也有不妥之處,沒有具體的含義,“早期的”指“原來的”、“從前的”、“祖先的、祖宗的”,因此就是比其他藝術更早出現的藝術形態(tài),這就否定了藝術的活力,但以此就以為早期藝術一定先于歐洲藝術是錯誤的。所有藝術并不存在優(yōu)劣和先后的關系?!霸妓囆g”的貶義性表現在哪里?“原始藝術”這一說法很不完美。大家會以為這藝術是不完善的、簡陋的、古老落后的,甚至是初級的,出自不文明的人類之手。其實根本不是這樣的。19世紀末,“原始藝術”主要指相對于文藝復興時期而言的中世紀藝術。廣義來說,“原始藝術”也指非西方藝術。“原始藝術”與“哥特式”和“印象派”兩個詞一樣,本來都具有貶義。如今對內行收藏家來說,用“意大利和弗拉芒的原始藝術”來形容中世紀的繪畫不再有一丁點的否定意味。這也說明隨著時間的流逝,詞句的含義會發(fā)生變化的。然而,用“原始繪畫”指代中世紀藝術,專家們仍會認為具有貶義。以前,人們認為非洲和大洋洲不可能產生任何藝術,幾乎到了20世紀,非洲和大洋洲的藝術才依次逐漸進入了“原始藝術”的范疇,但仍基于“極少創(chuàng)造性”的或“不發(fā)展”的、“不完美”的或“不太完美”的看法。“原始藝術”往往具有嗜古的、殖民主義的色彩,與西方藝術相比是不完美的藝術。研究者、商人、收藏家們都極力尋找不帶任何價值評判標準的詞,但至今仍未找到滿意的詞語。也許想要找到某一個詞語來概括非洲、美洲、亞洲和大洋洲藝術根本就是一種無法實現的事!有沒有別的叫法?西方曾用幾個詞提到這四個洲的藝術。直到1920年,西方人用的一直都是“原始藝術”或“黑人藝術”,和非洲的、大洋洲的叫法沒有區(qū)別。有時人們還會用“因紐特人的藝術”或“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以前的藝術”!大家認為“黑人藝術”不含貶義,因為黑人是常用的詞,把它和藝術連在一起是全新而大膽的說法,黑人藝術指非洲藝術,后來用“原始藝術”取代了它。再后來出現了其他詞,如野蠻藝術、神奇藝術、遠方藝術、早期藝術等,每個詞都想表達得更準確、不含歧視成分。如今,除了“早期藝術”和“原始藝術”用得最久,其他名稱還有種族藝術和部落藝術。那么它們今天叫什么?早期藝術還是原始藝術?人們的看法分歧很大,還沒找到一個令大家都滿意的詞。早期藝術和原始藝術這兩個詞往往被紋在一起使用。例如畫廊或雜志為了提高這些地域藝術的價值就會使用這兩個名詞。最近幾年“早期藝術”進入字典,然而科學委員會很少使用或幾乎不使用它,委員會寧可使用“非西方文明的藝術”或“非歐洲地區(qū)的藝術”。這幾個大洲當中許多人不喜歡被這樣劃分。最正確的詞是“非洲藝術”、“美洲藝術”、“亞洲藝術”、“大洋洲藝術”,它們更能反映這四個洲藝術文化的多樣性。但這幾個詞讀起來與寫起來都太長。比如你想象一下,如此一來這本書的書名就成了“怎樣給孩子們講解非洲藝術、美洲藝術、亞洲藝術、大洋洲藝術”了!盡管使用“早期藝術”更傾向于讓人不正確地相信四個大洲的藝術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我們在這里使用的“早期藝術”是廣為公眾所熟知的詞語。為了充分了解非歐洲藝術的多樣性,可能的話我們更喜歡按照某洲、某國或某國人來劃分藝術。能把四個大洲的所有藝術作品都看做“早期藝術”嗎?不行,大家一定不希望只用一個詞來概括四個大洲的藝術或把它們一起陳列在同一個博物館里。很明顯,事實上這取決于國家,取決于藏品的架構,也就是博物館展示特有的脈絡。黑非洲(一般指撒哈拉南部的非洲)和大洋洲的造型作品常常放在一起展示。也許因為黑非洲和大洋洲的藝術品進入博物館之前,古埃及的藏品早就作為藏品并常常出現在各地博物館,或在與“早期藝術”無關的博物館里展覽,它們并不屬于“原始藝術”,而且有些長久以來就被看做重要藝術,甚至是已經消失的藝術也如此。中國當代還有少數民族的作品保留著早期藝術的特征(參見作品賞析第19節(jié))。因此,“早期藝術展覽”差不多等于“非洲或大洋洲藝術展覽”而不是“亞洲古代藝術或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之前的古代藝術展覽”,但這條界線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如今,歐洲藝術品似乎遠離“原始藝術”或“早期藝術”,甚至包括以前被認為是歐洲原始藝術的古代歐洲藝術,但有時古代歐洲藝術也與其他各大洲作品展示在同一范圍里,并沒有區(qū)別。“西方藝術”相提并論的藝術?阿茲特克藝術(L'art aztèque)屬于早期藝術嗎?有些人認為阿茲特克藝術和其他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之前諸如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奧爾梅克、瑪雅、印加地區(qū)的藝術一樣,都不屬于早期藝術。這些地區(qū)的考古發(fā)現都是一些失落的文明,比如書法、具有永久性意義的建筑等發(fā)明。如此高度發(fā)展的文明怎能簡單地劃歸到“原始藝術”中呢?如果由于這些地區(qū)人們落后的技術(不使用輪子)和野蠻的習俗(用活人做祭品)而倉促地判斷他們不屬于文明人,是很遺憾的事。19世紀人們把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之前的物品都認為是“早期藝術”:當時它們被藝術史學家視為考古文物(雖然有使用價值,但并沒有意識到任何美學價值),也不被認為是古董古物(也就是具有全球影響力,能解答藝術起源的問題),因此完全沒有被看做藝術品。人們往往將這些文明歸于人種學與民族學的范疇。1920年,超現實主義者才給予這些藝術品以應有的評價。這就是人們認為阿茲特克藝術與早期藝術(大洋洲和非洲藝術)接近的成因之一。不久前,人們才認識到阿茲特克藝術具有考古寶藏的價值,這些藝術品開始出現在西方和遠東的拍賣會上。埃及藝術屬于早期藝術嗎?既是又不是。自從西方人18世紀特別是19世紀發(fā)現埃及藝術后,埃及文化很快就被公認為“重要文化”。雖然別忘了埃及學者商博良憑著羅塞塔石碑辨認出了象形文字,然而在1826年要讓盧浮宮博物館承認它是埃及文物時碰到了困難:他只好向大家說明,當時被認為是西方藝術來源的希臘藝術本身就來自埃及藝術。由此埃及文字才贏得了高貴文字的稱號,而埃及文物從那時起在享有盛譽的藝術博物館里被神圣化。20世紀末出現了類似的爭論:美洲、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藝術該不該進入盧浮宮?這個問題表明藝術的劃分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變化。如今,埃及文物常常形成獨立實體,在某些博物館里具有自己的體系。20世紀初,它們有時接近黑非洲文物有時接近大洋洲文物。如今巴黎的達珀爾博物館(le musée de Dapper)有時在撒哈拉與南非藝術品旁展出埃及藝術作品。它在倫敦舉辦了名為“非洲,與非洲大陸相關的藝術”的大型展覽,其中就包括埃及文物。那亞洲藝術呢?事實上,我們的博物館經常單獨展示以前被人們稱為“偉大文明”的文物,也就是那些來自信奉廣為人知的宗教(如印度教、佛教等)的地區(qū)的文明以及那些遺落了的考古學文明,而它們的影響已經擴展到了更為遼闊的土地上。20世紀初,當人們發(fā)現非洲和大洋洲藝術的美學價值時,“偉大的”遠東文明早已被認為是比古希臘和古埃及文明更勝一籌的文明。1850年,亞洲作品仍被當做部族的、原始的藝術,剛剛開始作為藏品進入博物館(參見作品賞析第22節(jié),尼亞斯雕像)。有些書或有些博物館把亞洲藝術列入早期藝術,有些則不會。大部分時候,只有那些不是很知名的古代亞洲藝術才會跟早期藝術聯系起來。為什么亞洲藝術就不能被視為一個整體呢?本書里介紹的一種日本頭盔通常就不屬于早期藝術或原始藝術。在法國,亞洲原始藝術往往指的是鄉(xiāng)村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民間宗教文化、口頭的傳統人民文化、仍舊存活的人種文明。

媒體關注與評論

一套絕妙的藝術指南?!獖W馬哈世界先驅報一套簡單好用的藝術入門書?!狽EA today一套藝術史入門書,為孩子看世界名畫提供了最有用的小貼士?!猅reasure Valley family本系列書提供了一種更為簡單、聰明的方法。——芝加哥論壇報一本幫助孩子進入藝術世界的簡便指南性書籍,特別針對孩子觀看世界著名藝術作品時產生的任何問題?!狭_蘭為每個孩子愉快得欣賞世界名畫提供了許多幫助?!ゼ痈缂议L“留意到一個偉大的想法,并有效地執(zhí)行它。”——Kliatt

編輯推薦

《世界藝術原來可以這樣看》編輯推薦:“藝術眼”系列書的觀點是:進入藝術世界的起點就是作品。放下對藝術的恐懼,卸下藝術的權威!只有經常直接與藝術品接觸,才能慢慢培養(yǎng)藝術的感性認識!5-13歲孩子最實用的親子藝術書。用30多件藝術作品,分3個年齡段解讀孩子看藝術作品的特點!如何看?怎么看?看什么?引導孩子進入藝術世界,打開孩子的藝術之眼!長期在盧浮宮為孩子講解藝術的法國藝術史家弗朗索瓦芭布-高爾親自為你和孩子導讀!小興趣,成就大夢想!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意能力,我們?yōu)楹⒆訙蕚淞司哂袉l(fā)性的解答!

名人推薦

人們,特別是兒童和少年,接觸經典藝術最大的障礙來自心理的恐懼,似乎那些大師的作品高不可攀??朔睦碚系K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直接去感受,去與作品、作者對話。怎樣去感受和對話,“藝術眼”系列叢書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向我們做出了解釋,幫助我們揭開經典作品的面紗,走近大師們創(chuàng)造的藝術境界,從而得到知識的補充、修養(yǎng)的提高和心靈的凈化。——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邵大箴歷代大師們創(chuàng)造的藝術品,我們都是可以看懂的,不那么高深莫測。怎樣去有效地觀看、饒有興味地去品嘗,聽聽專家們的指導十分有益。在這方面,“藝術眼”系列叢書給我們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條件,是家長和孩子們的好讀物。——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奚靜之美術館并不只是容納藝術品的空間,它還是藝術品的家,更可以是兒童藝術教育的獨特場所。如何引導孩子走進美術館感受藝術的魅力呢?“藝術眼”系列書用幾十幅經典畫作,針對不同的年齡段,引導小朋友們在欣賞畫作時獲得更多的感受與新發(fā)現。——今日美術館館長 張子康越來越多的家長逐漸意識到,孩子們未來的幸福并不與他們擁有多少財富成正比,而是能否在恰如其分的愛之中成長,我們要從小悉心培養(yǎng)孩子的情商!孩子們的教育也不應該是知識的灌輸,而在于激發(fā)孩子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不斷鼓勵孩子探索未知的領域?!八囆g眼”系列書,從小在孩子們的心中埋下一顆美的種子,有一天條件合適時就會發(fā)芽,并收獲那份美好!——彩翼兒童美術館聯合創(chuàng)始人 李祝捷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世界藝術原來可以這樣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6條)

 
 

  •   顛覆了以往同類藝術入門書的寫法,與藝術品相關的時代、背景、主題、創(chuàng)作者等理論知識都被置之一旁,直接從作品本身切入,為孩子講解如何欣賞、如何理解。大人看了也很受益!
  •   最近女兒畫畫在學習古代藝術,買這套書讓她看看,可以多了解一下。
  •   孩子不感興趣,但是不能給低分,也許以后某天有喜歡了呢。
  •   Bought for my kid's appreciation of arts. Found very good. So bought another set for one of my friends' daughter. My friend likes the set, bought another set for her friend's son, and on and on. Amazon should thank me for finding its value. Hah.
  •   建議增加圖片數量,每頁都應該有。
  •   這套書內容不多,所介紹的知識淺,原本看了很多評論,希望是本好書,一次買了3個系列,結果大失所望.內容知識點非常少,介紹的藝術品沒有代表性,更談不上拓寬兒童的藝術視線.體驗不好.文字多,圖片少.
  •   內容很好,對于不懂繪畫的家長很有幫助!
  •   想系統讓孩子了解世界藝術,這本書正合心意。
  •   已經評過,不道為何看不到。很好的書,和孩子一起看
  •   讀過之前的三本,迫不及待想讀這一本??梢哉f是第一套適合親子共讀的藝術啟蒙書,通俗易懂,不像其他兒童藝術書理論和技巧偏多。從孩子的視角入手,讓孩子通過欣賞作品感知藝術。
  •   給小朋友們買的,他們都很喜歡
  •   非常不錯!很喜歡!?。。?/li>
  •   兒童藝術入門
  •   滿是圖畫的一本書
  •   很特別的一套書
  •   藝術眼系列:世界藝術原來可以這樣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