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中信 作者:(美)托尼·施瓦茨//讓·戈梅斯//凱瑟琳·麥卡錫|譯者:趙恒 頁數(shù):216 譯者:趙恒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沒時間鍛煉、沒時間約會,沒時間陪家人,你給自己找到一個萬能的借口:工作忙。
是真的日理萬機,還是工作方法出了問題?
上班時拖拖拉拉,下班后兢兢業(yè)業(yè),看上去比誰都忙,業(yè)績卻總不見漲。少睡覺就能多干活?總加班就說明你敬業(yè)?別再自欺欺人了!
你的工作方式大有問題!現(xiàn)代社會的工作標準是"更多、更快、更強",它讓我們疲于應付,奔波不停,它正在抬高各種工作成本,正在破壞我們的能量、專注力、創(chuàng)造性和激情。在全球各地,近75%的工作者難以專心致志地從事每天的工作。
本書作者通過對全球上千家企業(yè)的深入采訪和調研,結合多學科對高效能的研究成果,指出我們忽略了四種能激發(fā)高效能的核心需求:身體的可持續(xù)性;情感的安全感;心智的自我表達;以及精神上的價值感,告訴我們如何通過合理平衡使用四種能量的支出和補給,讓效率最大化。
作者簡介
托尼?施瓦茨,精力管理專家、現(xiàn)任能量項目公司總裁兼CEO。該公司以完善個人和組織的績效為宗旨。托尼與吉姆?洛爾合著的《全力以赴:高效能人士的精力管理手冊》曾榮登《華爾街日報》暢銷書榜首、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上榜四個月、被翻譯成28種語言。托尼還曾與唐納德?特朗普合著世界級暢銷書《交易的藝術》。作為企業(yè)顧問,曾為索尼、福特、谷歌等頂尖公司,眾多領導者提供精力管理咨詢。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你的工作方式大有問題
第一章 工作越來越多,效率越來越低
第二章 新挑戰(zhàn):對內在世界的關注
第三章 意志力要足夠強大:改變習慣有多難
第二部分 身體:少睡覺,就能多干活?
第四章 身體效能最大化
第五章 少睡覺,就能多干活?
第六章 工作越繁重,勞逸結合越重要
第七章 運動:有效提高抗壓能力
第八章 營養(yǎng):吃多吃少大有講究
第九章 活力文化:讓你的團隊朝氣蓬勃
第三部分 情感:快樂的人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
第十章 正向情緒:獲得最佳工作狀態(tài)
第十一章 尊嚴和價值感:懂得員工最需要什么
第十二章 不責備的法則:正面思維的力量
第十三章 信任與透明:公司價值新主張
第四部分 腦力:專注的人更成功
第十四章 注意力稀缺:多任務處理之弊
第十五章 一時一事:專注力決定效率
第十六章 培育全腦:提升創(chuàng)造力
第十七章 自發(fā)負責:別把員工當小孩
第五部分 心靈:工作的激情源于使命
第十八章 生命的意義:我們?yōu)楹味?br /> 第十九章 讓工作重要起來
第二十章 激情源于使命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工作越來越多,效率越來越低我們的工作方式大有問題當代職場的典型準則是“更多、更快、更強”。可獲取信息空前豐富,交易速度極速增長,我們處于永久的緊迫感和無盡的紛擾之中。更多客戶要去取悅,更多郵件要去回復,更多電話要去接打,更多任務要去應付,更多會議要去參加,更多地方要去親臨,所以我們覺得,我們必須花更多時間才不至于更落后。各種技術的發(fā)展使隨時隨地的即時通信成為可能,使決策速度提升,使工作效率提高,從而催生了一個真正的全球市場。然而物極必反,好事最終可能成為壞事。因為缺乏管理、缺少規(guī)范,這些技術同樣有淹沒我們的可能。無休止的緊迫感成為多數(shù)公司文化上的特點,它損害了審慎態(tài)度、創(chuàng)造性、投入程度和可持續(xù)的高效能。今天,無論我們創(chuàng)造多少價值—以金額、銷量、商品或產(chǎn)品去衡量—它永遠不夠多。我們行動更快,顧及更多,工作更久,收工更晚。我們埋頭于追趕,卻未曾停下來注意到:我們正陷入一場西西弗斯式的競賽,永遠不可能勝出。所有這些匆匆忙忙的活動造成一系列沉默成本:專心做事的空間少了,完成每項任務的時間少了,深謀遠慮的機會少了;夜晚終于回到家時,我們留給家人的精力少了,平靜放松的時間少了,睡眠的時間也少了;早晨回到工作場所,我們仍覺休息不足,可投入的精力不足,可使用的專注力不足。這是一種自我強化式的惡性循環(huán)。有些人雖能奮力支撐,但總體的滿意度和成功率也會下降。準則是“更多、更快、更強”,但它是短視的,所產(chǎn)生的價值是有限而短暫的。似非而是地,“越來越多”造成了“越來越少”。第二章 新挑戰(zhàn):對內在世界的關注這是你想要的生活嗎?你能做到飲食得當、定期鍛煉、睡眠充足嗎?你每天早晨開始工作時是否精力充沛、滿懷熱忱?你能否專注于最重要的事?能否發(fā)揮自己的最大潛力?你在工作中是否有明確的使命感——超出你切身利益的某種東西——在激勵著自己?你能否有效地激發(fā)和啟發(fā)自己的團隊?在多數(shù)情況中,我們會對自己給出的答案感到不自在、不滿意。這并非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新東西。感到別扭是因為他們認識到他們一直在“做空”自己,但他們不愿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連線成面,他們拒絕看到全貌。領導者也一樣。在過去10年間,我們曾問過數(shù)百位領導者如下問題:“你認為當你更健康、更快樂時,你的下屬會表現(xiàn)得更好嗎?”答案幾乎總是“是的”。然后我們會接著問:“你的組織時常為了員工的健康和快樂進行投資嗎?”答案幾乎總是“沒有”。在為普通人和領導者設計這兩組問題時,我們的初衷就是讓他們感到別扭。當人們開始連線成面時,所呈現(xiàn)的圖景極少有賞心悅目的。許多人長時間地工作,經(jīng)常感覺到無窮無盡的緊迫感。我們努力應付各種各樣的要求,無法投入足夠時間去做最重要的工作。我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夜晚回到家時,已無多少精力留給家人。我們很少花時間進行戰(zhàn)略性的長遠思考,很少花時間照顧自己,很少花時間享受生活。在很多情況下,客戶花30分鐘回答我們的問題時,他們才首次停下來、花足夠的時間審視他們所作的選擇有何利弊。在結束練習之時,我們會讓他們反復思考如下問題:你付出這些代價去過目前的生活,值嗎?現(xiàn)在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嗎?幾年前,我遇到一位50多歲、某大公司的高管,他說,他們公司對咨詢顧問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在出差和工作時間方面。這位高管(我們稱他為卡爾)興高采烈地談到他能讓出差變得更輕松的方法:如何在恰當時間趕到機場,如何住最好的酒店、吃上最好的菜肴,如何一天內趕上兩個城市的會議。很明顯,他為了自己的工作投入了很多。然而,卡爾顯然也屬于“重量級”人士。在我們談話期間,他承認自己很少去鍛煉,經(jīng)常錯過用餐時間,之后又暴飲暴食,幾乎沒睡過一個囫圇覺兒,而且工作周里極少有完整的一天待在家里。那天下午,他正巧要比平時提前一天飛回家,以便送他唯一的孩子去上大學,因為那一周是她開學的日子?!澳憬?jīng)常這樣出差,家里人怎么想?”我問。卡爾想了一會兒,開始回答時,他聲音哽咽,眼淚在他眼眶里打轉。在那個短暫的瞬間,就像他女兒準備離開家時那樣,卡爾前所未有地認識到,他曾為自己的生活付出了多大代價。兩周后,我來到了卡爾供職的公司。在一間大會議室里,我看到他們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正向前來參加會議的幾百名員工致歡迎詞。這位魅力不凡的首席執(zhí)行官(讓我們稱他為比爾)對他每年幾十萬英里的飛行里程很是自豪,開場就講到一個出差歸來的故事。在經(jīng)過一次長長的國外旅行后,他乘坐飛機在凌晨4點降落在機場。“外面天還黑著,我本可以回家睡會兒覺,洗個澡,換換衣服,”比爾聲情并茂地說,“但是我想到,這是個難得的機會,我可以直接到辦公室,在別人上班之前,不受干擾地干幾個小時的活兒,于是就這么做了。”卡爾就是這種文化的產(chǎn)物,而且就像他的首席執(zhí)行官一樣,他對這種做法的后果都已麻痹了。比爾沒有認識到,在長達一周的出差后,通過多睡幾個小時,通過在家放松地吃早餐,或通過與妻子兒女團聚,他本可以為自己補給能量。他更沒想到,通過花時間去修整身心,他還可以變得更加警覺、更富成效、更有創(chuàng)造性,甚至可以啟發(fā)他人。最后,無論他是否有意為之,比爾通過講故事向員工傳遞了一條信息,在這家公司,成功的路徑就是以他為榜樣—即使那意味著大量耗費能量與精力。在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擔任首席執(zhí)行官時,尤金?奧凱利(EugeneO’Kelly)就曾像比爾那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拔业娜粘瘫碛肋h都是排到18個月之后,”奧凱利寫道,“我總是在運動狀態(tài)中,每小時幾百英里。我一直在工作,每個周末都在工作,而且很多個夜晚工作到很晚。保守地說,我每年平均的出差里程為15萬英里。在公司的最后10年間,我確曾擠出時間在工作日與妻子共進午餐,但總共只有兩次?!?004年,54歲的奧凱利被診斷為腦癌晚期。在生命的最后幾個月里,他寫了一本書—《追逐日光》(Chasing Day-light)①,記錄了他患病后的心路?!叭绻覜]有如此努力地生活,那會怎樣?”他發(fā)出疑問?!叭绻?,除了把工作做好,我還用自己獨一無二的位置去做一個平衡工作與生活的模范,那會怎樣?如果我用心這么做,誰能說,除了有更多時間與家人在一起,我就不能在工作中更專注?更有創(chuàng)造性?更富有成效?……但是,我沒那樣做。在一路奮勇向前的這么多年里,我沒那樣做。直到身患難以治愈的晚期腦癌,我才得以從這個角度審視問題?!睂懴逻@些文字后不久,奧凱利與世長辭。我們遇到的很多人都有一種局限性,他們缺乏覺知,認識不到他們所作的選擇對自己的生活、對自己所愛的人有什么影響。有一點幾乎是不言自明的:我們越是持續(xù)不斷地工作,就越不會注意自己的感受。覺知有多個維度。一般我們會讓客戶從三個角度考慮問題:你的視角有多么長遠?你的視野有多么寬廣?還有,或許是最重要的,你愿意多么深入地看?長遠看待問題,就要求我們超越我們本能的即時滿足感。更寬廣的視野,常常意味著我們超越狹隘的個人利益,去考慮我們的日常行為對他人的影響。深入看問題,則要求我們向內看—愿意毫不畏縮地誠實觀察自己。覺知增進我們的知識,知識使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我們愿意看的越多,我們的世界就變得越大。當我們的感覺升起之時,不要直接將它們表現(xiàn)出來,而是要學會觀察它們;這樣在決定向世界展示何種面貌時,我們就能作出深思熟慮、合乎本心的選擇。我們每個人都有自我欺騙的無限能力。我們之所以善于拒絕,是因為這有助于我們逃避不安的感覺?!白晕肄q護是為了服務于我們的一種需要:對于我們所做的事、我們所相信的東西、我們所作為的人,我們擁有良好的自我感覺?!笨_爾?塔夫瑞斯(Carol Tavris)和埃利奧特?阿倫森(Elliot Aronson)在他們合著的書中說,書有個很絕的名字,叫做《誰會認錯》?!胺彩侨硕紩稿e,”他們接著說,“而犯錯后面臨兩種選擇:極力掩蓋或坦率承認。人們一直說,應該在錯誤中學習;可是,如果我們根本就不承認曾經(jīng)犯錯,那還學習什么?”或者如心理學家桑德拉?施奈德(Sandra Schneider)所說:“自我欺騙有一個標志,那就是毫不打算作真實性驗證。它依賴于一種完全獨斷的信息處理方式?!币驗閼峙聦⒖吹降臇|西,我們都不敢正視自己?!懊看芜`反個人準則都帶來消極情緒,它使自我覺知成為不愉快的體驗,”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Roy Baumeister)說,“一個人開始逃避檢視自己的行為,使得他更容易去違反自己的準則。時間越長,自我檢視的做法就越難恢復,因為這個人必須承認,他已經(jīng)嚴重違反了自己本來想要的行為方式?!蓖瑫r,在對自己的利己行為進行合理化、最小化、合法化時,我們總是不遺余力。最近的金融危機中就有鮮明的例證。那些大腕的決策造成了災難性后果,但幾乎沒人站出來承擔責任。“最大的錯誤,就是意識不到任何錯誤。”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說。相比之下,勇于為自己的過失和缺點承擔責任,則可以釋放出我們的能量,有利于我們的學習、成長和價值增長。注意力稀缺上一次聽到新郵件提示音是什么時候?你多快作出了反應?你電腦上現(xiàn)在開著幾個窗口?在剛才的一兩小時里,你用過谷歌搜索嗎?查看過自己在Twitter、Facebook或LinkedIn的賬戶嗎?看過YouTube上的視頻嗎?在網(wǎng)上買過東西嗎?查看過股價嗎?瀏覽過新聞標題嗎?上一次在“轉戰(zhàn)”不同會議的途中發(fā)送文件是什么時候?上個月你最長間隔多長時間查收郵件?你能專注于一件事情多長時間?你上一次花一小時持續(xù)進行創(chuàng)造性、長期性的思考是在何時?你小憩、深呼吸、平靜頭腦的頻率如何?你記得最近一次真正感覺“一切盡在掌握”的情景嗎?“每個人都知道什么是注意力,”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早在1890年就道,“在幾個可能同時出現(xiàn)的思路中,有一個以生動明確的方式完全占領了頭腦……注意力說明,頭腦為了有效處理某些事務而從其他事務中撤退?!蔽覀兊淖⒁饬?jīng)常處于被圍困的狀態(tài),這應該沒有疑問吧?全世界人每天發(fā)出的電子郵件超過20億份。2009年,據(jù)估計寫博客的人有7 500萬,網(wǎng)站有5 000萬個。現(xiàn)在每年出版新書50萬種,另有40萬學術期刊和1.8萬種雜志。2005年,當Google決定停止更新其經(jīng)常搜索的網(wǎng)頁的數(shù)量時,那個數(shù)字已達到8 168 684 336。“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就像彈球機里的一個球,”某大銀行的一位高管說,“我總是被這事那事彈來彈去。每天一上班,我就看到辦公桌上的電腦屏幕正在盯著我,里面有前一晚進來的所有郵件。我開始答復郵件,然后電話鈴響起來,人們開始帶著各種問題和要求陸續(xù)來到我辦公室。我只能給他們一半的注意力,因為面前還有兩臺顯示器在告訴我市場和世界的情況。如果往外看交易大廳,我能看見幾百名交易員一個挨一個坐在那里,他們做著類似的事情:一邊盯著電腦屏幕,一邊敲打著鍵盤,一邊還在接電話。整天都是如此—事情一件接一件,中間穿插著會議,但開會時每個人花一半時間用黑莓回郵件?;直У氖?,有很多夜晚當結束了12小時的工作在七八點鐘下班時,我根本想不起來一天都做了什么?!迸喔?597年時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然而,在我們可獲得信息的數(shù)量與我們的理解能力之間,或許存在一種反比關系。博學多才的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曾寫過1 000多篇科研論文并獲得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他在40年前就預見到我們當前的注意力危機?!靶畔⑺牡臇|西是很明顯的,”他在1971年寫道,“它消耗信息接收者的注意力。因此信息的豐富就會造成注意力的匱乏?!蹦愀胍膫€:一天中,是在一系列任務上都前進一小步,還是在一個重要項目上前進一大步?大多數(shù)人告訴我們,他們更想要深度而非廣度、質量而非數(shù)量。然而,現(xiàn)實中我們很少這樣去生活。父母們知道,孩子們很少一時專注于一事。在14~21歲的學生中間,1/3以上的人做家庭作業(yè)的同時擺弄5~8樣東西—聽音樂、查看Facebook、發(fā)短信、收發(fā)微博、瀏覽網(wǎng)站等。其實大多數(shù)人也差不多這樣。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研究員格洛麗亞?馬克(Gloria Mark)的一項研究成果常被引用。她對兩家高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員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他們花在任一項目上的時間平均為11分鐘。而且,就連那11分鐘也被分配給多項任務,每項任務得到的時間不到3分鐘。研究員瑪麗?切爾文斯基(Mary Czerwinski)在微軟公司發(fā)現(xiàn),那里的程序員都是在電腦上的8個窗口間跳來跳去,花在一個窗口上的時間不超過20秒。切爾文斯基自己都認為,如果能20分鐘不間斷地工作,那真是巨大勝利。結果就是,我們生活中的關注力一份一份被分得越來越小。我們所做的事情多了,但失去了對注意力的控制。美國超過50%的工作者說,他們經(jīng)常被打擾,所以很難順利完成工作。我們總是疲于應付,甚至都無力去關注這樣的事實—我們的工作方式大有問題。
媒體關注與評論
這是一本深刻、全面、權威的書,它告訴我們如何獲得最佳績效和有價值的生活。托尼?施瓦茨又成功推出了一本企業(yè)人員必讀書?!肚樯獭纷髡?丹尼爾?戈爾曼托尼?施瓦茨真是我們的“國寶”,因為他在全力倡導一種新能源——我們自己!這本書是扎實的知識構架、有力的研究成果、有效的實踐指南的完美結合?!鸫髮W教育學院教授 羅伯特?凱根博士整合我們的身體、情感、大腦和心靈,這確實能使每個人的“一生”和我們的生命鮮活起來。托尼,謝謝你!——福特汽車公司總裁兼CEO艾倫?穆拉里杰出領導力的基礎是自我覺知與深思熟慮的行動,而這本書真的可以改變生命的這兩個方面。本書具有革命性的力量,因為它能夠幫助當今的職場人士改變行為,更高效、更有成就,得到更多的團隊支持?!雀韫救蝾I導力發(fā)展部負責人 埃文?威騰博格
編輯推薦
《不加班,搞定所有工作》編輯推薦:沒時間鍛煉,沒時間約會,沒時間陪家人,一切都是因為:工作太忙!熬不完的夜,加不完的班,看上去比誰都忙,領導卻總不表揚?你的工作方式大有問題!索尼、福特、谷歌等世界頂級企業(yè)全力推行的高效工作方式,《情商》作者丹尼爾?戈爾曼大力推薦!美國著名精力管理大師托尼?施瓦茨結合多學科研究成果、上千企業(yè)案例告訴你如何高效工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