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積是種病

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 蘭德·弗羅斯特,蓋爾·斯泰吉蒂  頁數(shù):253  譯者:李小平,靳婷婷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然而,反觀我們自己塞得滿滿的衣柜、電腦磁盤堆滿的文件或者是只知道往學(xué)生腦袋灌輸知識的學(xué)校教育,我們又有什么資格嘲笑科利爾兄弟呢?我們每個人都或輕或重地患有囤積癥,因為我們把自己的記憶凝固在了囤積的物品中。我們是自己物品的主人,但物品反過來也會是我們的主人,它們俘獲了我們的一段回憶。
本書的兩位作者經(jīng)過20多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喜歡囤積物品實際上也是一種心理疾病。喜歡囤積物品的人通常在處理信息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礙。他們在囤積物品時,只想著眼前的東西多么美妙,而從不考慮這些東西幾乎無法存放。這些堆積的雜物,雖然不至于危及我們的生命,但確確實實,它會堵住我們的幸?!?/pre>

作者簡介

蘭德·弗羅斯特,史密斯學(xué)院心理學(xué)教授、強迫癥研究方面的著名專家。

書籍目錄

前言
序言:科利爾別墅中的尸體
第一章 堆積如山:囤積癥的故事
第二章 我“集”故我在:擁有、收集,以及囤積
第三章 美妙的破爛兒:令人甘之如飴的囤積癥
第四章 堡壘與蠶繭:囤積起來的安全感
第五章 我的碎片:殘缺的自我
第六章 大營救:救助街頭流浪動物
第七章 機遇的河流
第八章 回避心靈之傷
第九章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第十章 一棵盤根錯節(jié)的大樹:遣傳學(xué)與大腦
第十一章 家有“囤積狂”:雜亂的婚姻
第十二章 那是我的東西:兒童囤積癥
第十三章 占有、生存、囤積
致謝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堆積如山:囤積癥的故事  參觀“均質(zhì)化”雜物堆  第一次造訪艾琳家時,她帶我們參觀了她的房子。進出每間屋子時她都匆匆忙忙的,還把胳膊舉在身前,彎曲著手腕,雙手下垂著,活像一位剛剛洗拭完畢即將進行手術(shù)的醫(yī)生。她邁著小步,在雜物堆砌的迷宮中敏捷地穿梭著。她禁止我們碰任何東西,一面帶我們在各個房間奔走,一面監(jiān)視著我們的行動。但因為房間的空隙實在太小了,有的雜物堆甚至有房頂之高,因而有時想不碰到東西很困難。在觀察中,她的囤積物給我留下幾點深刻的印象。她收集的東西都很普通,都是我們在平常家庭中司空見慣的物品:大堆幾年前的報紙、有趣文章的剪報、上千本圖書、堆積如山的衣物,以及她試著清理雜物時使用的各式各樣的容器。正如我們在其他囤積者家中看到的一樣,艾琳的雜物堆放得雜亂無章,毫無規(guī)律可循?! ∥覀兲ぴ?ldquo;牧羊小徑”(goatpaths,在囤積癥自助領(lǐng)域很有名的用語)上,穿梭于各個房間。這些“牧羊小徑”不足l英尺寬,偶爾能看到雜物下面隱約露出的一小塊地板。在餐廳,我用手輕輕觸了一下椅背,艾琳看見后倏地拿起一張濕巾沖過來,把椅子擦拭干凈。她怪誕的舉止,以及她仿佛是為了使雙手免遭污染而舉起的胳膊,使我不禁猜測起她是否還有更多強迫癥中典型的污染恐怖和強迫性清洗癥狀。在那之前,我們還沒有見過幾幢比艾琳家狀況更糟糕的房子(但在此之后,我們目睹了多個更加極端的病例)?! “諏ψ约旱奶幘成畋響M愧,甚至一度失聲痛哭。她的丈夫因為家里太亂才剛剛離開她,她沒什么錢,也很后怕如果丈夫向法院申請撫養(yǎng)權(quán),孩子們會由于她的家庭狀況而從她身邊被奪走。她的女兒患有嚴重的粉塵過敏癥,因此很不適宜住在這樣臟亂的房子里。艾琳明白自己出了問題,也意識到必須要為此做些什么了。一些囤積者對自己的習(xí)慣從未有過清醒的認識,從這方面來講,艾琳算是幸運的。至少她對自己行為的荒謬之處有所領(lǐng)悟,這被精神病醫(yī)生和心理學(xué)家稱作“認知”。然而,雖然艾琳在對自己的病泛泛而談時能夠表現(xiàn)出一定的“認知”,但在絞盡腦汁地為是否扔掉一份5年前的報紙舉棋不定時,她卻無法意識到自己行為的荒誕可笑?! ?hellip;…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囤積是種病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0條)

 
 

  •   然而,反觀我們自己塞得滿滿的衣柜、電腦磁盤堆滿的文件或者是只知道往學(xué)生腦袋灌輸知識的學(xué)校教育,我們又有什么資格嘲笑科利爾兄弟呢?我們每個人都或輕或重地患有囤積癥,因為我們把自己的記憶凝固在了囤積的物品中。我們是自己物品的主人,但物品反過來也會是我們的主人,它們俘獲了我們的一段回憶。
    本書的兩位作者經(jīng)過20多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喜歡囤積物品實際上也是一種心理疾病。喜歡囤積物品的人通常在處理信息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礙。他們在囤積物品時,只想著眼前的東西多么美妙,而從不考慮這些東西幾乎無法存放。這些堆積的雜物,雖然不至于危及我們的生命,但確確實實,它會堵住我們的幸福……

    然而,反觀我們自己塞得滿滿的衣柜、電腦磁盤堆滿的文件或者是只知道往學(xué)生腦袋灌輸知識的學(xué)校教育,我們又有什么資格嘲笑科利爾兄弟呢?我們每個人都或輕或重地患有囤積癥,因為我們把自己的記憶凝固在了囤積的物品中。我們是自己物品的主人,但物品反過來也會是我們的主人,它們俘獲了我們的一段回憶。

    本書的兩位作者經(jīng)過20多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喜歡囤積物品實際上也是一種心理疾病。喜歡囤積物品的人通常在處理信息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礙。他們在囤積物品時,只想著眼前的東西多么美妙,而從不考慮這些東西幾乎無法存放。這些堆積的雜物,雖然不至于危及我們的生命,但確確實實,它會堵住我們的幸福……
  •   囤積癥是一種心理疾病,雖然我們大多數(shù)人沒有收到囤積癥,但卻時常在生活或者心理上囤積一下東西,不妨看一下
  •   囤積,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壞毛病吧,我也是,東西很多,卻舍不得丟,還好,我的情況沒有書中的人那么嚴重??戳诉@書,我對著書中的人物,來反思自己的行為。更多時候囤積只是為了留住念想,一種回憶而已,但是卻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困擾。我們的房間,我們的電腦,甚至我們的思想,也可以說在不斷的囤積,但是卻沒有多大用處。既然如此,我們?yōu)槭裁催€要這樣呢,我們應(yīng)該不斷地清理,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而不是一味地囤積。。。
  •   因為覺得需要而不斷擁有,因為擁有太多而失去了更多,成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不是邋遢、也不是強迫癥,卻普遍存在著,這就是——囤積癥。 只有適當?shù)姆艞?,才會擁有得更多?/li>
  •   不錯,看完之后買東西會先考慮一下,買回來往哪放,家里的什么該扔了,囤積真的會成為一種病,購物要理性,呵呵呵想想我們花那么多錢買的一點點小房子要用來裝那么多閑置的、沒用的破爛,真的太不值得了,相當于我們給破爛買了一間屋子,他們每天住在那里,我們還要去賺錢養(yǎng)家,應(yīng)該把錢贊起來做有用的事情
  •   喜歡囤積東西的人真應(yīng)該看看
  •   也是在書店看到了,就**當網(wǎng)來買了,囤積是種病,沒錯啊。是種心理疾病吧。
  •   好像自己就挺符合囤積癥的特征的
  •   這本書講了不少囤積行為背后的心理驅(qū)動因素,蠻好的
  •   挺好的,看來很實用,愛囤積的人可以學(xué)習(xí)一下
  •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zhì)的世界里,有著各種各樣的誘惑,一不留神就會買來太多的東西,把家給塞滿,東西也變成了我們的主人,耗費著我們太多的精力,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沉重。
  •   被書名吸引激發(fā)想了解的欲望,看后方知原來這個問題如此普遍,我自己和家人都或多或少有這個病癥,建議所有人都看看了解一下,如果你有此病癥不用怕,書中有很多例子和方法教你如何應(yīng)對,如果沒有則讓你學(xué)習(xí)一新的領(lǐng)域,特別對於喜歡心理學(xué)的人很有幫助。
  •   特別特別喜歡!正在捧著讀。自己要多讀書,特別是要培養(yǎng)孩子多讀書,做對社會有用之人,讓兒童喜悅讀書對于家長們來說,現(xiàn)在的孩子不愿意讀書是一件非常頭痛的事情。孩子們更喜歡看電視、電影,既有對話又有畫面。一些家人認為,孩子們通過這種方式就能獲取全部知識,不讀書也行。這是非常非常錯誤的一種認識。讀書和電影、電視絕不可互相替代!孩子們的特長是什么?精力飽滿,想象力豐富,思維跳躍性強無拘無束。電影、電視的確能夠幫助孩子們認識外部世界,但它的局限性也非常明顯——它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扼殺或者限制孩子們最需要激活和成長的想象力,因為,畫面中已經(jīng)給了孩子們一切,不需要去想象了。而想象是孩子培養(yǎng)思考能力的關(guān)鍵前提!電影、電視應(yīng)該作為孩子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一種途徑,而非全部。
  •   喜歡這本書是因為中央電視臺十套讀書節(jié)目介紹了這本書,思念了很久還是買了下來,這本我讀了一部分還沒讀完,是本好書,內(nèi)容不枯燥,很不錯
  •   題材新鮮,作者通過多年的研究。值得思考的新鮮社會現(xiàn)象。
  •   還沒看完,已經(jīng)整理出一部分不用的了,然后可以送人的就送人再利用,剩下的就**處理
  •   一直想看的書,不錯。
  •   書很好,店家也很好,快遞神速?。∵€會再來。
  •   還沒有看,送給老人的。
  •   正在讀,和我自己的情況很相似
  •   還沒看到,翻了翻還行
  •   內(nèi)容充實 值得一讀
  •   視角挺獨特的
  •   對自己有幫助!
  •   輕松生活,更多樂趣。
  •   此書寫得很好,支持一下周國平!當當網(wǎng)也很好!
  •   很實用,我的課題正是以這個為題材的。
  •   本來以為自己有囤積癥,看了此書才知道什么叫囤積癥。
  •   特價購買的,家長推薦,學(xué)習(xí)
  •   中國人向來崇尚節(jié)儉,困難時代物資缺乏會帶來囤積,有人把囤積的雜物做了行為藝術(shù)的展出,反倒是有了特別的效果。不過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囤積可能沒那么嚴重,卻是一種傾向。對于治療拖延癥、專注力缺乏、選擇猶豫癥的人也是一本必讀書
  •   囤積真的是種病,給自己好好整理一下~除了空間、還有心情
  •   從一些典型故事中分析人物囤積心理
  •   囤積還是常態(tài)~·
  •   剛開始讀,感覺例子新鮮,分析比較全面。內(nèi)容不錯,有些類似心理學(xué)的知識,從中可以看見自己的某些缺點,可以借鑒一下!
  •   外國人的思維寫出的書,我需要很有耐心才看得懂,本來以為是雜書,看完之后覺得是很專業(yè)的書,應(yīng)該是對心理學(xué)有興趣或者了解心理學(xué)的人才理解透徹。
  •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專業(yè)性具備,翻譯得沒味兒(也許是本人中文水平有限吧)。
  •   為了治療自己的毛病,買這本書來看看,希望有救
  •   內(nèi)容很不錯,發(fā)貨也很快,價格很美好,唯一遺憾的是尾品匯的打折書,包裝不好
  •   外國人寫的書有點看不懂,沒有太多興趣,不過看看也好吧!閑來無事的時候可以看看。具了好多例子
  •   對照一下,受益匪淺。
  •   買得多,還沒看,看到別人的好評買的.
  •   書講得很好,講出了我大部分時候也會出現(xiàn)的心理,讓我很有啟發(fā),也更警惕自己。比如它概括的每個人會囤積東西的原因:1.因為東西本身的使用價值,我們攢著他是為了過段時間用他;
    2.安全感,這個。。某次搶鹽就是因為這個吧;
    3.自體感,這個一看就知道是翻譯過來的詞,有點別扭,其實說起來就是囤的東西能表示身份,體現(xiàn)囤東西那個人價值,好像我就很愛囤書(不知覺地喜歡),好顯得我很文藝;

    從這3點囤積的動機看,囤積這種行為應(yīng)該是屬于全部人的,但為什么它會發(fā)展到一種病呢?書里說了很多,可是我就看出了2點,一個是我們本身放縱了這種欲望,另一個是沒有去反思這種行為本身對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

    的確,不管囤積這件事給我們帶來多少舒適的感覺,但它一旦泛濫,對我們生活其他方面的影響是巨大的。沒有節(jié)制的欲望帶來的從來都是災(zāi)難!而且有些東西如果不在早期去克制和改正,等到事情嚴重了再想著解決就太麻煩了。這時候你已經(jīng)體會到囤積帶給你的好處了,也習(xí)慣忽略它在某些時候給你影響,你就很容易習(xí)慣性去維持他,最致命的就是這個“習(xí)慣”了!

    當我們看到一屋子壘到屋頂?shù)碾s物,我們會觸目驚心地想:“天哪,這能主人么?這屋子里呆著要多難受???”可是對于一個幾年甚至幾十年生活在這樣屋子的人,他們習(xí)以為常了,反而你搬走他的東西會讓他很難受,因為他會囤東西肯定是某方面給他帶來了舒適的感覺,而當這種感受被剝奪,他會有被侵犯的感覺。此消彼長下,有些人還可能生不如死。

    果然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望大家也能警惕自己和身邊的人,不要放縱你囤積欲望,別讓雜物堵住你的幸福啊。(在如何改掉現(xiàn)有的囤積欲方面書最后一部分有簡單介紹了幾個方法,但我覺得還是沒能概括出具體方法,待解)
  •   還以為,書會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有所指導(dǎo),實際是看不懂,呵呵!不適合普通人讀。
  •   案例整理成的一冊書,有些枯燥,也受了些啟發(fā)
  •   我們都有這個病
  •   美國人的行為心理研究
  •   樂道不行的書
  •   很想讀的一本書。
  •   寫的真好,看得揪心
  •   美國人的行為心理。。研究
  •     今天讀了這本《囤積是種?。?別讓雜物堵住你的幸?!?,原以為是給出治病的方法,但其實只是列舉了作者治療過的極端例子。本來,這本書的英文名 Stuff: Compulsive Hoarding and the Meaning of Things,可以譯作《雜物:囤積強迫癥和物品的意義》,看來中信書有中信的譯法,把幸福加進來吸引讀者。
      
      當然,書里的例子都是非常極端的,囤積物品、雜志、服裝等等,這些人都深受囤積強迫癥的迫害,盲目的從囤積的過程中獲取快感,結(jié)果在金錢、時間、空間上消耗巨大,自己無力承受,周圍人也受不了。
      
      中國人向來崇尚節(jié)儉,困難時代物資缺乏會帶來囤積,看過喬小刀的書里,就把他父母囤積的雜物做了行為藝術(shù)的展出,反倒是有了特別的效果。不過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囤積可能沒那么嚴重,卻是一種傾向。
      
      維基百科對囤積癥的定義:“囤積病或囤積癥(英文: Compulsive hoarding,或強迫性囤積癥、病態(tài)性囤積癥、棄置恐懼癥)是一種有過度性地收購或收集物件的病癥,即使是不值錢、有危險性或不衛(wèi)生的物品。強迫性囤積病患者所聚集的物件會干擾或損害到患者及身邊的人生活上的流動性和基本活動,包括煮食,打掃,洗澡及睡覺等?!?br />   
      囤積癥患者,往往是完美主義者并且有選擇困難。
      書里提到一個女子買雜志都要買兩份,看一份收藏一份,怕手上的油脂沾到紙張上面。另一個例子是不停的收集剪報信息,即使這些信息自己根本用不著(電子時代更要注意)。
      
      囤積的人,往往依賴于物品帶來的存在感。
      買一樣?xùn)|西往往能帶來快感,而這些東西的意義會被放大,導(dǎo)致我們重視擁有的東西而輕視自己的思想?,F(xiàn)代社會對物質(zhì)的追求,還因為媒體的宣揚,比如過度的廣告。
      
      如果有上面一些傾向,大概也是正常,比如貪便宜買東西啦(我經(jīng)常買一些打折書然后再也不讀)、保留一些物品以備以后會用到啦(基本不會用到)。對信息的收集也需要注意,比如電子化的筆記,隨手丟進來然后就靜止了,這一樣是囤積的表現(xiàn)。
      
      囤積是和極簡正相反的表現(xiàn),如果不是重度患者不推薦閱讀這本書,但要對囤積的行為保持適度的警惕。
      
      20131204
      
      
  •     對這本書期望值挺高,但看的時候心情很壓抑,有點郁悶。
      作者所舉得例子接近了精神狀態(tài)失衡,場景描述比較極端,看的時候,會感覺那些物品也烏壓壓得積在心頭,雖然我努力讓自己盡量看完,但依然只瀏覽了大概接近1/2內(nèi)容,便放棄了。
      
      按作者提法,這些嚴重的囤積癥者囤積物品更多是掩蓋內(nèi)心里對某些方面空缺的遺憾,倘若心里健全,不會用物品來填塞。他們收集的物品不僅包括無生命的,還有有生命的動物。他們會不斷地賦予收集的物品價值,但事實上,這些價值很主觀,而且物品大多收藏了就幾乎不再使用。物品占據(jù)了生活空間、時間、心思,這種行為最終阻礙了個人和他人的幸福。
      
      是否接納一個物品,作者提出一個思考規(guī)則:從長遠來考慮這件物品將如何融入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僅僅鼠目寸光地把注意力集中到物品本身。
      
      此書有個遺憾,描述多,分析少,且對癥方法也不多。或許,作者依然在探索中,期待更多成果。同時多些比較輕微的囤積癥的事例及其分析。我想生活中這種輕微者更多。
      
  •     在圖書館發(fā)現(xiàn)這本書,原本是想在圖書館看完跑路的,結(jié)果看了第一章以后果斷抱回家。
      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調(diào)查和分析后編寫的此書,質(zhì)量相當高。
      相較于某些書,在超市翻到的那種什么最新青春小說,里面的大字和空曠的字間距,這本書就是密密麻麻了,看著就讓人覺得很有分量。
      
      被這本書吸引我地方,主要是書里面對案子的某些分析,讓我對我自己的某些行為的困惑得到了解答。
      
      好比說囤積癥囤積癥患者有自己編織的一部片樂土,自我創(chuàng)造的一個舒適安逸的世界。這就讓自己與周圍產(chǎn)生了不同。
      一般性囤積癥對完美有種強力的渴望,又無法分辨哪些功能正真有用,哪些沒有用,所以一股腦的全部攬進自己的世界。
      
      躊躇不定的心理;源于對如果做一種選擇而放棄另一種后可能發(fā)生之事的無限可能性無法割舍。
      
      她的記憶力根本沒有問題,只是她不相信自己的回憶罷了。
      她對自己的記憶力要求太高,所以自然而然的,對自己回憶的信賴度也就日益降低。
      
      她囤積報紙的行為,歸根到底就是由于她堅信自己應(yīng)該記住報上的所有信息,即使這些信息大多數(shù)對她的日常生活是可有可無的,而這種頑固的念頭也正好解釋了了她認為自己記憶力地下的原因。
      
      對信息處理的能力不夠,看來是導(dǎo)致囤積癥的根源,或至少是誘發(fā)因素。
      
      對物質(zhì)匱乏的做出的反應(yīng)。
      
      抑或為父女兩人世界觀之間南里填平的代溝而感到沮喪,所以漸漸喪失了與女兒溝通的興趣。
      淡漠的父子關(guān)系是否可能成為囤積癥發(fā)生的一個原因——最近幾項研究中,被囤積癥困擾的人們都回憶說與父母(特別是父親)之間存在著代溝。
      
      模棱兩可的矛盾或不確定心理。
      
      利用物品與人,甚至與世界,建立聯(lián)系
      
      這些物品讓她與外界建立聯(lián)系,使她的本體得到延伸,從而賦予了她一個更有意義的人生。她所珍視的并非是物品本身,而是物品所象征的某種關(guān)聯(lián)。
      
      艾琳的自我認知與所擁有的東西息息相關(guān),她覺得每丟掉一樣?xùn)|西,自己生命的一小部分也會死去。病人往往會把市區(qū)一件物品等同于失去一名家庭成員,或者失去一部分的自我。
      囤積癥與物品本省無關(guān),而與所有權(quán)又算聯(lián)系。
      
      消沉的意志意志沒有好轉(zhuǎn),生活中沒有什么東西能緩和她的苦楚。購物到時可以聊以慰藉,但效果轉(zhuǎn)瞬即逝。只有在購物時才能感覺到自己是重要和被人尊重的,但一陣瘋狂購物過后,她會愈發(fā)沮喪,感到自己一敗涂地。
      
      就算是讀過的報紙,艾琳一不愿扔掉,因為她害怕自己回吧讀過的內(nèi)容忘得一干二凈。
      
      人們之所以易于對自己的購物欲望聽任順從而非克制抑制,除了出于他們對購物帶來的欣悅感的渴求心理外,還處于他們對克制購物沖動后需要付出代價的回避。
      
      閱讀的想法或?qū)ψx書時的種種場景的想象才是艾琳的動機所在——而非真正的閱讀本身。
      
      
      看到這些的時候,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當知道原因后,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以前一直覺得戴同學(xué)對丟東西的爽快太不可思議,郁結(jié)自己不舍舊物那種情懷,現(xiàn)在搞明白這其中的原理。
      
      丟掉不需要的東西,是一件很爽快的事情。
  •     今天晚上讀《囤積是種?。簞e讓雜物擋住你的幸?!?,這本書在體例編排上類似《被捆綁的欲望》,都是心理咨詢師的手記,只不過后者更加偏向于心理咨詢方案要素和格式來記錄,前者就像是在說故事一樣來介紹各個案例,當做故事書來看更為恰當。
      
      其中關(guān)于囤積癥(這個翻譯其實有待商榷)沒有系統(tǒng)化的描述,每個案例都是作者在治療單個患者或者某一同質(zhì)患者時的故事,在其中偶爾摻雜了一些理論總結(jié)。
      
      所以讀完前面七章之后,有點讀不下去了,我自認為在閱讀方面有自制力,近乎強迫癥,每一本拿起準備認真閱讀的書,我要從頭到尾全部看完,包括序言和后記,哪怕封面和封底的書名、介紹。而且要做讀書筆記、寫讀后感,我總是想如果一本書,尤其是知識類書籍,讀完沒有相應(yīng)的筆記,就像沒有讀過一樣,最近工作事情多,雖然保證閱讀進度,但總騰不出時間來寫筆記和讀后感。額,有點糾結(jié)了~~
      
      不偏題,回到這本書來,我最終決定放棄這本書后續(xù),因為后面的案例不會再有驚喜。對于某一種單獨病癥或者某一種心理研究的書,我總是期望它能夠系統(tǒng)的梳理出理論體系,并且提出可以使用的操作方法,比如之前讀過,非常喜歡的《時間心理學(xué)》和《拖延心理學(xué)》,似乎被慣壞了胃口,所有這本書的作者,研究了15年,也算專注,但是至少還不至于可以出一本學(xué)術(shù)單行本。
      
      當然作者也在序言中提到了,此書最大的價值是喚起我們對于生活中有“囤積癥”表現(xiàn)之人的關(guān)注,關(guān)注本身就是進步,然后理解,進而幫助解決,我相信中國肯定也有人的“囤積癥”嚴重程度不亞于書中的美國患者。
      
      讀這本書的時候,原來在學(xué)校本科心理那種感受愈發(fā)強烈,每當我進一步了解人的心理和動機,并且從情感和理智都理解他們的異常,一種人類無法自我控制的悲劇感就侵蝕我,這種感覺就像你看到一個盲人快要走到懸崖邊,或者一個身處泥沼的人,卻偏偏自己被綁在一旁。
      
      所以最后的結(jié)論是,此書不宜推薦給普通讀者,如果你自身有“囤積癥”傾向,就是喜歡囤積許多在別人看來沒有價值的東西,并且影響你的心情和行為,那么這本書也許可以幫助進一步了解自己,進而改變。
      
      讀完之后,我也確認了,我自己是一個電子書“囤積癥”患者。
  •     這是一篇議論文,全書都是在論證一個觀點:囤積是種病 而已。
      沒有解決的方法,只能說當你明確自己的觀點時請及時糾正錯誤和積極治療。最后的附錄有一些醫(yī)療機構(gòu)和心理咨詢的專家門診介紹。
      
      論點:囤積是種?。ㄐ睦硇袨椴。?br />   
      論據(jù):支持此觀點的依據(jù)
      
      論證方法:論證就是用論據(jù)來證明論點的過程.
      
     ?、倥e例論證/②道理論證/③對比論證/④比喻論證/⑤歸納論證/⑥演繹論證/⑦類比論證/⑧因果論證/⑨引用論證
      
      在書中都全面的用到以上論證方法。
      
      <A> 囤積癥典型 特質(zhì):完美主義,遇事委決不下,對物品產(chǎn)生根深蒂固的信仰與依賴。物品是她個人身體的一部分,所以她才用保存物品的方式保留逝去的歲月。在她看來,自己有責(zé)任保持物品的完好,物品則給予她慰藉和安全感。對她來說,物品意味著機遇,代表著一種體驗生活萬象的可能性。
      
      <B>擁有:三歲開始理解“我的”“你的” --(占有即擁有)
      “我的”:通常是為了說服對方他們已經(jīng)擁有了自己的東西,因而不該再對“我的”東西垂涎了。
      
      囤積癥與物品本身無關(guān),而與所有權(quán)有聯(lián)系,這個觀點不得不說是出乎我們的意料的。引導(dǎo)案例:擁有一個明星穿過的襯衫便覺得和明星產(chǎn)生聯(lián)系。所以囤積更多的表現(xiàn)為當事人想與社會某人產(chǎn)生聯(lián)系,從而獲得滿足與認同感。
      
      a、即財產(chǎn)所有者利用物品做事情或達成目標。換句話說,也就是物品給予了所有者以掌控力或達成愿望的能力。作為完成任務(wù)的器材,物品擁有工具價值。
      
      b、物品能夠提供安全感。Alfred Adler曾提出,獲取物品是一種人們用以彌補與生俱來自卑感的方式。囤積癥是從一種建造及維持安全生活場所的愿望演變而成的,此愿望與動物的筑巢行為是一個道理。
      
      c、即物品成為了個人自體感的一部分
      例如:我購置的一架鋼琴為我提供了成為鋼琴家的可能性,因而擴大了我的身份。(至于能不能成為鋼琴家 就另當別論了。)
      
      <C>收藏: 導(dǎo)致行為病如:購物狂/盜竊狂/內(nèi)衣收藏狂
      
      <D>囤積癥:其實一個人擁有多少物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物品 有沒有干擾此人及他人的健康與幸福。等等界定囤積癥的方法意味著,居住空間較狹小或沒有財力租賃倉庫的人更容易患上囤積癥。
      
      總結(jié):囤積似乎是動物與生俱來的行為,人類社會的構(gòu)造離不開囤積,它并不是單單一種簡單的行為模式,伴隨著更多的心理因素會導(dǎo)致不同形式的行為結(jié)果。生活方式需要引導(dǎo),更需要自己積極去解決些心理問題與疾病。
      
      我的個人觀點是:囤積不是錯誤,行為在界定范圍內(nèi)是有價值的。例如:集郵、收藏各國不同時期的債券、貨幣、黃金等,量力而行是好的。
      
      綜合案例:借將和普京握手 俄羅斯摸奶哥街頭摸千女胸
  •      說實在話,在給書打五分的時候,我并沒將此書看完,我只瀏覽了幾個故事,說得更準確一點,只是快速瀏覽了其中一個故事,并且故事的主角名字、她的主要癥狀都記不太清了。但是在她列舉的兩個案例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第一個是講寫論文的。 囤積癥患者的她寫一篇期末論文,關(guān)于建筑藝術(shù)的,為了寫好這篇論文,她“搜集”了大量的閱讀材料,給讀到的每一個精彩的地方、困難的地方都做上筆記,在閱讀的過程中,她似乎覺得一個點能發(fā)散至另一個點,于是她又找更多的資料,做更多的筆記,可是到要提交論文的前一個星期,她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論文才開了個頭,整個閱讀材料成了一棵盤根錯節(jié)的樹。無奈之下,她只有將自己開了頭的論文和自己做的厚厚兩打筆記交給教授,最后只得了個C-。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否遇到這個問題?可這分明就是我自己的真實寫照。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論文,大量下載文獻材料,邊讀邊做筆記,最后發(fā)現(xiàn)快要交作業(yè)還沒開頭;上次為了準備老師的讀書會(擦,我既然忘了名字,去找找)而讀《開發(fā)社會及其敵人》,邊讀邊用word抄波普爾的經(jīng)典論述,抄了好幾頁word,最后老師問這本書主要講了什么?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脫稿講出個一二三。
       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患了”囤積“綜合癥。我不停地”囤積“,囤積信息,買報紙、買雜志、買書、上課不停地記筆記、開會不停地記別人在講什么……但結(jié)果是,報紙有些看了有些沒看、書看了一半就不想看了、筆記抄完之后就沒再翻過……我發(fā)現(xiàn)我在input完之后就沒有然后了。
       熱愛囤積的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或理由,過期的報紙不扔,”以后可能用來墊東西“、過期的雜志不扔,”說不定以后可以當過刊賣錢“、用舊的手機套不扔,”說不定我以后可以用”、結(jié)果報紙、雜志、手機套雜物越來越多,看著這些亂糟糟的東西確實有點“惱火”,可是考慮到它可能的使用價值,對于扔掉它又有些猶豫不決,于是在一點點無名的“惱怒”和對它包容的自我安慰中,我們越屯越多,越來越分不清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也越來越不會選擇,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該舍棄什么。
       對于有形的物品,報紙、雜志、鞋子,只要你家里空間夠大,囤積起來,加上有序的整理,可能不會對生存和生活造成嚴重的困擾。所以最值得警惕的是對于“無形的知識、信息”的囤積對于個人的學(xué)習(xí)乃至整個生活的發(fā)展都是致命的威脅。
       大腦的容量有限,要想輸入的信息能夠?qū)ψ约旱男袨槠鹬笇?dǎo)作用,大腦所輸入的知識需以一種有序的方式分門別類,觸類旁通??墒遣煌5剌斎胄畔?、知識,如果沒有output,沒有有序地整理,沒有分清它對你的某個疑惑、對你的學(xué)習(xí)、你的人生,總之對于你的生存有沒有幫助,它即是一個無用的信息,無用的信息輸入得再多都不會在腦中留下一點點痕跡。
       既然沒用,我囤那么多干嘛啊?
       依賴心理,回避問題。
       我發(fā)現(xiàn)我的每一次囤積都有一個借口。
       收集“面試常遇到的十大問題”。有空在這里收集問題,干嘛不先找個面試練一練,即使遇到面試,不收集這些問題又怎樣?
       收集”畫裸妝的十個小技巧“。你有空在這里收集技巧,干嘛平時要化妝的時候卻推三阻四,嫌卸妝麻煩、嫌化妝費時。
       所有這些收集的背后,都是對所要面臨問題的一種推遲,對所要面臨的問題尋求一根心理拐杖,對處理要發(fā)生的問題沒有信心。久而久之收集久了,連最微小的問題都會感受到壓力,都會想要用收集的方式進行回避,進行心理補償。
       所以我們不停地在囤積,從其他角度來說,我們也在不停地拖延,拖延自己真正去解決問題;我們也無法選擇,因為任何舍棄都是如此地痛苦;我們也無法明白什么是重要的,因為無法舍棄,包圍我們的東西越來越多,什么都重要也就意味著什么都不重要;當然,我們更無法專注,分散注意力和精力的物品、信息、知識太多太多,我們根本不知道哪些是有用哪些是無用,應(yīng)該將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哪里。
       對于寫論文而言是,首先要找到抒寫論述的命題,才能集中注意力去提取重要,舍棄不重要的材料,也才能寫好一篇論文。
       寫論文是,過自己的人生更是。
       很欣慰,這篇書評即是我的起點,將問題拿出來面對的起點。
      
      
  •     神馬玩兒?心理學(xué)的案例分析嗎?我覺得簡直就是案例陳述,連分析都沒有,這到底是什么玩?雖然第一部分還不錯,有那么幾句有用的話,后面就全是莫名其妙的案例分析?。。o語了!不對,連分析都沒有,就是陳述,而已?。。。?br />   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字數(shù)不夠湊字數(shù)
  •     雖然書還沒看完,但是覺得這是一本很恐怖的書。
      
      這本書沒有教你怎么不整理,怎么不囤積,怎么分析整理信息。
      而是舉了很多例子……里面的描述也讓人很不舒服。在描述與描述中間有很多標簽式的判斷——“60%的都有抑郁癥”之類的。
      
      要問我看的感覺?
      答:完了,沒救了!
      
      而且是越看心里越揪得慌,充滿了恐慌。
      
      以上。
  •     其實在這里說成了所謂的病 只是我覺得大多數(shù)人的戀舊物 并不是我們活在當下 把過去的情緒去像現(xiàn)在彌漫的感覺 只是我們執(zhí)著于放不下過去 這種執(zhí)念 控制著我們的思緒 我們就這樣 慢慢的 囤積著那些這些 只是當過境遷 該放下的 已經(jīng)放下 而發(fā)現(xiàn) 你非不快樂 只是自己的印象中習(xí)慣執(zhí)著于一件自己早已認同的事情 無非事情就是矛盾的 有些人默許了 有些人還在執(zhí)著 對與錯 是于與非 已經(jīng)被不同的人賦予不同的含義了罷了 就是這樣~~~或者是想象力豐富雨的大家啊 對過去的簡單美好 的神往 那曾經(jīng)的曾經(jīng) 現(xiàn)在的現(xiàn)在 未來的未來 都會幻化成 我們相冊里的一個縮影 慢慢的 淡入淡出 徘徊在我們的世界中
      
      
  •     
      ——是為題記
      
      【A.我的2011】
      按時間順序排列
      
      1.考博復(fù)試掛掉
      2.碩士畢業(yè)
      3.工作
      4.辭職
      5.結(jié)婚
      6.待業(yè)
      
      
      【B.我也不想這樣】
      
        一切從昨天我找不到拍立得開始。
        我每周會徹底打掃一次衛(wèi)生,整理一次衣櫥,這是我的減壓方式。然后保持不過一星期會徹底亂掉,因為我總是無法決定要穿什么。
        我過度依賴消毒液,消毒濕巾,紙巾。養(yǎng)貓之后更甚。
        昨天我想給馬秀芬和王豆丁拍照,然后找不到拍立得。我能回憶起最近一次用它是在浦東民政局領(lǐng)證時留念。然后,就想不起任何然后了。
        我把40平米內(nèi)我能想到的所有的儲物空間和隱匿角落都翻遍了還是沒有找到它。我焦慮得坐立不安,沉浸在“我一定要找到它”這個念頭里無法自拔,大半夜騎車回到尚未正式離職的公司找了一遍還是沒有,返家繼續(xù)找。拼命想找到它的原因是我并不愿相信大腦在不斷提出的“不小心放在門口托盤在開窗通風(fēng)時候被人順走了”和“被貓碰到垃圾桶里沒注意就一起扔掉了”等稀奇古怪的假設(shè)……結(jié)果仍然是,什么都沒找到。
        但是在找拍立得的過程中,我被自己的東西震驚的瞠目結(jié)舌。
        我的兩個衣櫥——共計的話,差不多是三米寬兩米高的五門衣櫥,已經(jīng)塞滿了。衣櫥頂上整齊排列著宜家的兩只大號儲物箱和三個大號壓縮袋。當然,床下還藏匿著剛收起不久夏季衣物。書房里,本來為了方便坐地上讀書而買的地毯已經(jīng)看不見了,全部堆著近期新到尚未碰過的書。陽臺上的置物架上,我心愛的鞋子們,初步估計,應(yīng)該有六十雙了罷。同款不同色的連帽衫、格子襯衫、鉛筆褲、連褲襪、匡威鞋,寂寞地躺在那里嘲笑著我,仿佛在質(zhì)問我:“初遇的時刻,你不是以為不把我?guī)Щ丶业脑捑蜁y過死掉嗎?這就是你沒死掉而我們死掉的下場?!碑斎豢赡鼙绕鹪S多高帥富、白富美和資深囤物癥患者來說我這可能只是不足一提的滄海一粟冰山一角,并且更可能只是輕度購物成癮,但是對于我這樣的再普通不過的待業(yè)人妻來說,目前的狀況已經(jīng)岌岌可危了。
        于是我在抽泣之余,在已經(jīng)看不到地毯的地毯上找到《囤積是種病》,一口氣讀完了。
      
      【C.囤積是什么】
      
        1.囤積不是收藏,它不會帶給你成就感,它頂多只是在提供安全感和滿足感,但不足以與之帶來的羞恥感和窘迫感相抵消。
        2.囤積也許是病因,也許是病征,有囤積癖的人一般都是通過囤積物品來建立與世界的聯(lián)系,或者在物品中實現(xiàn)逃避,藏匿自己的焦慮,軟弱。
      
      【D.我為什么會囤積物品】
      
        書中在囤積癥患者與創(chuàng)傷性事件之間發(fā)現(xiàn)了可能存在的關(guān)系,包括被他人以威脅或暴力形式拿走自己的物品,被迫與他人發(fā)生性行為,以及身體遭受侵犯。當然從概率論上來講這三件事在中國80后女生群體中實在太常見了,完全不足以說明問題。
        只能說是我自己沒用,對很多問題的應(yīng)激能力不夠。除了與少數(shù)交情不錯的人打交道之外,便開始在物品中自由回避。但是“回避行為也削弱了人們應(yīng)對這些情感的能力”,“回避得越多,對壓力的感知能力便越靈敏,隨著時間的推移,回避行為出現(xiàn)的頻率也就越高……即使輕微的壓力也顯得不可逾越,漸漸地,甚至在面對最簡單的決定和最微不足道的消極情緒時也會選擇回避”。
        讀到這里終于嚎啕了,因為工作到最痛苦的時候,一進辦公室就無法呼吸,每天要吃大把藥片和中藥,夜里不靠酒精幾乎無法入睡。當時榮榮說,是環(huán)境的問題還是你的問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先從那個環(huán)境里解脫出來,然后再看是誰的問題。
        于是我現(xiàn)在愿意正視自己的問題在那里。
        不是購物。不是囤積。不是拖延。不是焦慮。
        而是逃避。
        為逃避尷尬,我很容易打開話題交朋友。
        為逃避厭惡感,我也很容易跟人絕交。
        為逃避挫敗感,我辭職。
        雖然現(xiàn)在很多手續(xù)都沒辦,但是一想到會再次看到老板,我就不想去公司……
        為逃避以上,我開始變得很宅。但是拿不起放不下如我,連宅都宅得痛苦萬分。
        最終因為一個走失的拍立得而戳中了我的崩潰點。
      
      【E.直面慘淡的余額 正視淋漓的賬單】
      
      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寫出來昭告天下,是不是就不算逃避了。
      也許他們說的都對,我就是軟弱,情緒化,抗壓性差,讀書讀傻了……等等。但是這些源源不斷的說法只能讓我更加懷疑自己,而不能讓我變好。
      我想變得自信,積極,有序,簡單。這世界已經(jīng)那么糟了,我怎么能拖累它變好的腳步。
      某人在我最失意最抱怨最焦慮最懷疑自我的時候決定娶了我,俗氣點說,我真心想為他變好。雖然我的婚姻觀差不多就是兩個人愿意互相享受+互相忍受,但是有一顆想讓對方少忍受一點的心并付諸行動,才是婚姻的防腐劑啊。
      我最想為自己變好。書里瘋狂收集雜志的黛布拉說,“我既聰明又富創(chuàng)造力,我本該幸福的,但現(xiàn)在的我一文不名,一事無成。我在收藏生活體驗,卻沒有體驗生活。希望我的反例能防止類似的悲劇發(fā)生在其他人的身上,這就是我能為社會貢獻的唯一一份綿薄之力了。”
      雖然我還能勉強養(yǎng)活自己,但是我必須在惡化之前治愈自己,讓自己為這個社會做的不止是刷卡拉動一點內(nèi)需,或制造一篇文字牢騷。
      
      
      【F.所以我的2012年度計劃】
      1.考上博。
      2.學(xué)會應(yīng)對壓力。
      3.學(xué)會做決定。
      4.不再拖延。
      5.多寫有用的字。
      
        好虛無縹緲是不是。對于一個26歲的人妻來說很幼稚是不是。
        但是這已經(jīng)是我能做的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決定了。
      
        謝謝出走的拍立得。
        當你不生我氣的時候,偷偷回來好不好。
      
      【P.S.】
        雖然我購物囤物并不十分嚴重,但還是希望以后買東西之前要問自己幾個問題
      
      1.是不是已經(jīng)有類似的東西,已經(jīng)用光/用壞了嗎?
      2.你確定你還有足夠的、合適的空間放這件東西嗎?
      3.你這個月卡債和收入分別是多少?
      4.你記不記得上次買完東西之后的后悔心情?
      5.這件東西真的對你了解世界和了解自己有幫助嗎?
      6.你想要它的理由,到底是出于主觀想象還是客觀需要?
      
        附上國外的囤積癥患者自我神吐槽:“你都這個歲數(shù)了,有朝一日必定會用到這件東西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靈車后面是不能拖著一輛搬運貨車的”……
      
      希望你們都好。
  •     我在收藏生活體驗,卻沒有體驗生活。 p96
      
      回避行為和一種被稱為“條件性回避”的處事方式是引起強迫癥和絕大多數(shù)焦慮障礙的元兇。 p135
      
      囤積癥發(fā)病和存在的關(guān)鍵因素,就在于對焦慮的回避行為。 p147
      
      “以備不時之需”的典型心理。 p221
      
      p241頁要看一下
      
      體驗比占有更容易有幸福感
      
       to have, to do, to be
      
      
  •     本人是輕度囤積癥患者。
      
      其實囤積癥說白了就是一種恐懼:對失敗的恐懼,對失去人生意義的恐懼,對失去未來無限可能性的恐懼,對失去本身的恐懼,對直面焦慮的恐懼,對直面死亡的恐懼等等。
      這一切又可以歸結(jié)為人類最終極的命題:對于未知的恐懼。
      最后,恐懼導(dǎo)致了回避行為的出現(xiàn)。
      
      可見囤積癥患者其實大多是想象力和體驗?zāi)芰Ψ浅XS富的人,因為恐懼只存在于想象之中(或者是對未知的想象,或者是對已有經(jīng)驗的想象)。豐富的想象力將結(jié)果夸大化,超出了個人情感的承受能力,于是個人斷定自己無法面對和處理可能出現(xiàn)的結(jié)果,只有通過回避來解決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句話,活在當下。
  •     我們在整理物品時,經(jīng)常要面對扔與留的選擇。某一樣?xùn)|西,在別人眼里看來已經(jīng)沒有半點用處,但我們自己卻總是不忍舍棄。這樣?xùn)|西有時是一本舊書,有時是一個壞了的刮胡刀,有時是一個上學(xué)時的證件……無論最終是否扔掉,我們都有著一種囤積物品的傾向。而且并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妥,頂多對人說:看,我是個懷舊的人。
      
      但《囤積是種病》告訴我們,如果這種傾向達到特定“境界”就要小心了。極端的囤積是一種心理疾病,心理學(xué)家稱之為囤積癥。書中介紹了一些極端的囤積癥患者,他們把家中所有的空間都堆積了各種雜物,幾乎把自己擠出房子。他們不得不穿梭于高及房頂?shù)碾s物之間的羊腸小道,天天整理,但堆積物并未減少,而是越來越多。這種狀況都嚴重影響了主人的家庭與社交,讓生活一團糟。這些病人中的相當一部分都曾經(jīng)有過感情上的缺失,他們靠著某些物品的慰藉走過一段人生的低谷。然而之后卻無法自拔,最終發(fā)展成為一個病人。
      
      我們普通人的囤積雖不至于達到病態(tài)的程度,但和那些病人卻經(jīng)常有著相同的心理——我們無法丟棄一樣?xùn)|西,除了是覺得這樣?xùn)|西也許還會用到,更多是因為它承載著一段情感,一段記憶。如果丟棄,我們怕自己的情感無所寄托,或者怕自己遺忘某一段人生。記得蔡康永在一期節(jié)目中,談起《千與千尋》中的小白龍,說“他忘記自己的名字很久了”,竟然哭了起來,可見我們對于失去記憶的恐懼。也許,我們囤積的不是物品,而是心靈的撫慰與安全感。
      
      文/時毛
      
      
  •     書店看見這本書的時候
      瞬間毫不遲疑連書頁都未打開就決定拿下
      比當年看見《佐佐木整理術(shù)》還激動
      
      激動在于
      仿佛是在人海里看見了另一個自我
      或者說 自我的發(fā)現(xiàn)
      在這之前我從來不承認自己囤物
      總覺得很多東西是非常必要的
      甚至覺得那是生活的一部本
      
      其實是種逃避
      讀過心理學(xué)的書之后
      原因漸漸就會清晰
      有關(guān)回憶也好
      有關(guān)留戀和擁有也罷
      總之別讓雜物堵住你的幸福
  •     不得不說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感覺眼前一亮,不僅是因為書名。作者提到的這個概念大概是存在于我們每個人身上但是我們自己卻從不以為是“病”的東西,但是你不可否認這個東西確實給自己帶來過無盡的困擾。
      推薦一讀。
  •     “1947年3月21日,紐約警方接到匿名電話, 報告曼哈頓第五大街某樓房間內(nèi)有死尸。警方派人前往,卻無法進入該房間。同時該房間里發(fā)出一陣陣惡臭。房間沒有門鈴沒有電話,房門從內(nèi)緊鎖。警方試圖打破地下室窗戶,但發(fā)現(xiàn)窗戶內(nèi)也被鐵欄桿封死。警方撞開門卻發(fā)現(xiàn)門后屋內(nèi)已經(jīng)堆滿垃圾。為了開辟道路,警方不得不開始把屋內(nèi)垃圾拖出來扔在街頭。這些垃圾包括舊雜志報紙,折疊床,破椅子,半個縫紉機,紙箱,破衣服和無數(shù)其他東西。警方最后爬上二樓臥室破窗而入,里面堆著更多的破報紙,空紙箱,嬰兒車,一堆破傘。在垃圾中扒了兩個小時后,警方終于發(fā)現(xiàn)死去的67歲的Homer Collyer。但經(jīng)過確認Homer僅僅在10小時前因饑餓死亡,房間里的尸臭應(yīng)該另有所屬。警方從房間中挖出了17噸垃圾后,并未有其他發(fā)現(xiàn)。
      
      知情人士匯報,Homer Collyer還有一個弟弟Langley Collyer. 3月30日警方對其住所進行搜查。從其房間中挖出3000本破舊書籍,很多舊的電話薄,馬的下巴骨,破鋼琴,X光機,成堆的報紙。僅從這個三層房子的一樓,警方挖出19噸垃圾。經(jīng)過又一個星期的挖掘,警方總共從房間中挖出84噸垃圾。但沒有找到Langley。
      
      終于警方又回到Homer的住所進行調(diào)查,在距離Homer尸體被發(fā)現(xiàn)不到10英尺的垃圾堆里,發(fā)現(xiàn)了Langley的尸體。尸體已經(jīng)被老鼠吃掉大部,嚴重腐爛。經(jīng)過調(diào)查,Langley是在鉆過垃圾洞給癱瘓的哥哥送食品時,不小心觸發(fā)了自己設(shè)置的陷阱,被卡其中而死亡……”
      
      ==============================================
      
      這本書是用這個讓人驚心動魄的故事開始的。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兩個家庭出身富裕的兄弟倆個,收集了這么多垃圾把房子堆滿?究竟又是什么原因,他們愿意在這種非人的環(huán)境中生活?這種現(xiàn)象是不是偶然?于是作者對這種“集物癖” (Hoarding) 開始調(diào)查。隨著調(diào)查的深入,讀者也才慢慢意識到,Collyer兄弟的問題僅僅是冰山一角。僅僅在美國,人口5%的人都或多多少被這種奇怪的癖好困擾。他們生活在垃圾堆里,謹小慎微如同老鼠般保護著自己的垃圾,和這個不可告人的秘密。究竟他們?yōu)槭裁磿@樣?心理上生理上究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留意一下我們身邊的人,是否有過把超市購物袋裝滿了整個柜子,不穿的鞋子堆滿鞋柜,穿舊的衣服用舊的被單塞滿了床底,再或者積攢一些可能永遠都不會再用的東西。我相信這樣的人不在少數(shù)。幸好我不屬于此類,從小就被媽媽罵浪費東西。我喜歡扔?xùn)|西,不用的用過的,定期進行清理。我喜歡家里清清爽爽,我喜歡床底干干凈凈,我喜歡鞋柜里只有幾雙我會穿的鞋,我喜歡在生活正常運行下,使用和保持最少量的東西。那么人們?yōu)槭裁匆4鏂|西?經(jīng)過作者多年和病人接觸研究,發(fā)現(xiàn)了集物癖患者的幾個常見心態(tài):
      
      1) in-case-syndrome (萬一我會用呢):一個塑料袋,先攢起來下次可能有用場;一份雜志我先留著,萬一我要找個什么文章可以找到;這把破傘先放著,萬一下次什么時候可以用…… 就是這種一個又一個的“萬一”,把原本干凈清爽的家,變成了蟑螂亂爬的垃圾堆;
      
      2) imaginary value (說不定這個很有價值):很多收集愛好的人的基本心態(tài)就是這樣,老爸一個朋友收集瓷器,家里已經(jīng)變得如同一個古怪的博物館,到處是各式各樣瓶子罐子。收集本身一旦變成一種心理上遏制不住的沖動,就會逐步演化成一種疾病;
      
      3) emotional meaningness (情感上的意義):我從學(xué)前班開始寫日記,一直寫到初中。我媽也就把這些日記本,全都當寶貝一樣收集起來,包括我小時候曾經(jīng)穿過的小紅肚兜,用過的小奶嘴。幾乎所有人都會有一些可能不值錢但是非常珍貴的東西??杉锺被颊甙堰@種東西發(fā)揚光大后,他們甚至可以在一份破舊的報紙里,看到故事看到意義。
      
      在人和物的關(guān)系之間,有兩個概念非常重要:Me & Mine。究竟什么是“我”,什么是“我的”。在集物癖患者身上,這兩個概念間的分界線已經(jīng)極度虛化。他們把“我”打成碎片,把這些碎片投射到各種各樣的東西中,甚至在一個破酸奶罐里。只有通過擁有的東西,才能實現(xiàn)對自我的定義。其實某種程度上,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不都是這樣?金錢,地位,名望,身材,臉蛋,雙眼皮,名表,名筆,名包,名車,就在這些繁雜的物品中,人們才能找到一點歸屬感和意義感??墒侨藗冇钟袥]有想過,“我的”概念里的任何東西,都只能屬于你一時而不能屬于你一世,甚至是你的身體。歇斯底里地通過抓住這些東西來保全自己,和那些收集垃圾最后被垃圾吞噬靈魂的可憐人又有什么區(qū)別?
      
      Collyer兄弟的故事,其實有很強的隱喻意義(http://en.wikipedia.org/wiki/Collyer_brothers)看著那些讓人毛骨悚然的描述和圖片,我們又會不會看到一絲自己的影子?“物來則應(yīng),物去不留” 生命本身就是如同流水般,赤條條的流來,赤條條地流去。很多東西,必須丟掉,必須輕裝上陣。不然河道會阻塞,原本清亮的河水會變成一汪臭潭,不然我們也會在靈魂上墮落成一個個的Collyer Brother...
      
  •   ^_^ 你的分析很強!哈哈
  •   唉,也許任何沒有輸出計劃的閱讀本身就是一種拖延。 縱觀全體,讀者的身份之于作者是必要的。而所有作者提筆輸出的瞬間都將其充分性也實現(xiàn)了。余下的純讀者們終生與創(chuàng)作、輸出無緣,淪為信息的回收站,不忍清空卻又不肯消化吸收,只能在營養(yǎng)不良中被他深愛的信息撐死……如果他甚至記不住看過的風(fēng)景,那么,很遺憾,“意義”這種玩意從未出場。 是的,從來都沒有!
  •   我覺得我就不看了……
  •   我看了一半了……
  •   如果看完囤積癥能治好倒也罷了,光是嚇唬人就沒意思了
  •   我覺得囤積是對自己在缺少愛這方面的補償。
    好比,我的同事收集車模和變形金剛是對他小時候沒能擁有這類玩具的補償。
  •   我也覺得是,小時候沒有零花錢,求我爹買本課外書難死了,手上有的幾本真是翻來覆去地盤啊……等一工作有了錢,買書買的跟不要錢一樣。但是,心里也知道其實再補也補不回來的。
  •   9494。
    像是我愛買文具,因為小的時候沒錢買不起好的……
    還有買化妝品,買完了就覺得自己會漂亮一樣……
    病??!得治!
  •   我倒是覺得,只要囤了能讓我心情愉快(哪怕只是一時的),不影響生活,不治也沒什么
  •   嗯。好像判斷的標準是看是否影響自己或者他人的生活。
    比如,一個強烈的收藏癖但是能整理好東西,不亂扔亂放,保持生活空間的話,好像就是能被接受的……
  •   我覺得年紀越大這方面傾向會越強……現(xiàn)在我爹就越來越不肯扔?xùn)|西……
  •   本書作者才有病,我才不看呢,關(guān)頁面逛淘寶去
  •   讀完前面七章,果斷放棄,不然自己的囤積癥會越來越嚴重的~~
  •   改正
  •   所以這操蛋的生活,都是我造成的
  •   “但不足以與之帶來的羞恥感和窘迫感相抵消。 ”這句說成“但不足以隨之而來的羞恥感和窘迫感相抵消”、“
    但不足以抵消與之而來的羞恥感和窘迫感相”?!八坪醺?。 能看出來是個女女寫的。(在看到“娶”字之前)PS:E篇是不是有點跑題。
  •   總之羨慕一萬遍你和你的男人,祝人妻姐姐新婚愉快!
  •   糟糕的生活我們還是得正視…生活的確不能這樣下去了,不然2012沒到,我們自己到先完蛋了…
  •   真厲害啊,60雙鞋,我一年四季的鞋全部加起來不超過8雙……看來囤積癥首先需要的是厚實的經(jīng)濟基礎(chǔ)呢。LZ要自信起來,做一個積極樂觀的人,敢于正視困難,迎難而上。掌控自己的人生吧。
  •   一篇很好的年度總結(jié)報告和計劃……你的文字透露出你的敏感,祝一切安好!新年快樂!
  •   自信,積極,有序,簡單
    -----------------------------------
    很好很好,總結(jié)和計劃都寫的不錯。
  •   我不知道是為了囤積來買這本書還是為了治愈自己的囤積。
  •   淡淡的文字。。。。挺好,喜歡!
  •   據(jù)說本控和書控更沒有實用價值……
  •   可愛的妞,在奔向美好的路途上發(fā)發(fā)牢騷、唱唱歌、跳支舞,如此甚好,因為終點永遠是虛無縹緲的。
  •   我看到的只是 我所羨慕的幸福。
  •   詳細的計劃是不是也是囤積病的變種呢
  •   這是對自己的一篇總結(jié),寫出了藏在自己心中的那個小疙瘩,開心一點,城市中的人們每天奔波勞碌,似乎真的很難找到當初的自我了,屬于自己的那份幸福感,都漸漸的離我們遠去!希望你從新拾起當初的那份自信,勇敢一點!
  •   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有自己的總結(jié)和計劃!2011我們的生活狀態(tài)是什么?2012我們該怎么過,要實現(xiàn)什么?
  •   寫得好!祝福小人妻!
  •   真的寫到我心里去了,我現(xiàn)在的情況簡直和你一模一樣的,除了我比你大幾歲,而且不是人妻外,呵呵~希望我們都能好起來
  •   “你都這個歲數(shù)了,有朝一日必定會用到這件東西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靈車后面是不能拖著一輛搬運貨車的”……
    T T口胡……說的太對了……
  •   一年了,鹵煮情況如何?有達到你給自己列下來的目標么?
  •   lz考上沒有,難道考不上的都有囤積癥……我現(xiàn)在決定改變囤積習(xí)慣,希望遲早能考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