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

出版時間:2010-12-7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陳志武  頁數:241  
Tag標簽:無  

前言

財富是個永恒的話題。在我的老家湖南,大部分農民每天早出晚歸,甚至把老少留在家鄉(xiāng),自己出外打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卻只能獲得一份糊口的收入,沒有剩余財富,在溫飽的邊緣上活著。而在世界另一個半球的美國,比爾·蓋茨每天也早出晚歸,但他不僅吃住都不愁,而且財富超過500億美元,即使他什么都不做,每年的投資收入也有50億美元或更多!財富水平為什么這么千差萬別?難道剝削真的是貧富差距的根源?在今天的世界里,勤勞是否還是財富與收入的決定性因素?是否還要堅持“勤勞致富”?如果不是勤勞,那又是什么呢?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不管是過去人還是現代人,只要進取心是人之本性,財富話題就會令人著迷,而且永遠會令人著迷。在這本書中,我們就談談財富這個話題。今天,人類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的確是史無前例的高。按照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遜(Angus Maddison)的估算,從公元元年到1880年,世界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從444美元(以1990年的美元為基準)上升到900美元,花了1880年才增加了1倍;而從1880年到1998年,世界人均GDP卻增加了5倍多,從900美元上升到5800美元。中國的經歷也類似,從公元元年到1880年,中國人均GDP從450美元上升到530美元,近2000年沒變!盡管從那以后中國社會動亂不斷,但隨著晚清洋務運動的深入,

內容概要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最“地大物博”的國家并不一定擁有最多的財富。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更重要的是能促進財富創(chuàng)造的制度機制及與其相配套的自由金融創(chuàng)新體系,它比有形的“地大物博”更重要更“值錢”?! ≈洕鷮W家陳志武教授以今昔對比和中外對比雄辯地證明了幾點:勤勞只能生產出更多的物質,而創(chuàng)造財富有三個維度“深度”、“廣度”、“長度”。這三種維度分別對應“勤勞和技術創(chuàng)新引發(fā)的單位時間生產率的上升”、“市場開放導致單位物品價值量上升”以及“良好的證券市場將未來收入現期化”。而三大條件的實現,則有賴于明晰的產權保護和開放的市場體系。這三大條件一起實現,才能使財富的創(chuàng)造最大化

作者簡介

陳志武
  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長江商學院訪問教授。金融學和金融資產定價領域最具有創(chuàng)造力和最活躍的學者之一。獲得過美國默頓·米勒(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研究獎、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研究獎等多項重大獎勵。2000年,在一項頗得全球經濟學家首肯的世界經濟學家排名中,名列第202位(在前1000名中,僅有19人來自中國)。2006年,被《華爾街電訊》評為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
  1990年獲得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博士學位,1995年獲聘為俄亥俄州立大學副教授。1998年創(chuàng)辦Value Engine(價值引擎)公司,2001年與兩個合伙人創(chuàng)辦了Zebra對沖基金公司。
  先后出版了《為什么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非理性亢奮》,《金融的邏輯》、《24堂財富課》,《陳志武說中國經濟》等著作,其中《為什么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獲年度財經圖書大獎,并被多家媒體推薦為當年最值得珍藏的財經圖書。
主要研究方向:市場監(jiān)管、資本市場、證券投資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財務與組織戰(zhàn)略、股票定價等。

書籍目錄

自序歷史與財富 資本全球化的奇跡 施正榮為什么比乾隆皇帝更富有? “數”說“改革開放”165年 從世界變遷談中國的崛起 財富、資本與價值觀念制度與財富 財富是怎樣產生的? 為什么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 過時的“地大物博”財富觀 什么妨礙我們創(chuàng)業(yè)? 農業(yè)發(fā)展的極限 太平洋貿易能否帶來長久繁榮? 貿易保護主義會把中國帶回哪里? 印度比中國強在哪里?產權與財富 以楊小凱的思路理解產權保護 國營,還是“還產于民”? 國有制和政府管制真能促進平衡發(fā)展嗎?收入機會 的政治經濟學? 為什么產權明晰可減少環(huán)境污染? 農村土地所有權明晰后結果不會比現在糟 私人產權是“以人為本”的核心基礎 不能以房產調控名義攝取私人產權開放與財富 跨國產權秩序的歷史變遷 全球化下的中國選擇:“單極”還是“多極”秩序? 中國跨國公司如何“跨國”? 審視中國的海外利益致謝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因當然很多,在這里我們至少可以找到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大原因自然是中國的改革開放。按照中國政法大學叢日云教授的話說,過去二十幾年的改革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給老百姓應有的自由謀生空間。這些年的經濟成就表明,這么簡單的一點制度改革便能釋放出如此多的經濟動力,稍微放開一點私有產權就能帶來如此大的激勵!施正榮為自己創(chuàng)業(yè),效果就是不一樣!中國的開放不可或缺,沒有開放,無錫尚德的太陽能設備就無法出口,就不能出口到德國、日本和西班牙。但是,單單是中國一相情愿地開放還不夠,在中國海軍、空軍實力都非常有限的情況下,為了讓載滿尚德太陽能設備的出口貨船在公海里、在目的地社會中暢通無阻,不被海盜搶劫,不被當地暴民無理亂殺,世界秩序還必須是以規(guī)則為基礎的,而不是野蠻暴力當道。想當年西班牙、荷蘭以及后來的英國人從事跨國貿易的時候,他們在各地面對的是異質文化、異質制度、異質社會,其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沒有保障,他們只好求助于原始的野蠻暴力,以此來保障自身的安全。那時的跨國貿易成本有多高就可想而知了。等中國1978年開放時,經過近500年的構建和演變,世界秩序已經不再以野蠻暴力為基礎,不僅原來沒有法律或者法治的國家已基本建立了法治體系,而且各國的法律、政治制度已經相當的同質化,大致都基于英美法系或大陸法系。特別是在商法、公司法和證券類法律方面,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各國基本都在仿照美國的相關法律。各國制度的同質化趨勢是如此之強,以至于哈佛大學的福山教授下結論說這是“歷史的終結”,既然大家都在采用類似的制度,以后就沒有什么異國歷史可言了!制度的同質化使各國的商業(yè)貿易與合同規(guī)則越來越趨同,使跨國貿易成本大大降低,使跨國市場加速深化。結果是,不論尚德是在無錫還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它生產的太陽能設備都可以賣到世界的任何地方,而且整個交易、運輸過程的成本很低,讓尚德的出口市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guī)模。因此,制度同質化是尚德奇跡的第二大原因。第三大原因是在資本全球化帶動下的“西技東漸”。換言之,尚德的發(fā)起和快速增長靠的是現代工業(yè)制造技術。今天中國經濟得以奇跡般增長的工業(yè)技術又是從何而來的呢?這就得追溯到鴉片戰(zhàn)爭和之后的洋務運動,如果沒有鴉片戰(zhàn)爭后的開放以及資本趨利的本性,到2001年時,中國工業(yè)化的程度可能也不會高。正是國際資本的趨利動力,把西方自1780年開始的工業(yè)革命成果逐步帶入中國,中國今天才有可能成為工業(yè)化國家,尚德才能變成世界上最大的兩家太陽能設備制造商之一。我們可能會指責國際資本的趨利本性,但退一步想,如果沒有利益的驅動,誰會免費把工業(yè)技術送來呢?當然,最后還需要國際資本市場的支持,如果沒有創(chuàng)業(yè)投資基金、私人股權基金對尚德上市前的投資,尚德的上市可能不會那么成功,其規(guī)模也難以增長得那么快。特別是在紐約上市之后,尚德的融資渠道被大大拓寬,出口的市場地位、行業(yè)地位得到空前的穩(wěn)固。所以,是各國制度的同質化、資本的全球化以及中國的改革開放造就了像尚德這樣的經濟和財富“奇跡”。“數”說“改革開放”165年前的鴉片戰(zhàn)爭迫使中國對外開放,開啟了漫長的現代化歷程。從洋務運動、走向共和到“五四”運動,再到1978年鄧小平的“新”改革開放,其間經歷了多次中斷,但最終都沒能阻止資本全球化對中國的影響,到今天中國已成為全球化的主角之一?!拔黠L東漸”165年,結果到底如何?雖然在絕大多數人看來這已不是問題,資本全球化和制度同質化顯然已經帶給中國翻天覆地的正面變化,但我們還是想通過具體數據或事例,對這種變化進行量化,以便更清楚地理解其在過去一個半世紀對中國的影響。

媒體關注與評論

說到經濟學理論,我沒有辦法跟那些經過嚴格理論訓練的人相比,比如錢穎一,許成剛、陳志武、白重恩等,他們常常能用現代經濟學的源流把事情說得很清楚。  ——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敬璉改變中國目前國富民窮的狀況,一方面可以減稅,另一方面,就是陳志武教授所講的,要改變資產配置?!  洕鷮W家,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許小年陳志武教授的著作深入淺出,說理透徹,把財富創(chuàng)造的制度基礎講得很清楚,是難得的通俗經濟學讀物?!  麑W者,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秦暉陳志武教授具有健全的政治經濟學視野,這樣的視野在國內經濟學術界是少見的。他對紛繁的現實進行了技術經濟學的邏輯分析,進而進行了法律與政治的分析,從而更為準確地解釋了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為什么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甚至連基本的安寧也無從享有?!  毩W者,九鼎公共事務研究所研究員 秋風陳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財富增長的制度性內涵,使我們明白,僅有個人的機遇和聰明才智是不夠的,在勤勞和富有之間還有一座必須建造的橋梁——好的市場經濟制度。  ——著名財經媒體人、《財經》雜志主編 何力

編輯推薦

《為什么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新版)》:今天的世界里.勤勞是否還是財富與收入的決定性因素?如果不是勤勞.那又是什么呢?創(chuàng)新讓我們“賺生產的錢”!開放的市場讓我們“賺世界的錢”!證券投資讓我們“賺未來的錢”!“年度財經圖書大獎”獲得者、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教授為您解讀財富創(chuàng)造的根本!年度財經圖書大獎獲獎圖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為什么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5條)

 
 

  •   勤勞只能生產出更多的物質,而創(chuàng)造財富有三個維度“深度”、“廣度”、“長度”。
  •   這一段時間在當當買了很多書,正在看,作為不是一個學經濟學的外行,也想深究一下為什么勤勞的中國人不富有,感覺此書寫得深入淺出。以前總是聽身邊的人嘲弄中國人愛存錢,現在總算有點明白中國人存錢的理由了。另外這本書的印刷和紙質都不錯。
  •   陳志武,華人經濟學家的驕傲
  •   深度解析了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問題的根源,引發(fā)大家的深思
  •   我非常贊同作者的觀點,從古到今詳細說明中國人為何勤勞卻不富有,作者知識豐富,資料詳細,是值得收藏的一本好書!
  •   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值得深思,不可不讀!
  •   為什么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
  •   很好的解釋了中國人為何勤勞而不富有
  •   陳志武教授是我個人認為寫經濟類書籍中國人里最好的教授之一,值得一讀 深入潛入,言簡意賅
  •   學習經濟學常識的好書,陳志武先生的泣血之作,值得用心研讀!
  •   如果所有中國經濟學家都有陳博士這樣認真態(tài)度研究中國經濟,并白話告訴老百姓,那就是老百姓的福
  •   勤勞而不富有的背后是什么?
  •   陳志武教授的著作“深入淺出,說理透徹”,這本書很值得大家一讀,5分好評!
  •   賺生產、世界、未來的錢
  •   書很贊,紙質量可以,很喜歡陳志武教授的觀點。
  •   每次讀陳教授的書都有很大的提高和驚喜,不可多得的獨立思考和公正客觀的視角看中國人民財富發(fā)展歷程
  •   這才是真正的經濟學家!
  •   作者是當代中國難得的經濟學頂尖學者,他用深入淺出娓娓道來方法跟讀者分享對當前中國大陸經濟問題的深刻分析。成制度經濟學一家之說。
  •   陳志武先生的書永遠值得一贊!
  •   經典之作。值得買。陳志武表達能力超強。
  •   陳志武的書有一個特點,文字都用得很通俗,沒有什么文采,但是正是因為如此更讓人能理解。
  •   將世界的經濟發(fā)展與中國經濟發(fā)展分析, 易懂,初學經濟學者閱讀。
  •   以前對陳志武有偏見,讀了書之后.有所改觀
  •   這也是一本不錯的書,我喜歡陳志武的作品
  •   陳志武是真正的大師?。?!
  •   在對外經貿大學上在職研究生課程的時候老師推薦的書目之一,果然是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完的好書!后又推薦給爸爸看,也是一口氣讀完且意猶未盡。作者用非常翔實的數據和科學的論證方法解毒中國經濟。以我淺薄的經濟知識、普通人的常識來看,核心問題就是“制度資本”和“產權保護”兩個核心詞。
  •   每個人都有生存權和發(fā)展權,都有創(chuàng)造富裕生活的欲望,但是要有正確的法律、制度以及機制保證欲望的合理實現。選擇的道路有兩條人治和法制,希望社會別走的太偏了。
  •   蠻有意思的,學點經濟學,對自己的觀念、思維有幫助
  •   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使本沒有多少經濟學知識的我,也能感覺身受其益。
  •   對經濟學、經濟學感興趣的朋友都應該讀讀
  •   國家的治理最重要的是政治、經濟、軍事、人事??催@本書能明白經濟上的事,哪怕你不是學經濟的,也可以看懂。好書大家分離。
  •   中國人可以很富有的。
  •   買回來一直忙于工作應酬,暫時還沒看。等看完&;ldquo;金融的邏輯&;rdquo;一定細細品味。
  •   看過金融的邏輯后又買陳老師的書,畢竟是數學專業(yè)出身的典型理科生,把經濟原理講的那么清楚,邏輯嚴密,思路清晰。適合非經濟專業(yè)的讀。
  •   慕名前來,還沒有開始看,不過看了《金融的邏輯》應該是不錯的
  •   推薦給更多為幸福生活奔波的中國人讀一讀。
  •   看到微博推薦的 所以買了這本。價格不便宜,不過這種書定價一般都會比較高,當當折扣價還算可以。 印刷清晰,收貨完好。不錯
  •   改變我們一生經濟觀念的書,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努力去開拓創(chuàng)新,屬于我們自己的時代
  •   陳教授的肯定不錯
  •   陳教授的書很喜歡
  •   非常值得一讀的書!“制度資本”這個概念利刃一般直戳心窩。
  •   我不知道這么說!只能說是一個社會現實?
  •   有深度的一本好書,值得大家一讀
  •   讀了很有啟發(fā)的一本書,值得推薦!
  •   老師推薦的這本書,很值得一看,但是目前自己還沒看懂。
  •   從宏觀上上分析了中國的經濟結構,相當到位。
  •   觀點十分好,說到位了。很值得政府參考。
  •   導師推薦要讀的,朋友說很好
  •   中國的國富論!
  •   一直想看,但是沒時間,現在終于可以好好看了。書中的內容非常好,現實。
  •   很喜歡這本書的名字,因為它值得人們去思考!
  •   看了以后,很多問題煥然大悟,值得一看
  •   優(yōu)惠活動買的,書不錯,值得一看
  •   觀點新穎,值得一讀!
  •   很不錯的書,值得深思。
  •   文章很好。觀點精辟,值得深思。
  •   很不一樣的視角,不錯,值得一讀。
  •   寫得不錯。能夠幫助讀者看清一些迷局,值得一讀。
  •   真心不錯,值得一看
  •   很有意義,很有深度
  •   總體來說語言簡單易懂,好理解。思路也挺明確的
  •   這個書很好的,推薦一下
  •   一語驚醒夢中人,良心學者
  •   的確是不錯的書籍,觀點有見地,是一本十分難得的經濟類讀書。
  •   好,開拓思維,讓我們學到淺顯的經濟道理
  •   陳老師的書的書不用多說了吧,當的那個送貨很給力!
  •   說了大實話
  •   一早想看這本書了,出版就馬上買,內容一語破的。
  •   這個商品不錯,這個讀的有點晚了,應該要兩年讀
  •   這是一個社會現實,也是一個社會問題?
  •   幫助我們從另一個視角來認識自己
  •   全社會的人都可以讀讀,改變思考方式。
  •   比想象中要薄些
  •   印刷和紙質一般
  •   真的不錯,促銷的時候買很劃算啊,以后還會在當當上買東東,
  •   很不錯,受益匪淺。。
  •   很好的一本書啊值得一讀啊哈哈哈
  •   太有意思了。應該好好看看。。。別錯過了
  •   深刻的解釋了很多我們不明白的道理
  •   還在讀,后續(xù)會發(fā)心得
  •   挺好 同學很喜歡
  •   哥哥很喜歡。
  •   邏輯性差點
  •   剛拿到書。還不錯。
  •   沉默、苦惱&…………………………………………………………………………!?。。。。。。。。。。。。。。。。。。。。。。。。。。。。。。??????????????????
  •   喜歡陳志武寫的書,推薦!
  •   也沒仔細看
  •   我和老公都很喜歡這本書
  •   朋友介紹的,翻看了一下,感覺不錯,慢慢再看
  •   淺顯易懂。受益匪淺。贊!
  •   有點折損
  •   陳教授的書很不錯
  •   讀為什么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新版)后的深刻感受
  •   書的質量還是挺不錯的。
  •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   為什么中
  •   送人的,應該還不錯吧。
  •   讀為什么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新版)后感悟
  •      斷斷續(xù)續(xù)兩周的閑暇時間把這本書看完了,在僅看名字的時候,以為作者會注重寫人名不懂得投資和資源配置,而熱衷于高風險的投機活動,像昨天新聞里說“河北保定會承接北京的部分政治事物,而引起的房價大漲”,然后看完之后才發(fā)展,陳教授所站在的高度不僅在國內本身存在的問題,還包括眾多的國際經濟政治環(huán)境,本書從多方便闡述了當前中國發(fā)展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可能的解決之道。
       作者主要從資產和財富、產權、政治制度對產權的保護三方面說明國內發(fā)展所存在的主要問題。資產和產權不僅是看得見的有型的物質,當然還包括無形的如知識產權、專利等,在無形資產的保護方便現在國內還比較弱,做的不夠好,這也是對外資吸引的一個障礙。
       談到對外資的吸引時,作者站在中間人的立場,分析了外資最關系的問題:成本控制、產權保護、和資產安全性。其中成本控制是中國改革開發(fā)30年以來,能大力吸引外資的內在因素是中國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其次,在產權保護方面,由于外資對中國的不了解,以及中國政治制度的指定政策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的擔憂,導致外資進入時存在擔心。擔心出現因為政治制度、政策、以及民族主義,引起的沒收資產。
       的確能看得出,隨著中國廉價勞動力優(yōu)勢的逐漸減弱(相比于其他第三世界如越南印度等),中國政府已經看到了當前存在的問題,在采取相應的對策。
       作者分析了自哥倫布1492年發(fā)現新大陸以來的全球化,幾個重要大國全球化之路的心衰繁榮,從以前西班牙、法國的直接殖民掠奪,到日不落帝國的注重制度建設和保障投資的經濟政策,再到美國主導的以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WTO為主體的全球化發(fā)展,得出來此前晚清和民國時期開放失敗的原因,以及新中國改革開放發(fā)展所遇到的際遇。
       最后,作者對各國全球化的發(fā)展過程回顧得出,中國當前改革開放的發(fā)展要依賴于當前美國所主導的單極秩序,中國需要完善自己在制度上的保護,中國更需要參與到世界的潮流里維護當前秩序。
       整本書看完后,可以歸結為三點:資產與產權保護、政治制度保證制定政策的有效性,熟悉全球化的規(guī)則并參與到建設和維護之中。
       本書值得推薦,淺顯易懂。
  •      每次讀不同大家的著作,總能發(fā)現他們的獨特之處。本書運用歷史的眼光,把世界各國歷史的走向,為什么那么走,進行深入剖析,從經濟的視角,發(fā)現他們成功或失敗的普遍規(guī)律,以史為鑒,中國怎樣走才能繼續(xù)繁榮。
       作者指出要想繼續(xù)保持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必須依靠制度改革,產權改革,與世界開展貿易。覺得自己的眼界一下子打開了,對自己而言,覺得應該有機會還是要到外面走走,多學習,多讀書,眼界不同,思維也會不一樣。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