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Citic 作者:Jr. Henry M. Paulson 頁數(shù):388 譯者:喬萬濤
Tag標簽:無
前言
2008年金融危機中的那些接踵而至的巨變真的令人驚心動魄。在本書中,我盡我所能地講述了我在那段時期的行動和行動背后的想法,也盡我所能地展現(xiàn)了危機爆發(fā)的那種令人咋舌的速度。 我想,這個故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本·伯南克、蒂姆·蓋特納和我是如何齊心協(xié)力地度過了這場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說到經濟領袖們在應對一場危機時的相互信任,我們三人這樣好的例子不會有太多。在那段艱苦卓絕的時期,我們的團結成為了一筆巨大的財富。但與此同時,這也是我自己的故事,盡管我會盡力去反映每一個參與者所作出的貢獻,但本書的主角卻是我以及我在財政部的那支才華橫溢而又無私奉獻的團隊?! 『苄疫\,我的記憶力不錯,所以我?guī)缀鯊牟恍枰龉P記。我不用電子郵件,開會的時候也很少帶紙。令財政部的同事們頗為頭疼的是,我也很少用簡要備忘錄。我的很多工作都是在電話中完成的,但很多電話并沒有官方記錄。我的電話日志有錯誤,也不完整。為了寫這本書,我請很多跟我一起經歷那些大事的人幫我作了回憶。但盡管如此,鑒于那段時期的壓力之大,以及我在短短一天內(甚至經常是短短一小時內)同時處理的問題之多,我敢肯定還有很多細節(jié)是我永遠也回憶不起來的?! ∥沂且粋€天性坦誠的人,我會盡力講述不加修飾的真相。我是怎么看的,我就怎么說?! ≡谌A盛頓,國會和行政領袖們的職業(yè)道德和處理困難問題的才能并沒有得到人們的充分認識。鑒于此,我將在本書中介紹很多杰出的華盛頓精英?! ∥乙脖M力試著把故事講得通俗一些,讓金融知識背景千差萬別的各類讀者們都能輕松理解。話雖如此,我確信還是有某些地方會講得過于簡單,而其他某些地方又會過于復雜。在敘事過程中,我也會引用股價和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合約價格的變化,但這并不是因為這些數(shù)字本身有多么重要,而是因為它們可以最生動地反映我們的金融市場和整個經濟在危機時期中的那種迅速崩潰的信心和日益強烈的危機感。 寫這本書的過程讓我對任何曾經寫過書的人平添了一份敬佩。即使有其他人提供的大量幫助,我還是發(fā)現(xiàn)寫一本書原來是一件這么難的事?! v史上總會有非同尋常的動蕩時期。下面就是我的故事。
內容概要
他曾被認為是美國證券界的“鷹派”,他也自稱自己的個性繼承于一個一個女強人的血脈;他是個雷厲風行的人,向自己喜歡的女人求婚后,8個星期內就閃電結婚;他是個盡職的人,人們稱他是不知疲倦的“牛頭犬”,一心撲在工作上的他竟然只能以躲在廁所看《周末畫報》為一大消遣?! ∷褪侵袊说摹袄舷嘧R”亨利•保爾森。從美國財政部長位置上退下來的保爾森,以自己的坦誠和勇氣,在回憶錄中記下了金融危機期間,那一個個難忘的日夜: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時候,他甚至想著服用安眠藥;在與議員商討救市計劃時,他幾次躲在柱子后面干嘔;而為了挽救整個金融體系,他甚至向議長佩洛西下跪。 保爾森雖然給人性格強硬的印象,但他也坦承自己在金融危機期間犯下的錯誤:當雷曼處于生死關頭時,他竟然忽視了英國人放棄購買雷曼的警告;他低估了公眾對用納稅人的錢救市的憤怒程度;而他推出的一系列救市計劃,也常常不是出于詳盡的分析,只是出于直覺判斷。 保爾森就是這么一個人:他執(zhí)著、強硬但不乏溫情;他怨恨華爾街的貪婪卻又不遺余力地挽救它們;他信奉自由市場的理念但卻又不得不為政府救市計劃四處奔波。 正如保爾森所說,他拯救的金融世界曾處于峭壁邊緣,但幸運的是,倔強的保爾森并沒有讓金融帝國墜下深淵。
作者簡介
亨利•保爾森(Henry M. Paulson, JR.):
美國前財政部長,入主財政部之前曾擔任高盛集團的總裁。
1946年,保爾森生于美國中西部,在一個小鎮(zhèn)的農場長大。1964年就讀于達特茅斯大學,是美國常春藤名校最佳橄欖球手之一。大四時,保爾森認識了溫迪,溫迪后來成為保爾森的夫人。1968年,保爾森進入哈佛大學商學院,獲MBA學位。尼克松擔任美國總統(tǒng)期間,保爾森出任總統(tǒng)幕僚助理和白宮內務委員會成員。
保爾森的得意之作,是自1999年擔任高盛總裁所取得的業(yè)績。任職高盛期間,保爾森成為美國最有影響的金融高手之一,一度被美國媒體冠以“華爾街權力之王”的頭銜。
2006年,保爾森接替約翰•斯諾,擔任美國財政部部長。很快,保爾森就面臨著一大考驗:拯救峭壁邊緣的金融系統(tǒng)。
書籍目錄
作者序主要人物一覽表第一章 接管“兩房”第二章 高盛歲月第三章 入主財政部第四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第五章 貝爾斯登的困境第六章 峭壁邊緣的金融世界第七章 國會山第八章 為雷曼尋找買家第九章 雷曼的末路第十章 下一家會是誰?第十一章 最后一道防線第十二章 玩金融還是玩政治第十三章 打破僵局第十四章 金融大鱷們第十五章 美國大選與救市第十六章 拯救花旗致謝
章節(jié)摘錄
當我在1973年12月作好了離職的準備,總統(tǒng)讓我去見他。我走進橢圓形辦公室,與尼克松簡短地聊了一會兒。此前我曾提出一項旨在提高教育質量的建議:取消城市中心區(qū)和其他破敗地區(qū)的物業(yè)稅,用一種增值稅取而代之,特別是國家銷售稅,然后用這部分資金來建立一種教育券系統(tǒng)。“我想跟你說說增值稅的事,”尼克松說,“我喜歡這個主意。我之所以沒有采納它,是因為自由主義分子們會抱怨說它是一種遞減稅,它確實是。但如果他們真的碰過它,他們就會喜歡得再也不肯放它走,因為它可以輕而易舉地帶來那么多的錢,滿足所有那些偉大社會(Great Society)工程的需要。” 水門事件的余波為我尋找新工作留下了充足的時間。我選擇了高盛,因為我想在中西部地區(qū)發(fā)展,而且投資銀行讓我有機會在同一時間接觸各種各樣不同的項目。高盛在芝加哥很強勢,他們的人也令我印象深刻:芝加哥高級合伙人吉姆·戈特(Jim Gorter),紐約年輕的合伙人鮑勃·魯賓,還有史蒂夫·弗里德曼(Steve Friedman)。我在政府的工作經歷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你跟什么樣的人一起工作跟你做的是什么樣的工作同樣重要?! ∧菚r候的高盛還沒有到達它的巔峰時期。它不是頂尖的承銷商或并購顧問,與后來的高盛相去甚遠。實際上,它的項目寥寥無幾。我先是在紐約接受了一年的培訓,然后被派到了一個所謂的投資銀行服務部門:我們就是一幫無所不為的多面手,研究各個金融領域,負責客戶關系管理?! ∧且荒赀^后,溫迪和我搬到了巴靈頓,買下了我父親15英畝土地中的5英畝。然后我們各自向父母借了一筆錢,造了一棟我們到現(xiàn)在還稱之為家的房子。那是一棟樸素的房子,位于一片林地的邊緣,那片林子坐落在一個山頭上,俯瞰著一片青草綠地。我用一臺電鋸開辟出了一條車道,建起了護墻,敲碎巨石蓋起了我們的壁爐。頗有機械天分的溫迪親手安裝了中央真空吸塵系統(tǒng),還為孩子們建了一個大大的游樂場?! 』蛟S是因為我有點禿頂,看起來不像28歲那么年輕,高盛才早早地就開始派我去拜訪客戶。這是很少見的。在白宮與總統(tǒng)和內閣部長們共事的經歷給了我直接與企業(yè)高管打交道的信心。高盛的中西部地區(qū)主管吉姆·戈特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他告訴我,只要我保持耐心,永遠把客戶放在第一位,我遲早會出人頭地。 他是對的,但說來容易做來難,我感到肩上的擔子不輕。過去,只要做一個聰明和勤奮的人就足夠了——成功自然會隨之而來。但現(xiàn)在,我還不得不說服其他人信任我,而且每一個潛在客戶都已經是別人的客戶了。但我工作很賣力,贏得了一大批中西部的客戶。可以說,每一個客戶都是拼命爭取來的。比如,當時還叫做聯(lián)合食品公司(Consolidated Foods)的莎莉蛋糕(Sara Lee)公司本是摩根士丹利的一個老客戶,但是我一次又一次地拜訪他們,帶去一個又一個的新點子,先通過許多小交易與他們建立關系。最終,我們做成了更大的買賣。在這個過程中,我與公司的CEO約翰·布賴恩(John Bryah)成了好朋友。他是一個不尋常的人,我欣賞他作為企業(yè)管理者的才能,也欣賞他的價值觀:他在工作之余是個積極的慈善家。他成了我的良師益友。當高盛上市時,我說服他加入了我們的董事會?! ∨c人建立關系有很多種方式。社交活動有幫助,但我喜歡的方式是展示自我。我那種直來直去的作風,客戶們需要點時間才能適應。我希望人們感覺到他們每一次與我見面都能從我身上學到點什么。我會給客戶們各種各樣嚴格來講與投資銀行沒有一點關系的建議:比如企業(yè)戰(zhàn)略、海外競爭,甚至是管理人員的素質。當時正值敵意收購和杠桿收購大時代的開始,而我們在20世紀80年代給很多公司提過有關如何抵御敵意收購的建議?! ∞k公室的繁忙可能導致家庭問題,那段時間,我的婚姻也亮起了紅燈。我回到家中的時候已經筋疲力盡,沒心思照管年幼的孩子們。由于沒錢完成臥室裝修,我們只好住在一間開放式閣樓上,孩子們就睡在旁邊的屋子里。我有時候會把自己鎖在廁所里,靜靜地看著《體育畫報》(Spons Illustrated)來放松自己。溫迪忍無可忍地向我攤牌:我必須盡到自己的責任,早點兒回家,給孩子們洗澡、講故事,哄他們上床睡覺?! ≡诟晏氐闹С窒?,我改變了工作方式:下午4點30分離開辦公室,趕4點42分的火車,5點25分到家。吃過晚飯之后,我給孩子們讀故事書。在我的“訓練”下,孩子們已經習慣了我讀一個睡前故事的那種閃電般的速度。有一次溫迪走進來抱怨說:“慢一點念,要帶著表情。”我只好聽她的,但我剛一開口,兩個孩子就大叫道:“不,不!按爸爸的方式念,不要按媽媽的方式。”孩子們睡著之后,我會拿起電話開始聯(lián)系客戶,而他們會說:“我的老天,你還在辦公室里?” 每當我講起這個有關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的故事,別人就會說:“保爾森,你這個混蛋,你使喚起別人來比高盛的任何人都要狠。”說的不錯。但我一直對高盛的人說:“安排你的生活并不是你老板的責任。你花了這么多的時間規(guī)劃你的工作和你的職業(yè)生涯,那么你也需要下同樣大的工夫去管理你的私人生活。要學會說不。記住,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只知道埋頭傻干的人不會獲得成功。” 現(xiàn)在,阿曼達是芝加哥《基督教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的中西部總編。她和她的丈夫喬希有兩個孩子。梅里特是棒球聯(lián)盟波特蘭海貍隊和波特蘭Timers橄欖球隊的老板。他和妻子希瑟有一個女兒?! ∥衣貙芾懋a生了興趣。當戈特被提升為高盛投資銀行業(yè)務主管,他鼓勵我接管了中西部地區(qū)。我加入了幾個戰(zhàn)略規(guī)劃委員會,1990年,當約翰·溫伯格(John Weinberg)從高盛cE0的位子上退下來,他的接班人史蒂夫·弗里德曼和鮑勃·魯賓任命我與鮑勃·赫斯特(Bob Hurst)和邁克·歐弗羅克(Mike Ovellook)共同掌管投資銀行業(yè)務。我還受命制訂我們的私募股權投資業(yè)務的發(fā)展計劃并監(jiān)督這項業(yè)務。當我們決定開拓亞洲市場,紐約的同事們對我說:“芝加哥離亞洲的距離比紐約更近。你為什么不試試?” 我喜歡挑戰(zhàn)。亞洲,特別是中國,近年來正在邁入不可思議的繁榮時期,而當年那個時候我們在亞洲大陸依然無所作為。我與中國高層領導人的首次會晤是在1992年,那一年,當時還在經營自己的公司、后來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行政長官的董建華陪我會見了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我們談到了經濟改革,江澤民告訴我他一直在讀有關美國經濟的材料,他還列舉了他知道的一些美國大公司,比如通用電氣、波音和IBM等等。接下來,他直視著我的眼睛,對我說了這么一句話:“資產等于負債加所有者權益。” ……
媒體關注與評論
保爾森是美國建國以來最有中國情結的財長,自始至終對于中國擁有一份真摯而持久的友好感情。即使在這本關于金融危機的回憶錄中,他都情不自禁地提到了他與中國的特殊關系,記述了與中國朋友的相互信任和密切合作?! ?mdash;—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聯(lián)執(zhí)主任 胡祖六 伴隨著這本書的閱讀過程,我無法擺脫的是這樣一些問題:這事如果發(fā)生在中國呢?可能發(fā)生在中國嗎?中國將來要為自己的金融變局支付什么樣的代價呢?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汪丁丁 無論是大蕭條還是次貸危機,是猶存的高盛還是已逝的雷曼,是壯年傳奇的格林斯潘,還是萬年落寞的保爾森,其行其言對短暫的人生而言皆可資治或賞析,對于恒久的歷史而言都成塵埃寂然無痕?! ?mdash;—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 鐘偉 2008年從美國華爾街蔓延開來的全球金融危機留給這個世紀的最重要的話題肯定不再是金融危機發(fā)生的原因以及金融的脆弱性,而是我們如何拯救即將坍塌的金融系統(tǒng)。這本是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它涉及我們已有的信仰、教條、理論和制度,涉及政府與市場、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公平與正義以及法律和憲政。拯救危機行動中的主要人物、美國前財長保爾森的這部回憶錄為我們披露了華盛頓高層以及他本人在這個大是大非問題上進行的不為人知的辯論、妥協(xié)、決策和行動的內幕,讓人大飽眼福。 ——經濟學家、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張軍 真實,生動,緊張,刺激。在世紀金融危機的高壓下,位于權力中心的重量級玩家,權衡的是上級發(fā)出的指令、下級通報的形勢、媒體轉達的民情、以及自身的經驗和直覺,市場信念和數(shù)學模型則無足輕重?! ?mdash;—北京大學法與經濟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薛兆豐
編輯推薦
同名英文原版書火熱銷售中:On the Brink: Inside the Race to Stop the Collapse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